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峡地区的传统聚居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长江三峡地区传统聚居建筑的特点、类型,以及形成、演变的影响因素,以期能为三峡库区的移民建设提供参考,实现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指出在聚落形态上,三峡地区主要以古场镇为特征,布局上与背山临江的自然条件相适应;在建筑类型上,主要分为山地穿斗式民居、南方天井式民居、平坝夯土墙民居以及中西合璧式民居四种类型,表明该地区建筑形态受到地域文化、移民文化和外来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材料、结构、装饰方面,三峡地区的建筑也具有十分突出的地方特性.  相似文献   

2.
从济南近代传统民居建筑西方化变异的主要表象出发,分析了我国传统民居建筑西方化变异的内在因素,提出了传统民居建筑是建筑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城市特有的文化积淀和文脉延续,是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希望通过对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和分析,为建筑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和再利用提供部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江南水乡民居由遗存的古民居建筑、居民自建建筑和政府倡导下统一修建的新民居3个部分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遗存的古民居建筑在某些功能上已不能满足现代居民的要求,而居民自建建筑风格、规模、样式各不统一,明显失去了传统建筑的特征,严重影响了江南水乡原有的民居风貌。政府倡导下统一修建的新民居大多简单克隆了城市的建筑模式,对本地传统民居建筑的精髓只是利用一些符号进行简单模仿,形成了千篇一律、不伦不类的假古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为设计一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模式,提出以下建议:营造地域文化,展现地域特色,突出场所精神,表现历史文化特征;优化建筑功能,创新建筑形式,提升建筑技术;政府引导,百姓参与,建造当代江南水乡新民居。  相似文献   

4.
胶东庄园民居作为山东民居众多类型中的一支,兼摄府第建筑和地域民居之神韵,形成了与山东内陆民居迥然不同的建筑形态与精神气质。文章以栖霞牟氏庄园、李氏庄园和龙口丁氏故宅作为胶东庄园民居研究案例,从建筑布局与形态特征、建筑雕刻与装饰特征、建筑材料与结构3个方面归纳梳理了胶东庄园民居建筑特征;威高集团休闲度假服务中心设计以胶东庄园民居为蓝本,通过对其建筑布局与形态设计、建筑雕刻与装饰设计、现代材料的技术的应用,在满足现代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对胶东传统地域建筑文化进行阐述,以期再现胶东庄园民居建筑神韵,为当代地域性建筑设计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徽州民居合院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种建筑空间结构的产生或者一种建筑体系的建立,都无不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本文从徽州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入手,对徽州民居合院空间的形成、发展以及结构布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加深对民居文化的理解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浅谈干栏式建筑在民居中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调查研究大量历史文献为基础,从历史渊源及建筑文化内涵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探究了干栏式建筑作为一种古老的居住形态从原始时期至今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从而得出结论:干栏式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魅力长期影响着我国的居住建筑文化,该建筑形式在民居中得以传承,具有永恒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7.
西方建筑文化对梅州传统民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方建筑文化在19世纪与20世纪对梅州传统民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背景。传统民居建筑受其影响在建筑结构、立面和材料使用上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同时这批传统民居的平面形式和室内装饰仍旧保留了本地区特征,并对这种兼容吸收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南方传统民居大多是围绕天井的组合方式,天井的尺度和形态特征对民居内部环境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该文以孝感地区小河镇现存明清古民居为例,研究天井的形态特征对民居内部光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大量传统民居的测绘和空间分析,总结天井尺度和空间形态的共同特征,分析室内光环境照度分布与眩光影响,探讨其在中庭式公共建筑中的应用,阐述现代中庭式建筑通过借鉴传统民居天井尺度与空间形态能实现优良的室内光环境,提出中庭式公共建筑中庭空间的适宜高宽比及理想的中庭剖面形式.  相似文献   

9.
以晋商大院为代表的山西传统民居建筑,其屋顶的装饰艺术极具地域特色.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对山西传统民居的地域文化特征、屋顶装饰特征、屋顶装饰文化涵蕴等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传统民居屋顶的构造与装饰不仅包含着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受到封建政权等级、礼制的制约.山西传统民居屋顶装饰艺术是一个时代历史文化背景的缩影,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直观展现,也是政治与文化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张家口坝下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张家口坝下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构成元素入手,研究了该地区民居建筑在装饰图案、手法规律、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特征。结果表明坝下地区传统民居在屋顶、墙体、门窗、影壁、门楼等构成元素上,都体现出其独特的、传统的装饰图案表现形式,造型规律上则运用了平衡、对比、韵律等手法;随形就势、就地取材的做法蕴含了对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体现出当地以人为本的建筑装饰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近代哈尔滨城市建筑的文化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尔滨是从1898年由水皇俄国在我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而作为铁路枢纽地开始城市建设的。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使俄罗斯民族传统建筑文化,西方新旧思潮建筑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纷纷传入哈尔滨,并在哈尔滨温和碰撞,交融共生。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发展,整合出哈尔滨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文化。因此,全方位研究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的基本特征就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拟从移植性,中介性和交融怀三个方面对近代哈尔滨城市建筑的文化表征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建筑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地方特征和文化传统;建筑色彩同样在建筑更新以及创造新的都市文化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讨建筑色彩在维护和保持民族传统、地域文化及城市文脉中起的积极作用;不当的建筑色彩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建筑色彩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化传承是当代地域建筑创作的重要课题。借用"文化基因"概念,将抽象文化归纳为形制基因、形式基因和符号基因3个层级要素,并与现代建筑三原则构成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六角模式框架"图,建构起"建筑文化基因传承"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结合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主校门的文化环境,主校门选取泮池形制基因、环境形式基因、拱门符号基因三要素,包含了宏观和微观、抽象和具象、传统和现代3种文化属性,体现了中华府学文化、场地环境文化和华侨大学校园文化。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初步实现了建筑创作中将抽象文化建筑化的目的,体现了建筑文化基因传承理念在实践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建筑研究的文化学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及继承的局限性,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拉物,提出只有运用文化学的方法才能挖掘出其精髓。  相似文献   

15.
地域建筑文化是人类建筑历史上不断积累和发展而得到的瑰宝,地域建筑文化是地域建筑的灵魂。所以应该从文化内涵入手,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以强调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创造。本设计从陕西和四川地域建筑文化出发,从韩城和成都传统民居中吸取精华,灵活运用,力求实现南北地域建筑文化的回归。通过运用实地考查、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归纳分析及例证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南北建筑的特点、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及传统建筑精髓和对当今建筑的反思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从建筑文化演变的角度对中国地域文化之发展,共同性和多样性结合的民族文化之发展,为保护古建筑,传承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针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发展进行一些建议和阐释。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云南人文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地区宗教建筑充分展示出其独特的建筑技术、艺术和多元文化交融并存的特征,而且绝大多数宗教建筑又是各地方风景名胜的精粹.选取部分有典型代表性的寺庙建筑,从群体空间布局和木构建筑技术两方面作简要的分析,从中窥其一斑.这对深入发掘地方建筑特色和保持建筑文化多样性的持续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从对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化格局的分析入手,对同时期的中国建筑文化语言环境,即“建筑文化语境”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基本问题进行论述并展开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文章认为,从七十年代末到九十代中期,我国的建筑文化基本处于一种自我难于把握的迷乱和无理性的窘况之中.而这种现象即形成了这段时期建筑创作的无序状态;但又无可置疑地为整体的建筑文化新精神的确立做了必要的铺垫和准备.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传统文化的角度说明建筑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说明建筑文化的内在生命力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域性建筑理论,选择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文化与石材文化为2个切入点,对厦门近代"嘉庚建筑"1919—1962年间的本土化历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首先追溯其本土化历程的缘起,进而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红砖文化融入南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红砖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最后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石文化融入南洋与西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石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为当代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在深入实地考察,充分掌握了现场资料的基础上,对杨尚昆同志陵园的建筑选址、总体规划、环境、设计作了逐步分类研究,特别根据古代堪舆思想,从现场形法,观砂、察水、点穴、立向、绿化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分析,提出正确看待古人的选址艺术,现代建筑设计应当借鉴古代堪舆学等理念,为建筑发展提供了一个继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