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姚店油田庙沟采油区位于陕北斜坡延安三角洲前缘地带,属于低孔、低渗、低压、低饱和油藏,前期开发全部采用压裂求产,依靠自然能量溶解气驱开采。至2002年累计采出原油三万余吨,由于地层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充,产量递减较快,稳产基础不稳固。为提高单井产量和稳产能力,在分析庙沟采油区地质和开发特征的基础上,对热采工艺在庙沟采油区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热采工艺增加了庙沟油区油层的驱动能量,提高了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驱采油技术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和实践应用,在国内外许多油田提高采收率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特别是针对开发后期含水率上升具有良好控水效果。但部分低孔、低渗油田在聚合物采油后期,出现了储层非均质性加剧和孔隙厚度封堵的情况,导致地层窜流,影响了降水增油效果。泡沫驱油技术以其泡沫独特性质被得到了足够的重视,采用室内实验评价方法,筛选了6种起泡剂和4种稳泡剂进行分析,评价各类性能,并优选出良好的泡沫体系。利用物理模拟实验,确定了氮气泡沫调驱注入参数,证实了氮气泡沫驱油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石油行业的不断发展,在油田长期开发中,一些油田老区很容易出现注水无效循环问题,这就需要加入氮气泡沫调驱技术。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研究当中,要先根据氮气泡沫层封堵机理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渗透率储层,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分析影响氮气泡沫质量的因素,测量氮气泡沫参数。在实际应用中,氮气泡沫调驱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油田施工效率,并且在改善油田聚驱后的油藏开发效果。本文针对氮气泡沫调驱技术以及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呼吸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应用,有利于提升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率,提升采油质量。因此,研究呼吸采油技术是低渗透油田工艺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也开展对呼吸采油技术的应用研究,研究技术要点、应用效果,并对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同时针对问题解决提出建议。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在某油田实践中,低渗透区采油应用呼吸采油技术,泵效、产量、产出比都有所提升,证明该工艺在低渗透采油中应用具有良好效果,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层在我国开、待采油田中占有很大比例,其在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石油产量下降快、注水井吸水能力弱以及天然能量储备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低渗透油层采收率低的现状。为提高我国低渗透油层采收率,需要不断完善我国采油技术。采油技术可以分为物理与化学型技术,其对石油资源的开发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采用合适的采油技术对低渗透油层进行石油采集,将提高采油的效率,同时,所采石油的质量也能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的特点,为了开采出更多的剩余油,采取注氮气开发的方式,提高驱替的能量,获得最佳的油井产量,满足油田开发后期的生产需要。通过生产现场的试验研究,应用注氮气采油生产,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率,提高了油田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下二门油田深层系低孔低渗油藏的地质特点对深层系改善开发效果的途径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低渗透油藏开发后期细化开发单元与注采井网,强化分层注水等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思路,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河南特低渗透油田开发主要表现在单井产量小,甚至不压裂就无自然产能;产量下降快,稳产状况差。油井难以见到效果,油井含水上升快,产液指数和产油指数下降快,开采速度和采收率都比较低。河南下二门油田属于低渗、低压、低丰度油田,其储集层物性差、岩性致密、产量低、天然能量匮乏,依靠天然能量开发产量递减快,因此科学高效的开发非常必要。经过分析发现油田单井控制含油井段长度短,含油小层数少,油层厚度薄,油层连通性好,确立了反九点法面积加边部的开发方式最适合河南低渗透油藏。另外对单井水驱效率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调整建议,以达到河南低渗透油藏高产、稳产、高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氮气泡沫因其独特的流变性和对非均质严重地层的良好封堵性能,受到各大油田的关注,并成功应用。文章综述了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油田开发生产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氮气泡沫驱技术更好的发展并服务于油田生产。  相似文献   

9.
水平井体积压裂开发模的研究与推广在致密油藏开发中取得了较高初产,但是采用万方液千方砂的开发模式不仅造成后期水平段易砂堵,且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经济效益差。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后期稳产开发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根据水平井冲砂洗井与吞吐采油工艺原理,开展了致密油藏水平井分段式洗井与吞吐采油工艺技术可行性研究,实现了水平井冲砂洗井与吞吐采油两种工艺技术有机结合,不仅整体缩短了施工程序和时间,而且有效避免了水平井洗井过程中大井斜段易砂卡风险,实现了补充地层能量的目的,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油井产量,解决含水过高,含水上升速度快等问题,提出氮气泡沫堵水调剖技术。并在区块内优选氮气泡沫实验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工作制度、氮气泡沫注入方式、注入量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认为,对于胜坨油田这种高温高盐砂岩油藏,氮气泡沫堵水调剖技术具有一定的控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1.
聚乙烯醇生产过程中节能降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能耗是聚乙烯醇生产过程的一大难题,制约着我国聚乙烯醇行业的发展.结合近年的研究工作,对聚乙烯醇工艺国内外发展情况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与分析.总结了聚乙烯醇生产过程中节能的有效方法和不足,对聚乙烯醇节能降耗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介绍生产盐的方法并与最新生产技术--控制电位合成法进行了比较。该新技术产品质量好纯度高,生产效率高,能耗低,设备投资小,生产周期短,管理方便。阐明了该方法的主要生产设备及所需投资,简单分析了镀金厂生产金盐自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吞吐闷井时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一个裂缝和溶洞大量发育的碳酸盐岩油藏,当没有外界能量补给的情况下,产量下降较快。通过单井注水吞吐.可以补充地层能量,恢复油井产量。对于注水后的闷井时间,往往是通过经验确定,并没有过定量的研究。文章在一定的简化条件下,推导了注水后合理闷井时间的计算公式。该公式能为现场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控制闷井时间时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这对油田的经济开采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4.
王伟  赵玲  王超 《广州化工》2012,40(19):21-22,37
太阳能的开发和研究成为目前清洁能源的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阐述了改良西门子法的生产技术现状和生产技术存在的问题;高纯多晶硅新生产工艺—冶金法的现状,提出冶金法制取太阳能级多晶硅与工业硅生产有效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化能源的日益枯竭,氢能成为解决当前能源危机的一种新能源。制氢的方式多种多样,由于金属氢化物在储氢容量上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金属氢化物制氢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硼氢化钠就是一种典型的金属氢化物,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技术作为一种安全、方便的新型制氢技术,已成为当前燃料电池氢源研究中的热点之一。介绍了硼氢化钠制氢原理;综述了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技术的优点、影响产氢速率的因素;对硼氢化钠制氢技术的装置进行了举例说明;指出了目前此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概述了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several alternate dual purpose plants are compared for application in the range of 10–50MW with 1 to 20 MGD water production. This shows that the combined gas turbine-steam turbine system is considerably more energy efficient than a steam only system. Single stage R.O.,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is combined cycle offers the minimum overall energy consumption but has the disadvantage of producing product water with high TDS. By utilizing both R.O. and distill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lower than with distillation alone is achieved and product water purity is acceptable. p]A specific design of a combined dual purpose plant is presented. This plant would have a net electrical output of 29,050 kw and 3.25 MGD of 440 ppm TDS, requiring 297.1 BTU/hr. The total capital costs of this combined plant is estimated at $41,150,000 and annual operating costs at $15,087,000. The unit production costs with fuel at $2.50/MM BTU would be 4.08¢/kw-hr and $2.44 per 1000 gal. This represents an annual savings of $1,961,000 over single purpose production or 44.5% reduction in water production costs with the same electrical production costs. p]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mbined dual purpose plant presented is the most efficient, economical and flexible method of producing power and water in the range of 10 to 50 MW and 1 to 20 MGD.  相似文献   

17.
通过简要介绍制氢加氢合建站规划设计的现实意义和国内外加氢站发展现状,提出制氢加氢“子母站”的概念。本文简要介绍了制氢加氢“子母站”的建设模式,即制氢加氢“子母站”采取分布式供氢模式,“母站”制氢加氢集成为一体,“子站”作为纯加氢站,“母站”与“子站”之间采用长管拖车运输,“母站”为制氢加氢一体站,“母站”总装置内的供氢单元主要考虑采用天然气制氢、甲醇制氢和电解水制氢3种模式。简要分析了天然气制氢、甲醇制氢、电解水制氢技术的优缺点,并从氢气的生产成本、氢气的储运成本、制氢加氢“子母站”中制氢站的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等几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成本分析。通过供氢模式的特点和成本分析,提出以水电解制氢、甲醇制氢、天然气制氢装置作为氢源的制氢加氢“子母站”为适宜我国能源结构的新型氢能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8.
单塔精馏生产优级品乙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理论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办法 ,采用单塔精馏生产优级品乙酸 ,以降低能耗 ,减少物料损失 ,提高产品收率 ,缩短生产周期 ,避免了双塔精馏所造成的设备与能源的浪费。在国内首次成功研究了单塔精馏生产优级品乙酸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临沂恒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10万t/a合成氨装置是国内首套以焦炉煤气和甲醇弛放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的大型化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工艺流程、工艺特点、装置能耗及装置试运行情况。结果表明:①该装置利用富余的焦炉煤气和甲醇弛放气及空分系统的副产氮气为原料,达到了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的目的;②在国内首次采用纯氢纯氮制取合成氨新工艺,可使装置高产、低耗、平稳运行;③装置吨氨综合能耗为30.829 GJ,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④该装置平均日产可达300 t,年销售收入可达2.8亿元,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Fidelis Chigondo 《SILICON》2018,10(3):789-798
The non-renewable nature of fossil fuels as an energy source means its future availability is a cause for concern. The world’s energy demand is ever increasing and there is a growing interest in finding alternative renewable, environmentally benign and cheap energy sources like solar energy. This has resulted in the shortage of silicon feedstock for the photovoltaic industry.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non-availability of a dedicated solar silicon production and the growing demand for silicon feedstock. There has been tremendous research in a quest to develop method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olar-grade silicon in a cheap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way. The metallurgical and chemical rout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olar-grade silicon from metallurgical-grade silicon have evolved. The chemical methods are the most researched ones and they are mostly preferred than the metallurgical ones since the former are capable of producing silicon of higher purity. This review discusses some of the available methods so far for the production of solar-grade silicon using metallurgical-grade silicon as a starting mate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