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xps(X光电子能谱)和离子剥层法研究了TiFe合金在活化过程中的表面及亚表面成份、化学状态及其分布,发现:经350℃真空加热后,铁由氧化态Fe~(3+)/Fe~(2+)还原为金属态Fe°,而钛则由氧化态Ti~(5+)还原至一系列亚氧化态Ti<~(5+),这种铁的还原和钛的部分还原,是活化处理中互平行的表面过程,两者对TiFe合金的活化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稀土矿浮选中柠檬酸CA对Ce~(3+)离子活化方解石的去活作用机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浆中Ce3+离子的浓度低于1×10~(-4)mol/L时对方解石浮选有活化作用,采用柠檬酸CA可达到去活目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CA能与方解石表面的Ce3+离子生成一种稳定的络合物,可降低方解石表面的Zeta电位,去除Ce~(3+)离子对方解石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湖南某钨尾矿体系中,钨为主要回收对象,铜、锌可作为伴生金属回收,本文采用"硫化矿浮选-强磁富集-黑钨浮选"的组合工艺对有用金属矿物进行综合回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70%,丁铵黑药和黄药作为组合捕收剂时,经"一粗三精二扫"的工艺流程浮选硫化矿,可获得Cu, Zn品位分别为10.10%, 12.05%,回收率分别为65.03%, 61.03%的铜锌混合精矿;对硫化矿浮选尾矿,采用SQC-2-1100湿式强磁选机,经"一粗一扫"磁选富集后,在碳酸钠调浆,水玻璃作抑制剂、 Pb(NO_3)_2作活化剂、苯甲羟肟酸作捕收剂时,进行"一粗三精二扫"的浮选闭路试验,最终得到WO_3品位30.15%,回收率54.40%的黑钨精矿。通过纯矿物试验、吸附量测定和红外光谱测试研究了浮选药剂对黑钨矿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b~(2+)能较好地活化黑钨矿的浮选, Pb(OH)~+, Pb(OH)_2(s)为主要的活化组分;加入Pb(NO_3)_2后,苯甲羟肟酸在黑钨矿上的吸附量明显增加;苯甲羟肟酸通过高化学活性基团与黑钨矿表面键合,在矿物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4.
黑钨细泥采用重选法回收指标不理想,为提高黑钨细泥的回收利用率,对黑钨矿浮选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介绍了黑钨矿表面结构和溶液离子对黑钨矿浮选影响的研究现状,黑钨矿组成独特,其表面结构和化学组成存在较大差别。锰铁比不同的黑钨矿,其可浮性存在差异,与药剂作用机理相当复杂,不同药剂的作用机理不尽相同。溶液离子来源广泛,对浮选过程具有较大影响,可活化矿物促进药剂在其表面的吸附,抑制矿物减弱药剂在其表面的吸附,与浮选药剂相互作用而消耗药剂。因此,研究黑钨矿表面结构特性以及溶液离子的影响有助于精准化控制黑钨浮选条件。  相似文献   

5.
针对萤石选别流程复杂,浮选分离成本高以及浮选药剂对萤石的影响效果问题,本文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采用溶液化学计算、Zeta电位测试和红外光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Cu~(2+),Fe~(3+)对萤石浮选过程的影响,并分析了Cu~(2+),Fe~(3+)对萤石浮选过程的活化机制,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油酸钠作为萤石捕收剂时,在p H=8~10范围内萤石的浮选回收率为83%;而采用Cu~(2+),Fe~(3+)作为活化剂对萤石进行活化后,萤石回收率分别达到96%和91%,提高了8%和13%,使萤石浮选效果显著提升,有明显的活化作用。溶液化学计算和XRD结果表明在p H=8~10范围内的萤石浮选溶液中,Cu~(2+)和Fe~(3+)主要以Fe(OH)3和Cu(OH)2沉淀的形式存在,进一步验证Fe~(3+),Cu~(2+)阳离子作用的有效组分是氢氧化物或者络合物沉淀;Zeta电位结果表明Fe~(3+)和Cu~(2+)两种金属离子都能使萤石的Zeta电位发生正移,而且Fe~(3+)使萤石的Zeta电位偏移幅度大于Cu~(2+)的偏移幅度,说明萤石表面的Fe~(3+)吸附量多于Cu~(2+);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油酸钠在分别经过Cu~(2+),Fe~(3+)活化后的萤石表面的作用方式主要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6.
在H_2O_2存在下,用2-[(5-Br-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简称5-Br-PADAP)光度法测定钒(V~(5+)),常遇到Fe~(3+),Cr~(3+),Cu~(2+),Ni~(2+)等离子的干扰。为此选用了磷酸介质中直接显色,这可允许大量的铁离子存在,但钢铁中常见的有色离子如Cr~(3+)、Cu~(2+)、Ni~(2+)、Co~(2+)干扰严重,其中铬铜镍离子不能形成三元络合物。三元络合物的生成适宜酸度0.1~1M,方法选用0.6M磷酸介质中显色,在该酸度下,钒与5-Br-PADAP不  相似文献   

7.
某钨钼和萤石共生矿石的浮选试验中,考察了硫酸铝、硝酸铅和氟化氢铵对白钨矿、钨钼钙矿、钼钙矿和萤石的活化作用。结果表明:硫酸铝的活化作用显著优于其他2种。通过对硫酸铝活化机理探讨,可知其活化作用在于铝离子可沉淀于矿物表面,并与捕收剂分子反应生成难溶盐,形成疏水性膜,从而使矿物颗粒粘附在气泡上并随其上浮。  相似文献   

8.
8—羟基喹啉和水杨醛肟对锡石黄药浮选的活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浮选试验证实:8-羟基喹啉和水杨醛肟对锡石的黄药浮选有明显的活化作用,经此二种螯合剂活化后锡石可在弱酸性至中性介质中被黄药很好的捕收;而对于含有-OH与=N-基的8-羟基喹啉及含有-OH与=N-OH基的水杨醛肟对锡石的活化作用是靠它们首先吸附于矿物表面,造成矿物表面初步疏水,从而促进捕收剂对锡石的捕收。  相似文献   

9.
通过浮选试验证实:8-羟基喹啉和水杨醛肟对锡石的黄药浮选有明显的活化作用,经此二种螫合剂活化后锡石可在弱酸性至中性介质中被黄药很好地捕收;而对于含有-OH与=N-基的8-羟基喹啉及含有-OH与=N-OH基的水杨醛肟,对锡石的活化作用是靠它们首先吸附于矿物表面,造成矿物表面初步疏水,从而促进捕收剂对锡石的捕收。  相似文献   

10.
冯海强  王毓华 《稀有金属》2022,(8):1083-1096
锂辉石浮选捕收剂的性能是影响锂辉石与脉石矿物浮选分离的关键因素。目前锂辉石浮选捕收剂主要包括:阴离子捕收剂、阳离子捕收剂、组合捕收剂以及新型捕收剂。单一的阴离子或阳离子捕收剂在浮选锂辉石时均需要高价金属阳离子做活化剂以及调整剂来控制活化过程的选择性,使用条件要求苛刻。与单一捕收剂相比,组合捕收剂能较好地提高对锂辉石的捕收能力和选择性,其中,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的效果相对较好,使用条件要求也较为宽泛,是目前锂辉石浮选捕收剂的研究热点。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可以通过捕收剂离子和分子与矿物表面的静电力、氢键和化学反应等,在锂辉石及脉石矿物表面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形式,达到提高锂辉石浮选分离效率的目的。因此,基于锂辉石与脉石矿物理化性质差异,开展锂辉石浮选捕收剂构效关系研究,可为锂辉石高效浮选捕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将是锂辉石浮选捕收剂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吸附量测试、纯矿物浮选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Cu2+和Ni2+离子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过程及对蛇纹石浮选的活化机理.Cu2+和Ni2+离子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能够自发进行,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共同作用,Cu2+和Ni2+离子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量随p H值升高而增大.Cu2+和Ni2+离子在弱碱性条件下对蛇纹石具有活化作用,活化机理为铜镍的氢氧化物沉淀和羟基络合物作用于蛇纹石表面,形成活性位点,黄药在活性位点上吸附生成黄原酸铜或黄原酸镍,从而使蛇纹石表面疏水性增大,浮选受到活化.   相似文献   

12.
以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t.f)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铝离子浓度对黄铜矿浸出体系At.f菌氧化活性、黄铜矿表面吸附细菌数量以及铜浸出率的影响,并对其之间内在联系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浸出体系铝离子浓度在所研究的0~20 g·L~(-1)范围内,对细菌氧化活性的影响有明显差异。铝离子浓度为1 g·L~(-1)时,细菌氧化活性最好,浸出15 d后,体系氧化还原电位便可由381 mV升高到588 mV左右,Fe~(2+)氧化率达到98.49%,体系pH值由2.11下降到1.44;超过1 g·L~(-1)后,细菌氧化活性逐渐降低,Fe~(2+)氧化率下降,铝离子浓度为20 g·L~(-1)时,浸出45 d后,体系氧化还原电位仅为400 mV左右,Fe~(2+)氧化率也仅为40%左右。矿物表面吸附细菌数量、浸出体系铜浸出率均随铝离子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铝离子浓度为15 g·L~(-1)时,浸出体系铜离子浸出率最高,可达71.39%,矿物表面吸附细菌数量也最多,表明铜浸出率与矿物表面吸附细菌数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一般说来在水中进行湿式活化(湿磨)与在空气中进行干式活化(干磨)其效果有两方面的差异。一方面湿式活化时,由于矿浆对球的缓冲作用,使矿粒的活化效果变差,A.H.节里克曼在不同介质中将黑钨矿进行活化后,其X衍射线对比如图34所示。从图可知干式活化后,其谱线的改变较湿式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描述了主要工业锰矿物,即软锰矿、硬锰矿及菱锰矿,经二氧化硫活化后,用阴离子和阳离子捕收剂浮选时的特性曲线。获得的结果表明,用皂类捕收剂浮选软锰矿和硬锰矿时,二氧化硫能改善浮选效果,但对菱锰矿的可浮性没有什么影响。二氧化硫对一些锰矿物的活化效果不同是由于这些锰矿物中锰化合价的改变。用皂类捕收剂浮选锰矿物时,二氧化硫的有效作用可归因于其能将矿物表面酸性的四价锰原子降低为基性的二价锰。因此,对一定的锰矿物而言,其锰的化合价愈高,则愈易被二氧化硫活化,愈易用阴离子捕收剂(如油酸钠)浮游。  相似文献   

15.
目前,含锡和黑钨矿的矿石主要用重选法进行选矿。上述矿石选矿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捕收剂,加之费用又高,故浮选法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在制定含锡和黑钨矿矿石选矿工艺流程时,必须特别注意防止有用矿物的过磨问题,并制定在泥化最小的条件下保证矿物解离的选矿工艺流程,因为重选法对极细矿粒的选别是无效的。 目前,使用的颚式、圆锥式、辊式破碎机,棒磨和球磨机等破碎-磨矿设备,必须用适当的磨碎方式使有用矿物浸染体达到解离,所有物料应达到的粒度要超过被解离矿物嵌布粒度的1—2倍,因而,致使磨矿费用数  相似文献   

16.
5-羟基四环素分光光度法测定硅线石中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硅线石是一种高铝低铁耐火材料,铁的测定方法有多种,文献报道,Fe~(3+)与5-羟基四环素(土霉素)在pH3~5范围内形成络合物,络合物的K_稳=10~(23.29),本文探讨了5-羟基四环素作显色剂在pH3~5的溶液中利用Fe~(3+)与5-羟基四环素生成橙黄色络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硅线石中铁的可能性,络合物在42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  相似文献   

17.
采用XRD等手段对不同原料及配比制备的低价氯化钛离子、钛离子浓度和不同温度下钛离子平均价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iCl_4与海绵钛在NaCl-KCl熔盐中反应,当海绵钛过量时,生成2价的TiCl_2,TiCl_4过量时,能将TiCl_2部分氧化成K_3TiCl_6,而HCl气体可将其完全氧化,体系钛离子呈现3价;随着体系钛离子浓度的增加,Ti~(3+)体系受歧化反应影响钛离子平均价态将逐步降低,而Ti~(2+)体系基本不变;随着体系温度的增高,Ti~(3+)体系钛离子平均价态逐步降低,而Ti~(2+)体系则逐渐升高,其主要受歧化自由能降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油酸钠浮选氟碳铈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纯矿物试验,研究了氟碳铈矿在油酸钠为捕收剂体系下的浮选行为,当油酸钠用量5×10-5mol.L-1时,pH=6.5~11范围内,氟碳铈矿浮选回收率均在91%以上,在pH=8.5,氟碳铈矿浮选回收率最高,为99.77%。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经过油酸钠作用,氟碳铈矿表面出现了油酸钠中-CH3和-CH2-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且氟碳铈矿的CO23-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偏移了28.93 cm-1,因此油酸钠在氟碳铈矿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根据油酸钠溶液化学计算,在pH=8.5时,油酸钠溶液的优势组分为C17H33COO-和(C17H33COO)22;结合氟碳铈矿在油酸钠捕收剂下的浮选行为,随着pH在2.00~8.04范围内上升,油酸钠溶液中C17H33COO-,(C17H33COO)22-含量上升,氟碳铈矿浮选回收率也上升;而当pH<5时,油酸钠的优势组分为C17H33COOH(aq),但回收率<40%,因此推测是C17H33COO-和(C17H33COO)22-在矿物表面发生化学吸附,从而决定氟碳铈矿的浮选,此外可能存在C17H33COOH(aq)和C17H33COOH(C17H33COO)-的物理吸附。根据氟碳铈矿晶体化学,由于氟碳铈矿解理0001发育,而在矿物表面容易暴露Ce3+,Ce3+在矿浆水溶液中溶解和水解而生成铈羟基络合物,铈羟基络合物吸附在矿物表面而成为浮选的活性点,Ce羟基络合物再与C17H33COO-和(C17H33COO)22反应生成了Ce(C17H33COO)3。  相似文献   

19.
关于钪与铬天青S(CAS)、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铵(CDBC)的络合物已有报导,但关于Sc~(3+)——CAS——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三元体系及Sc~(3+)——CAS——CPB——乙醇四元体系的研究仍未见报导。我们的实验表明,Sc~(3+)——CAS——CPB络合物的灵敏度略低于Sc~(3+)—CAS—CDBC络合物,但Sc~(3+)—CAS—CPB—乙醇络合物的灵敏度却远高于三元络合物,稀土—CAS——CPB也能形成有色络合物。有趣的是,在适当过量的CPB存在下,Sc~(3+)有色络合物的灵敏度不变,而稀土离子均不显色,表现出过量CPB对稀土有色络合物的破坏作用,可以认为这是表面活性剂(长链季铵盐)的褪色、隐敝作用。在分  相似文献   

20.
萃取分离8-羟基喹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攀登 《铁合金》2010,41(2):37-39
运用萃取分离8-羟基喹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铝。研究了8-羟基喹啉与Al~(3+)发生显色反应的条件,对该法的原理、酸度、还原剂的选择及用量、波长、灵敏度等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试剂与Al~(3+)在pH4.8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可形成稳定的黄色络合物,络合物在波长390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6.7×10~3L·mol~(-1)·cm~(-1),在10 mL萃取液中,Al~(3+)浓度在0~25μg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络合物可稳定4 h以上,回收率98.1%~101%。该法较传统的铬天青S法影响因素少,稳定性好,可用于工业硅及高纯硅铁等样品中微量铝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