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本文通过指标选取和 GIS 叠加分析,探讨了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结果表明,可以有效地分析出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宜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怀化工业园区的概念规划根据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相关理论,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法(HCE),进行用地适宜性的定量分析,将现有用地划分为适宜建设用地、可建设用地、不适宜建设用地和禁止建设用地四类,重点对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的选择进行分析,从而为规划设计提供强有力的科...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9,(4)
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市拓展与城市更新的重要依据,对于地形条件较为复杂的山地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更为重要。本文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汇水线、保护范围、地铁线等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最后运用ArcGIS工具的空间分析以及叠加分析功能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案例研究结果定量化反映了各块城市用地的建设适宜性,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选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株洲枫溪生态城为例,在传统基于地形条件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基础上,从生态安全视角出发,结合生态敏感性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分析方法,借助GIS平台对基地的生态安全性进行辨识,以生态敏感分区及生态廊道体系来修正传统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提高用地规划布局的科学性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山地型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GIS技术引入到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中,可以利用已有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从而使后续的城市规划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做出科学判断与决策。本文就ArcGIS软件在天水市区南北两山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并将评价结果在三维视图中展现,使评价结果更加直观。  相似文献   

6.
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中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安徽固镇经济开发区为例,运用GIS技术对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中的用地适宜性评价进行了研究。在ArcsGIS9.2支持下,通过建立开发区的数字高程模型.提取高程.坡度因子,同时建立水域.居民点和道路交通因子图层,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最后在ArcGIS9.2的空间分析模块中进行多因子叠加分析.从而得到开发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很适宜用地占11.95%.基本适宜用地占69.08%.不适宜用地占18.97%。通过应用GIS旨在为科学编制开发区总体规划、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提供定量化的分析手段和结果,从而起到决策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以镇江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工程地质、地形、水文气象、自然生态和人为影响等5个主要评价因子,将研究区的建设用地适宜性划分为适宜建设用地、可建设用地、不宜建设用地和不可建设用地4个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综合的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空间分布,4个等级的面积比分别为34.76%,23.29%,20.55%、21.40%。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为镇江市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用地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减小城市发展对生态系统破坏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出台后,“四区”划定成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必要基础。在此背景下,该文以长汀县中心城区为例,综合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又引入了多因素GIS方法,运用“建设阻-潜力”模型,科学、合理地进行了建设适宜性研究,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彭静  张鹰 《建筑与文化》2023,(11):100-102
丘陵区乡镇受山地地形制限,形成的既有乡镇域建设用地多呈散布状态且存在各种与地形、生态环境的空间冲突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对乡镇域既有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为探索乡镇域建设用地集约调整和空间优化路径提供评价方法。研究以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林坊镇为例,从地形地貌、自然生态、社会人文三大类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加权评价模型,开展乡镇域既有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并基于适宜性评价结果识别冲突空间,评估建设用地布局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4):685-688
结合镇江城市规划区的地质环境特点,选取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工程地质、地质灾害、活动断裂与地震效应等五个方面10个因子作为重要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函数评价模型,对镇江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适宜性好和较好的面积占48%、适宜性一般、较差和差的分别占15.8%、8.2%和18%。为镇江城市规划用地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发展生态旅游的根本目的是在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同时保护好旅游资源,实现土地的优化利用,对旅游区进行空间发展规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海南省保亭县为研究对象,根据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的评价原则,以旅游资源系统、旅游生态系统和旅游支持系统三个系统构建区域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体系中评价因子的权重,运用ArcGIS平台,对旅游资源、生态要素、社会经济等要素进行缓冲、空间插值等一系列分析,最后将单因子评价结果叠加得出生态旅游适宜性分布图,将研究区域分为生态旅游最适宜区、适宜区、中等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并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进行空间规划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建英 《山西建筑》2013,(34):94-95
以长治市为例,从评价指标、评价单元划分、评价因子定权等角度对该市的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对今后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和整个城市的地质环境方面的规划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结合武汉第四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用地适宜性问题,介绍了相关规范推荐的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法,指出了定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思路。三种不同方法得到的结论可以相互比较和验证,使得用地适宜性评判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当前新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状,以武汉市黄陂区雷段村为例,对其土地利用的适应性进行评价。选取一般农田、林果种植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要的用地研究对象,将坡度、坡向、现状用地、人工设施和土地利用这五个方面作为影响因子[1],并确定了相关因子的权重体系。通过单因子和多因子叠加进行分析,得出雷段村的土地利用规划建议及制定生态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战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建设用地潜在适宜性评价研究的目的,采用元胞自动机(ANN-CA)预测得到未来土地利用区划指标,并量化自然因素和社会驱动两个指标构建建设用地潜在适宜性评价体系的方法。通过对比昆明市盘龙区城市用地扩张背景下的2030年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现状评价结果,再分别叠加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验证结果的合理性。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潜在适宜性评价得到的适宜开发用地、较适宜开发用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分别由27.50 km2、48.92 km2增加到36.95 km2、50.71 km2);(2)基本适宜开发用地面积有所下降(由19.85 km2降低到9.17 km2);(3)较不适宜开发用地和不适宜开发用面积则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贾若楠  吴欣  朱一鸣 《城市建筑》2021,(4):62-65,117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保障人地协调发展的基础.本文以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延安市大砭沟西沟地区为例,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对现状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约20 %的城镇建设用地属于不适宜建设区;②不同适宜性的建设用地布局具有一定差异性;③在适宜性评价基础上把最适宜和基本适宜建设用地可作为重点开发区...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8,(2)
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以大尺度区域自然因子系统评价较多,较少以小尺度地域考虑现代人居环境选择性趋向研究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本文基于ENVI和ArcGIS软件,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以成都市新都区小尺度地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水文、植被、交通等影响因子,建立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模型,对成都市新都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研究表明:成都市新都区人居环境适宜性等级可划分为5级。最高的一级适宜区有新都、新民、新繁西南、大丰等地,占比15.6%。居中的适宜区有木兰、三河、马家、军屯、新繁、斑竹园、石板滩等地。受交通、水文、植被等因子影响,龙安、龙桥、竹友、龙虎、泰兴人居环境适宜性等级最低。  相似文献   

19.
曹先密  徐杰 《城市勘测》2021,(2):61-64,68
科学开展现状村庄分类,以指导各类乡村规划的编制及有效实施,对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乡村地区为研究对象,从乡村地区用地适宜性评价和村庄发展潜力评价两方面着手,探讨村庄分类评估思路,综合运用多因子空间叠合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分法构建量化分析模型,并提出结合实际镇村酝酿沟通结果对...  相似文献   

20.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基础研究工作,其评价结果可作为政府是否实行整理、怎样整理的决策依据,并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优化配置及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政策选择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