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导叶轴套漏水问题,广西长洲水利枢纽通过采用对漏水集收排引的方式在9号机组导叶轴套上进行了试验性改造,总结经验后分别对6台机组进行了技术改造,解决了因导叶轴套漏水对其它设备的影响。目前设备运行良好,技改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龙羊峡2#水轮机导叶关闭时,由于导叶的漏水作用于水轮机转轮上产生了机组不能停机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机组的安全运行,尤其是更弹性金属塑料推力轴瓦后更加明显,这对机组的经济运行十分不利。文章着重分析导水叶漏水量大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韦文君 《小水电》2001,(1):46-47
集岭水电站导叶漏水导致机组停车困难,严重影响机组运行。通过对各项关键性数据的测量,分析出接力器与导叶间的传动部分存在较大空程及空程的产生导致漏水原因,根据特殊结构型式的导水机构,提出合理 可靠消除空程的办法,最终解决导叶漏水问题,图2幅,表1个。  相似文献   

4.
利用机组检修的机会,对水轮机顶盖和导叶的密封结构进行改造,消除了由于顶盖漏水带来的顶盖内腔压力升高、机组补气困难及导叶漏水带来的渗漏排水量增大等安全运行隐患;解决了由于漏水造成的水机部件严重冲蚀的问题,保证机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延长了机组检修周期。  相似文献   

5.
谭军  令狐争争  刘芮麟 《红水河》2022,41(2):131-135
为了解决乌江渡发电厂2号机活动导叶漏水量超标、停机时机组堕转、刹车转速较高、停机后机组蠕动的问题,在2号机大修过程中,对水轮机底环和顶盖部位的密封结构进行改造,加装了金属密封。通过改造,2号机活动导叶漏水量达到了规范要求,机组没再发生停机堕转和停机后蠕动的现象,改造取得了成功。此次改造实例,为后续机组活动导叶端面密封的改造积累了经验,对于同类型水轮机活动导叶端面密封改造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导水机构是混流式水轮机检修的重要部分,而导叶漏水是衡量导水机构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若导叶漏水量过大,必将造成水能资源的损失,影响经济效益.导叶漏水也是多数水电厂检修中感到比较困扰的问题,本文针对洪家渡发电厂3号机组导叶漏水处理情况,认真分析了产生漏水的因素,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福 《红水河》2016,(2):70-72
针对桥巩水电站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导水机构轴套易出现漏水的问题,查找引起漏水的原因并进行分析,采取的处理措施为对导叶轴套进行改造.经过一年多的运行观察,完成改造的机组导叶轴套未出现漏水现象.  相似文献   

8.
万家寨水电站水轮机组在高速高含沙水流长期冲刷作用下,活动导叶的刚性立面密封面磨损汽蚀严重,造成导叶漏水量加大,导致机组出现"潜动"问题。在分析导叶密封失效原因和总结传统堆焊打磨修复处理方式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活动导叶立面密封技术改造方案,首次采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钢塑复合聚氨酯导叶密封板,对1#和4#机组进行技术改造,对改造的技术细节和中间安装过程进行了精确控制和严格质量把关。经过两个汛期运行检验表明:活动导叶立面密封技术改造提高了导叶全关状态下的密封性能,可以有效抗磨和抑制漏水,解决了活动导叶密封失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水轮机的导叶漏水现象普遍存在,导叶漏水不仅浪费了水能,还对机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威胁。通过收集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超大型机组压力钢管首次充水试验漏水速率、漏水量相关数据,结合相关资料,对导叶漏水现象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产生漏水的原因主要为:导叶立面间隙增大、端面间隙增大、导叶轴颈密封损伤。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漏水处理办法。相关成果可供水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广州蓄能水电厂B厂4台机组自投产以来,多次出现导叶轴套漏水、损坏等问题,尤其8号机组频繁出现G工况启动时导叶拒动故障。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决定后续机组大修选用500SP1-SL464铜基镶嵌自润滑轴套替换500SP1-SL401轴套。8号机组于2012年2月完成大修,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目前导叶轴套未发现漏水,导叶静态试验中导叶开关顺畅,机组小修时检查上下抗磨板无摩擦痕迹,导叶端面间隙正常无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水轮发电机组检修前都要测量导叶在关闭状态下的漏水量,以便评定其检修工作量;检修后也要测量一下漏水量以检查检修质量;同时也便于确定机组在停机工况下的耗水量和检查快速闸门的启闭状态。 本厂导叶漏水量以往采用容积法测量,但结果误差较大,无法比较验证。采用计算导叶漏水量和工作闸门充水阀充水能力计算漏水量,两者差异较大,为了缩小两者差值采用统一计算方法,本文作者经过研究与实测对照提出如下简易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汉江蜀河3号机组在导叶间隙调整过程中,对水轮机导叶立面间隙传统的调整方法进行了科学分析。通过采用表格化、数字化的调整工艺,调整后机组运行平稳,停机后无异常响声,导叶漏水量符合设计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贯流式机组导叶立面间隙调整积累了经验,同时可供水电检修单位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小山电站1号机导叶套筒漏水问题,在1号机大修过程中对导叶套筒的密封形式及中轴套进行改造,将原O形密封圈改为Y形密封结构,将原衬板式轴套改为镶嵌式自润滑轴套。改造后漏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减少了设备的维护量,提高了机组的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在工作闸门密封条部分脱落的情况下,如何对潘家口抽水蓄能电站2号机组导叶漏水量进行测试,分别得出了工作闸门漏水量和导叶漏水量,与GB/T 15468-2006《水轮机基本技术条件》中的技术条款对比显示,2号机组的导叶漏水量满足要求,为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导叶密封问题是制约高水头混流式水轮机大修周期的关键性问题,它在国内一些高水头电站反映相当突出。导叶密封的本质是为了减小导叶漏水量。本文提出了根据水轮机导叶端、立面设计间隙来计算导叶漏水量一般公式,并据此分析影响导叶漏水量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导叶蜜封结构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水布垭电站导叶套筒漏水的原因,提出了几种可行的改进方法,对比分析各改进方法的优劣,寻找解决水布垭电站导叶套筒漏水处理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导水机构的端面间隙大小是影响活动导叶漏水和机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间隙太大会造成机组漏水量增大,甚至在停机时无法停机的质量事故.端面间隙是导水机构的一个重要参数,制造厂进行导水机构厂内预装很有必要,尤其是第1台机.控制导水零件加工质量和装配的措施,以保证导水机构端面间隙的公差要求,并提高导水机构装配的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棉花滩水电厂2号机组于2001年9月30日投入运行。2004年7月以后,2号机组导叶漏水量逐渐增大,从偶尔出现停机蠕动,到经常出现停机蠕动,甚至停机时需要重新加闸或开机到空载开度重新停机才能停止。文中从设计、运行磨损和检修安装工艺等方面分析可能造成漏水量增大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机组增容改造的机会,对混流式水轮机组活动导水叶端、立面密封进行改进,大大降低了活动导水叶漏水量,消除了一直困扰电厂机组停机后自转、调相频繁补气等缺陷,并取得了良好的节水效益。  相似文献   

20.
水轮机的导水叶在半闭状态下漏水理往往较大,造成水能资源的损失,这个问题多年来未得发善解决白山水电厂和大连理工大学利用现代理论和计算手段,对水轮机导叶漏水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在导叶止水部位分别采取纵向造斜和横向造斜的方法,可以使导叶漏水量大大减少。以白山水电厂为例,计算出各种水头下采用不同的造斜量对漏水量的影响;同时也对导叶采用2支座和3支座进行了对比,当采用3支座时要比采用2支座时的漏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