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涂欢 《建筑学报》2007,(1):95-97
东北大学创办的建筑系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史上第二个建筑系。作为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先驱者和实践者,东北大学建筑系凝聚了梁思成、林徽因、童寯、陈植等一大批著名的建筑教育学家的心血。通过对其创立背景、教师队伍及教学探索等方面进行阐述,探究它为中国建筑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宝贵努力。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东北大学早期建筑教育的"学院派"教学体系为研究对象,交叉运用传播学理论建构其传播要素模型,并对各要素进行专业解读;既而从"横向"传播角度明确东北大学早期建筑教育是"学院派"建筑教育体系传入中国的首块"试验田"的专业地位,从"纵向"传播角度解析其专业学源在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发展中的后续传承。  相似文献   

3.
<正>1建筑概要"Eco Lab"(生态实验室)是日本东北大学为了推进"环境省生态住宅项目",作为环境科学研究科的标志性建筑而建造的木制建筑,建筑面积约1 000m2,地上共2层,是集研究所、教育等设施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图1,2)。作为"地产地消"的典范,本案利用东北大学自有农业生态林中的杉木为主要结构木材,设计并实现了没有剪力墙的开放空间建筑。在日本,积极使用建筑所在地范围内的本地  相似文献   

4.
杨兆凯 《华中建筑》2011,29(2):24-29
自京师大学堂颁行<学堂章程)引入"建筑"一词及课程计划以来,北京大学与我国近代建筑教育始终息息相关.该文围绕北大建筑教育史,钩沉近代中团精英对建筑学教育的推动及策略调整,揭示建筑教育在中国从美术到工程、从绍介西学到整理国故的全面回归--或曰"本土化".  相似文献   

5.
东北大学建筑系是中国最早创办的现代建筑教育机构之一,其不同办学时期的建筑教育空间承载对应专业价值内涵。研究以东北大学建筑教育空间演进为研究对象,爬梳教育空间载体的变迁脉络,通过静态与活态史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档案查询、口述访谈、实地调研,层析还原不同办学时期的建筑教育空间实态特征,解读东北大学建筑教育“体系—空间”的演进逻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筑教育     
《建筑学报》2021,(9):114-115
梁思成先生一手创办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两个建筑系,为祖国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是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的开创者之一. 1928年梁思成学成归国,即赴东北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学系任系主任,他一生的教育事业由此发轫.在东北大学期间,梁思成与林徽因以及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同窗陈植、童寯等共同执教,开创性地将西方古典主义学院派的"布扎"(Beaux-Arts)建筑体系移植到中国.梁思成在1932年7月写给东北大学建筑系第一班毕业生的祝辞,向学子们充分阐明了他对建筑师这一职业的定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中国建筑学专业本科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评述东北大学建筑系在该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的、激发课程教学"活力"的初步探索。通过对该课程在教学资料"活化"、教学方法优化、课群关系"联动"、考核机制开放等方面的改革分析,总结东北大学建筑系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经验,以期抛砖引玉,探讨切实提高教育实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施用 《南方建筑》2000,(1):63-66
江苏公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后称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国后称苏南工业专科学校,以下简称苏工)于1923年创办的建筑科,分别较中央大学(东南大学)和东北大学创办的建筑系早4年和5年。且中央大学在1927年创办的建筑科(后改称系),又是在苏工建筑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苏工已被我国教育界一致肯定为全国创办高等建筑教育最早的学府,并已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和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用书《中国建筑史》等文献中。近年来,国内外不少治建筑教育史的专家、学者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赖德霖博士、日本东京大学博士研究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东北大学的几个典型空间为研究样本,运用SD法选取了12个评价因子反映东北大学师生对所选建筑的感知,调查东北大学师生对不同校园建筑在形体、色彩、文化、心理4个方面的评价,这4个方面都是影响东北大学师生建筑空间意识选择的重要因素,在这几个因素中对比分析文化因素的影响力,以及文化跟其他因素的关系,进而对文化表征与校园空间意识选择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针对东北大学的建筑空间多从功能实用性考虑,而文化在建筑上表征不足的问题,从文化表征与东北大学师生对建筑空间的意识选择之间较弱的耦合关系出发,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提出了建议,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建筑文化的角度看,近年来"奇葩建筑"的出现,隐含着一些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东北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201083项目组从微观上承担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传播优秀建筑文化,让建筑专业知识走出"象牙塔",造福大众。在疫情防护期间网络教育的大背景下,文章从新媒体方向出发,探索建筑知识在互联网时代的推广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Brücke Wolken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