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基于密度和对象方向聚类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K-means算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密度和聚类对象方向的改进算法(KADD算法).该算法采取聚类对象分布密度方法来确定初始聚类中心,然后根据对象的聚类方向来发现任意形状的簇.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不改变时间、空间复杂度的情况下能取得更好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密度和对象方向聚类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针对K-means算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密度和聚类对象方向的改进算法(KADD算法)。该算法采取聚类对象分布密度方法来确定初始聚类中心,然后根据对象的聚类方向来发现任意形状的簇。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不改变时间、空间复杂度的情况下能取得更好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使用密度聚类法解决图像分割的新思路。首先把数字图像按照点的分布情况建立图像样本数据库,然后利用基于密度聚类法的DBSCAN算法进行图像分割。该算法能找到图像样本比较密集的部分,概括出图像样本相对比较集中的类,并可在带有“噪声”的图像中进行聚类,完成图像分割。文章还针对DBSCAN算法的缺点,提出了DBSCAN算法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算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作为数据挖掘方法中的一种主要方法,不仅可以从数据集中发现任意形状的簇,而且可以观察到一个并发的、完整的聚类结构,以及具有对噪声数据不敏感的特点.针对目前常用的几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及改进算法进行讨论,分析了这些密度聚类算法各自的优缺点,并且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应用研究背景,提出了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与GIS相结合,通过对多维数据属性特征的提取,扩展到多维数据的处理,在三维空间地形数据中的分析中取得了高效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粒计算的K-medoids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箐  谢娟英 《计算机应用》2012,32(7):1973-1977
传统K-medoids聚类算法的聚类结果随初始中心点不同而波动,且计算复杂度较高不适于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快速K-medoids聚类算法通过选择合适的初始聚类中心改进了传统K-medoids聚类算法,但是快速K-medoids聚类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有可能位于同一类簇。为克服传统K-medoids聚类算法和快速K-medoids聚类算法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粒计算的K-medoids聚类算法。算法引入粒度概念,定义新的样本相似度函数,基于等价关系产生粒子,根据粒子包含样本多少定义粒子密度,选择密度较大的前K个粒子的中心样本点作为K-medoids聚类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实现K-medoids聚类。UCI机器学习数据库数据集以及随机生成的人工模拟数据集实验测试,证明了基于粒计算的K-medoids聚类算法能得到更好的初始聚类中心,聚类准确率和聚类误差平方和优于传统K-medoids和快速K-medoids聚类算法,具有更稳定的聚类结果,且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目前基于目标函数聚类算法的不足,面对形状复杂且非重叠的样本聚类问题,定义了最邻近距离和生长树的概念。随机选取生长树初始种子点,以最邻近距离作为生长树生长的方向和样本划分依据,以最终生长树大小为聚类目标函数,引入遗传算法,提出基于生长树的遗传聚类算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算法测试和比较。算法测试表明:基于生长树的遗传聚类算法对于形状复杂且非重叠样本的聚类是完全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K-means聚类算法简单高效,应用广泛。针对传统K-means算法初始聚类中心点的选择随机性导致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以及K值需要人工确定的问题,为了得到最合适的初始聚类中心,提出一种基于距离和样本权重改进的K-means算法。该聚类算法采用维度加权的欧氏距离来度量样本点之间的远近,计算出所有样本的密度和权重后,令密度最大的点作为第一个初始聚类中心,并剔除该簇内所有样本,然后依次根据上一个聚类中心和数据集中剩下样本点的权重并通过引入的参数[τi]找出下一个初始聚类中心,不断重复此过程直至数据集为空,最后自动得到[k]个初始聚类中心。在UCI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对比经典K-means算法、WK-means算法、ZK-means算法和DCK-means算法,基于距离和权重改进的K-means算法的聚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的基于密度和栅格的聚类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网格和密度方法的聚类算法存在效率和质量问题,给出了密度和栅格相结合的聚类挖掘算法,即基于密度和栅格的聚类算法DGCA(density and grid 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该算法首先将数据空间划分为栅格单元,然后把数据存储到栅格单元中,利用DBSCAN密度聚类算法进行聚类挖掘;最后进行聚类合并和噪声点消除,并将局部聚类结果映射到全局聚类结果。实验通过人工数据样本集对该聚类算法进行理论上验证,表明了该算法在时间效率和聚类质量两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
多密度阈值的DBSCAN改进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DBSCAN)及其改进算法的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密度阈值的DBSCAN改进算法。算法通过构建网格密度矩阵绘制密度分布图,辅助用户确定密度层次划分。根据基于网格与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间的等效规则计算各个密度层次的密度阈值ε。通过多密度层次的聚类过程得到多个密度层次上的更加精细的聚类结果。解决了DBSCAN算法参数选取困难和难以发现密度相差较大的簇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个基于DBSCAN聚类算法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勇  荣秋生 《计算机工程》2004,30(13):119-121
高密度聚类作为数据挖掘中聚类算法的一种分析方法,它能找到样本比较密集的部分,并且概括出样本相对比较集中的类。分析了传统的聚类算法及局限性,讨论了一个基于高密度聚类算法的实现过程,使得算法可自动发现高维子空间,处理高维数据表格,得到较快的聚类速度和最佳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密度的DBSCAN算法仅需要两个参数,可以在带有噪声的空间数据库中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但是它对于参数Eps非常敏感。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网格进行数据分区,从而确定Eps的方法,可以对密度分布不均且聚类形状有交错的情况达到更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12.
The clustering algorithm DBSCAN relies on a density-based notion of clusters and is designed to discover clusters of arbitrary shape as well as to distinguish noise. In this paper, we generalize this algorithm in two important directions. The generalized algorithm—called GDBSCAN—can cluster point objects as well as spatially extended objects according to both, their spatial and their nonspatial attributes. In addition, four applications using 2D points (astronomy), 3D points (biology), 5D points (earth science) and 2D polygons (geography) are presented, demonstrat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GDBSCAN to real-world problems.  相似文献   

13.
NES-Join算法是一种无需外排序的连接运算算法,其复杂性优于经典的Sort-Merge Join算法及改进后的SDC-Join算法.在NES-Join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算法,该算法能够有效压缩原算法中未匹配记录暂存块中的空记录信息,从而使NES-Join算法更具实用性.通过实验和分析表明,改进后的NES-Join算法与原算法时间复杂性相当,但显著提高了磁盘空间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可重入式生产流水线的大规模调度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混合遗传算法。在计算适应值的过程中利用信息素算法的正反馈机制,解决工件在重入环节的竞争问题。并将禁忌搜索算法中独有的记忆功能引入到遗传算法的交叉与变异的进化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避免算法早熟和迂回搜索。通过实例仿真,表明改进后的算法相比于普通的遗传算法不仅有较强的收敛性,并且具有更快的寻优功能,是解决复杂调度问题的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15.
BP算法的改进及其在Matlab上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BP算法这种当前前馈神经网络训练中应用最多的算法,在介绍BP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对标准的BP网络训练算法存在的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值的严重缺点,提出了几种学习算法上的改进;进而介绍了改进蹬算法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中的函数实现。最后应用实例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对标准BP算法及改进的算法进行语言编程、仿真。仿真结果显示,改进后的算法在极值、收敛速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关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ECC)的研究,如今无论是 ECC 理论还是 ECC 的标准化、产业化都趋于成熟。在 ECC 的设计中,安全椭圆曲线的选取是 ECC 实现的基石,也是其安全性的重要保证。目前,随机选取法是最好的安全椭圆曲线选取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对随机生成的椭圆曲线计算其 Jacobian 群的阶。文章主要介绍了几类经典的计算椭圆曲线 Jacobian群阶的算法:Schoof 算法、SEA 算法、Satoh 算法、AGM 算法。在详细介绍 Schoof 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改进算法:袋鼠算法和大步小步(BSGS)算法的改进方法,并用实验结果说明加速后的算法得到了提升。针对 SEA 算法,文章也提出了其 BSGS 改进算法并通过实例分析比较了原 SEA 算法与 BSGS 改进算法的实现效率。针对 Satoh 算法、AGM算法,文章介绍了算法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实现,并通过实例分析比较了其优劣性和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神经网络中LMBP算法收敛速度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文章对标准BP算法收敛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目前最快的改进版本Levenberg-MarquardtBP(LMBP)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中涉及的矩阵[JTJ+μkI]求逆是其收敛速度的瓶颈。通过使用LU分解法去除耗时的矩阵求逆运算,极大地减少了LMBP的计算量。此外,简化求增广MarquardtSensitivity矩阵的步骤,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LMBP的计算量。笔者用MicrosoftVisualC++6编程实现了改进后的LMBP算法,发现对这两方面的改进,大大提高了收敛速度。文章对Matlab的基于最速下降的BP算法(Traingdx)、Matlab改进的LMBP算法(Trainlm)、LMBP和作者改进的LMBP(ILMBP)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结果发现,ILMBP的平均收敛速度比LMBP快约23倍,比Trainlm算法快约9倍。  相似文献   

18.
面向方案组合优化设计的混合遗传蚂蚁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方案组合优化数学模型.该模型定义了方案功能载体间的广义距离,以广义距离函数作为方案组合优化的目标函数,以方案的性能要求作为约束条件进行优化并获得方案的最优解.在求解该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将遗传算法和蚂蚁算法进行改进并融合形成混合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混合算法较好地解决了方案设计过程中由多个方案组合难以获得优化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种改进的Dijkstra算法的分析及程序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jkstra算法是求有向图中从某一源点到其余各点最短路径的算法。本文通过对传统的Dijkstra算法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改进算法,经理论分析,对于顶点数较多而边数较少的有向稀疏图来说,在求最短路径时能够大大提高算法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传统批通知树(batch informed trees,BIT*)算法结合了RRT*算法和A*算法的优势,但是该算法在复杂环境下无法躲避未知的动态障碍物,无法完成动态路径规划。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将改进的BIT*算法和改进的DWA算法相融合的算法。在传统BIT*算法的基础上对路径进行拉伸优化,提取关键转折点,减少路径长度;对传统DWA算法的距离评价函数进行改进、引入轨迹点评价函数,避免局部规划过分偏离,也减少了已知障碍物对路径的影响;将改进的BIT*算法与改进的DWA算法相融合,将提取的关键转折点作为DWA的中间目标点,弥补全局规划算法无法躲避动态障碍物的缺点以及局部规划算法全局能力低下的缺点。在动静态地图中对RRT*算法、BIT*算法、DWA算法、改进BIT*算法以及融合算法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在复杂环境中,改进的BIT*算法具有更短的路径和更少的拐点;与传统的DWA算法相比,融合算法规划的路线更平滑,机器人既能实时动态避障抵达终点,又能更加贴近全局路径,保证路线全局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