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移动网络上开展的流媒体业务,最大的问题是无线环境的时边性容易引起丢包时延,导致缓;中过多、图像总量差和播放中断,而动态多码率技术就是解决移动流媒体QOS的技术,它根据网络带宽的变化,流媒体服务器可以动态的选择所传输内容的编码速率一本文介绍了移动流媒体网络中的关键技术——动态多码率技术,并探讨了这种技术实现的原理、流程,以及对终端、服务器和内容制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应付流媒体系统应用网络带宽不足问题,设计了基于多码率文件传输技术和可变编解码参数Filters播放链路动态重连机制的自适应流媒体传输系统。该系统在网络带宽发生波动的条件下,能够自适应地选择与可用带宽相匹配码率的视频数据进行动态传输,进而减少视频数据缓冲等待次数和等待时间,有效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和媒体内容服务质量,同时采用"最短"的链路进行媒体内容的动态重连,避免Filters动态重连中出现"卡塞感",有效提高流媒体系统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刘金霞  刘延伟  慈松 《电子学报》2014,42(2):312-318
针对纹理视频加深度序列的3D视频无线传输,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跨层优化的码率适配和差错控制方法.通过最小化端到端3D视频失真,均衡调整和配置应用层3D视频编码的码率和帧内编码更新比例,以及物理层的调制和编码模式,达到信源码率适配信道带宽以及应用层差错控制和物理层信道保护强度相互平衡的目的,进而提高接收端的3D虚拟视点视频质量.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有效的提高3D视频无线传输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六自由度(Six Degree of Freedom,6DoF)视频系 统允许用户从全方位、以任意视角身 临其境地体验场景,是沉浸式视频技术的发展方向。根据6DoF视频系统中用户观看位置的变 化,对多视点彩色与深度视频的码率分配是高质量场景生成的关键。本文从虚拟视点的失真 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虚拟视点质量预测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 of virtual view,QP MVV)模型的视点级码率分配方法。首先理论分析了彩色和深度视频编码失真和虚拟视点失 真的关系,然后通过实验统计分析了虚拟视点质量与彩色和深度视频编码量化参数的关系, 建立了多视点彩色和深度视频的QPMVV模型,最后推导出多视点彩色和深度视频的相关视点 的码率分配比例。实验表明,与平均分配的方法相比,本文码率分配方法能显著提升虚拟视 点的主观和客观质量。虚拟视点越偏离中心位置,质量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OTT服务商与其合作共赢的角度,指出移动互联网对广电有线传统业务的冲击,并提出有线电视多屏业务应与移动互联网差异竞争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AMR(自适应多码率)语音编码方式,简要的描述了它的编码和译码原理,对其性能进行了统计性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媒体融合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传统广播发展全新的业务形态,实现了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本文详细介绍广西人民广播电台通过搭建基于多源汇聚自动切换技术的多功能演播室系统,实现信息、节目制作的一体化和产品化,提高多媒体节目,特别是针对东盟国家的小语种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LTE和4G系统发展的需要,移动终端需要配置多个可独立工作的天线。如何减小移动终端中多个天线之间的耦合,提高天线单元之间的隔离度成为MIMO天线设计的难点和重点。本文通过对移动终端中多天线隔离技术在国际、国内的专利申请情况以及对多天线隔离技术发展的主要分支进行分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和应用该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智慧家庭的深入推广,广电用户接入终端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目前基于广电智慧家庭面向多终端的可信网络互通共用技术的应用需求,从技术层面上解决面向多终端的可信网络互通共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通信迈入3G时代,在众多的3G增值业务中,移动视频业务无疑将会成为3G业务的核心应用,以视频编码技术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是支撑移动业务运营的基础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面向3G环境下的移动视频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技术问题;然后从可分级编码、视频转码、多描述编码、基于视觉特性的编码几个方面论述了针对移动视频的编码技术;最后对面向3G环境下的移动视频编码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Rapid growth in wireless networks is fueling demand for video services from mobile users. While the problem of transmitting video over unreliable channels has received some attention, the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 poses challenges such as transmission power management that have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previously in connection with video. Transmission power management affects battery life in mobile devices, interference to other users, and network capacity. We consider energy efficient transmission of a video sequence under delay and quality constraints. The selection of source coding parameters is considered jointly with transmitter power and rate adaptation, and packet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The goal is to transmit a video frame using the minimal required transmission energy under delay and quality constraints.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that illustrate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3.
以S3C2440硬件平台为核心基于Linux操作系统实现移动视频监控终端的设计。设计系统的硬件平台和软件方案,监控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实现RTP协议下接收H.264视频流,在网络不稳定情况下接收视频包时乱序、丢包的处理方法。利用开源解码库ffmpeg实现视频流解码,显示监控画面。通过实验表明,移动视频监控终端具有灵活性高,便于携带等特点,对于QCIF分辨率有较好的实时监控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条码扫描器,又称为条码阅读器、条码扫描枪.它利用光学原理把条形码的内容解码后自我处理或者传输到电脑或别的设备实现某一用途.未来,随着物联网概念及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对条码识读设备的投资建设需求不断增加,条码识别产业将直接受益于物联网所带动的投资增长.  相似文献   

16.
家雄  陈伟 《电子测试》2014,(Z1):115-117
作为典型的智能嵌入式程序制备体制模式,在积累一定成效第三方应用程序人机交互式管理界面的基础上,具体保障合理认知活动下的安全可靠通信交流效果,这是运营商创设该类测试模块功能的核心指标任务。尽管目前传统手工测试的手段还比较普遍,大规模环境下的压力测试和系统循环式向导对比存在着长周期,低效率等问题,但智能化时代的技术格局效应,在满足实时监督和非侵入安定环境的前提下,提供不同结构的配备终端响应支持软件,可以高效满足测试效率的提升标准,保证终端平台的整体软件控制协调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杨辉 《现代电子技术》2012,35(3):93-95,99
随着科技的发展,视频会议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文中介绍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视频会议系统主要由终端、网守、网关和MCU组成,它们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在现有的技术前提下,为了提高视频会议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H.323协议和个人通信设备的便携式视频会议终端的设计方法和实现。  相似文献   

18.
鲁立  刘桢 《电子设计工程》2012,20(22):120-122
随着移动终端的大规模使用以及人们对移动定位服务的需求,移动终端的地理定位和导航服务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该设计通过分析HTML5地理定位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HTML5所包含的Geolocation API地理定位对象和JavaScript代码实现多种移动终端设备的地理定位和地图导航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在不少过程化的IC ATE测试应用程序中,测试的数据条件往往与测试算法紧密耦合,使得程序平台转换的工作严重依赖人工的阅读理解.文中提出了一种新途径,将软件反向工程领域中基于概念的源代码分析技术引入到测试程序的转换工作中,对于某种过程化C语言测试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测试条件等信息的自动提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