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以二氧化碳(CO_2)为切入点,联合二氧化碳开发干热岩技术(CO_2-EGS)、二氧化碳驱油技术(CO_2-EOR)和二氧化碳封存技术(CCS),提出了二氧化碳抽热-驱油-封存一体化的强化采油技术。经过多方面分析,该技术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同时该技术也是对CCUS技术的有益补充,这对节能减排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CO_2被认为是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所占比例达到73%以上,因此减少CO_2的排放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一个重要的问题。CO_2捕集与封存和CO_2提高原油采收率是近年来国内外备受关注的温室气体减排及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CO_2驱油可以延长水驱近衰竭油藏寿命15~20年,提高采收率7~25%。该技术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一种重要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同时能有效减少CO_2的排放,对减缓全球温室效应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可燃冰的物化性质和分布特点,总结并对比了各种可燃冰开采技术优劣。详细介绍了二氧化碳(CO_2)置换开采可燃冰技术和二氧化碳海洋封存技术,综合两技术的特点分析总结了联合技术的应用前景。应用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联合可燃冰开采技术具有诸多效益,将是未来开发可燃冰的主流发展方向。从能源、经济、环保等角度评价了联合技术的优势,并认真分析了当前技术所遇到的挑战及应对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CO_2驱油技术的逐步开展,其腐蚀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CO_2对地面注采管线、井筒油套管的腐蚀逐渐趋于严重,个别井发生井底油管断裂的情况。通过分析CO_2的腐蚀机理,以室内实验为基础,分别在缓蚀剂防腐、阴极保护两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以上两种技术可以有效的缓解腐蚀现象,对井筒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5.
从2003年开始在某断块开展CO_2驱油先导试验,先后经历了1注5采、15注30采两个阶段,地面工艺经历了单井注入小站流程、集中建站单泵多井流程到集中建站多泵多井流程、单井电伴热集油罐车拉油到单管环状掺水集油工艺、采出液处理工艺从拉油至卸油点发展为目前的集中处理,地面工艺从发现问题、研究完善工艺,到目前的逐渐满足试验需要,为CO_2驱油地面工程技术规模应用积累了现场经验。  相似文献   

6.
通过非均质岩心水/CO_2交替驱油实验,采用双管并联的方式,模拟正、反韵律地层,对注入压力,注入强度,采油速度,地层采收率和动用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方式的非均质岩心,水气交替驱效果差别很大。在同样条件下,反韵律地层采收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情况,正韵律地层的采收率最低;反韵律地层注入压力最高,注入强度最低;高渗层的相对吸水(气)量占90%以上,高渗层贡献的采收率占总采收率的83%以上。因此对于纵向非均质地层,水气交替驱时,主要开采高渗层原油,低渗层动用程度非常低。对反韵律地层进行水/CO_2交替驱,是经济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能源资源特点决定现在以煤为主的消费结构,但煤炭在消费过程中存在高污染和低效率的问题,因此为提高资源利用率,煤炭行业面临结构调整。煤炭行业的清洁化、高效化、低碳化将是产业发展方向,煤炭高效洁净转化将取代传统的转化技术,如何解决煤炭利用过程中产生的CO2是清洁煤技术面临的新问题。通过研究清洁煤技术与CO2地质封存技术,特别是深部盐水层封存技术,为煤炭利用中产生的CO2排放提供了一种大规模、安全、稳定的存储方式,从而解决目前中国能源结构造成的CO2排放问题。  相似文献   

8.
详细介绍了超临界CO_2的物化性质及其与地层水和矿物的作用,并详述了其基本工艺流程、封存机理、封存类型及影响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指出其在诸多方面的优势,同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封存技术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指出研发多技术联合的新型封存技术为下阶段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详细介绍了超临界CO_2的物化性质及其与地层水和矿物的作用,并详述了其基本工艺流程、封存机理、封存类型及影响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指出其在诸多方面的优势,同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封存技术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指出研发多技术联合的新型封存技术为下阶段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阐述了注CO2的优劣并与注N2做了比较。评价了不同注入CO2的方式的驱替效果。描述了适合注CO2油藏的筛选标准。结果表明:埋藏较深的中轻质油藏适合注CO2,而重力驱气顶油藏和凝析气田适合注N2。  相似文献   

11.
稠油开发是世界性的大难题。在中国能源紧缺的今天,稠油资源无疑是中国不可忽视的能源之一。传统的稠油开采方法采用的是单一注蒸汽的热力开采方式,但单一的注蒸汽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如汽窜、产量递减过快等问题。随着稠油开采技术的进步,发现在蒸汽中加入CO_2会改善注汽效果。本文进行了CO_2辅助蒸汽驱驱油进行了室内研究,通过改变CO_2与蒸汽的注入比、注入段塞的大小、注入速度来确定最优的注入参数。  相似文献   

12.
李小益  曹堂路 《当代化工》2016,(10):2339-2342
针对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低,注水困难的特征,通过分析具体油藏的地质、储层及原油物性和最小混相压力等条件,确定了该油藏满足进行CO_2混相驱的要求。使用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对该油藏进行模拟,对比连续注水、连续注气和周期注气三种开发方式,发现周期注气开发效果最好。当注停时间比为2:1时采出程度最高,分析其原因为注停时间比为2:1时,低渗透油藏能量的传播使地层压力重新均匀分布。对比不同CO_2驱替压力,发现当驱替压力在CO_2最小混相压力附近时采出程度最高,驱替压力大于最小混相压力,随着压力增大,采出程度越低,分析原因为储层发生堵塞现象。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化石能源利用过程中排放CO_2引起的温室效应问题,同时为满足油藏高效开发的要求,介绍一种CO_2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分析其驱油机理,并总结目前国内外EOR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现状,指出目前我国EOR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能源产业特别是煤化工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同时排放了大量的CO_2,严重挑战中国的气候变化应对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CO_2捕集封存联合增强地下深部咸卤水开采及综合利用(CCS-EWR)技术可以实现在封存CO_2的同时,能将地下深部咸水引入到地面实现咸水的资源化,该技术在煤化工行业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选取鄂尔多斯地区煤化工行业的百万吨级的CO_2捕集与封存示范项目,探讨CCS-EWR全流程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案例研究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抵消CCS技术高昂的成本,在我国中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可大规模应用,在高效利用情况下经济上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温室气体CO2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兴起的碳捕集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已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潜在的、可供选择的CO2减排方案。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提出及现状、CCS技术原理、重点介绍了它的分类方法及其优缺点,并讨论了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球石油产量约8 500万桶/天,即超过300亿桶/年。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估计,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将使全球产量提高到1.07亿桶/天。 从给出的一些统计值表明,表面活性剂研究者和生产商有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多数现有的油井只能采出30%的油气,化学驱是可用的、为数不多的二次和三次开采增加石油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针对某试验区CO_2驱油试验过程中面临的CO_2过早突进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见气井给生产管理带来的诸多影响进行探讨,结合试验区目前生产现状提出建议性的措施,对今后的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CO2驱油与埋存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这方面的技术标准相当匮乏。作者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以及与国外机构的广泛合作关系,检索或浏览了全球370多个标准组织和各行业知名企业的几十万份标准文件。经过反复筛选后,最终确定有9项标准与注CO2提高采收率或CO2埋存关系比较密切。同时,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这方面的进展进行了适时跟踪。作者对这些标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采用国外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CO_2是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CCUS技术是一项能够实现CO_2深度减排、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其中,CO_2-EOR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油藏作为碳封存的理想场所,在实现CO_2长期有效封存的同时,还能提高原油采收率,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确定目标油藏的碳封存潜力对于CO_2-EOR技术的大规模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CO_2封存潜力评估方法较多,但只能针对特定油藏使用,缺乏标准的普适性方法。讨论了CO_2驱油与封存机理,总结了国内外权威机构提出的CO_2-EOR封存潜力评估公式,通过实例分析详细论证了方法的普适性,并对准确评价CO_2-EOR过程中碳封存潜力的下一步工作做出展望。CO_2驱油过程是通过引起原油体积膨胀、降低原油黏度、改善油水流度比、萃取轻质组分、混相效应等机理,提高原油采收率;而CO_2封存则主要是依靠地质构造俘获、束缚空间俘获、溶解俘获和矿化俘获4种机理,二者概念不尽相同。目前,比较权威且使用较多的CO_2封存潜力评估方法主要有4种:US-DOE、CSLF、USGS和RIPEDCUP评价方法。其中,US-DOE和USGS方法是以体积平衡理论为基础的估算方法,依托封存效率,通过多种封存机理的组合来估算CO_2封存量。CSLF方法以物质平衡理论为基础,估算结果与资源储备金字塔一致,但未考虑溶解俘获机理。RIPEDCUP方法实则是CSLF方法的改进版,在其基础上考虑了CO_2在地层流体中的溶解问题,使计算公式更贴合我国油藏实际条件,但在各阶段原油采收率的确定是难题。因此为保证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应根据油藏的地质特征选用最适宜的评价方法。为更精确地进行碳封存潜力评价,下一步应从明确油藏开发策略、考虑滞后效应、使用现场数据修正以及加强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特低孔特低渗油田开发效果,同时解决高产出二氧化碳气田碳排放问题,2011年在腰英台油田DB33区块开展CO_2驱先导试验,积极探索特低渗高含水裂缝油藏CO_2驱油提高采收率经验。先导试验分为连续注气和水气交替两个主要阶段,12注31采,覆盖储量159.6万吨。本文从CO_2非混相驱油机理进行研究,结合试验区生产动态和产出物分析,提出腰英台油田CO_2驱油的见效标准,总结了CO_2驱油的见效规律,为今后特低渗油田注CO_2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