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治河要尽量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尽可能恢复河道功能,维护河流健康,促进人水和谐,要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水环境保护和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综合治理相结合,充分挖掘水环境内涵,完善相关河流景观建设,为推动生态健康乡村旅游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应增强农民的环保理念,倡导农民不向河道倾倒垃圾,不向河道直接排污水、废水,不破坏防洪设施,积极参与河道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早日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河道体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们对河道生态环境的认识和要求不断提高,生态治理已成为治河的大趋势。分析了平原河网造桥港构建河道生态治理的模式,采取了一些生态治理措施和修复手段,有效改善了水生态环境,以期对河流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方面天津市原有的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城市发展对水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不容乐观的城市水生态环境,天津市就要从整体发展着眼,确定合理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保障生态用水水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加快改善河道的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张茂章 《中国水利》2014,(14):17-19
人工河道在开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原来的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以位于淮北平原的一条大型人工河道——怀洪新河的森林生态长廊建设为例,通过建立河道立体生物生态防护体系,以改善河道及周边生态环境,确保生态安全,为淮北平原人工河道选择防洪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综合效益俱佳的立体河道生态廊道模式提供研究与实践路径,开拓水利与林业生态景观和谐发展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山区型小流域系统治理,重庆市万州区提出打造“一心六型”城市,以提升全域水质为中心,系统开展各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该项目以石桥河两河口段作为治理范围,综合分析了河段生态环境现状,以提升河道防洪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实施生态护岸、水生态修复、滨水景观和河道截污4个方面治理措施,解决了河段沿线防洪安全和水生态环境问题,改善了周边人居环境,达到了“河畅、水清、坡绿、岸美”的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后续万州区流域水生态修复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水生态环境亟待修复和改善。根据水利部相关政策文件的规定,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河道护岸工程现状和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方面,探讨了河道护岸工程需要进行水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进行了水生态补偿机制相关层面的研究,进行了制度设计,为进一步推进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水生态文明的实质是人水和谐,河道治理又是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重要廊道,既要体现安全功能,更要体现生态功能、景观功能。遂平县城南新区河道工程在确保河道行洪能力,保持河势稳定和堤防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河道生态发展模式,通过魏家渠、玉带河的综合整治,打造河道防洪体系,构筑河流生态水系,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城市活力,确保经济发展、防洪安全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平衡。  相似文献   

8.
安丘市在河道治理中,通过建设闸坝、滨水休闲文化广场、河床公园、青云湖休闲度假乐园、两岸滨水休闲带、生态湿地等工程,对汶河两岸生态、环境和景观进行修复、改善及保护,把汶河建设成为以人为本、以水为依托、以绿为主题,融合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集休闲、娱乐、生态、宣教、旅游为一体的水利生态风景区。经过一系列河道生态景观工程建设,恢复和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和档次,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中小河流治理是水利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文章以台山市公益水治理工程为背景,对公益水河道进行护岸加固和清淤疏浚。在保证河道行洪能力的同时,采用生态护坡材料,选用合理的淤泥清理方式,结合亲水步道和景观陂头,将生态技术贯穿于公益水的治理过程中,从而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美化了河道景观。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的城镇河道整治与环境修复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城镇河道存在的行洪能力不足、水体污染严重与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生态的城镇河道整治与河流环境修复的基本概念、原则.根据我国城镇河道整治的实际要求,以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改善水体环境与创造滨水景观为目标,从河道线形、河道断面与护岸、生态系统、景观需求与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对生态河道整治与环境修复方案进行了分析,其中河道线形一般应按照原有天然河道走向进行布置;河道断面一般可设计成复式断面和梯形断面;护岸形式建议首先采用自然生态护岸,其次是人工生态护岸;景观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突出文化特色;生态环境修复的主要措施包括人工增氧、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等.  相似文献   

11.
刘进义 《山西水利》2008,24(4):49-50
河道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应在河道的安全度、河道生态水环境的舒适度及河道供水能力三方面同时进行,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河道发展的目标,即减少污水排放量,改善水生态环境;工程规划设计应考虑区域生态用水;注重工程的生态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武清区地处京津走廊,近年来全区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要满足武清城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供水、排水、防洪、水环境及制度体制的新要求,就必须改善水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人与水的和谐发展。2013年,武清区成为水利部第一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为此,全区树立水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用水效率,改善河道水环境,以“安全、资源、环境”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做好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工作,构筑河渠水系沟通循环网络,在实现水利基本功能的同时尽可能保持和恢复河道特有的自然和生态景观,从而改善水生态环境的调节功能,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共产主义渠治理段位于城市建成区外,河道内滩地现状均为耕地,两岸岸坡杂草丛生。保留滩地现状耕地,对现状岸坡进行生态护岸改造。工程设计内容主要有:污染底泥清理、河道疏挖整治、生态护岸工程、生态湿地工程等。通过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挖、岸坡进行生态护岸改造、修建蓄水建筑物等,抬高河道水位,建设人工湿地,改善水环境质量、恢复水生态环境;另外,对现状险工堤岸进行生态护岸改造,保障水安全的同时美化河道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根据河道生态需水量要求和传统的水资源配置方法,拟定了3种不同的配置方案,按照有效次序分析了各方案优劣程度。通过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合理安排,逐步改善水生态环境和实现水功能区划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5.
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指为改善河道生态环境质量或维护生态环境质量不至于进一步下降时河道生态系统所需要的最少水量,以及在这一水量下生态系统能够容纳的最差水质。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为河道蒸发损失量、河道渗漏损失量、河道基础流量三项之和。以大汶河为例计算了各主要河段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结果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河流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北运河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实践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运河是北京市重要排水通道和连接京津冀的重要生态走廊,随着人们对优美水生态环境需求的不断提升,北运河管理处将创造良好水生态环境列入河道管理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开展了全方位的建设工作,北运河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总结凝练北运河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在工程措施、生态理念、制度建设及引导公众参与等方面的成效与经验,分析北运河水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日常管理、技术支撑及工作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建议,为继续做好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蒋沟河位于焦作市高新区长济高速焦作南出口,穿越迎宾路,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大沙河支流,2012年列入中小河流治理,由于上游经过博爱县城,沿途有城乡生产生活用水排入河道,河道水质较差,因此结合焦作市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通过蒋沟河迎宾路两侧生态湿地的建设,净化河道水质,改善焦作市长济高速焦作南出口水生态环境。蒋沟河迎宾路两侧生态湿地工程位于迎宾路上游518 m,下游682 m,全长1.26 km,包括河道边坡整治工程、人工湿地工程、湿地两侧绿道工程、液压坝工程,主要任务是调蓄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18.
乡村水景观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目前乡村水景观主要存在水污染问题、河道景观单调、河道淤积、水文化功能受损等系列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考虑农村河道实际,提出梳理乡村水系、整合乡村水景观资源、传承乡村特色水文化、打造重要景观节点、加强河道管理等措施;并以典型村庄为例,分析了该村水景观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景观构建的具体措施,并在实践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塔里木河下游河道断流、生态恶化和持续性生态输水为背景,以所取得的尉犁国家级气象站1960年~2020年气温和降水资料为依据,从下游气温及降水变化、降水蒸散指数变化及干旱指数变化等方面探讨塔河下游河道生态输水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生态输水是恢复河道下游水生态环境、改善区域小气候的有效措施,从大西海子水库...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利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从单纯的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不仅要治好水,管好水,更要加强水工程生态的保护和水工程的生态环境建设,从而改善水环境。富阳市近年来在河道整治建设中,从规划、管理、投入、组织4个保障体系夯实河道建设基础,做到与生态环境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与景观建设相结合,构建河道建设的基本框架。在提高河流防洪、抗旱、排涝安全保障的同时,还加强水利工程的生态、景观等其它功能建设,在改善水环境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