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对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政策背景进行了简要阐述,指出了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以及养老社区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结合国内国情并吸取国外养老社区发展优点,对当前形势下我国城市养老社区规划设计要素进行了探讨,从养老社区规划、建筑、景观三个角度提出一些设计规划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力 《四川建筑》2007,27(2):20-2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口急剧增加,对此,国家与社会应有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在社区规划和住宅建设中,应通过探讨老年家庭居住模式,针对老年人心理和生理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创造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区环境,注重为老年人塑造社会综合效益的新型社区。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4,(8)
联合国制定的人口老龄化标尺有两种,一种是60岁以上人口比重高于10%,另外一种是65岁以上人口超过7%,则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据调查,我国在2010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引发了社会和经济等诸多方面的课题。因此,近几年的人口老龄化课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提出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对老龄化社会研究特征进行分析,解读了研究进展分析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人口老龄化问题,要严阵以待国际上对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有两类,一个是进程中的老龄化社会,一个是老龄社会。从老龄化社会到老龄社会所用的时间叫倍增时间。从全球看,人口老龄化不是新鲜事。第一个出现老龄化的国家是法国,从19世纪后半叶,到现在为止是150多年。我国是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到现在为止是20多年。按照国际标准,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进程是非常快的。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社会的老龄化有两大特点,一是人口规模大,二是老龄化速度快。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0)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将对我国人民生活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城镇化进程加速、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进程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本文将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问题的含义及弊端进行分析,探讨双轨制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林书芳  林文 《城市开发》1996,(11):15-16
从人口老龄化谈老年住宅建设●林书芳●林文目前,福州市老龄化人口已占人口总数的10%以上,约有58万多人,预计在迈入21世纪时,将达60多万人。福州市将成为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城市之一。住宅是家庭的物质基础,对居住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有着很大影...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老龄化时代背景为出发点,简述了国内外人口老龄化现状,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组成和今后发展趋势,结合山东省文登市“帅府庄园”综合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的实践,重点从场地设计、交通组织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探索符合我国老年居住心理和行为习惯的综合型老年社区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9,(13)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逐渐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我国也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的时期。如何满足老年人对房屋建筑的需求,是建筑学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本文主要于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建筑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美国老年社区规划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介绍了美国社会对老龄问题认识的进步和老年社区规划建设的经验,进而提出了对当前我国老龄化城市更新居住区规划和改善老年居住环境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在住宅高速发展和大量建设的今天,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适老化住宅设计更具普适性意义。全社会应建立"将满足老龄化要求作为所有住宅一项基本品质"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建立对老龄化社会居住问题的解决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是否认识到,对于中年购房者而言,老年居住生活并不遥远。老龄化社会的住宅不应该是一种仅仅供老年人居住的所谓的"老年住宅",而是在广义上满足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的人居需求的所有住宅,即"适老化住宅"。我国老龄化社会居住建设研究与实践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11.
吸收国外经验提高我国住宅建筑技术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欧洲发达国家与我国在住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差异,指出欧洲国家的住宅建设注重旨在改善住宅的舒适度节能与环保措施的运用,注重提高住宅综合性能内在品质的改善,注重满足社会不同阶层需求的社区规划,注重建筑体系的创新,从而提高住宅建造的工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深入分析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近百个涉及到住房规划的规划案例中有关住房发展的目标,对我国近年来编制的城市住房建设规划在目标选取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我国城市住房建设规划目标应包括住区和房屋建筑两个层面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类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养老居住对策及建设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政府针对老年人居住问题出台了多项养老居住政策,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本文对多种养老居住建筑类型分别进行列举和分析,并对促进养老地产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样,但是灾害发生也很频繁。灾后重建工作多而繁重,其中的安居房建设不是简单地盖房子,而是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回顾了北川新县城安居工程的规划与设计,从"公众参与设计的方法与效果"、"社区规划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与实施途径"以及"如何利用社区物质空间传承羌族文化"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以期为今后的灾后安居房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谢婷婷 《城市建筑》2014,(24):12-12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老龄化现象愈加严重,老年人在社会服务、住房以及医疗等几个方面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并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城市规划中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更好地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石,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是新时代对社区规划的顶层设计指引,也是国外社区规划的魅力所在。国内的社区规划长期聚焦于对物质空间的刻画,但随着政府和公众对居住环境品质关注度的提升,社区规划正逐步转型,但转型程度尚有待探索。以广州市早期及新建成的保障房社区为例,从居住环境品质的角度对规划实施成效及公众参与的影响程度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显示,保障房社区规划的制度设计与技术标准均有提升,规划编制与实施也更多地吸纳公众的意见。为社区规划的转型与社区共同缔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城市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入新世纪,保障性住房建设大规模展开,保障房社区作为一种独特的新社会空间,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米歇尔·德塞都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本文对广州金沙洲新社区展开实证研究,探讨当前中国城市保障房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机制。研究主要采用典型案例、实地观察、半结构式访谈、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从“日常生活实践”的角度探讨地方政府、市场和保障房社区居民的“结构化”互动,梳理和解析居民日常行为规律。研究表明,保障房作为地方政府为推进劳动力再生产而实施的一种空间战略,目的在于解决“集体消费”下的城市问题。在此背景下,保障房社区居民面临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上的“边缘化”及“空间锁定”问题。作为应对,社区居民采取各种生活“战术”予以应对:生活回市区、巧妙改造、隐性就业、维护社交网络、积极生活等。本文以此为保障房研究提供新视角,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As a city is the carrier of human society and hous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 citizen's life and survival, the citizens' choice of their housing mode will inf luence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 of the individuals, families, and society. In view of the diversification of values and investments, people are eager for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munity and the city. As a kind of compact and efficient housing mode, the housing block highlights the organic link of the community within the city in an open and shared liv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housing blocks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using blocks through a comparison with traditional gated residential quarters and urban blocks. It then analyzes the current diffi culties of housing block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aspects such as the planning concept, planning system, management mode, and development mode and accordingly proposes planning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in hope of providing theoretical support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housing block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居住形态的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邵磊 《时代建筑》2004,(5):19-23
该文通过对1980年代以采中国城市住房政策和住区规划与设计的考察,结合对社会转型与城市居住形态相互影响的分析,概括了居住形态在宏观上从数量短缺到结构性短缺的变迁过程,并由此总结出当前住区规划应当关注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是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加速跑"时期,国家与各省政府签订了保障房建设的协议,各城市政府也提出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与落实方案。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保障房建设,本文介绍了新加坡保障性住房政策,讨论了新加坡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政策内容和特色,并以乌兰新镇的开发管理为例总结新加坡社区建设和管理经验,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