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因转炉成分控制能力有限,为实现钢水成分的预知预控,通过对钢水、铸坯取样分析,研究了转炉操作和吹氩工艺对钢水成分均匀性的影响,提出并实施精炼在线成分微调技术,使转炉成分控制能力提高、合金收得率提高3%、成分合格率提高1.5%、钢水均匀性等得到很大提高,为连铸生产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针对LF精炼存在的缺少不同品种钢科学合理的目标渣系,精炼过程成渣速度慢、渣系组分波动大等问题,分钢种确定精炼窄成分渣系;在转炉终点实施动态脱氧和顶渣处理,稳定进LF精炼钢水氧化性;采用硅平衡法稳定控制炉渣组分。该工艺技术的应用使得上下炉次精炼渣碱度波动在0.5以内,夹杂物总级别≤2.0合格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天铁圆坯连铸机采用转炉过LF炉精炼生产34Mn6钢的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中出现了钢水熔炼成分超标,断流、液面波动大、铸坯表面有裂纹及渣圈等问题,通过加强上下道工序间的联系,合理控制烤包时间,避免开浇炉次增碳及严格控制拉素和钢水温度等措施,实现了34Mn6钢的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转炉冶炼过程中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终点钢水锰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中铁水锰含量和转炉终点温度对终点钢水锰含量无显著影响,转炉终点钢水氧化性和渣量是影响转炉终点钢水锰含量的2个关键因素。通过采取渐增式供氧、枪位控制、顶底复吹效果控制、终点成分控制、转炉模型应用、加料制度调整等措施,终点钢水锰质量分数提高至0.081%,节约锰铁合金约0.32kg/t。  相似文献   

5.
介绍承钢提钒炼钢一厂采用铁水提钒、半钢炼钢、LF精炼、塞棒保护浇注生产H08M nA的工艺实践.通过提高转炉终点命中率减少钢水过氧化,将钙铝比值控制在0.10~0.14,强化连铸保护浇注,解决了H08MnA钢水可浇性问题;通过减少转炉下渣量、控制加铝和精炼时间,有效降低了钢水回硅.试制炉次成分控制满足钢种要求,铸坯综合合格率为100%.  相似文献   

6.
济钢低碳低硅钢冶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济钢第三炼钢厂采用转炉-LF精炼-ASP薄板坯连铸生产低碳低硅钢的工艺实践。通过提高转炉终点命中率防止钢水过氧化,采取合适的钙铝比、强化连铸保护浇注等措施,解决了低碳低硅钢的钢水可浇注性问题;采取减少转炉下渣、控制加铝和精炼时间,减少了钢水回硅。批量生产08Al、SPCC低硅钢4.22t,统计分析表明,铸坯成分内控合格率为91.38%,综合合格率为99.8%。  相似文献   

7.
钢水温度过程控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钢第一炼轧厂钢水控制中出现的精炼电耗炉次差别大、连铸中包温度合格率偏低等的情况,在炼钢、精炼、连铸、生产组织、钢包、中间包等影响温度的各个控制环节进行了优化,精炼电耗比原来降低8kW·h/t左右,钢水中包温度控制合格率由85%左右提高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8.
《炼钢》2015,(6)
针对入LF钢水酸溶铝合格率比较低的现状,对不合格的炉次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入LF酸溶铝合格率低的主要受转炉冶炼过程控制影响,对转炉冶炼过程控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出钢下渣、碳温不协调、铝收得率不稳定是3个主要影响因素。对这3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工艺管理制度和改进措施,使入LF钢水酸溶铝的合格率由81%提高到了88%。  相似文献   

9.
由于水钢铁水[Ti]达到0.12%~0.30%,[V]达到0.15%~0.35%,在100t转炉炼钢过程中出现了前期渣难化、去磷困难、金属喷溅、终点钢水成分命中率低、溅渣护炉困难的问题。通过优化渣料加入方法、枪位和温度的控制、炉渣的成分结构,使转炉冶炼顺行,钢铁料消耗从1091kg/t降到1084kg/t,提高了终点钢水成分命中率,改善了溅渣护炉效果,使转炉炉龄达到25426次以上。  相似文献   

10.
转炉用耐火材料[日]杉本弘之等1前言最近,转炉炉龄已明显提高,主要是转炉操作条件的改善。转炉操作条件的改善包括铁水脱磷预处理、合金的加入、钢水成分调整及LF炉、RH炉温度的调整等方法,同时采用了加入氧化镁的溅渣护炉操作。也就是说转炉炉龄的提高取决于精...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高效合金烘烤在转炉炼钢中的应用,对高效合金烘烤装置在转炉炼钢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对比传统合金烘烤方式,高效合金烘烤装置可在2~4 h内将15 t铁合金升温至400~600 ℃,进而有效去除铁合金内的结晶水。当铁合金实际温度达到450 ℃时,可将钢中氢质量分数降低至0.000 150%以下,同时出钢温度降低20.31 ℃,转炉终点碳质量分数提高0.027%,脱氧剂消耗降低20%。在满足洁净钢生产的同时,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转炉底吹气体对钢水终点氮质量分数影响,研究了迁钢210 t顶底复吹转炉底吹模式对转炉终点氮质量分数的影响,并基于钢液脱氮和吸氮理论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应用实践结果表明,随着铁水碳质量分数增加以及终点氧质量分数降低,终点氮质量分数逐渐降低;在铁水条件、副原料、转炉终点、底吹流量以及过程操作一致条件下,随着氮氩切换时间节点延长,钢液增氮量逐渐增加。当切换时间节点为吹氧比56%以内,底吹氮氩切换对终点钢水氮质量分数影响较小,当切换时间节点为吹氧比高于56%时,终点钢水氮质量分数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13.
国内某炼钢厂为保证浇注周期较短的2号连铸机连浇,多座转炉需同时向该连铸机供应钢水,导致炉 机对应关系不明确,生产组织难度较大。通过对该厂炼钢 连铸过程的工序作业周期与生产运行模式进行解析,在保证连铸机连浇的基础上,探究合理的炉 机对应关系,改善该厂的生产顺行。结果表明,在“一一对应”运行模式下,2号连铸机最大连浇炉数仅为6炉;而在“定炉对定机”运行模式下,若适时接受3号转炉冶炼的钢水,2号连铸机最大连浇炉数可延长至19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连铸机“柔性”的优化和钢水供应的合理调配,2号连铸机可满足实际生产的连浇要求。此外,运用“炉→机”匹配度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炉 机对应关系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围绕智能制造技术,在不同的生产工序开展了研究,从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炉外精炼、连铸4个工序,结合生产操作开展了模型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智能制造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实践效果。在铁水预处理工序开展了一键脱硫模型的开发,实现了脱硫操作一键化,对铁水扒渣的判定进行了智能化的研究,实现了对扒渣过程的智能判定,替代了人工判定扒渣等级。在转炉区域开展了转炉冶炼模型的研究,实现了一键炼钢冶炼控制,使得转炉终点控制更加稳定,补吹率在1%以下。在精炼工序开展合金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对降低合金总成本、提高钢水成分控制精度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连铸工序开展自动浇钢综合研究,实现了无人浇钢控制技术,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承钢特殊铁水条件(wV=0.15%~0.25% ,铁水温度为1280~1380℃),通过理论分析,采取N2-O2提钒模式,控制转炉提钒各工艺参数,得到合格钒渣和良好的半钢。生产实践表明,解决了对低钒、高温铁水的钒资源提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基于炼钢过程批量取样的分析结果,系统研究了 RH控碳能力、控氮能力、合金残余元素、耐材中碳含量、中间包增碳、元素的检测分析能力对BH钢碳含量的影响规律.RH脱碳15 min可将碳质量分数稳定控制在0.001 0%~0.001 5%是BH钢碳含量稳定控制和精炼周期控制的重要基础.RH结束N元素质量分数控制在0.001 2...  相似文献   

17.
李帅 《中国冶金》2017,27(8):28-30
针对莱钢用高磷铁水冶炼高碳低磷钢容易出现终点碳过低和终点磷超标的问题,通过将脱磷渣碱度控制在1.5左右,实行双渣留渣工艺,提高前期底吹强度改善动力学条件,使用无氟化渣剂和增上滑板挡渣优化挡渣效果等措施,实现了高磷铁水冶炼低磷钢的高效生产。其中,终点磷质量分数可稳定控制在0.010%以下,脱磷率由89.80%提高到94.67%,终点碳质量分数控制在0.15%以上,钢水氧化性降低,钢包渣厚降低了40mm,精炼成白渣时间减少,满足了高碳低磷钢洁净度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冯耀刚  胡亮 《中国冶金》2019,29(2):50-52
结合铁水条件,分析了应用动力煤作增热剂提高转炉废钢比的可行性,同时研究了加动力煤对转炉冶炼周期、冶炼操作以及钢水硫含量的影响,形成了先加废钢、铁水,后随头批渣料加入动力煤的工艺,成功将50 t转炉废钢比在短时间内提升了6%~7%。实践证明,以动力煤做增热剂提高转炉废钢比是可行的,同时该工艺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有利于缓解当前钢铁企业巨大的成本和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9.
以国内260 t转炉为研究对象,分析转炉复吹改造前后的冶金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底吹结构和工艺, 转炉终点钢水磷质量分数达到较低的水平,钢水中氧和炉渣中TFe质量分数有显著的降低。在整个炉役期间,钢 水中的碳氧积都能达到较低的水平。由于冶炼低碳钢较多,给炉衬的维护带来困难。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溅渣 和调渣工艺,可保证转炉炉龄和底吹供气效果同步。  相似文献   

20.
新型纳米级微孔隔热材料在炼钢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针对炼钢生产中钢水热量损失过大问题,在转炉、钢包和中间包上,系统采用了新型WDS纳米级微孔隔热材料,提高了耐火衬的蓄热量,在不影响耐火材料使用寿命的情况下,转炉的终点温度提高了7℃,从转炉、钢包到LF炉过程温降速度减小了0.3℃/min,采取降低LF炉出站温度5℃的方式,中间包后期钢水温度仍然能够满足连铸工艺需要,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可以产生综合经济效益1480万元/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