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一种土壤过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分析了该工艺处理过程中CODCr、BOD5、NH3-N、全氮(TN)和全磷(TP)的时空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去除季节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土壤过滤系统对CODCr、BOD5、NH3-N、TN和TP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87.3%、88.2%、75.9%、59.3%和74.1%;在土壤过滤系统内,沿着水流的水平方向,各物质去除率逐渐增大。采用该技术处理后,排水中TN、TP的浓度较高,用于灌溉可减少化肥使用量和节省淡水资源。 相似文献
2.
分散型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是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迫切需要开发经济、实用、高效、简便并能有效脱氮除磷的原位污水处理技术.地下土壤渗滤系统是利用土壤及生存于该环境中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对污水中污染物进行去除的一种生态学方法,具有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处理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处理分散排放的生活污水,成为污水土地处理技术中的研究新热点.在参阅大量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地下土壤渗滤系统的工艺原理和基本工艺类型,通过对水力负荷、土壤的选择与配制、氮的去除、磷的去除及土壤渗透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分析了地下土壤渗滤系统的净化机理及影响工艺性能的因素,并对该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指出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分散、不便于管理等特点,并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ABR+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新思路,采用ABR与人工湿地相串联运行的方法对实际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ABR+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于有效解决农村水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移动式污水处理系统应用于分散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分散型生活污水量小面广的特点,开发出移动式污水处理系统,系统由生化预处理池和车载式移动污水处理设备组成.中试结果表明,采用该组合工艺,出水CODCr<40 mg/L,BOD5<10 mg/L,TP<0.5 mg/L,TN<10 mg/L,NH3-N<1 mg/L,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6.69%,94.89%,89.40%,74.35%和97.89%.出水指标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6.
1.概述1.1建设背景目前,广州市有7000多个自然村,约300万农村人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为改变广州农村污水无序排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健康水平,实现广州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要求,广州市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在总结一期污水处理经验的同时,全面展开了二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1.2项目概述 相似文献
7.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并选择出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ABR填料。以立体弹性填料、纤维球填料和鲍尔环填料作为ABR填料,以无填料ABR为对照实验装置,考察了填料对ABR处理效果和生物相的影响,并对各填料ABR工程造价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装填立体弹性填料、纤维球填料和鲍尔环填料后,ABR对COD、SCOD和SS的去除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装填填料ABR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均多于无填料ABR;立体弹性填料的造价分别约为纤维球填料和鲍尔环填料的1/8和1/15。因此,立体弹性填料最适合作为ABR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用填料,装置稳定后,出水COD、SCOD和S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87.42、49.61和13.20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9.04%、60.05%和84.12%。 相似文献
8.
对晋中市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统计、分析,论述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投资力度、鼓励农村居民“一水多用”、继续推广“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技术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设计了一套厌氧+人工潜流湿地处理装置,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生化处理,就系统的主要运行参数对CODCr、BOD5、SS、NH3-N、TN、TP去除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生活污水经厌氧+人工潜流湿地处理装置处理后,出水的各项常规指标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辽阔,人口达6.7亿多人,每天生产生活污水数千万吨。根据国家环保部的统计数据,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安全饮用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质不达标;据建设部的《村庄人居环境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显示,96%的农村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直接就地势排入周边水体,造成河流、水塘等水环境污染,是农村重大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韩忠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2,(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水环境的重要内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及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效果的发挥。本文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特点以及施工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在设计、施工质量和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改进措施,提高了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了治理设施的作用,改善了农村水环境,可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张运山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1,(4):45-49,63
北方乡镇和村庄大部分地区排水管网不完善,大量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体黑臭。本文以通州农村水环境项目为例,分析了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发展背景和存在的问题,梳理了项目在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的工作思路和控制要点,对单村建站和联村建站进行了经济比选。并总结了污水治理联村建站模式下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YU Huiqing HE Yanxin HUANG Yuguang LI Shu NIU Taotao ZHANG Hao JING Minna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22(2):103-105
论述了北方某镇采用无动力处理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方法,工艺流程为新型化粪池-人工湿地-氧化塘工艺。运行结果表明,工程出水中污染物日均浓度COD为35~55 mg/L、BOD5为10~20 mg/L、SS为5~18mg/L、氨氮为3~5 mg/L,均能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中蔬菜a标准。处理后的出水用于周边农田灌溉,既治理了污染,又节约了资源,是绿色、低碳城镇建设的一个典范,非常适合北方乡镇新农村建设的生活污水处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浅谈南京市农村污水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洪海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0,(3):22-24,12
本文根据南京市农村污水治理现状和调查评估结果,分析了农村污水治理系统复杂性的特点,论述了缺少合理顶层设计和充分准备条件下,依靠国家投资和地方政府推动执行的治理模式所产生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结合地理地貌特征、经济区位和人文特点,兼顾个性与共性,公共资源整合的措施。表明通过构建法律监督、行政管理、经济运作、技术支撑、运维管理的保障体系,可实现农村污水有效治理和长效运维。 相似文献
16.
17.
人工快渗(CRI)系统是一种广为人知的无动力生态处理技术措施,但传统CRI系统存在对氮、磷去除率普遍较低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海绵铁、沸石、火山岩、红壤土和杂沙作为填料,构建了一个改良型CRI系统,在水力负荷为1 m~3/(m~3·d)的条件下,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试验进水,进行为期20天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运行16天后出水TP、TN和NH_3-N浓度均趋于稳定,稳定后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0.21 mg/L、8.38 mg/L和2.34 mg/L,能分别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的0.5 mg/L、15 mg/L和5 mg/L的限值。TP、TN和NH3-N三项指标的总平均去除率为84.44%,远高于传统CRI系统的44.06%总平均去除率。该研究成果为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提供了一项行之有效的生态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hydraulic loading rate(HLR) of a subsurface wastewater infiltration system(SWIS) used in treating domestic sewage,the intermittent operation mode was employed in the SW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mittent operation mode contribut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HLR and the pollutant removal rate. When the wetting-drying ratio(R WD) was 1.0, the pollutant removal rate increased by(13.6 ± 0.3)% for NH3-N,(20.7 ± 1.1)% for TN,(18.6 ± 0.4)% for TP,(12.2 ± 0.5)% for BOD,(10.1 ± 0.3)% for COD, and(36.2 ± 1.2)% for SS, compared with pollutant removal rates under the continuous operation mode. The pollutant removal rate decli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HLR. The effluent quality met The Reuse of Urban Recycling Water e Water Quality Standard for Scenic Environment Use(GB/T 18921-2002)even when the HLR was as high as 10 cm/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ORP), the quantity of nitrifying bacteria, and the pollutant removal rate of NH3-N in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R WD. For the pollutant removal rates of TP, BOD, and CO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under different R WD s. The suggested R WD was 1.0.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the pretreatment and SWIS to the pollutant removal was examined, and more than 80% removal of NH3-N, TN, TP, COD, and BOD occurred in the SW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