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快速碳化混凝土和不同使用年限未碳化混凝土的单轴受压试验,得到碳化混凝土和未碳化混凝土的强度、变形等力学性能指标与使用年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既有混凝土强度随使用年限的增加略有增加而变形逐渐降低,为预测既有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加固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既有未碳化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对已使用了 10、2 0、4 0年的既有未碳化混凝土所进行的单轴受压试验结果和测得的 2 4条应力 -应变全过程曲线 ,发现其延性比、峰值应变、极限应变和弹性模量与同强度的新混凝土 (龄期 2 8d)相比 ,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总结了它们随使用年限的变化规律 ,指出对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继续使用时应考虑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碳化的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概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分析讨论了混凝土碳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混凝土碳化深度的预测数学模型,基于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实测数据。对碳化系数和混凝土强度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根据混凝土强度预测碳化深度的数学模型。将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计算模式不确定性系数作为随机变量,以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作为一个随时问变化的随机过程,建立了混凝土碳化到钢筋表面的时变概率随机模型.并以一座实际桥梁为例。给出了在不同使用年限时混凝土碳化到钢筋表面的预测值。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大气环境下基于碳化的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耐久性评估。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既有未碳化混凝土的单轴拉压本构关系,并考虑环境的侵蚀作用,包括混凝土的碳化和钢筋的锈蚀,将多龄期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分为外层的完全碳化混凝土、核心的既有未碳化混凝土和锈蚀钢筋,通过在OpenSees平台上添加新材料,来分析多龄期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含有侵蚀性CO_2地下水地区的混凝土基础开展碳化研究,总结了不同配合比和侵蚀性CO_2含量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并据28 d碳化深度预测了该环境下的混凝土抗碳化年限。研究结果表明,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矿粉掺量和侵蚀性CO_2含量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较大,所使用配合比的混凝土预测结果能够满足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相关结论可为类似环境地区混凝土基础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结构存在使用寿命的问题。对结构进行剩余使用年限的评定可及时对结构进行维护,减少维护的费用,揭示潜在的危险。在混凝土碳化的耐久性极限状态的研究基础上,对混凝土构件经过一定碳化损伤后,对剩余使用年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低温建筑技术》2016,(6):41-43
根据不同混凝土受碳化腐蚀模式,考虑混凝土抗压强度、水灰比、保护层厚度、环境温度、湿度、碳化速率等影响混凝土碳化深度的时间依赖性因素,计算了桥梁耐久性的失效概率。拟合出桥梁的失效概率与使用年限关系的寿命曲线,在目标可靠指标下,更为直接的表明了受碳化侵蚀的在役桥梁时变可靠度与剩余寿命的关系,为评定桥梁的安全服役年限及加固维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2016,(10)
大气环境中碳化是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耐久性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可靠度理论和2013年IPCC预测气候变化数据,结合中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要求,通过现有混凝土结构碳化预测模型,研究了混凝土结构碳化失效概率。结果表明:(1)RCP8.5、RCP6.0、RCP4.5、2015水平等情景对应的平均碳化深度、碳化寿命失效概率依次为RCP8.5RCP6.0RCP4.52015水平。(2)环境等级严酷性依次为I-AI-BI-C,而对应的平均碳化深度、碳化寿命失效概率却依次为I-AI-BI-C。(3)设计使用年限100年与50年混凝土碳化深度相比,未来气候变化对100年设计使用年限的混凝土结构碳化影响大。(4)凝土结构碳化寿命失效概率密度函数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研究成果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剩余寿命预测、加固和维护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卫东  赵治广  魏晓东 《工业建筑》2000,30(8):41-43,55
在现有混凝土结构可靠性鉴定的基础上 ,依据实测数据分别建立了混凝土碳化深度和构件承载能力与使用年限的随机过程模型 ,定量地得到了在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混凝土结构剩余使用年限 ,为现有混凝土结构剩余使用年限的预测提供了一条更为科学的方法 ,可供有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水泥强度等级对混凝土碳化耐久性的影响,采用快速碳化试验对由42.5或52.5级普通水泥配制的C35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抗压强度相当的条件下,由42.5级水泥配制的C35混凝土具有更好的碳化耐久性。例如,在空气中CO2体积分数为0.04%和矿渣掺量为50%的条件下,用42.5或52.5级水泥配制的C35混凝土完全自然碳化所需时间分别为53.3a和44.7a,可见,用52.5级水泥配制的混凝土碳化年限更短,且达不到50 a的设计使用年限。因此,在工程上宜优先选用42.5级水泥配制C35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可靠性的在役混凝土结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可靠性理论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的役混凝土结构剩余使用寿命的评估准则。结合在役混凝土结构荷载与抗力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分析了在役结构动态可靠度的变化,建立了在役混凝土结构在不同的维护与加固程度下结构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2.
既有铁路混凝土梁疲劳与承载力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列车荷载视为随机过程,考虑既有铁路混凝土梁的抗力劣化,采用时变的可靠性计算方法对川黔线一座铁路混凝土梁剩余使用期内承载力失效概率进行了计算.顾及到铁路混凝土梁的钢筋疲劳,对该梁随时间变化的疲劳可靠性指标进行了计算.综合这两种失效模式对桥梁安全性的影响,对该梁的体系可靠性进行了评估,预测了该梁的剩余使用寿命,进而提出了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庆伟  王威  韩阳 《山西建筑》2006,32(16):1-2
分析了一般混凝土结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在吸取等维灰色递补GM(1,1)模型的优点之后,提出了利用RBF网络对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剩余使用寿命进行预测的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及应用,证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总结分析了一般混凝土结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在吸取等维灰色递补 GM(1,1)模型的优点之后,提出了利用 RBF 神经网络对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剩余使用寿命进行预测的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及应用,证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宋晶晶  王志民 《山西建筑》2009,35(9):279-280
指出高速公路排水设计对路基的稳定性和路面的使用寿命具有显著影响,结合深汕西高速公路既有排水设施存在的问题,对既有排水系统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从而确保路基、路面稳定耐用。  相似文献   

16.
孟丽岩  王涛 《山西建筑》2010,36(11):68-70
基于试验结果阐述既有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改变对其构件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导致既有混凝土力学性能变化的机理,为评估既有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对其进行加固和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孙进康 《工程机械》1996,27(10):29-32
制动器维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机械、车辆的制动性能及安全运行。本根据蹄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它的工作状态及影响因素;阐明了蹄式制动器的维修工艺要求及现场维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二状态原位切削,保证蹄式制动器维修工艺要求的加工方法。这种维修方法不仅能提高蹄式制动器的维修质量与工效,而且有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自然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孔隙水饱和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保护层孔隙水饱和度是混凝土结构钢筋腐蚀寿命预测模型的关键参数。实验室环境条件下建立的空气相对湿度RH与混凝土孔隙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RH~Sat曲线不适于直接描述混凝土孔隙水饱和度。通过对7组不同厚度砂浆试件做154 d孔隙水饱和度测量,试验建立自然环境条件下混凝土保护层孔隙水饱和度分布曲线。并应用于预测钢筋锈蚀速度,钢筋腐蚀速度预测值与试验实测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Actual fatigue life of an existing offshore platform typically deviates from that intended by its designer because aging platforms commonly experience some degradations, mechanical damages, repairs and modifications, and come across demands for the service extension. The current multidisciplinary paper focuses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remaining fatigue life assessment of an aging offshore platform. In the course of a case study, it describes a hindcasting technique for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the long-term wave climatology, methods for geotechnical/structural modelling of the platform foundation to evaluate the piles fatigue damages accumulated during their driving and in-place service and the outlines for a spectral fatigue modelling and analysis of the fatigue damages to welded structural joints. Potential limitations in the available codes of practice, regarding the fatigue life assessment of existing offshore structures, are highlight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fatigue life evaluations, possible remedy measures and some fatigue integrity monitoring techniqu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