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臭豆腐乳酸菌多样性及耐酸乳酸菌的筛选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集的8个不同地区的臭豆腐样品中的乳酸菌多样性分析表明,臭豆腐中乳酸菌数量在6.8×104cfu/g~2.9×106cfu/g,优势乳酸菌包括乳杆菌、乳球菌和肠球菌.通过乳酸菌耐酸特性比较,表明不同来源样品中乳酸菌耐酸差异性不明显,而不同种类乳酸菌的耐酸差异性较明显,肠球菌耐酸性比例高,乳杆菌其次,乳球菌最低.经筛选获得pH 3.0、37℃培养6 h后存活率超过30%的菌株6株,对其中2株耐酸最强的杆菌和球菌进行鉴定,分别为植物乳杆菌和屎肠球菌.  相似文献   

2.
腌萝卜干产酸慢,杂菌多。为了加快产酸能力,提高风味物质含量,故进行食盐浓度和添加乳酸菌试验,并检测了有机酸含量、pH值、活乳酸菌数、细菌总数,评估了感官品质。结果显示:4%食盐适合腌萝卜干乳酸菌生长和产酸,并能减少杂菌。添加3%1×107 cfu/mL植物乳杆菌和3%1×107cfu/mL短乳杆菌混合液,发酵时间最短,风味最好。为了避免短乳杆菌产气,还可以适度添加3%1×107 cfu/mL植物乳杆菌。由实验可知: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尝试寻找不同的对乳酸菌发酵有促进作用的物质将其应用到发酵中;贮藏过程中可以结合气调、低温等因素对萝卜干进行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3.
自然发酵中式香肠加工成熟过程中乳酸菌菌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自然发酵川味、广味香肠加工成熟过程中乳酸菌菌群,旨在探明乳酸菌在香肠加工成熟过程中菌群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发酵初期两种香肠中乳酸菌数量均在104cfu/g水平,2d后不断增加,广味香肠中乳酸菌数量增加更快,第12天两者趋于一致,达到106cfu/g,第21天数量均跃升至107cfu/g,第30天达最大值,接近108cfu/g,40d后数量开始下降。(2)香肠中水分含量和pH值在加工成熟过程中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其乳酸菌数量变化与pH值和水分含量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分离出的115株菌株经初步鉴定,杆菌80株,球菌35株,均为G ;从3个不同时期选出14株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拟确定S1-4、S3-2为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G21-10、C50-6、G50-4为戊糖乳杆菌(L.Pentosus),C21-6、C50-8、G50-9为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其他的仅能鉴定到属,有乳杆菌、乳球菌。  相似文献   

4.
发酵牛肉香肠菌种的筛选及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先对几种乳酸菌进行筛选试验,找到适合牛肉发酵香肠的菌种,然后对利用这些菌种制作发酵牛肉香肠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过筛选发现清酒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藤黄微球菌适合生产牛肉发酵香肠,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剂的添加量为104cfu/100g、作用温度为30℃、作用时间为60h。  相似文献   

5.
以复合益生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为发酵剂,研制功能性乳酸菌饮料。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乳酸菌饮料最佳配方:发酵乳添加量25%、水65%、白砂糖10%、CMC 0.10%、黄原胶0.15%、果胶0.10%,调节pH值为3.85条件下,所得到的乳酸菌饮料稳定性好、口感爽滑细腻、酸甜适中,蛋白质含量、酸度、总固体含量等指标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所含活乳酸菌菌数达3.2×109cfu/mL。  相似文献   

6.
乳酸菌发酵果蔬饮料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研制苹果、胡萝卜果蔬汁乳酸菌发酵饮料;以苹果、胡萝卜汁为原料,制备混合果蔬汁,添加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与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1∶1)进行发酵;对发酵工艺中乳酸菌接种量、加糖量与发酵时间3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L(933),以产酸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乳酸菌数、感官评定为考察指标,最终确定了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加糖量10g/100mL,接种量0.5×106cfu/mL,发酵时间13h。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种子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对从四川老坛泡菜中优选出的2株乳酸菌:2#植物乳杆菌、6#短乳杆菌进行高密度培养的培养基优化,并对后期最佳离心条件进行探索.研究表明,添加一定量番茄汁、胡萝卜汁、CaCO3、缓冲盐对高密度培养效果明显,2#活菌数达1.01×1010cfu/mL,6#短乳杆菌活菌数达1.4×1010cfu/mL.通过对离心温度、离心力和离心时间的探索,确定最佳离心条件:4℃、4000 r/min、离心10min为收集植物乳杆菌的最佳条件,4℃、5000 r/min离心10 min为收集短乳杆菌的最佳条件,且本研究为后续的冻干制备乳酸菌发酵剂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甘蓝泡菜发酵菌种的复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于蔬菜发酵的3种天然优势乳酸菌菌株——短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单独或复配使用对发酵甘蓝品质的影响。甘蓝接种后,常温条件(约23℃)下发酵3d,监测pH值、总酸、亚硝酸含量、乳酸菌总数的变化情况及感官品质。结果表明短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按1∶1复配,总接种量为2%~3%,泡菜的发酵效果最好。当总接种量为2%时,发酵后泡菜的pH为3.35,总酸为0.74%,乳酸菌活菌数为8.93×10~7cfu/mL,感官品质最佳,评分值达到12.1/15,亚硝酸盐含量为14.2mg/kg。  相似文献   

9.
发酵大豆乳优良乳酸菌菌种的筛选及其发酵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以从益生菌乳制品、保健品和微生态制剂中自行分离选育出的乳酸菌进行大豆乳发酵,通过是否凝乳、凝乳时间长短、凝乳后的感官评价及发酵剂所达到的活菌数、酸度和pH值等技术指标,对适合大豆乳发酵的乳酸菌菌种进行层层选优得到生长繁殖力强、发酵活力高的大豆乳发酵的试验菌株.试验结果表明:8株实验乳酸菌菌株经过筛选得到干酪乳杆菌05-20作为发酵的大豆酸乳的备选菌株,其凝乳时活菌数可达1. 7× 109 cfu/mL、凝乳时pH值4. 29、滴定酸度79. 4°T,为开发混种发酵大豆乳和大豆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奠定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优良的肉制品发酵剂,将酸马奶酒中分离所得4株乳酸菌进行培养。以标准的植物乳杆菌为对照,通过生化特性分析、耐盐性、耐亚硝酸盐性、产酸能力等试验对其进行优势菌种筛选,最终筛选出一株发酵性能较好的乳酸菌Lactobacillus5(BL5)。以接菌量、BL5和标准肉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Stl)配比、葡萄糖添加量作为影响发酵的三个因素,测定pH达到5.3左右的发酵时间和色泽。结果表明:当接菌量1×106cfu/g,BL5︰Stl=2︰1,葡萄糖添加量2%时,发酵时间较短为8 h,pH为5.2±0.1,L*,a*值都较大,发酵肉的色泽较好。故将其作为该发酵剂的最佳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1.
液芯包囊乳酸菌细胞释放及浓缩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液芯包囊乳酸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1∶1)进行了壳聚糖包膜,连续培养,发酵牛奶实验。结果表明,在MRS中连续培养40h,囊内细胞密度已高达6.6×1010cfu/g,培养基中游离细胞密度达5.2×108cfu/mL;在连续发酵牛奶时,发酵8h后,奶中的游离细胞密度已达108cfu/mL,这与酸奶生产过程中,刚接种后牛奶中乳酸菌的细胞密度相当。  相似文献   

12.
双歧杆菌纯种发酵胡萝卜汁牛乳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健康人体中选育出的发酵活力高、耐氧性和抗逆性强的优良发酵菌株--长双歧杆菌(Blm)为试验菌株,研究了接种量、基质起始pH值、发酵温度、氧等因素对Blm在胡萝卜汁牛乳中发酵的凝乳时间、活菌含量、pH值和感官质量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并确定了Blm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在胡萝卜汁牛乳培养基(添加250 mL/L胡萝卜汁和50 g/L蔗糖的牛乳培养基)中,接种量5×107 cfu/mL,基质起始pH值7.0,发酵温度39℃,有氧发酵.产品凝乳时间在5 h内,双歧杆菌活菌数在1×109 cfu/mL以上,pH值5.0.制备的胡萝卜汁双歧杆菌酸乳呈橙黄色,组织状态致密,无乳清析出,且综合了双歧杆菌、胡萝卜、牛乳的功能特性,集风味、营养、保健功能于一体.  相似文献   

13.
直投式发酵剂生产四川泡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接入乳酸菌直投式发酵剂和自然发酵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乳酸菌菌数和产品品质的动态变化,确定直投式菌剂发酵泡菜时的菌粉添加量和食盐用量。结果表明:添加4%食盐,接入0.04%直投式发酵剂,室温25℃,发酵7d后制得的泡菜酸甜适口,色泽好。添加到直投式发酵剂终产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自然发酵组,仅为2.11μg/mL,且其乳酸菌菌数远高于自然发酵组,肠膜明串珠菌和植物乳杆菌菌数分别达到6.42×107cfu/mL和3.13×107cfu/mL。  相似文献   

14.
乳酸菌发酵代谢合成叶酸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嗜酸乳杆菌以及乳酸乳球菌发酵合成叶酸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酸菌代谢合成叶酸的产率为17~100μg/L,菌种、培养时间、pH值、对氨基苯甲酸(PABA)质量浓度会影响乳酸菌合成叶酸的产量。与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相比,嗜酸乳杆菌CH-2生成的叶酸产量要高。不同菌株生成叶酸的能力与pH值有关,嗜酸乳杆菌在pH值为4.2叶酸产率明显下降,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产叶酸的能力则不受pH值影响。添加PABA可以显著提高乳酸菌的叶酸产率。选择适宜的乳酸菌菌株,优化发酵工艺参数可以提高乳及相关食品中叶酸的质量浓度,达到生物方式强化叶酸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益生乳酸菌对苹果汁发酵的适应性和最优工艺条件。以发酵酸度为考核指标,考察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单一菌株发酵和混合菌株发酵苹果汁的能力,筛选获得最佳的发酵菌株组合。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乳酸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按1:1混合的复合乳酸菌对苹果汁发酵产酸作用较好,其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是:苹果汁添加量35%、蔗糖添加量3%、发酵剂接种量4%、发酵温度40℃。在最优条件此时,苹果汁的发酵酸度达到0.952%。冷藏4周后,乳酸菌活菌数为1.12×10~9 cfu/mL,说明采用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混合发酵苹果汁可行。  相似文献   

16.
对分离自发酵乳制品中的6株乳酸菌进行高产维生素B筛选,经筛选得到两株具有良好产VB_1和VB_6的菌株,鉴定分别为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在前期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甜乳清添加量、蔗糖添加量、菌株复配比例为因素设计L9(33)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pH值和维生素B产量,确定了甜乳清添加量为10%、蔗糖添加量为6%、菌株复配比例为1∶1最为适宜。在此条件下,37℃发酵8h后,乳清发酵饮料的pH值为4.29,VB1和VB6含量分别为21.55μg/mL和17.09μg/mL,风味愉悦,酸甜适中,口感细腻顺滑。4℃储藏21d,pH值和维生素含量无显著下降,感官品质良好且稳定。富含维生素的乳清发酵饮料丰富了目前活菌型乳酸菌饮料的品类,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接入乳酸菌直投式发酵剂和自然发酵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乳酸菌菌数和产品品质的动态变化,确定直投式菌剂发酵泡菜时的菌粉添加量和食盐用量。结果表明:添加4%食盐,接入0.04%直投式发酵剂,室温25℃,发酵7d后制得的泡菜酸甜适口,色泽好。添加到直投式发酵剂终产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自然发酵组,仅为2.11μg/mL,且其乳酸菌菌数远高于自然发酵组,肠膜明串珠菌和植物乳杆菌菌数分别达到6.42×107cfu/mL和3.13×107cfu/mL。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植物乳杆菌的增殖浓度,分别测定菌株在添加不同氮源、不同缓冲盐、不同浓度的MnSO4和不同促生长物质时菌株的生长浓度。结果表明,酵母类氮源是植物乳杆菌的最适氮源,缓冲盐在恒pH培养时对菌株生长无促进作用,锰浓度与最高活菌数呈正相关,在以酵母浸粉为氮源时植物乳杆菌培养不需要添加其他生长因子。进一步优化菌株的最适pH值和碳氮比,基于可耐受渗透压,优化恒pH培养和恒pH自动反馈补料培养基和培养工艺,得到各菌株的最适培养策略。3株菌的最适氮源添加量为40~45 g/L,MnSO4的最适添加量为0. 25 g/L,最适碳氮比为对数生长期生长速率被抑制时的碳氮消耗比。恒pH 5. 5自动反馈补料培养植物乳杆菌X1,活菌数达到4. 1×1010CFU/mL;恒pH 5. 5分批培养植物乳杆菌N8,活菌数达到2. 9×1010CFU/m L;恒pH 6. 0分批培养植物乳杆菌N9,活菌数达到6. 2×1010CFU/mL。该研究结果的应用将显著提高植物乳杆菌的工业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行筛选的适用于作为高效冻干酸奶发酵剂的嗜热链球菌S.t-SY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为出发菌株,在优化的麦芽复合汁增菌培养基上进行摇瓶增殖培养。通过研究培养温度、培养方式、基质起始pH值、接种量、中间补料方式等因素对乳酸菌摇瓶增殖培养的影响,优化乳酸菌摇瓶增殖培养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麦芽复合汁增菌培养基中乳酸菌增殖培养的最适条件是:培养温度37℃,基质起始pH值6.5~7.5,接种量0.2%~0.3%,静置培养16h,收获期S.t-SY和L.b-DR活菌数分别达到2.93×109、2.74×109cfu/mL。本试验结果为乳酸菌进一步应用麦芽复合汁增菌培养基生产高效浓缩直投式发酵剂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0.
双歧杆菌培养基优化及pH调控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常用4种双歧杆菌培养基进行比选,确定出产双歧杆菌高的基础培养基,采用正交试验通过改变碳源、添加低聚果糖及pH值的内源调节优化基础培养基,优化培养基为在比选出的基础培养基中加0.5%低聚果精和1%碳酸钙.利用优化培养基培养双歧杆菌,当培养液pH值低于5.5时,用6mol/L NaOH调节pH值为6.0~6.5,在厌氧条件下37.5℃培养24h,活菌数达到1.7×1010cf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