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冀中拗陷北部潜山带隔层能否起到有效隔层的作用,是深潜山及潜山内幕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根据区域潜山成藏类型,层序地层、沉积相特点,结合岩心、薄片等实验数据及元素俘获、阵列声波、电成像等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对深潜山及潜山内幕奥陶系、寒武系、青白口系、蓟县系盖隔层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分类,并从隔层的岩性、物性、烃浓度、压力封闭等微观特征进行评价,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隔层测井评价方法 :(1)利用自然伽马能谱、ECS元素测井资料,分析黏土矿物对封隔质量的影响,定量计算矿物组分含量,准确判断岩性;(2)利用交会图技术提高泥质岩物性计算精度;(3)综合利用三孔隙度曲线、电成像及阵列声波资料,提高浓度封闭及有效性评价计算精度;(4)对封隔性重要参数排替压力求取方法进行研究,提高了纵向封闭能力的判断精度。利用该方法对北部潜山带不同隔层类型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了隔层发育区分布规律,并建立了不同层位、不同区域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石波  付广  徐明霞   《天然气地球科学》1999,10(3-4):49-53
在分析我国几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盖层宏观封闭特征和微观封闭特征的基础上,对盖层的封闭特征进行了总结,认为:泥质岩和蒸发岩是其主要岩性,半深湖一深湖相是其形成的主要环境,厚度大是其共同特点;这种盖层不仅具有较强的毛细管封闭能力,而且大部分具有压力和浓度封闭能力,综合封闭天然气的能力强,是这些盆地天然气大规模运聚成藏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从油气形成条件分析入手,对大民屯凹陷法哈牛—曹台地区太古宇潜山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条件是决定基岩潜山圈闭能否成藏的关键,研究区具备良好的油源条件;在侧向供油的情况下,与潜山接触的烃源岩的深度控制了潜山油气藏的底界深度。储层是控制油气富集程度的重要因素,太古宇潜山储层岩性主要为变质岩,储层类型为裂缝型,以构造裂缝为主,裂缝控制着油气的富集程度。构造条件在潜山圈闭形成及储层发育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构造运动过程中形成的断层在沟通烃源岩及油气在潜山内部的运移中起到了通道作用。封闭条件是油气成藏的必要条件之一,对油气藏的分布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区发育的泥岩、非渗透层及凝固的高凝油层等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封闭条件。  相似文献   

4.
东海丽水凹陷北部发育西部潜山和东部潜山两大潜山带,二者圈闭成群成带分布,潜山与丽水凹陷生烃主洼中央深洼烃源岩直接对接,供烃窗口大,油气运移条件好,潜山上覆月桂峰组和灵峰组近千米的区域性泥岩盖层,储存条件好,成藏条件优越,但受制于已钻井资料偏少,潜山岩性类型和储层分布特征尚不明确,制约了潜山的勘探进展。通过对已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基于丽水凹陷潜山岩性识别及预测技术,采用储层反演、叠后多属性融合等方法建立了丽水凹陷潜山储层评价技术,实现了丽水凹陷北部潜山岩性和储层展布特征的预测,为潜山下一步勘探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辽河盆地兴马太古界潜山的岩性识别与储层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辽河盆地兴马太古界潜山地层岩性主要有变质岩和岩浆岩(侵入岩)两类。造岩矿物类型多种多样,岩性复杂。由于造岩矿物在测井响应值上存在差异,所以由主要造岩矿物形成的岩石也具有相近的测井特征。在岩心薄片、X-衍射全岩分析准确确定造岩矿物的基础上,研究主要造岩矿物的测井响应特征,以此为依据,建立太古界潜山地层岩性的测井识别方法;在准确识别岩性的前提下,以录井、试油、试采等资料为基础,用测井资料识别储层,为测井评价及综合地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孙娜 《河南石油》2007,21(4):20-23
辽河盆地兴马太古界潜山地层岩性主要有变质岩和岩浆岩(侵入岩)两类。造岩矿物类型多种多样,岩性复杂。由于造岩矿物在测井响应值上存在差异,所以由主要造岩矿物形成的岩石也具有相近的测井特征。在岩心薄片、X-衍射全岩分析准确确定造岩矿物的基础上,研究主要造岩矿物的测井响应特征,以此为依据,建立太古界潜山地层岩性的测井识别方法;在准确识别岩性的前提下,以录井、试油、试采等资料为基础,用测井资料识别储层,为测井评价及综合地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渤海东部海域发现一个亿吨级花岗岩潜山油藏,根据岩心、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潜山储集空间类型和物性特征,在纵向上将潜山分为强烈风化溶蚀、次级风化裂缝和微裂缝3个储层发育带,不同发育带的储集空间类型存在差异.利用地震多属性技术综合分析和预测了潜山储层发育展布特征,指导该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同时也为地质条件相似的其他潜山区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油藏三维地质建模具有直观、可视的特点,可有效帮助深入了解油藏特征,对油藏进行高效开发和管理,其精细程度直接决定或影响开发井设计的合理性,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已成为油藏开发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古潜山油藏地质建模的基本思路、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以及潜山建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以曹台古潜山油藏作为研究对象,以Petrel地质建模软件为工具,通过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开展了综合地质研究,利用人工干预和三维可视化交互编辑,建立了该潜山的构造模型、岩相模型和裂缝孔隙度模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潜山油气勘探不断获得重大突破,实现了由寻找单一奥陶系潜山向寻找多层系潜山油气藏勘探的转变。以埋藏浅、近油源、具多层系含油潜力的港北潜山为例,通过对潜山内幕成像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攻关和构造精细解释,从潜山构造形态、源岩系统、储集层特征、疏导体系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入手解剖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特征,构思"多类型"储集层,构建"多层系"成藏新模式,指导潜山勘探。结果表明:高精度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是潜山勘探突破的基础和前提,多期构造强改造、多类型储集层发育以及源岩供给充足是多层系潜山高产富集的主控因素。港北潜山多套含油层系均获发现,拓展了油气勘探层系和领域,展现了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多层系潜山良好的勘探前景,为大港油田增储上产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东部同类型油田的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盖层封闭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我国几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盖层宏观封闭特征和微观封闭特征的基础上,对盖层的封闭特征进行了总结,认为:泥质岩和蒸发岩是其主要岩性,半深湖-深湖相是其形成的主要环境,厚度大是其共同特点;这种盖层不仅具有较强的毛细管封闭能力,而且大部分具有压力和浓度封闭能力,综合封闭天然气的能力强,是这些盆地天然气大规模运聚成藏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就地生成CO2吞吐开采高凝油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曹台潜山高凝油为实验介质,利用就地生成CO2技术,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CO2吞吐对于高凝油开采的有效程度.实验结果表明:CO2吞吐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凝油的驱油效率.CO2溶解在高凝油中,可以降低高凝油的粘度、凝固点,改善高凝油的流动特性,在地层中形成溶解气驱,增加地层能量,同时可以降低注水压力,改善吸水剖面.就地生成CO2可以解决包括油气区天然CO2气源的短缺问题,大量CO2气体的运输、储存问题,大量注气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CO2注气利用率低和工艺成本费用高的问题等.该研究可以为高凝油藏提高采收率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徐萍 《特种油气藏》2007,14(3):66-68,80
潜山高凝油油藏埋藏深,其裂缝分布规律需要综合应用岩心观察、测井识别与解释、地震属性与相干体分析、有限元分析、构造应力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而且该类油藏温度高,储层润湿性为中一强亲水,对水、酸、碱不敏感,具有较好的注水可行性。沈625—229块边底水不活跃,天然能量不充足,需要注水进行开发。目前,该块全面注水已经初见成效,预示了良好的组合注水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堡古1井花岗岩地层钻头优选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冀东油田堡古1井是部署在南堡4号潜山北断块较高部位的一口中石油重点风险探井,主要钻探目的是预探太古界花岗岩潜山含油气情况。花岗岩地层埋藏深、强度高、可钻性差,邻区实钻存在单只钻头进尺少、寿命短、机械钻速低的问题。在分析深部花岗岩地层物性、温度、可钻性和邻井钻头应用的基础上,对钻头密封类型、切削齿结构、牙掌及牙轮保护、使用寿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设计出了适用于小井眼的单金属密封掌背强化牙轮钻头,现场使用不仅寿命长,而且获得了较高的机械钻速,为该区花岗岩地层快速钻进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辽河坳陷兴隆台古潜山深部油藏地质特征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慕德梁 《特种油气藏》2007,14(3):16-19,31
对辽河坳陷兴隆台古潜山储层特征、油藏分布特征、构造应力、成藏关键因素和成藏模式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兴隆台古潜山油藏可分为表生淋滤型和深部裂缝型古潜山油藏。表生淋滤型潜山油藏的储层形成与风化壳有关;深部裂缝型潜山油藏储层形成不仅与潜山岩性有关,还与区域应力场改变所形成的断裂有关,断裂带发育的部位是潜山储层裂缝最好的部位,而且断裂还是沟通油源与潜山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此项研究对类似成藏条件的古潜山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渤海海域沙西北地区潜山油源及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地质与地球化学方法,探讨了渤海海域沙西北地区潜山的油气来源及成藏特征。生物标志物参数表明沙西北地区已发现的原油位于沙河街组。曹妃甸2-1油田的潜山储层岩性为碳酸盐岩,潜山的原油具有高的伽马蜡烷指数(G/H)以及相对低4-甲基甾烷参数(4MSI),具有相对轻的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整体轻于-29‰),主要为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的油源。曹妃甸1-6油田为花岗岩潜山储层,潜山的原油具有相对高的4MSI(>0.4),正构烷烃的碳同位素值偏重(重于-29%),可能指示着以沙三为主的油源。曹妃甸2-1潜山直接披覆沙一段,沙一段源岩生成的原油可近距离充注至潜山储层中,为披覆式的源储对接成藏模式。曹妃甸1-6油田上覆为东营组,其丰度与热演化程度低,主要作盖层。歧口凹陷的原油侧向通过砂体运移侧向充注至曹妃甸1-6潜山圈闭中,表现为侧向砂体输导油气成藏特征。通过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实验分析了CFD2-1-2井潜山风化壳结构特征,揭示了沙西北地区潜山风化壳结构可能不具备侧向长距离输导油气的能力,与潜山直接披覆接触的有效烃源岩或者发育沟通源储的砂体是潜山油气成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下古生界潜山作为济阳坳陷重要的勘探目标,具有良好的油气形成与富集地质条件,相继发现了以桩西潜山、埕岛潜山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大中型潜山油气田(藏)。目前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进入高勘探程度阶段,通过潜山油气成藏条件深化认识,取得了一定的发现,实现了下古生界潜山勘探的突破。通过对断层性质、活动时间等与圈闭有效性的分析,认为北东走向、古近纪之后不活动、压扭性质的走滑断层具有一定的封堵性能,为负向构造型、斜坡型潜山勘探指明了方向。基于沟通油源断层走向输导能力的研究,提出超压环境下油气可以沿着断层进行横向输导,激活了没有直接油气来源的潜山块体的勘探局面。通过对烃源灶压力系统和断层纵向输导能力的研究,提出在超压环境、向上输导不利的条件下油气可以沿断层向下倒灌运移,使源下潜山勘探看到了希望。在新认识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钻探,在埕北313、埕北古斜14、桩古65和车古27等潜山先后获得成功,新发现了一系列隐蔽型潜山油藏,打开了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勘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曙光油田13938 潜山油藏剩余油挖潜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红兵 《岩性油气藏》2010,22(1):129-133
对辽河曙光油田曙13938 裂缝性潜山油藏底水运动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确定了剩余油分布方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针对含油带剩余油,应实施补孔并配合化学堵水来进行挖潜;②针对过渡带剩余油(目前的生产井段),应实施化学堵水挖潜;③针对过渡带剩余油(早期的封堵层),应实施钻塞下返并配合化学堵水来进行挖潜。在区块开发后期,该项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因底水锥进造成的油井高含水等开发问题,可为同类潜山油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塔河-轮南油区奥陶系为潜山型油气藏,潜山形成于古生代、定型于中生代,经过多期构造抬升、剥蚀作用,潜山构造作用、岩溶作用比较发育,由构造、岩溶作用形成的缝洞系统构成奥陶系储层。中部、西部以风化壳岩溶作用为主,东部以深部岩溶作用为主。区内奥陶系潜山整体含油,局部富集成藏,油气分布受储层发育的控制。由于奥陶系油气藏具有多期生油、多次运移、成藏、调整的特点,造成区内不同构造带油气藏特征不同。西部为重质油或稠油油藏,中部斜坡区西部为正常密度的原油油藏,桑塔木断垒、桑南斜坡、轮南断垒的东部为带油环的凝析气藏,东部为凝析气藏。在潜山顶部"天窗"作用下,形成油水界面倾斜的悬挂式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板桥古潜山位于板桥油气田板南断块深层,奥陶系古潜山因经受了长期的风化,剥蚀,淋滤等地质作用,储层性能变好,古潜山上部中生界红色泥岩和Es3段暗色泥岩是天在的盖层,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古潜山侧的侧桥,歧口两凹陷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其主力生油层段是Es3古潜山通过不整合面和断层与周围的Es3段地层接触,它们成为油气发生大规模侧向运移的有利通道,进一步研究发现4条断层将研究区内奥陶系基岩切割成3个(Ⅰ,Ⅱ,Ⅲ)断块,分属3个古潜山圈闭,它们形成时间早于主力生油层的成烃期,而且又与油源区距离较近,因而形成了有效的古潜山圈闭。  相似文献   

20.
苏德尔特构造带三叠系布达特群潜山油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拉尔盆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是目前苏德尔特构造带的主要勘探目标。但长期以来,由于油藏类型及特征认识的不深入制约了其进一步勘探开发。在对研究区构造特征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工区内的试油试采、生产资料,总结出该区油藏的三大特征,即含油储渗体基本不连通,相似部位、距离很近的2口井的生产情况差别很大,产层流压变化很大。通过岩心观察和其他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该区裂缝在流体的储集与渗流中起主导作用。综合以上2方面的特征并结合网络状油气藏概念,将该地区油藏类型定为不规则裂缝网络状油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