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拉格朗日方法跟踪弹后工质的运动规律,采用VonNeumannRichtmyer差分格式对带有坡膛,有限药室工的一级轻气炮进行了内弹道一维数值模拟,对不同的工质,在初温及相对装药量变化的情况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1)对同一种工质,初始装填压力p0和w/M相同时,初温时弹丸的相对初速vg/c0和炮口压力Pg几乎没有影响;(2)对同一种工质,在P0相同时vg/v0可表示成w/M的函数,并随w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不同发射药成分对燃烧轻气炮内弹道性能的影响,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燃烧轻气炮燃烧室的三维氢燃烧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湍流模型采用RNGk-ε双方程模型,氢气燃烧采用EDM涡耗散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发射药中加入适当含量的稀释气体能够有效地控制发射药的燃烧,减小燃烧室内压力振荡,降低燃烧室平均温度;采用氢气发射药比甲烷气体具有更好的内弹道性能;发射药成分对燃烧轻气炮内弹道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气体炮实用内弹道方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气体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建立了其内弹道数学模型,推导了实用的气体炮内弹道方程的解法。结合实际应用,对气体炮发射理论的有关参数进行了分析和简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用于气体炮研制和工程开发。  相似文献   

4.
根据二级轻气炮的发射特点,采用经典内弹道模型描述药室里火药燃烧状况和活塞运动,同时采用一维非定常可压缩流动模型描述轻气室里的气体流动状态和弹丸运动,并通过活塞的运动状态将两者耦合,从而建立起二级轻气炮发射过程的内弹道数学模型;以某30 mm/120 mm轻气炮为基本计算模型,运用四阶Runge-Kutta法求解药室方程,运用二阶MacCormack格式求解轻气室方程,通过两部分的交替计算,实现二级轻气炮内弹道过程的数值仿真,为二级轻气炮的参数设计和发射性能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经过长期对某型标准弹内弹道性能试验数据统计发现,该型弹药炮管身管特性的初期变化规律与传统的药室增长量理论分析结果不一致,存在着明显内弹道峰效应。该现象的存在将会对弹药验收及质量评估、射击诸元修正、火炮射击精度带来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火炮及弹药的使用安全性。通过对内弹道峰效应的各种假说以及机理分析,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行了有关数据的查阅、统计和比对,查明了该型弹道炮管内弹道峰效应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电热加速器集总参数模型弹道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荣  栗保明 《弹道学报》1998,10(4):7-11,41
电热轻气炮是实现弹丸超高速发射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其放电过程中,电能密度,充气压力,药室容积以及工质种类等参数是影响系统弹道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给出电热轻气炮数学模型基础上,利用所建内模弹道与放电回路的耦合编码详细分析了主要系统参数地弹道性能,能量利用率的影响,以12.7mm口径氦工质电热轻气炮为例,在弹丸质量为8g时,对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活塞在二级轻气炮泵管中的运动过程,利用应变测量技术对活塞运动规律进行测量研究.通过对57 mm/10 mm二级轻气炮泵管外壁按一定距离布设应变片测点,对轻气炮发射过程中的活塞运动导致泵管环向应变进行监视测量,直接得到典型实验条件下活塞运动过程中的内弹道压力变化,并通过推导得到活塞运动时程及位移与弹底压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该文研究的质量平衡炮采用不等质量原理,可使质量平衡炮系统总体结构方案获得最优.作者应用本文所建立的公式设计的质量平衡炮是可行的和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中口径无后坐炮研制中的内弹道设计问题,将多目标优化的Pareto遗传算法与无后坐炮经典内弹道数学模型相结合,以最大膛压和初速作为优化设计的目标,对药室容积和发射药药量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Pareto遗传算法的无后坐炮内弹道多目标优化方法。优化结果表明:所采用的Pareto遗传算法与内弹道相结合是可行的; 利用Pareto遗传算法,所得数个内弹道目标优化解以Pareto前沿面的形式给出,设计人员可根据需要从中选择无后坐炮内弹道的最优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几种著名解法作出简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解法。计算表明,新解法简明易算,精度更好,无需迭代。改进了无后座炮内弹道分析解。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航天器的安全以及航天任务的圆满完成,提出了空间碎片的清除技术。随着空间环境污染的严重而愈发丰富,部分技术已在地面进行了试验。由于空间碎片往往属于非合作性目标,并且没有可控的动力装置,至今仍没有一个空间碎片真正被清除过。如何对非合作空间目标碎片进行合理有效地清除以避免产生新的碎片是清除技术研究面临的挑战和难点。对现有空间碎片清除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比较,阐述了清除技术的框架结构,列出了每种技术的优缺点,描述了每种清除技术相应的工具,总结了每种技术方法研究的趋向。  相似文献   

12.
13.
三级同步感应线圈炮内弹道过程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多级同步感应线圈炮的弹丸内弹道运动规律,建立了多级同步感应线圈炮的机电模型,绘制了机电模型的仿真程序流程框图.采用轴对称线圈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和微分方程的前向差分法编写了仿真程序,并对一个三级同步感应线圈炮的弹丸内弹道运动过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电枢中的感应电流从尾部往前部依次减小,电枢尾部电流最大,温升和受力也最大,因此电枢尾部最容易被破坏.  相似文献   

14.
水下炮内弹道分析与数值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火炮在水下发射的初速,水下炮炮口设有挡水板,发射时挡水板改变了膛内弹丸的受力状况。通过水下炮发射时弹丸膛内的受力分析,考虑射弹前方压缩空气形成的激波压力,结合经典内弹道理论,建立了水下炮内弹道模型。以某口径水下炮发射为例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水下炮的膛压和速度曲线,与传统火炮对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膛压略有增大,初速有所减小;仿真还得到水下炮弹前激波压力曲线,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理论计算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对一级气体炮内弹道经典方程进行修正。分析了一级气体炮内弹道经典方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出气室容积不能忽略。提出了气体密度新的表达方式,并根据质量守恒方程、气流动量方程、弹丸运动方程、气体绝热膨胀方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联立推导出一级气体炮内弹道修正方程。将修正方程、经典方程计算结果与内弹道流体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容积比较小的情况下三者的偏差很小; 但随着容积比的增大,经典方程计算结果偏离修正方程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 经典方程仅适用于容积比较小的情况; 而修正方程的适用范围不受容积比大小限制,验证了修正方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火炮内弹道模型是建立在许多假设情况下的,在内弹道参数中除有些是可以准确测定以外,有不少是不确定的, 只能用符合参数的方法来处理.对内弹道参数的修正是内弹道模型建立的一个重要部分.基于遗传算法对内弹道参数进行了修正.修正目标为弹道特征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之差.计算结果表明使用修正后的内弹道参数可以有效地提高内弹道模型的精度和预示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航炮对最大炮口初速越来越高的要求,以提高最大炮口初速为优化设计目标,对弧厚和发射药药 量进行优化设计。选用具有操作简单、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强等优点的鲸鱼算法,将鲸鱼算法与该炮内弹道数学模 型相结合,对内弹道性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优化效果较好,最大炮口初速得到了有效提升,所采用的鲸 鱼算法与内弹道相结合是可行的,为后续其他类型火炮内弹道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常规火炮理论初速极限较低的问题,基于氢氧燃烧特性建立燃烧轻气炮的内弹道内模型。根据燃烧轻气炮原理得到影响燃烧轻气炮內弹道性能的参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发射装置结构和内弹道参数进行优化,使用Fluent耦合Chemkin的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内弹道数值仿真优化结果。结果表明:优化后装置的初速略微下降,燃烧室的初始压力和最大膛压大幅度下降,研究结果在燃烧轻气炮初期研究阶段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内弹道计算对炮弹发射有重要意义.文中研究了迫榴炮发射迫弹时的内弹道模型,将膛内气体流出过程类比喷管气体流动过程,针对气体流出量的计算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然后在Matlab软件中运用四阶Runge-Kutta法对某型120 mm自行迫榴炮发射迫击炮弹内弹道过程进行插值求解,并用CFD++软件对发射过程进行仿真.利用该模型计算所得膛压及出炮口速度与实验所测基本一致,火药气体流动状态与仿真结果相符,仿真与实验结果均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100 mm加农炮经典内弹道数学模型,以最大膛压及初速的计算值与靶场射击试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目标函数,以燃速系数和燃速指数作为拟优化的参数,运用人工鱼群算法对加农炮内弹道参数进行了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鱼群算法对初值要求不高,容许范围大,且收敛速度快,全局寻优能力强,计算得到的目标函数值不超过0.1%。将优化后的参数应用到加农炮内弹道计算中,其计算结果与靶场试验结果相对于参数优化前误差进一步减小,其中参数优化后速度的误差仅为0.017%,优化后计算值与靶场试验值吻合得较好,因此可以将人工鱼群算法作为加农炮内弹道参数优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