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导电纤维在针织物中的应用及抗静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嵌织导电纤维的抗静电针织面料的生产工艺,研究了织物中导电纤维间距与导电丝含量及抗静电性能的关系,并模拟曲线得出回归方程,计算出了导电纤维的理论间距和理论含量。  相似文献   

2.
聚苯胺/涤纶导电纤维的制备及其织物抗静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采用现场吸附聚合法制取聚苯胺/涤纶导电纤维,研究了反应条件对纤维导电性能的影响。将导电纤维嵌织入普通涤纶织物中,讨论了该织物的抗静电及电磁屏蔽性能。采用此法制得的导电纤维具有较高的聚苯胺含量和优良的电导率,其与普通纤维的嵌交织物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和电磁屏蔽性能。  相似文献   

3.
刘小钊  孟雪 《合成纤维》2019,48(6):31-33,38
通过YG(B)403型织物摩擦带电测试仪测试各种无导电纤维织物、不锈钢纤维织物、有机导电纤维织物的电荷面密度,研究了摩擦次数和含水率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含导电纤维的织物抗静电性能优于普通织物;摩擦次数对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基本无影响;随着含水率的减少,含导电纤维的织物抗静电性能有提高趋势,普通织物抗静电性能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纺的含间位芳纶基导电纤维的纱线,通过正交试验,从织物密度、组织和嵌织间距等方面出发,设计出不同规格的织物,并对织物进行阻燃、抗静电等功能性测试。在此基础上,对正交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出最佳的织物密度、组织和嵌织间距来保证织物具有最优的功能性,从而为织物的功能性整理做准备。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PET-PEG嵌段共聚物的可纺性、PET-PEG纤维和PET/PET-PEG共混纤维的吸湿性和抗静电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机理。发现随PEG含量的增加,PET-PEG嵌段共聚物的可纺性变差,但纤维的吸湿性和抗静电性能提高,抗静电耐久性变差。PEG在PET-PEG纤维和PET/PET-PEG共混纤维中的导电机理为质子导电。PEG含量为30wt%(占 TPA)的PET-PEG嵌段共聚物与PET的共混纤维具有工业化前途。  相似文献   

6.
赵宝艳  王瑄 《合成纤维》2015,44(2):38-39,43
在现代生活中,防静电纺织品已成为一种普遍需求。主要研究了导电纤维在洁净防尘、防静电织物中的分布状况,探讨经密、纬密、导电纤维的间隔距离与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的相关关系,以便提供有益的参数更好地服务企业,为企业实际生产提供指导和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侯庆华 《合成纤维》2005,34(11):43-45
复合导电纤维除了具有导电性能外,还应保持原纤维较好的可纺性和纺织加工性能,有的还有所改善。复合导电纤维大量用于工作服、内外衣、装饰织物等,可以纯纺。但相当一部分复合导电纤维是用于与普通纤维混纺、交织,不仅使纤维制品具有抗静电性能,而且又织造出各种性能和风格的织物,丰富了市场,满足了民用和工业用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8.
闫承花 《合成纤维》2012,41(2):20-22
通过采用碳纳米管(CNTs)与聚酯(PET)切片混合制成抗静电母粒,再将抗静电母粒与PET切片共混纺丝制得PET/CNTs共混纤维。用纤维比电阻仪、摩擦式织物静电测试仪测量不同CNTs含量的共混纤维及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CNTs能明显改善聚酯纤维和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性能随着CNTs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新合成的PET-PET-PSIPE嵌段高抗静电剂与PET进行熔融共混纺丝,制备了具有优良抗静电性能及耐久性的抗静电涤纶。通过对共混物流变性,可纺丝及纤维抗静电性能等的研究,确定了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条件及抗静电剂的型号。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新合成的PEG-PET-PSIPE(APPS)嵌段高分子抗静电剂与PET进行熔融共混纺丝,制备了具有优良抗静电性能及耐久性的抗静电涤纶。通过对共混物流变性、可纺性及纤维抗静电性能等的研究,确定了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条件及抗静电剂的型号。结果表明:选用APPS5#抗静电剂,其添加量为3%~4%时,可制得比纯PET纤维体积比电阻下降4个数量级的永久性抗静电纤维。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制的抗静电母粒与PET切片进行共混纺丝制备抗静电PET纤维,讨论了共混纺丝中添加金属粉末、金属卤化物、碳纳米管以及采用金属卤化物溶液处理抗静电PET纤维表面等对纤维抗静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未能显著改善纤维的导电性能,其体积比电阻值变化不大,但镍粉对纤维的导电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用金属卤化物溶液对纤维进行表面处理,洗涤后纤维的体积比电阻值可达7.2×106Ω.cm;表面处理对导电纤维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抗静电涂料的抗静电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抗静电涂料的现状,对抗静电涂料的导电机理进行了探讨,介绍了纳米管和导电纤维等具有长径比值较大的导电填料的应用优点。  相似文献   

13.
以浅色导电钛白( ATO@TiO2)为功能填料,水性聚氨酯( WPU)为涂层剂,制备浅色聚酯纤维基抗静电涂层织物,研究了导电钛白的形貌、用量以及涂层厚度对涂层织物性能的影响。分别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织物方块电阻测试仪对涂层的微观形貌与结构、表面电阻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在涂层中纤维状的导电钛白比粒子型的填料易于桥接形成通路。其中 5~10 μm长的导电钛白性能最佳,在 7. 5%添加量下,涂层厚度为 50 μm时,经测试涂层织物表面电阻 <106 Ω,完全达到抗静电要求。此外,涂层织物白度值高,涂层耐久性可靠,经多次水洗处理、热处理和日晒处理后依旧保持良好的电荷溢散能力。  相似文献   

14.
合成纤维油剂中抗静电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玉美  马媚 《天津化工》2006,20(3):13-15
详细的研究了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型以及两性抗静电剂在不同纤维中的抗静电性能。结果表明,在各种抗静电剂中,阴离子型中的C8-10PK(烷基磷酸酯钾盐)的抗静电效果最好。对于不同纤维而言,各种类型的抗静电剂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PET-PEG嵌段共聚物的可纺性,PET-PEG纤维和PET/PET-PEG共混纤维的吸湿性的抗静电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机理。  相似文献   

16.
费长书 《聚氨酯》2013,(8):96-97
本文介绍了抗静电剂作用机理和表面活性剂类抗静电剂的分类以及在高分子材料中应用特点,并结合聚氨酯结构特点和表面活性剂的不同使用效果,客观分析了氨纶纤维三种抗静电改性技术的优缺点(接枝共聚改性、制备导电纤维、采用表面活性剂),提出了内置添加强极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涂敷硬脂酸镁改性技术,该改性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氨纶纤维的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在功能纺织品开发的背景下,为更好理解涤纶抗静电机制,制备性能优异的抗静电涤纶,详细阐述了我国抗静电涤纶制备的常用方法,包括应用抗静电剂对纺织品的纤维表面进行整理、金属/炭黑等导电物质表面镀层、化学共聚改性、共混纺丝改性、表面接枝改性和生物酶表面处理等,最后总结了抗静电涤纶制备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为...  相似文献   

18.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抗静电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UHMW-PE抗静电体系方面的问题。主要采用抗静电剂、抗静电剂与协同剂复合、导电填料与UHMW-PE均匀混合,制备了抗静电材料,并对各自作用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选用优化配方的抗静电剂加协同剂的UHMW-PE体系、导电填料UHMW-PE体系制备的抗静材料,抗静电性能良好,表面电阻率小于10~7Ω,并基本保持了UHMW-PE耐冲击和耐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涤纶纤维的生物酶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用酯酶对涤纶纤维表面进行改性的方法,通过酯酶的催化作用使涤纶大分子中的部分酯键水解生成亲水性的羧基和羟基,从而提高涤纶纤维或织物的亲水性、抗静电性等性能。  相似文献   

20.
<正> K83型防静电织品是由国内新创的导电性纤维新材料K83型导电丝编织的织物。这种导电丝用涤纶长丝为纤维材料,丙烯类树脂为胶接剂,定型温度为140℃,定型时间为15分钟,用氟碳系树脂作防水整理而成。它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耐各种有机溶剂、耐酸碱、耐水洗、耐磨损等性能,已达日本同类产品水平。这种防静电织物采取向织物内等间隔、均匀的织入K83型导电纤维而成,因此其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