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用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失效事故分析及其预防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用快开门式压力容器量多面广 ,事故频繁。通过对两起在用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失效事故的原因分析 ,提出了预防在用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全联锁装置发生爆炸的对策 ,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油田生产企业压力容器由于在用时间长,工作环境恶劣,操作人员等因素,使得压力容器操作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对采油岗位进行分类,按岗位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从岗位操作内容入手,利用风险评指数矩阵法,建立压力容器风险评价表,针对逐一风险事件结结多种培训形式,提高压力容器操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球罐安全评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嘉炜  江楠 《化工机械》2009,36(5):521-524
利用CVDA-1984《压力容器缺陷评定规范》及《在用舍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对含缺陷的球罐进行断裂与塑性失效安全评定,并分析比较所运用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标准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液化气埋地压力管道风险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液化气埋地压力管道的安全与千家万户居民的人身和财产息息相关。埋地管道的运行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引起液化气埋地压力管道失效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大部分因素具有模糊性。为了描述这些因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分析了液化气埋地管道的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用模糊语言表达了埋地管道的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进而以风险矩阵的方式表征了液化气埋地管道的运行风险;以某市在役液化气埋地压力管道为例开展的风险评价研究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埋地管道的运行风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姜峰  白健  梁瑞  郭晓璐 《化工机械》2012,39(4):529-532
针对危害的识别、失效模式及失效后果和可能性的计算等内容,对Ⅲ类压力容器设计阶段中风险评估过程进行了阐述。对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数据的来源、可能性计算中因子和系数的取值以及管理系统评估系数的取值等进行了讨论。建议对目前我国Ⅲ类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进行调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基础数据库;通过调研、实验,并借鉴专家的意见,总结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系数和因子取值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6.
压力容器部件是组成压力容器的重要结构,压力容器部件的失效原因主要为容器制造单位不具备成型能力或者产能不足。压力容器部件监督检验过程中发现,部件法定检验与委托检验界限模糊,部分制造企业对部件制造要求存在疏漏,造成安全风险。通过部件依规检验及生产过程划分、检验项次控制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对压力容器制造单位进行警示,避免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出现失控项,促使压力容器部件制造单位与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互通,明确自职责。  相似文献   

7.
李文立 《河北化工》2009,32(12):52-54,76
通过对RBI技术的实际应用,了解装置检验前、后的整体风险水平,根据乙二醇装置整个工艺特点,运用定性、半定量、定量的分析方法,合理运用失效机理,降低其风险,并延伸到非压力容器的管理,对日常的风险管理、大修计划的针对性以及对在用设备进行科学监管,具有较好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8.
赵明越  廖晓玲  刘延雷  陈涛  吴琳琳 《化工机械》2022,49(2):178-182+224
据统计,杭州地区大中型企业在用压力容器数量约占压力容器总量的25%,其余大部分压力容器主要分布在小微企业中。以小微企业常用典型压力容器(蒸压釜、硫化罐)为例,分析讨论常见损伤失效模式及其研究现状,总结研究进展,提出后续研究的趋势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理论的压力容器安全评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对各种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通过确定模糊语言变量隶属度函数,提出各因素对失效贡献大小的对应定量关系以及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从而解决了这几个难以确定的问题,形成了一套符合压力容器特点的较为完善和系统的评定方法和评定思路。  相似文献   

10.
应用可靠性理论中的强度-应力干涉模型,将可靠性分析方法运用于在用压力容器的失效分析,得以计算出其继续使用一个周期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11.
12.
Aspects of loss prevention and consideration of risks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 When dealing with questions of safety and loss prevention, a distinction must be made between the terms danger, safety, source of danger, and risk. Relevant sources of danger are tabulated. The risk in breakdowns is discussed at length in terms of the factors incidence rate and damaging effect with the aid of recent literature. Access to incidence rates is provided by logic diagrams which are of great value on a qualitative basis for loss prevention.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a quantitative treatment are considered and the problems arising with quantitative results are discussed. Loss prevention can be achieved by reducing incidence rates and/or damaging effects.  相似文献   

13.
An indentation fracture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rmine critical contact conditions under which prestressed brittle surfaces are subject to catastrophic failure. A theoretical model based on the growth of a well-developed, contact-induced half-penny crack leads to a simple inverse-cube power relation between indentation load and tensile prestress. The analysis is developed in terms of fracture parameters which are readily calibrated in routine indentation/strength tests. Experiments on glass disks loaded simultaneously in biaxial flexure and Vickers indentation confirm the essential failure predictions of the theory; toughness is the key material parameter controlling resistance to failure. The results emphasize the danger of spurious tensile stresses in ceramic systems exposed to severe contact events.  相似文献   

14.
简述PTFE聚合生产工艺流程,介绍了主要危险物质的性质及装置火灾危险性分类,提出PTFE聚合装置设计时应考虑的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15.
The various measures for reducing health risk in the use and handling of organic colorants (dyestuffs and organic pigments) are outlined. To this end, the necessary analysis of exposure and hazard potential in determining the risk level is discussed. Of prime importance is the need for clear information on the safety-related properties of the colorants and the measures to be taken for lowering exposure. If all these elements are seriously considered then the technical use of colorants and the handling involved are possible without any danger to health.  相似文献   

16.
对海上溢油的原因及对环境的污染危害、溢油的清理方法进行了阐述,提出海上溢油清理施工存在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通过对危险、危害的识别、评价,准确确定危险源,有针对性的对风险进行控制。从而得出海洋溢油清理企业员工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与员工的满意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化工生产过程普遍存在间歇过程多、自动化程度低、工艺复杂、条件苛刻、危险性高等特点。传统的过程研究及开发手段风险大、周期长,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利用现代仿真技术建立一套虚拟生产系统,人们可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从事相关科研工作;节省实际研究中所需的高额成本;动态搭建并分析反应流程,优化工艺参数,加快整个化工生产研究的进程;与搭建的流程进行人机交互,实时观察各相关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反应现象;可人为设置故障点,或改变工艺参数, 为应急演练和操作培训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实践;为开展化工流程模拟、仿真培训与生产过程可视化监控提供有效的支持。本文介绍了最近国内外在现代化工仿真技术领域取得的进展并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油田联合站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宇君  白优  李榕 《辽宁化工》2011,40(7):771-772
联合站安全现状评价是对联合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的分析方法,从而达到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吉尚伟  张耀伟 《辽宁化工》2009,38(7):503-506
采用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对某油库轻油储罐区进行安全评价,得出其安全措施补偿前后的火灾、爆炸指数(F&EI)和危险暴露面积、危害系数、危险等级、实际可能财产损失等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安全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油库轻油储罐区的风险程度,为油库的事故风险预防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