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学排名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既普遍流行又饱受争议。有学者明确做出大学排名"不严肃、不科学、不可信"的判断,并且揭发排名"导向不可取、方法不科学、指标不匹配、数据不可靠、学校不可比"的严重缺陷。究其根本,大学排名的过程实际上是简化与生产"偏见"的过程,因为排名主体只有在严格标准面前不断做出让步才能算出排名结果。因此,大学排名提供的并不是一种科学知识,而是具有明显缺陷的"偏见"与"谣言"。既然排名这一"公器"存在如此明显缺陷,政府只是"不要在乎它"还不够,还要对排名热现象进行有效的回应与规制,严控与减少外部评价,增强内部自主评价;高校要理性看待排名,革新评价与薪酬制度;排名机构也该做相应的反思,思考其系列产品除符号价值外是否对高校具有真正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排名的名次是一个学校的外在表象 ,大学文化沉淀与底蕴是一个学校的水平体现。文章以“2 0 0 3中国大学评价”和“2 0 0 3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前 30名大学的并集和中南大学个案为主要分析对象 ,论述了大学排名的名次与大学文化沉淀与底蕴之间成对应关系 ,从而证实了“大学排名的名次是大学文化沉淀与底蕴的标志”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3.
国内大学排名中的价值取向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排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国外排名相比,国内大学排名受观念和体制两大障碍影响,排名价值取向严重失衡,主要表现为数量与质量的失衡、教育与科研的失衡和共性与个性的失衡。本文分别剖析了这些价值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4.
大学排名的做法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并越来越受欢迎,现在常听人们说“现在有排名,将来还会一直有。”本文却认为:多数的大学排名,即使不是全部,都有严重问题。本文为质量保障机构提出行动建议,即:要加强质量宣传、提高全民教育质量意识,以减少大学排名带来的不良影响。对大学排名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指标选择不恰当,因而不能够反映教育质量问题;指标的权重分配具有随意性;排名榜编制者可以随意修改计算公式;排名依据民意测验内容;得分差距在统计学上不具备重要意义;自行报告的资料缺乏验证,等等。大学排名——即使是由大学自己所进行的排名,也都是依靠三个因素,即:量化、指标和权重。这就迫使一个具有多维特征的质量层面的东西变成了一个线性的标准。在此种排名过程中,大学的一些无法由权重和数据来测量的东西就被扭曲。此外,人们还担心大学排名有可能会加剧高等教育系统内的恶性竞争。事实上,说排名没有带来好处,那还是宽容大度,它实际上正在起着破坏作用。学术界有责任提醒所有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注意排名者所采用的主观排名方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大学教育质量保障机构应该提请各个层面的利益相关者注意提高恰当使用与大学教育质量相关的资料信息的能力,提高教育质量认识水平,由此构建一个质量意识普及的社会、一个人们能够依据大学教育质量信息做出明智决策的社会。大学质量保障机构在确保人们都能够得到所需要的与高等教育质量相关的资料信息,以及在教育人们如何正确理解与应用这些教育质量信息这两个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且要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学"排名秀"遭遇抵制的行为犹如一枚重磅炸弹,揭示了大学排名与大学本体的关系已在不断演化中产生激烈碰撞的事实.其矛盾来源已久,从流变中的内部逻辑体系与立论之基、相生相伴的渗透发展与外部论争两个视角进行探析,并进而对大学排名争议表象之下蕴含着的评价对象(大学)--评价者(大学排名发布单位与个人)--评价成果的接受者(政府、社会单位、考生等等)三重利益对象的诉求和较量进行探讨.各方只有在客观自我定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大学排名效能,抑制其不正常生长,才能真正做到扬长避短;从而在理性的层面切实实现多赢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
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损伤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由于Uddeholm标准图谱评定热疲劳程度尚不够完善,无法精确地评定热疲劳裂纹的级别,因此编制了一套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对热疲劳裂纹进行定量分析,并完善了热疲劳损伤因子,用它定量地分析了进口8407和国产4C45MoSiV1热作模具钢的热疲劳性能,揭示了热模钢的热疲劳性能的变化规律,实现了热疲劳裂纹的计算机辅助评定。  相似文献   

7.
冷却曲线人工智能与新一代铸造合金熔体质量评估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言祥  胡晓 《铸造》1999,(7):4-6
文中回顾了铸造合金熔体质量热分析评估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分析了现行热分析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热分析熔体质量评估技术,即冷却曲线智能识别和合金熔体质量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8.
《现代焊接》2014,(1):46-47
一、2013年分析 景气状况相对稳定 从短期经济运行和发展趋势来看,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表现不仅宣告了全球悲观主义者所持的“2013年中国崩溃论”的失败,同时也没有证明乐观主义者在2012年底所持的“中国周期逆转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热协1998年工作总结1998年是我国发生深刻变革和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五大,制定了跨世纪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避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风险对我国的影响;国民经济有了高速的增长。中国热协秘书处按照十五大...  相似文献   

10.
连铸坯热送产装系统优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树堂 《连铸》1999,(1):12-16,40
连铸坯热送热装技术的发展是冶金流程各工序高技术全面协调进步的体现,本文提出了热送坟技术的分类概念及发展层次,分析实现现场流(节奏)、热流(温度)和质量一本化管理的支撑技术,特别人冶金学特点阐述了各种类型热送热装过程为保证质量应采取的技术,同时指出了推广实施热送热装技术值得重视的几项意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厦门大学兴办高等职业学院作为案例,分析了学术型大学兴办高等职业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学术型教育与应用型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应有不同的质量标准,不应该用衡量学术型教育的质量标准去衡量职业型教育。学术型大学应着力发展精英教育,职业性教育应由职业型大学去办。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简要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情况后,就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观。本文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应改变“狭义”的就业观,树立“广义”的就业观;改变“一次选择定终身”的择业观,树立动态的“终身”择业观;改变“选择工作岗位”的观念,树立“创造工作岗位”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大众化视野中的高等学校分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强劲浪潮的冲击下,我国许多高校迷失了办学方向,不能正确地定位。本文通过对一些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分析,提出大众化阶段的高等学校可分为精英型大学、大众型大学和精英-大众并存型大学,并且各种类型大学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因此,我国的高等学校在大众化进程中应该确定自己学校的类型,找准自己的位置,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4.
大学组织设计层级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大学组织设计具有突出的层级特征。综合分析大学组织设计中的各类层级模型,可以发现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着许多内在规律,分析这些规律有利于更为全面的审视层级化的大学组织设计结构,便于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种关系,进行科学管理,促进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会日新月异,其改革步伐也会日益加大。要适应这种形势,高校管理干部必须政治上识大体、把方向;业务上懂管理、讲科学;掌握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技能;具有改革和创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刍论清末大学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大学教育理念是高级专门教育,而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通才教育。当时大学本科阶段的课程是专门和精深的。这种高级专门教育理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高等学堂的奠基、自救图强对专门人才的亟需和发达国家大学教育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出发,运用成本理论分析了大学管理中经常遇到的基本问题,探讨了大学管理观念、体制和方法等方面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理念在大学校园建筑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校园环境影响人才培养,影响校园环境的重要因素是校园建筑规划理念,而校园建筑规划理念应源自高等教育理念。本文旨在探讨和研究如何深刻理解和把握高等教育理念及其发展趋势,并以其来指导大学校园建筑规划。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而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然会遇到不少困难与障碍,需要采取相应的方略来加以应对与解决。其中,关键障碍有三: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经费使用不当;现代大学理念和制度的缺失和迷惘,大学教师、学生的质量远非一流。应对的基本方略应为:加大政府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变重“硬件”轻“软件”的观念;在学习借鉴它国经验的基础上,加大理念和制度的借鉴和创新,形成适应我国发展需要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大学理念和制度模式;不遗余力地根除应试教育的负面效应,实质性推进素质教育,使培养一流学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学校园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大学校园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别考察了高等教育界和建筑与城市规划界对大掌校园的研究现状,提出应该打破高等教育和建筑城市规划之间的学科壁垒,站在跨学科的视角上研究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