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公共建筑室内PM2.5污染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公共建筑室内PM2.5污染来源、运动规律,结合室内PM2.5污染控制通风过滤模型,分析了通风换气对降低室内PM2.5污染浓度的影响,给出了空气过滤器过滤效率计算公式及简化选型计算公式,提供了室内PM2.5浓度控制标准要求,结合目前常见的集中空调系统空气过滤器配置工况,通过实例计算,给出了集中空调系统空气过滤器等级组合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影响住宅室内PM2.5的室外源,分析住宅机械通风系统影响室内PM2.5浓度的风量、过滤效率和室内气流组织等主要因素,针对主要影响因素,提出适用于住宅的室内PM2.5控制技术,有PM2.5过滤功能的户式新风系统,进而提出其主要指标要求(换气次数、过滤效率、室内PM2.5控制指标等)、系统形式、送/回风口设置原则等技术要求。针对住宅PM2.5控制系统,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计算输入条件,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室内PM2.5控制效果。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可知,当围护结构气密性较好时,采用有PM2.5过滤功能的户式新风系统可有效控制室内PM2.5浓度。  相似文献   

3.
主要综述了室内PM2.5的控制浓度标准、基本组成、室内外来源以及对于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室内PM2.5污染的控制策略,给出了室内PM2.5污染控制策略的发展,以及目前还没有针对已经安装好了的空调系统进行监测看是否达到治理PM2.5的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PM2.5为典型颗粒物污染正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掌握室内各类污染源的排放特征是控制室内空气质量的首要环节。本研究采用30m3空气质量试验舱,分别测试盘式固体蚊香、片型电蚊香和液体电蚊香在定量通风条件下的PM2.5及主要气体污染物浓度散发量,利用定释放浓度法,获得PM2.5和主要气态污染物排放系数,从而掌握各类蚊香散发源的污染物主要物理排放特征。最后分析民用住宅燃用盘式蚊香不同通风方式下可引起PM2.5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PM2.5为典型颗粒物污染正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掌握室内各类污染源的排放特征是控制室内空气质量的首要环节。本研究采用30m3空气质量试验舱,分别测试盘式固体蚊香、片型电蚊香和液体电蚊香在定量通风条件下的PM2.5及主要气体污染物浓度散发量,利用定释放浓度法,获得PM2.5和主要气态污染物排放系数,从而掌握各类蚊香散发源的污染物主要物理排放特征。最后分析民用住宅燃用盘式蚊香不同通风方式下可引起PM2.5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6.
鉴于在考虑采取通风措施降低室内空气PM2.5浓度时,面临不掌握空气过滤器的PM2.5过滤效率的困惑,以在相同的、规范的试验条件下得到的不同材质、不同过滤效率的多台空气过滤器的计数计径过滤效率和PM2.5计重过滤效率的测试数据为基础,分析探讨了2种过滤效率之间的关系,为空调通风系统针对室内PM2.5计重浓度的空气过滤器选型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7.
鉴于在考虑采取通风措施降低室内空气PM2.5浓度时,面临不掌握空气过滤器的PM2.5过滤效率的困惑,以在相同的、规范的试验条件下得到的不同材质、不同过滤效率的多台空气过滤器的计数计径过滤效率和PM2.5计重过滤效率的测试数据为基础,分析探讨了2种过滤效率之间的关系,为空调通风系统针对室内PM2.5计重浓度的空气过滤器选型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8.
提前开启通风或空调系统可保证室内空气品质或温度在人员进入室内时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基于污染源可及性和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等温和非等温通风条件下污染物浓度分布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与提前开启时间。结果显示:在等温通风条件下,当换气次数为1h-1时,8种典型通风方式下污染源可及性达到稳定的时间为6~16h;在非等温通风条件下,空调系统提前开启时间可由污染物浓度分布达到稳定的时间来决定;而在较高的换气次数(≥4h-1)下,空调环境室内平均温度和呼吸区挥发性有机物(VOC)平均浓度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接近,为1~3h,为控制污染物浓度分布设计的空调通风系统提前开启时间仍可根据为加热或冷却房间空气温度设计的提前开启时间来确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一汽车焊接车间,采用PHOENICS软件,对模型A、模型B和模型C共3种通风方式下车间的速度场、温度场及污染物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型A为不设空调系统的诱导通风方式,该方式由于无空调系统,车间内温度过高;模型B在模型A的基础上设置了空调系统,车间内的各参数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模型C为局部通风方式,设有空调系统,该方式车间内的各参数也达到了设计要求,如果焊接地点稳定不变时,可采用此种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10.
使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对冬季时段南京某安装顶板毛细管辐射+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住宅公寓室内外环境的颗粒污染物进行实测研究,测试了该空调新风系统在连续制热工况下对室外新风的PM2.5过滤效率。通过使用MATLAB软件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处理,得到在辐射空调制热工况和新风过滤条件下的室内、外PM2.5浓度的线性关联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CO2和TVOC浓度的空调新风随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在满足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下,尽可能地减少新风量实现节能的目的,以CO2浓度和TVOC浓度作为控制指标,实现空调新风的随机控制.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原理.实验证明了该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医用空气无菌技术与中效过滤器结合在无菌病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紫外线空气杀菌与中效过滤器结合,运用在某医院的无菌病房。检测效果表明,这种二级过滤与UVGI结合的无菌系统可以达到与采用H14高效过滤器的洁净系统相同甚至更高的空气无菌标准,符合国家关于医院层流病房的空气细菌标准,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可替代高效过滤洁净技术在白血病房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空调风系统的清洗对室内可吸入颗粒物和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刘燕敏  聂一新  张琳  涂舫 《暖通空调》2005,35(2):133-137
调查了上海市10幢建筑空调风系统的污染状况。分别研究了风管积尘和盘管积尘对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微生物浓度以及通风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通风系统清洗前后这些参数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15.
深圳市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日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彬 《山西建筑》2003,29(16):127-128
通过对深圳市最近一年的五种空气污染物浓度日变化特征、相互关系及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变化、与人们活动的关系等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深圳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因及变化规律,为环境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工位空调送风静压箱及其送风气流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工位空调末端送风装置不同结构尺寸下多种工况的模拟分析,研究影响其送风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包括末端装置外形尺寸和送风量等。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送风装置存在送风不均匀的现象,这有助于解决空调送风的吹风感问题。在工位空调送风装置的设计中,应考虑利用送风的不均匀性来解决吹风感问题。  相似文献   

17.
办公楼的室内空气品质与新风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对上海市区7幢甲级办公楼的室内空气品质和新风量的现场测试结果,试图分析办公楼的室内空气品质和新风量的关系,以及室外空气品质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地铁车厢内人员新风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有屏蔽门时地铁隧道和车厢内CO2浓度的建模与分析指出,在冬季如关闭地铁线各车站轨顶站台底的排风机,仅依靠活塞风,在早晚高峰时期能满足隧道中的温度要求,但不能满足列车内人员的卫生要求。经计算得出,最不利段隧道内早晚高峰时最小新风量为41 m3/s,此值正好与车站轨顶站台底排风机风量相吻合,说明有屏蔽门时早晚高峰时必须开启车站轨顶站台底的排风机。  相似文献   

19.
采用模拟手段,开展了居住建筑通风净化运行策略优化的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室内PM2.5初始质量浓度、室外PM2.5污染等级、房间通风换气量、房间容积、空气净化器连续和间歇运行方式等的影响特性及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表明,在室外PM2.5污染等级为严重、重度和中度时,应尽可能关窗以减少通风换气量,而在轻度和良时,...  相似文献   

20.
孔火良 《山西建筑》2009,35(10):355-356
探讨了装修工程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预测和评价方法,分析了装修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了污染物浓度预测,提出了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介绍了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方法,从而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