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1μm激光对光学薄膜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不同的高折射率薄膜材料,分别镀制了增透模和高反模,送往三个不同的实验室,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1μm的损伤阈值测试,对薄膜的弱吸收也进行了测试,并比较了不膜系结构、薄膜材料、吸收和薄膜缺陷密度对其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制高激光性能紫外增透膜,分别使用HfO2/SiO2和Al2O3/MgF2两种高低折射率材料组合,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设计制备了266 nm增透膜;分析测试了不同材料所组成的增透膜的剩余反射率、粗糙度、光学损耗、界面电场强度和激光诱导损伤阈值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组不同膜料制备的266 nm增透膜都能达到剩余反射率<0.2%的要求,且激光诱导损伤阈值都大于5 J/cm(2266 nm,7 ns)。 相似文献
4.
5.
利用Nd:YAG纳秒激光(波长分别为355、532和1 064 nm)辐照由电子束蒸发技术制备的类金刚石(DLC)薄膜,通过光学显微镜、光学轮廓仪和拉曼光谱仪等分析了辐照后的薄膜样品,结果表明:不同波长的单脉冲激光辐照时,DLC膜的激光损伤阈值不同;同一波长的多脉冲激光辐照时,损伤阈值低于单脉冲辐照阈值;脉冲激光辐照对DLC膜具有改性作用,受辐照薄膜区域表层发生了石墨化、剥落和气化效应,致使DLC膜表面出现了隆起和弹坑,隆起高度和弹坑深度与激光能量密度大小和脉冲个数有关. 相似文献
6.
7.
非平衡磁控溅射类金刚石薄膜的激光损伤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类金刚石薄膜是一种很好的红外窗口表面增透保护材料,随着对其抗激光损伤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都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其激光损伤阈值上。然而,不同沉积方法制备的薄膜由于其微观结构存在的差异,必然会导致破坏的过程有所不同。本文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沉积的薄膜,对其损伤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激光能量下,DLC薄膜出现不同的损伤形态,而这些与薄膜的缺陷、内应力以及薄膜与衬底的结合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脉冲激光薄膜制备技术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脉冲激光薄膜沉积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的制膜新技术。简要介绍了脉冲激光薄膜沉积技术的物理原理、独具的特点和研究发展动态,并介绍了采用脉冲激光薄膜沉积技术制备硅基纳米PtSi薄膜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用KrF准分子脉冲激光在低基板温度下制备AlN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KrF准分子脉冲激光在 2 0 0℃的Si(111)基板上通过改变制备条件 ,采用沉积后直接保温处理的方式制备出了具有不同择优取向的AlN薄膜 ,并得出了较高的处理温度和过长的时间不利于AlN相的形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赵强 范正修WANG Mingli Kyung - Ku YOON Jae - Gu KIM Seong- Kuk LEE Kyung- Hyun WHANG 《功能材料》2000,31(Z1):101-102
用KrF准分子脉冲激光在200℃的Si(111)基板上通过改变制备条件,采用沉积后直接保温处理的方式制备出了具有不同择优取向的AlN薄膜,并得出了较高的处理温度和过长的时间不利于AIN相的形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热丝CVD方法中气体状态参数的二维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在连续介质中建立的二维流场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在用HFCVD方法生长金刚石薄膜过程中影响气体温度分布的多个沉积工艺参数,研究了气体的速度和体密度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参数条件下,高温热丝的热阻塞作用导致气体状态参数的不均匀空间分布;在热丝附近气体的速度大而靠近反应腔体侧壁处小;热丝附近处气体体密度减小而靠近冷反应腔体侧壁处增加,采用绝热或高等温边界的反应腔管道壁可以消除气体的热绕流现象,有利于大面积金刚石薄膜的快速均匀生长. 相似文献
12.
13.
Haiyi Sun Tianqing Jia Zhongchao Wei Jianrong Qiu Xiaoxi Li Chengbin Li Shizhen Xu Donghai Feng Hezhou Wang Zhizhan Xu 《Optical Materials》2006,28(12):1372-1376
We report the single-shot damage thresholds of MgF2/ZnS omnidirectional reflector for laser pulse durations from 50 fs to 900 fs. A coupled dynamic model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damage mechanisms, in which we consider not only the electronic excitation of the material, but also the influence of this excitation-induced changes in the complex refractive index of material on the laser pulse itself.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feedback effec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damage of material. Based on this model, we calculate the threshold fluences and the time-resolved excitation process of the multiplayer.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gree well with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4.
15.
关于多孔材料的新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指出了多孔材料的经典性模型-Gibson-Ashby模型的不足,如孔隙单元非密积、棱柱状态不等价等,提出了一个能弥补Gibson-Ashby模型这些不足的新模型.应用这个新模型,可获得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的三维网状泡沫材料电阻率关系和力学关系的表征.实验结果证明,应用于多孔材料时,由新模型所得的有关数理关系明显优于Gibson-Ashby模型。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Co位Fe掺杂对La0.67Sr0.33Col—xFexo3体系的电输运性质和超大磁阻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掺杂(x≤0.1)时电阻率表现出金属性输运行为,在高掺杂(x=0.2和0.3)时则为半导体行为.Fe掺杂削弱了Te处的MR峰值,但增加了低温下(T《Te)的MR值.La0.67Sr0.33Col—xFe2o3体系的磁电阻的起源可由外加磁场导致的自旋态转变来解释。 相似文献
17.
CSP工艺热轧低碳钢板的强化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金相显微镜、H—800透射电镜和正电子湮没方法分析了CSP热轧低碳钢板金相组织、析出物形貌、尺寸、分布及位错密度。结果表明:CSP工艺热轧低碳钢板的晶粒较为细小,约为5.3μm;当累积变形量较小、变形温度较高时,析出物主要在晶界上,数量少见比较粗大,其尺寸大多大于150nm;当累积变形量较大、变形温度较低时,析出物主要在晶内,细小、弥散且数量较多,其尺寸大多为20~100nm,析出物主要为Al_2O_3、MnS或Cu_7S_4;随着累积变形量的增加,位错密度明显增加,终轧后轧件的位错密度约为6.35×10~(14)m~(-2)。晶粒细化、析出物弥散分布及位错密度增加是CSP工艺热轧低碳钢板强度高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用电沉积方法制备的纳米Ni和Ni/SiCp纳米复合材料的超塑特性,在试验温度410℃和450℃,应变速率为8.3×10-4s-1~5×10-2s-1的条件下,纳米Ni和Ni/SiCp纳米复合材料均表现出超塑性.当温度为450℃、应变速率为1.67×10-2s-1时,在Ni/SiCp中获得最大延伸率为836%;在同样的温度下应变速率为1.67×10-3s-1时纳米Ni获得最大延伸率为550%.对超塑性变形后组织的分析表明,晶界滑移是主要变形机制,晶粒长大至亚微米/微米量级后,变形机制是位错协调晶界滑移和位错滑移塑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