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源于对城市快速扩张、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担忧,生态学和牛态主义思想成为环境、建筑及风景园林领域热议的话题,同时也对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对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先驱的思想、著作和实践作品的调查与研究,表明生态主义思想融合了风景园林的社会性、艺术性与生态性,也消解了审美与科学、设计与规划、艺术与生态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其发展和变化深深地影响了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的自然观、价值观、研究范畴、设计思维、理论方法和实践技术.在牛态思想的引导下,风景园林从单纯的美学设计逐渐走向上了科学规划的途径,也将由科学走向伦理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李佳冉  钟乐  秦仁强 《中国园林》2022,(S2):140-144
人与场地的依存关系随时代的发展呈现着不断变换的特征,针对这一特征,20世纪末提出了场所依恋理论,并在不同学科领域进行着不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风景园林学科中,从设计思想、策略及实践多个方面都积极参与了这种人地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从风景园林视角入手,针对场所依恋理论,基于CiteSpace软件对2011—2021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的发文量、研究区域和领域、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加以内容解读。结果表明:场所依恋理论在风景园林领域已成为热点话题,国外研究引领着该理论的发展,呈现内容与研究层次分明、城市更新带动趋势,近10年的热点始终与风景园林人地关系密切相关;中国相关研究与世界总体研究存在着偏差,从理论到实践演变过程中的关注点差异,停留在场所建设中对人地关系及场所精神聚焦点上,与社会动态发展正相关联不足。场所依恋理论的引入为风景园林拓宽理论边界,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提供设计决策思考的理论和实践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法兰西风情为视角,探索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简约个性的展现方式,尝试分别从设计实践、元素搭配、设计思想等角度,完成个性简约设计赏析,尝试获取现代化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精髓,为相关设计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详  李哲 《新建筑》2024,(1):148-154
在风景园林由一级学科变更为专业学位的背景下,新时代风景园林专业面临社会学理论需求,以及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体系的现实任务。借鉴景观人类学方法,综合“空间生产论”的外部景观视角与“场所建构论”的内部景观视角,对风景园林专业社会实践的理论方法与实施途径展开研究。通过设置4个实践模块,即景观社会观察、社区场所营造、城市治理转型、乡村振兴研究,探寻一种能够在实践环节有效联结宏观与微观两种视角的专业实践方式。提出:打破“空间生产”与“场所建构”之间的内外壁垒与上下隔阂,创造一种“多相律”景观平衡、共融发展的模式,不仅是风景园林专业社会实践方法探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中拓展社会学理论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5.
刘滨谊 《风景园林》2022,29(9):12-17
基于笔者40年来的研究与实践,回顾了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在风景园林学科专业中的重要影响及其60年来引领风景园林美学走向科学理性的积极作用。以生命体的视角,提出应从时空、能量、信息三维度重新审视风景园林,进而依据人类2 000年来走过的风景园林景观-感知“五阶段”,重新认识、定义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的关键作用;重温景观感知领域研究的缘起、初心及早期的科学研究观与创新成就,借以分析目前该领域研究的关键问题成因:重复性的应用研究有余而开创性的理论探索不足,分析、分解思维方法有余而综合、整合体系的思维方法缺失。论证了以“交叉、综合、体系”理念发展景观感知理论的必要性,提出了景观感应理论的基本思想,阐述了涵盖全景观感应五方面的5个“元素体”及其组成的“三元耦合”ד二元互动”ד主客合一”的哲学主张,由此构建起了一个全面、综合、一体的景观感应体系化框架,旨在推进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研究与应用走向体系化,让景观感应在风景园林学科及其美学领域中发挥更大的引领理论研究与指导规划设计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教育背景、规划设计实践、规划设计理念3个方面阐述探讨冯纪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思想。冯纪忠深受家学渊源、文学艺术、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领域,以风景园林"感受"为核心,冯纪忠在现代建筑空间与风景园林空间的逻辑完整性、建筑之内与风景园林之外的内外空间的流动性、风景园林的意动空间与时空转换、风景园林空间的感性与理性分析评价4个方面,倾注了50年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在时空转换与意动空间、因地制宜与因势利导、修旧如故和与古为新等方面,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7.
著: 《风景园林》2019,26(7):26-44
《材料的重要性》是《景观设计理论》的一段节选。《景观设计理论》旨在不使用专业术语或其他领域假说的前提下,结合景观设计过程向学生介绍内在理论思想。《材料的重要性》是本书的五章之一。每一章针对特定理论,解释了其基础和来源,探讨了它对设计的重要性,列举了20—21世纪与其相关的设计案例,整理了该理论的辩论(尤其是有关现代和后现代思想),最后还有相关阅读材料清单和需要学生们思考的问题。本文分为如下3个部分:第一部分,物质性,介绍“辩证唯物主义”“媒介即信息”“物质实践”和“编码”等理论及其在设计中的运用;第二部分,通过“建构表达”“地貌代理人策略”“石材的面层”“材料的暗示”“人造,但不是伪造”等理论,介绍材料的真实性及其在设计中的运用;第三部分,复写理论及应用,包括“剩余物”“复写的展示性”“未来的复写”和“虚构的复写”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背景、规划设计实践、规划设计理念3个方面阐述探讨冯纪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思想。冯纪忠深受家学渊源、文学艺术、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领域,以风景园林"感受"为核心,冯纪忠在现代建筑空间与风景园林空间的逻辑完整性、建筑之内与风景园林之外的内外空间的流动性、风景园林的意动空间与时空转换、风景园林空间的感性与理性分析评价4个方面,倾注了50年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在时空转换与意动空间、因地制宜与因势利导、修旧如故和与古为新等方面,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9.
杨锐 《中国园林》2008,24(1):6-11
概括了(古代)园林向(近现代)风景园林拓展和转变的3个趋势:公共性、跨学科、多尺度;从4个方面论述了清华大学风景园林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以“东西容通、新旧合治”为特征的教育理念:以“学科融贯、知行兼举”为特征的课程体系:以“多尺度、公共性”为特征的学科发展方向;以“融通型、互动式”为特征的学科建设战略。“融通”包括“古今融通”“东西融通”“知行融通”;“互动“包括“学与教互动”“规划与设计互动““新知与古义互动”“中外互动”“学科问互动”以及“理论与实践互动”等。  相似文献   

10.
章明  汪洁琼 《园林》2022,(9):9-17
简述了《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史》一书的总体构架、主要内容,回顾了本学科自1952年始建以来,在学科发展、教育思想、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以学科发展和教育思想为出发点,厘清其以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的“三位一体”为基本框架,以理想人居环境的保护创造、国际景观学科发展助力为目标,以“现代性转变与创新”为核心思想的学科发展脉络。重点围绕厘清学科发展方向与重要研究成果,从风景园林史学研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体系研究以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等14个方面介绍了同济风景园林教师们多年来的研究积累,涵盖诸多内容。最后,分两个阶段简要介绍了本学科教师重要工程实践与社会服务,充分体现了同济风景园林在国内本学科思想、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领域皆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牛翊 《山西建筑》2011,37(26):218-219
对风水学的定义及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风水学与风景园林的内在联系,并探讨了风水学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启示,提出园林设计人员应传承风水学“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理念,努力开创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风景园林文化。  相似文献   

12.
风景园林法制是从学科属性出发,探讨与风景园林 实践行为和现象相关的法律制度目标、原理、机制、体系等 议题的一种学理界定,是中国法制建设实践与理论的“横切 片”。法律制度在引导风景园林行业发展,规制规划、设计、 建设行为方面具有基础性地位。提出风景园林法制的立法综合 性、环境部门法两大学理特征,解析中国风景园林法制进程及 存在的典型问题,从目标和制度层面提出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 风景园林法制方向,提出制度意识与制度分析在风景园林教学 中的重要性,从法理学、法哲学、法律体系、具体法律制度层 面提出风景园林法制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3.
钱云 《风景园林》2016,(1):62-69
旨在概述在新时期人居环境相关学科发展融合的形势下,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致力于建立宽口径的、强调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专业高度交融的研究生课程实践探索。具体内容包含3个层面:首先回溯了"城市-风景-遗产"一体的研究视野的历史文化渊源尤其是对中国传统聚落营造实践的影响;随后对其在城市研究、遗产保护、风景园林3个学科领域中的实践价值进行了剖析;最后对这一研究视野在以"北京三山五园景观格局重塑"为题的教学实践探索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本文的论述,期望对拓展风景园林研究与教学的范畴、更紧密的加强相关学科交融的实践方面,均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张晋石  张钢 《中国园林》2009,25(9):95-99
沃特·伯利·格里芬的设计几乎涉及了所有艺术领域,在风景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和社区规划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回顾了格早芬的成长与事业经历,并对格里芬在风景园林领域的设计思想及其作品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在现代风景园林刚刚起步的时期,格里芬以其对自然的热爱和敏感,根据地形和环境条件调整自己的设计思路,着重凸显当地地域的自然风貌,注重对乡土植物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典型的自然主义设计师.  相似文献   

15.
吕慧  周荣  黄文英  黎彩敏 《山西建筑》2022,(19):195-198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针对该课程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实地考察实习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课程设计训练与实践结合度不高、设计评图效率低效果差等“痛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建设优秀园林作品实地讲解视频资源库、建立“全流程设计训练项目库”、运用Procreate软件提升评图效率并展示设计推演过程、设计训练中引入“线上校企联合”评图模式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期提升实践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欣 《中国园林》2001,17(4):75-77
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John Ormsbee Simonds)是美国当代风景园林大师,在风景园林理论、设计实践、教育三方面均有杰出成就.他主张通过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风景园林设计改善人居环境.本文介绍了西蒙兹先生的生平、成就和主要作品,重点介绍并分析了他的风景园林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7.
李莎  崔旭辉  陈镜雅  匡纬  杨鑫 《中国园林》2023,39(11):132-138
关于国际风景园林领袖对行业的时代引领贡献有待深入研究。希尔维娅·克罗女爵是20世纪“二战”后英国国土风景再塑的先锋领袖,以大量理论书籍、实践作品、国际影响力对风景园林行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分析希尔维娅·克罗女爵的职业履历,讨论“二战”刚结束时,英国风景园林职业在未被社会充分认识的情况下,希尔维娅以先锋思想为刃,划开时代的重重局限,以整合国土风景为核心的本质认知,奠定了英国林地风景管理原则,提出了应对工业扩张的风景园林方案,开启了英国景观规划与景观视觉影响评估新篇章,并以“技术实践-学术理论-景观政治”领导力模型引领国内外同行,开辟英国现代风景园林引领国土风景再塑的航道。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风景园林学科肩负着新的使命,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科学型硕士培养体系中的核心课程“风景园林设计1”为例,在分析国家战略下的学科发展新趋势、人才培养新目标两方面课程背景的基础上,指出了新时代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实践“产学研用多维融合”的新要求。进一步把握机遇与挑战,提出了课程实践新方向包括国家战略导向突破选题普适瓶颈、前沿热点问题激发研究创新能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团队优势互补、重大建设项目推动产学研用联动4个方面。之后分别从产、学、研、用4个角度,总结出课程实践的具体策略包括课程选题时效性、前沿技术应用性、团队组织灵活性和教学实践创新性,并详细论述了4项反馈成果,以期为新时代中国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方向指引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李倞 《风景园林》2016,(1):75-77
在城市化迅速扩张,城市问题不断涌现,风景园林实践领域进一步拓展的背景下,风景园林科学硕士研究生的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应当区别于本科和专业硕士,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设计领域的"城市视野"和"研究精神"。依托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科学硕士的2015年园林设计课程专题——"三山五园地区"绿道概念性规划与重点片区设计,从设计视野拓展、设计与研究结合、多元化设计方向3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中存在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建筑与文化》2009,(11):64-65
11月13日,作为陈植造园思想研讨会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一部分的“造园师小花园设计与营造”展在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实训中心举行,展出了15件学生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