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外迁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江“98年大水”后,国家对蓄滞洪区开始实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政策.黄河下游滩区作为特殊的蓄滞洪区,区内居民也部分享受了蓄滞洪区的政策.通过对河南兰考和山东东明滩区情况和“96·8洪水”、“03年秋汛”两场洪水及其灾后恢复重建、滩区居民外迁和就地安置情况的调研,从滩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耕种距离、政府重视程度、投资力度以及安置区居民权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实行有条件的外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结合黄河下游滩区概况,强调了编制滩区安全建设规划的重要性。滩区安全建设安置方式可分为背河外迁、本村就地避洪、临时撤离3种。对于黄河下游滩区安置区环境承载人口容量的确定,以耕地和水资源的人口容量作为主要指标。在土地权属及农业结构调整规划中,外迁居民与安置区原居民享有同等的权利。相应的补偿投资标准应按“蓄滞洪区”考虑。  相似文献   

3.
在对黄河下游河道形态演变过程以及"一级悬河""二级悬河"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宽河固堤、窄河固堤、防护堤等治理思路,认为泥沙处理是黄河下游治理的关键所在,下游滩区仍需长期发挥滞洪、沉沙作用,窄河固堤、防护堤等方案将会加剧"二级悬河"的不利态势,不利于黄河长治久安。为实现滩区"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槽水沙自由交换",保障黄河下游长期防洪安全,构建黄河下游沿黄城市生态空间,推动滩区群众快速脱贫致富,实现治河与惠民双赢,在充分吸纳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成果的基础上,经论证提出了黄河下游生态治理新思路,即对滩区进行功能区划,分为生态移民安置区、高效农业区以及资源开发利用区等,利用泥沙放淤、挖河疏浚等手段,将由黄河大堤向主槽的滩地依次分区改造为"高滩""二滩"和"嫩滩",各类滩地设定不同的设防标准。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滩区土地利用涉及滩区群众生产生活及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历来受到广泛关注。通过总结近年来黄河下游滩区土地利用研究成果、滩区土地利用与防洪安全矛盾及"人水争地"问题的诸多解决方案,分析黄河滩区移民带来的土地利用新趋势,建议加强对滩区土地利用与黄河防洪的统一规划。  相似文献   

5.
较为全面地回顾了我国黄河下游治理方略的演变,着重介绍了黄河下游治理的最新科研成果——流域"分区治理"新方略.新方略将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的流域空间依次划分为生态移民安置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和生态湿地等功能区,利用泥沙放淤、挖河疏浚等技术手段实施滩区再造,建设嫩滩、二滩和高滩,以达成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槽水沙自由交...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滩区是黄河行滞洪沉沙区域,也是滩区居民赖以生存的家园。现状滩区仍有91.58万居民防洪安全缺乏保障,人民生活贫困,黄河下游不利河道形态使得黄河防洪形势依然严峻。在充分考虑新时期国家生态发展战略及沿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黄河下游滩区生态治理的5种具体模式及详细实施途径,并从防洪保安、滩区群众安居乐业、生态、经济等多个方面对治理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滩区生态治理经济、社会、生态效果显著,可实现治河与惠民的双赢。建议国家加快推进黄河下游滩区生态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根据黄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规划特点,结合地方政府移民管理机构设置和黄河防洪工程建设管理情况,从有利于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顺利实施以及最大程度地发挥有关各方积极性出发,对黄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实施管理的政府领导、协议签订、计划管理、实施管理、项目法人参与、监督评估、验收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黄河下游滩区移民安全和意愿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移民在搬迁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重点剖析了移民过程受被动行为的影响、移民历史的原因、移民思想文化根源和移民现实情况等影响非自愿性的因素。提出解决黄河下游移民非自愿性问题的措施是:认真做好移民前期工作、加强政府的管理、加大宣传力度等。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滩区受淹后国家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廖义伟 《人民黄河》2004,26(11):1-4
通过对黄河下游滩区基本情况和功能的分析以及与淮河行洪区的比较,指出黄河下游滩区频繁受淹对黄河治理开发的不利影响主要有:①中小洪水时影响防洪安全;②影响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经济的发展;③限制了黄河治理方略的实施;④影响了河道依法管理的进程。黄河下游滩区具有明显的蓄滞洪区的性质和功能,几十年来,这些功能的发挥为黄河的安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黄河处理泥沙的特殊需要,滩区没有按蓄滞洪区进行控制运用,造成了黄河下游滩区没有能够享有蓄滞洪区的补偿政策。因而,应尽快将黄河下游滩区列入国家蓄滞洪区名录,受淹后由国家给予相应补偿,国家补偿的基本方式包括:①风险公平的事前基本补偿;②临时撤离的安置补偿;③基本生产损失的补偿等。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滩区洪水风险分析及减灾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滩区洪水漫滩灾害频发,作为防洪非工程措施的洪水风险分析对于指导黄河下游滩区实施防洪减灾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黄河下游滩区呈现“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及下游洪水泥沙含量大的特点,采用基于GIS的黄河下游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分量级计算相关洪水风险信息。根据洪水风险分析结果,制定滩区居民迁安救护方案,编制了不同量级洪水淹没下的滩区洪水风险图,增强滩区居民风险意识及应急避险撤退能力。提出了相关减灾应对措施,有着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  相似文献   

11.
滩区未搬迁居民对即将面临的搬迁事件的心理反应及心理评价调查显示:未搬迁居民心理反应与评价主要集中在对搬迁的必要性、村台建设及搬迁的顾虑等方面。绝大多数居民对搬迁计划及修建村台表示支持,但在搬迁上存在各种困难,希望政府予以扶持。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是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长距离调水工程,工程占地和移民数量大,移民安置任务重,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移民安置中主要涉及水环境、土地资源、水土流失、人群健康等环境问题,移民安置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分散安置环境保护措施、居民点建设环境保护措施、库底清理措施、工业企业迁建环境保护措施、南四湖和东平湖养殖业水环境保护措施、码头等航运设施迁建水环境保护措施等,做好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工作对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东平湖水库移民开发建设的实践与思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东平湖水库是处理黄河下游洪水的一项重要工程,建于1958年。1963年改变运用方式后,移民大量返车、遗留问题增多、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自1986年实施移民遗留问题处理一期规划以来,移民安置与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改变了库区移民的贫困面貌。具体做法是:(1)加强组织领导:(2)坚持走开发性移民的路子;(3)加强项目管理;(4)健全经费管理制度;(5)实施科技兴库战略;(6)建立库区开发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传统水库移民中搬迁安置与后期扶持中的问题,回顾与总结金沙江下游水库移民在"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实践中,采取促进移民搬迁与稳定、增加移民收入、改善移民生活环境、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措施、效果和经验.思考与探索下一步金沙江下游水库移民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问卷调查资料汇总基础上,采用主成分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黄河下游滩区搬迁居民心理进行了多因素分析。搬迁居民对搬迁后生活总体评价是好的,搬迁对居民的心理主要起积极影响。搬迁居民心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政府政策的影响、经济因素的影响、居住条件变化的影响和生产条件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三门峡、小浪底水利枢纽移民安置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河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我国不同时期兴建的两座大型水利枢纽,涉及移民63万人,三门峡移民安置,直到现在仍然有1/3的人刚刚达到温饱,还有1/3的人处于贫困状态;小浪底移民安置根据我国国情,结合世行移民导则,摒弃“重工程、轻移民”的旧观念,把移民工程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制定科学、合理的移民安置规划,并在实践中不断滚动修正,使之达到了更切合实际,让移民搬得出、安得下、稳得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特殊的自然环境,必将塑造滩区居民特有的心理状况,进而影响滩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心理研究从研究对象、技术路线与方法、数据来源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设计;整群随机抽取河南、山东2个省6个县22个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分为“搬迁居民卷”和“未搬迁居民卷”,涉及题项分另?为82个和91个;采取入户调查填写问卷、座谈、个案访谈等方式,共获得相关资料1021份。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移民占迁调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涉及面广,关系复杂,技术性强,涉及的专业知识众多,而搞好移民占迁调查工作,是整个南水北调移民规划设计的基础,是工程顺利实施的保证。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建筑物移民占迁实物量的调查工作,提出工程占迁实物量调查的方法,对今后的占迁实物量调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因受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灾害环境的影响,生活保障程度差,贫困人口多。他们既是黄河水灾的受害者,也是维系黄河大堤以及大堤之外居民安危的贡献者。滩区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滩区居民特有的心理特征.该心理特征势必影响滩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乃至国家治理黄河诸多举措的实施。研究滩区居民心理状况.既是建设滩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局面以及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