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医院与城市文化城市文化的主要构成因素有广场、道路、建筑。一座城市的文化主要体现在城市历史文脉和城市建筑载体,城市文化品位取决于城市环境和城市建筑的整体品质。一般城市建筑文化由剧院、图书馆、音乐厅等文化建筑载体来承担,过去医疗建筑侧重医疗功能,被排斥在城市建筑文化之外,但随着现代医疗产业集约化发展,人们不仅关注医疗功能,也注重精神层面的医疗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深圳的城市发展具有不同于内地其他城市的独特历程,建筑的形式也丰富多样,从国际化大都市必备的现代建筑到城市低成本生活的区城中村建筑,都是深圳特色的反映.2008年11月,深圳被UNESCO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特色建筑设计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目前记录深圳城市建筑的汇编性出版物较少,专业性较强,难以在普通大众中推广普及因此迫切需要一本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汇集建筑信息的导览书籍,以引发公众的兴趣,提升城市的建筑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城市街道峡谷内污染物的特点和扩散模式,分析了换气效率、室内气流组织、污染物扩散方式等影响建筑自然通风的主要因素,并对实地测量法和数值模拟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4.
自2006年实施国内首部建筑节能地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以及进入"十二五"以来,深圳市持续、大力推进建筑领域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转变城市建设发展模式与方式,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深圳",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初步实现从建筑节能到绿色建筑、从绿色建筑到绿色城市的"两个转型".深圳先后获得首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工程建设标准综合实施试点城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试点城市等五个示范试点城市称号.深圳还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的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以及国家低碳试点城市.2012年,为配合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建设,深圳市还在建筑领域率先启动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5.
北京建筑设计的国际化其实质是"西化";其国际化程度在中国内地与上海并列第一,且深入到城市的核心地域;与国际建筑师在北京的活跃程度相比,目前还鲜有北京建筑师走出国门到发达国家创作建筑。这些都要求我们从加强城市规划引导、促进建筑理论更新和进一步提高创作水平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使城市和建筑师在全球化过程中切实受益。  相似文献   

6.
常艳 《城市建筑》2014,(23):194-194
中原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意念形式,既记录了某一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也反映了该时期人民的审美观念与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城市建筑日益现代化国际化,导致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  相似文献   

7.
中原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意念形式,既记录了某一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也反映了该时期人民的审美观念与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城市建筑日益现代化国际化,导致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是建筑设计领域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而"包豪斯"(Bauhaus)则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开拓者和彻底的革命者。如今,现代建筑风格已经深入到世界各地,其简洁实用的造型方式早已深入人心。然而,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原有的特色与风貌湮没在盲目追求国际化和时尚感的浪潮之中。到处是国际化的现代建筑,各地的建筑风貌越来越趋同,新建筑的风格、体量等与周边的历史环境格格不入,历史名城被铺天盖地的现代建筑侵蚀,令人痛心疾首。该文通过对荐福宾舍的论述,以及与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比较分析,阐述了在历史风貌过渡区坚持"中而新"设计理念进行新建筑设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旨在为我国类似的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当人们谈论起深圳的城市建设时,往往会想起国贸大厦、地王大厦等曾经代表了深圳速度和城市精神的地标建筑。但伴随着深圳的国际化和城市重心的西移,连接深圳和香港、福田和南山、后海和前海的深圳湾1号城市综合体在深圳迈向世界级城市的道路上,以世界级建筑的关键角色,已经成为湾区经济和超级总部"敢为天下先"的变革者和实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绿色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精髓,智慧是引领城市发展的大脑,那么绿色智慧建筑则应是撑起城市生态未来的骨架.建筑是城市的基础细胞,绿色是城市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那么智慧建筑则是城市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与物联网、智慧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物逐步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新校区山地地形分析,阐述了崂山校区山地校园规划设计手法: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同时建筑传承学校历史文脉-“红顶、黄墙”,从而规划设计出富有特色的山地校园。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的隔震原理与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隔震技术目前正逐渐应用于高层建筑。但对于高层建筑,延长结构周期带来的抗震性能改善并不显著,而分析结果表明,隔震技术仍可以显著降低结构的绝对加速度响应。本文以线弹性动力时程分析和反应谱法为基础,从延长结构周期原理与隔震层滤波原理两方面分析了建筑隔震的减震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基于承载力抗震设计框架下,两种原理的分析结果是等效的,而滤波原理能够更加科学的解释隔震技术在降低结构绝对加速度响应方面的减震机理,有助于从基于性能设计更加全面的体现隔震技术的优势。在充分认识隔震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高层建筑隔震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介绍了日本高层隔震建筑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In the present article, 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which attempts to identify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eigen frequencies, eigen periods, mode shapes and modal damping ratios) of spatial asymmetric tall multi‐storey buildings through measured seismic responses (accelerations). This new method is entitled ‘method of modal time‐histories’, because its main target is to identify the modal time‐histories of accelerations that are obtained by accelerograms recorded on the points of buildings where suitable accelerometers have been installed. In the case of an earthquake, the multi‐channel local network of accelerometers records the time‐histories of the accelerations of the building.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have a successful outcome, the instrumentation form of the multi‐channel local network on the building can potentially play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first, presents a relevant mathematical analysis that is adapted to the instrumentation form applied to the multi‐storey buildings and, second, outlines the new method, which consists of nine steps. Finally,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theory, a suitable numerical example of an instrumented asymmetric five‐storey r/c building that has been oscillated by a weak earthquake is also provided. On the one h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asymmetric buildings contributes to the removal of the uncertainties of building models in order to perform advanced non‐linear analyses about inherent building seismic capacity. On the other hand, this method supports the simple monitoring of a building's ‘structural integrity’.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谢尔.  SA 《世界建筑》2000,(3):24-27
本文简要论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俄罗斯公共建筑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其中公共建筑类型的多样化,公共建筑的再利用,建筑设计单位的重新组合,私人建筑师事务所的作用,公共建筑中的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的采用,与国外建筑师的合作设计,民族传统及地方建筑物色的创造等,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转轨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15.
超高层建筑中消防配电干线通常采用矿物绝缘电缆,这种电缆的绝缘材料为氧化镁,氧化镁很容易吸潮,受潮后绝缘电阻迅速降低。而超高层建筑通常采用钢结构,在风的作用下存在一定的偏移,使矿物绝缘电缆的中间联接器(简称"联接器")和电缆端头长期处于振动状态下,对其可靠性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矿物绝缘电缆振动后中间联接器和端头的防水防潮性能,为正确选用矿物绝缘电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建筑玻璃有两个重要的特性是当前玻璃在建筑结构上应用的焦点问题。一个是安全性,近年来,各种安全玻璃产品的不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给人民群众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和精神痛苦。第二是玻璃的功能性,例如节能、环保、自洁净、电致变色等等功能,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当前的发展重点。然而,到现在为止,建筑玻璃或玻璃结构设计都是针对强度设计,往往出现功能性的玻璃破裂而强度下降,而某些结构玻璃又不能满足功能性要求。因此,本文提出了建筑玻璃的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的思想,以实现合理的设计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筑玻璃的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建筑设计领域,对生态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当的重视。但直接将生态学原则应用到建筑设计领域却是有困难的,有必要对其转换环节——技术策略作进一步的研究。由于国情限制,需要重视“适用技术”生态观的研究,通过适应地域、经济条件的技术策略,达到提高空间生态质量的目的。通过一项具体建筑设计项目,实践了这样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Singapore is a Garden City. On the other hand, with increasing population and limited territory, the government had to adopt a high-density and high-rise residential strategy.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buildings in cities has resulted in many environmental issues, such as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The rising ecological concerns for building design attempt to create harmony between buildings and their surroundings through mitigating their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The greening of buildings is essentially one of the ecological measures. The National Parks Board (NParks) launched a skyrise greenery approach/programme recently to promote the greening of buildings.  相似文献   

19.
洪惠群  杨安 《华中建筑》2006,24(10):1-3
运用中国传统风水中的相地选址、景观特征、风水物等环境观念来分析与研究现代城市景观问题,一方面是为了揭开“风水”文化的神秘面纱,分清精华与糟粕,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为了扫清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思想障碍,探寻适合现代景观环境规划与设计的新理念,使之得以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丁力扬 《新建筑》2006,(5):83-86
人类文化需要载体,而建筑作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关于旧建筑改造,在目前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如果对昔日的城市文化遗产进行拆除或不负责任的改造,将使已有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所以一方面要完成技术上的加固或新建,另一方面更要继续旧建筑的历史使命并完成深层次的精神追求。通过介绍丹麦皇家图书馆设计,试对欧洲古旧建筑改扩建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