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分析了30CrMnSiA钢的焊接性,针对30CrMnSiA钢在正火态和调质态下焊接的不同问题,用焊条电弧焊方法进行工艺试验,提出了有效的工艺措施。结果表明,30CrMnSiA钢在正火(锻件)态下焊接,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焊后经调质,可以获得强度及塑、韧性指标与母材基本相等的焊接接头;30CrMnSiA钢调质状态下焊接,焊后不再调质,焊接接头有热影响区的脆化、软化问题,但可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弱这种趋势,并防止开裂。  相似文献   

2.
王艳 《电焊机》2005,35(8):66-67
新型抗磨铸钢含碳量较高、淬硬性强,焊接接头易出现冷裂纹。试验以“冷焊”为基础.选用碱性低氢型焊条.施焊过程中控制层间温度在250~300℃,焊后缓冷并消氢处理.克服了“冷裂”问题,获得了该钢与20钢的冷态焊接工艺,在此工艺下的接头力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TENACITO 65R焊条电弧焊和DUAL SHIELD II 101H4M焊丝混合气体保护焊对X80钢进行焊接,研究了不同工艺对接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选的焊接工艺其接头抗拉强度均满足API 5L标准要求并且对预热温度与焊后热处理的变化影响不敏感;焊条电弧焊接头塑性储备更好。焊条电弧焊接头冲击韧度在预热温度150℃得到最佳值,经焊后210~230℃保温2 h热处理工艺所得到接头低温冲击性能优秀。混和气体保护焊接头冲击韧度随预热温度升高,先升高再降低,100℃时到达最佳值,焊后热处理对接头冲击韧度影响不大;接头弯曲性能均达到要求。结合实际生产2种焊接方法均推荐100℃预热,焊后210~230℃保温2 h工艺。  相似文献   

4.
电站锅炉SA335-P91高温高压蒸汽钢管焊接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SA335P91钢属改良型9Cr-1Mo高强度马氏体耐热钢,与传统的Cr-Mo耐热钢相比,具有高温强度高、抗蠕变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好等优点。SA335P91钢焊接性的主要问题是冷裂纹敏感性较强以及冲击韧性下降。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选择GTAW+SMAW焊接方法,制定了合理的焊接工艺:氩弧焊封底时其预热温度为100℃~150℃,焊条电弧焊的焊前预热温度为200℃~300℃;焊条电弧焊层间温度应为200℃~300℃;焊接线能量在25~30 kJ/cm以下,GTAW在12~15 kJ/cm;焊后热处理温度750℃~770℃,保温4~6 h,升降温速度小于150℃/h。根据现场环境条件,采取有效的工艺控制措施,获得了较好的焊接质量,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以Q235低碳钢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为母材,采用手工焊条电弧焊,用A042焊条堆焊,A022焊条填充,对Q235/316L进行焊接.焊后对焊接接头分别进行300、500和700℃保温2h时效处理.处理后对焊接接头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及断口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300℃×2h时效处理的焊接接头比经过500℃×2h、700℃×2h时效处理的接头具有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这是由于300℃时效处理的接头组织有利于淬硬相和残余碳化物的溶解,不会出现脆化相,接头组织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6.
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际焊接的方法确定中厚板桥梁钢的合理焊接工艺,并对该工艺条件下的焊接接头进行组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焊接工艺为:打底焊U=30 V、I=500 A,填充焊U=30 V、I=550 A,封面焊U=30 V、I=600A;桥梁钢不同焊层HAZ的组织随着热输入量的增加而逐渐粗大,粗晶热影响区的组织主要为贝氏体;焊接接头具有较高的强度、塑性,焊接接头各个部位均表现出较好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7.
文中通过模拟35CrMnSiA钢与06Cr19Ni10钢焊接过程,焊接方法采用焊条电弧焊,焊接材料选用A507焊条,焊前对工件进行预热,焊后对工件进行了后热及探伤,分析和研究了焊缝的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通过试验得出:A507焊条的焊接工艺参数满足焊缝设计要求,可以推广应用到公司其他相关产品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8.
《焊接》1983,(6)
低温钢焊条的选用低温钢按使用温度不同分为-40、-70、-100、-196和-253℃等级,焊接时选用的焊条见表13。低温钢按组织特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用于-40~-100℃的低碳铁素体-珠光体类;二是用于-196~-253℃的奥氏体类。低温钢具有比较好的焊接性能。为获得与母材相同低温性能的接头,通常采用小电流多道快速焊,并控制层间温度≤200~300℃。低温钢焊接结构应有很高的抗裂性能,所以低温钢焊条需控制氢含量。对TW40-7、TW70-7焊条要求扩散氢含量[H]≤6毫升/100克,对TW105-7焊条  相似文献   

9.
马振  牟立婷  庄明辉  吕迎  连军  李慕勤 《电焊机》2017,(12):117-121
针对轴材25CrMo和辐板Q345D,采用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复合焊方法,J507R打底层,ER50-6填充盖面、预热温度250℃、层间温度300℃、550℃/3h焊后热处理缓冷等工艺制备完整的焊接接头。通过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维氏硬度试验以及观察分析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和冲击断口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焊接工艺获得的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焊接质量,为25CrMo和Q345D焊接的材料选择、工艺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TIG焊)打底,焊条电弧焊(SMAW)填充、盖面的焊接工艺对输送H_2S介质压力管道(20钢)进行维修焊接,并对其焊接接头进行720~750℃下保温1h的焊后热处理.对热处理前、后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20~750℃×1h热处理使焊缝区与热影响区成针状分布的魏氏组织铁索体晶粒得到细化,并使其呈退化形态;焊缝区、热影响区与母材的显微硬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大幅度提高,断裂均处在远离焊缝的母材上.焊后热处理有效地降低了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改变了残余应力的分布特征,使其分布趋于"均匀",拉应力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30CrMo锻焊曲轴的焊接质量问题,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30CrMo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针对焊条电弧焊(SMAW)和CO_2气体保护焊(GMAW)两种方法,找出了适合的焊接热输入范围。结果表明:随着热输入的增加,采用焊条电弧焊和CO_2气体保护焊的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采用焊条电弧焊的焊缝区和热影响区冲击功先增加后减小;采用CO_2气体保护焊的焊缝区冲击功减小,而热影响区冲击功先增加后减小;采用焊条电弧焊的热影响区硬度呈下降趋势,采用CO_2气体保护焊的热影响区硬度变化较小;采用两种焊接方法的焊缝区域硬度值总体呈降低趋势。当预热温度为220℃,热输入在8~24 kJ/cm范围内,采用焊条电弧焊和CO_2气体保护焊的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均能满足要求;热影响区及焊缝区域硬度值均低于350HV,不易产生冷裂纹。该工艺参数范围已成功应用于某30CrMo锻焊曲轴的焊接中,焊接质量良好,满足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2.
09MnNiDR低温钢在建造和安装容器时,不可避免要经受两次或多次焊后热处理,导致焊接接头性能发生变化,尤其是低温冲击韧性恶化,会带来极大的安全性隐患。以现场中可能出现的焊后热处理工艺为试验条件,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545℃、570℃、600℃以及每个温度下不同保温时间对焊接接头强度及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发现,09MnNiDR钢可经受焊后热处理温度为545~600℃。当进行长时间热处理加热(反复加热2~3次)时,适用焊后热处理温度为545~570℃。  相似文献   

13.
以AZ31镁合金作为研究材料,首先对AZ31镁合金板材进行退火温度300℃、保温时间30min的焊前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AZ31镁合金进行扩散连接,之后对焊接接头进行焊后热处理。结果表明:扩散连接工艺参数为真空度15Pa、压力l0MPa、温度470℃、保温时间90min时,接头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41.32MPa。焊后热处理能显著提高AZ31镁合金焊接接头强度,将工艺参数为470℃×90min扩散焊接后的试样进行350℃×5h的焊后退火,接头的剪切强度进一步提高到49.29MPa,提升了20%左右。  相似文献   

14.
采用E9018-M焊条,对EQ56高强钢进行焊条电弧焊,研究了焊接工艺对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Excalibur 9018M MR焊条焊接EQ56钢可以得到综合性能满足要求的焊接接头。焊前进行100℃的预热,相对于不预热条件,接头抗拉强度稍有降低,但伸长率提高,冲击韧性也有所提高;焊缝中心晶粒相对细化,先析铁素体减少,针状铁素体增多。随着焊接电流增大,焊缝金属强度略有降低,但对焊接接头冲击性能影响较大,特别是对焊缝区的冲击性能。焊后进行250℃×2h的热处理有利于减小接头中的残余应力,减少扩散氢含量,同时对焊缝组织有一定的改善,从而提高接头韧性。  相似文献   

15.
35CrMnSiA和50SiMnVB等系列高强钢具有热敏感性强、脆硬倾向高、对热输入要求严格等特点,采用热输入集中的TIG多层多道焊.为保证接头质量,采取预热措施,预热温度200℃~250℃,打底焊时选用低碳、低硅焊丝,焊后进行热处理和消氢处理.焊接时严格控制热输入.  相似文献   

16.
用Z408焊条对WC-20Co硬质合金与1045钢进行了焊条电弧焊,并与J422焊条对比分析了所焊接头的组织与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J422碳钢焊条焊接WC-20Co与1045钢时,在焊缝与硬质合金界面处生成η碳化物层,焊缝组织以马氏体和共晶为主,接头结合强度仅为硬质合金母材的1/5,不适于硬质合金焊接;用Z408铸铁焊条焊接时则不产生界面η碳化物,接头结合强度达到1180 MPa,可用于WC-20Co与1045钢的焊接;但Z408焊条易在焊缝中残留夹渣,影响接头强度,焊接时应适当提高热输入;焊前450℃预热和焊后450℃保温可以防止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电焊机》2015,(9)
针对9%Ni钢仰焊位置的焊接工艺和外观成形差的问题,采用双面氩弧焊工艺打底后,分别采用氩弧焊和焊条电弧焊进行平焊位置的填充焊接。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填充焊接方法的接头横向拉伸均达到母材抗拉强度的下限值,实现了等强匹配,且在-196℃时低温冲击韧性良好。证明双面氩弧焊打底工艺能将仰焊位置转换为平焊进行焊接,有利于保证9%Ni钢平仰位置的焊接质量和焊缝外观成形。  相似文献   

18.
不锈钢复合钢板焊接接头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层多道焊焊接Q235+TP304不锈钢复合钢,在基层焊接中采用埋孤焊,在复层焊接采用焊条电弧焊,并对焊接接头进行了拉伸试验、弯曲试验、硬度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宜采用多层多道焊焊接不锈钢复合中厚板,后一层对前一层具有热处理作用,降低了产生焊缝裂纹的倾向;基层焊接时,在热影响区易出现过热区,须控制焊接热输入,减少过热区宽度.而且在复层焊接时,若焊接参数选择不合适,会出现热影响区组织恶化,影响焊接接头的塑性、韧性、耐腐蚀性,应尽量采用小电流、窄道快速焊,减少热输入,缩短接头在450℃~850 ℃敏化温度区间停留的时间,以避免因贫铬而产生晶间腐蚀现象;另外过渡层焊接时采用小电流,稍微大点的焊接速度,尽量减小熔合比,保证焊缝的奥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9.
针对15CrMoR钢的特点和应用环境要求,采用焊条电弧焊和埋弧焊方法对15CrMoR钢进行了焊接工艺研发,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测试其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拟订的焊接工艺焊接15CrMoR钢可获得力学性能优良的接头,该焊接工艺成功应用于工程项目中.  相似文献   

20.
BHW 35钢采用埋弧自动焊和焊条电弧焊,焊材为H10Mn2N iMoA及E7015-D2焊制的厚壁焊接接头,经正火、回火、消应力退火热处理后,对接头及母材实施了室温、100,200,350℃下缺口冲击试验,并进行了冲击断口、金相组织、硬度及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接头硬度Hm ax埋弧焊为270.5 HV,电弧焊条焊为235.2 HV.探明随着温度升高,接头韧度较室温大幅度提高,冲击吸收功均出现峰值温度,埋弧焊接头为100℃,而焊条电弧焊接头为200℃,与母材变化规律相近.热影响区的韧度优于焊缝.焊条电弧焊的韧度优于埋弧焊.接头冲击吸收功室温在96.33 J以上,350℃下在120 J以上.结果表明,接头断口均为延性韧窝特征.冲击吸收功越高,断口韧窝撕裂特征越明显,韧窝越大,分布越不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