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合流排水管道中水-沉积物界面物质在雨水径流的冲刷作用下会将其中的污染物重新释放排入受纳水体,成为水体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综述国内外对水-沉积物界面物质的组成、污染特性及模型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将水-沉积物界面污染物分成有机层、近床固体层和流动泥沙层,其中有机层和近床固体层有较高的有机物含量和含水量,流动泥沙层含有较多的挥发性物质。研究表明:水-沉积物界面物质抗侵蚀性微弱,含水量是影响其剪应力的最重要因素;已有水-沉积物界面的模型模拟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模型预测近床固体对初期冲刷的污染贡献、有机层的污染物侵蚀量和近床固体层的生物降解量等。认为今后应加强对水-沉积物界面污染特性的研究,建立适合本地的水-沉积物界面污染贡献模型。  相似文献   

2.
城市排水管道中沉积物及其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率的提高,点源污染基本得到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已成为城市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城市排水管道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冲刷释放则是面源污染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污染规律及负荷的研究对城市水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此问题,分析了城市排水管道中沉积物的来源、影响和危害,综述了排水管道中沉积物运动及污染负荷模型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沉水植物占据着水体生态系统的关键界面,是水-沉积物环境质量及其界面物质迁移转化的重要调节器,对水体生产力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沉水植物在生长发育、衰亡过程中,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沉积物磷的迁移转换。针对已有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拓展研究范围,开展生物相磷的相互迁移转化研究,深化不同类型沉水植物对沉积物磷影响机制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固定化微藻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微藻固定化技术在环境的生物监测方面具有灵敏度高、同一装置能监测多种污染物等优点,阐述固定化微藻在污水处理中的脱氮除磷、重金属离子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去除及环境的生物监测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三种型式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运行特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研究了三种不同型式的生物反应器即活性污泥反应器(ASR)、生物膜反应器(BR)和复合式反应器(HR)分别与膜分离相组合时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不同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之间,污染物去除效率相差不大,但膜通透量却存在明显差异。膜-复合式反应器组合工艺的产水率最高。膜面污染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膜面污染物主要为固体污泥和溶解性有机物,分别与生物反应器混合液中悬浮污泥浓度和上清液有机物浓度相关。膜-复合式生物反应器膜面沉积的污泥量和吸附的有机物量均居中。因而膜通透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体式膜 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和含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的试验研究 ,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 :(1 )采用一体式膜 生物反应器处理实际生活污水 ,系统地考察了不同SRT和HRT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一体式膜 生物反应器在不同的SRT和HRT下均表现出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运行的稳定性。但在长SRT的条件下 ,生物反应器内出现了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积累。污泥龄过短时 ,反应器料液会对膜过滤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2 )对生物反应器微生物和混合液特性的研究表明 ,随着污泥龄的增长 ,生物反应器内的污泥活性有降低的…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土壤-地下水系统中有机物污染的原位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原位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利用电渗析、电迁移和电泳使土壤孔隙中的水和荷电离子或粒子发生迁移运动。土壤pH、土壤类型、电流和电压以及电极性质等因素影响电动修复效果。大量研究表明,原位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有机污染物,是一门具有发展潜力的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市湖泊汞的迁移与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武汉远郊、城乡结合部和市区3种环境中6个湖泊的水、界面水、沉积物和生物(鱼)进行调查采样,用离心机离心出沉积物中的孔隙水,用原子荧光光谱仪进行汞含量测定。以土壤—水—界面水—孔隙水—沉积物—生物为轴线,探讨了汞在研究区土壤—沉积物系统、湖水—沉积物系统和湖水—界面水—孔隙水系统中的分配以及湖泊鲢鱼肉中汞与沉积物和水中汞的关系。建立了武汉城市湖泊汞的迁移、富集理想模式:湖泊水汞经悬浮物吸附沉淀而富集于沉积物中,沉积物中汞经化学转化传输给孔隙水;存在于悬浮物中的界面水汞,经解吸附后向湖水扩散而产生二次污染。湖水汞被鱼吸收而产生生物富集。从而得出湖水—界面水—孔隙水—沉积物、湖水—鱼的两种富集机制。  相似文献   

9.
氮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氮在环境介质中的各种形态分布及相互之间的转化,概述氮转化的途径及机理,综合分析氮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归纳研究氮迁移转化机理的模型,提出氮污染物的控制措施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城市排水管道是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排水管道污染物的沉积问题十分严重,沉积物不仅降低排水管道的输送能力,而且造成管道腐蚀,降低了管道的使用寿命。简述了城市排水管道内沉积物的来源、危害、影响及用于清除管道沉积物的国外新型设备,为国内城市排水管道沉积物的清除提供了既经济、又省时省力的新型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黄河泥沙对氮迁移转化的影响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星辉  王君峰  张翎  张思波 《水利学报》2020,51(9):1138-1148
黄河具有高泥沙含量的特点,泥沙对营养元素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含氮化合物是我国河流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是国家重点防控污染物,是影响河流水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实验室模拟实验和野外采样研究成果系统综述了泥沙对河流氮迁移转化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重点分析了(1)黄河水体含氮化合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2)含氮化合物的悬浮泥沙-水界面过程以及悬浮泥沙对氮转化过程的促进作用;(3)悬浮泥沙含量和粒径等对有机氮降解、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耦合硝化反硝化作用以及厌氧氨氧化作用的影响;(4)泥沙对温室气体N2O产生和排放的影响,以及(5)水沙条件变异对氮迁移转化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河流氮污染治理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水系统中氮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俊芳  迟国强  陈宏  战武 《给水排水》2006,32(Z1):11-14
根据已测定的土-水系统反应动力参数和动力学参数,确定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建立了研究区典型剖面上的水量-水质耦合模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不同土壤在不同条件下水分和氮污染物的迁移、分布和转化规律,对参数进行调整,可以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土-水系统中氮污染的影响程度,从而提出合适的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13.
天然有机物(NOM)在多种地表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超滤(UF)膜有去除水体中胶体物质、部分细菌及病毒等优势,但NOM所带来的膜污染会限制UF技术广泛应用。在阐述天然有机物来源、特性及去除工艺的基础上,从亲疏水性能、分子量大小和表面荷电性能3方面,分析了NOM性质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从优势污染物的确定、膜面有机污染物类型的解析、污染层形态特征的分析及微观相互作用力的表征4个层面,综述了天然有机物引起的超滤膜污染的研究现状,并对超滤膜污染机理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成果可为缓解NOM对UF膜的污染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国内外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特征与控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合流制管道溢流废水的污染物来源、水质水量关系和水环境影响特征,分析了影响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特征的影响因素、常用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控制措施,以及旋流分离、沉淀等末端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管道沉积物的沉积、冲刷、污染释放监测与管道、截流井和排口净化技术的工艺组合,是控制我国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的关键技术节点。  相似文献   

15.
膜—生物反应器是近年来污水处理研究的热点,但受膜污染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发展缓慢。由于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机理不是在生物反应器和膜组件的基础上简单叠加,并且由于生物特性和种类的改变,因此对系统的影响也不同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由于其独特的运行方式使微生物种类、数量发生变化,微生物在膜—生物反应器中不仅仅只起到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的作用,对系统的运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膜污染的影响。该文从微生物角度对其进行阐述,以期为膜污染治理提供一份参考。  相似文献   

16.
深圳河及其主要支流自净状态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圳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布吉河与新洲河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其自净状态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深圳河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和氨氮,CODMn浓度平均范围为12~30 mg/L,氨氮平均浓度为6 mg/L左右。在河流好氧河段,有机物逐渐得到降解,氨氮通过硝化过程转化为硝氮,硝态氮是氮元素的主要形态(占60%)。在缺氧甚至厌氧河段,包括深圳河中下游、布吉河、新洲河下游等,有机物发生厌氧转化过程,出现黑臭现象,而氨氮产生积累,部分硝态氮通过反硝化作用得到去除,氨氮成为氮元素主要形态(占70%)。这表明,深圳河及其支流自净状态非常不稳定。本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改善深圳水环境质量和恢复生态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作为含油废水的三级处理工艺.试验研究了植物、季节变化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性能的影响及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沿程趋势.结果表明,潜流湿地脱氮、降解有机物、去除油类性能与植物生长、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相关程度为脱氮>去除油类>降解有机物.潜流湿地脱氮、降解有机物、去除油类具有沿程同步性.芦苇湿地的去除污染物的性能明显好于空白湿地.  相似文献   

18.
受石油污染水源饮水净化工艺与水质综合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石油污染水源水的水质综合分析、净化工艺及生物处理进行较全面的研究。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石油污染水源水中检出大量石油有机污染物与毒性物质,具有较强的致突活性和致畸性;部分经处理后的饮用水中仍存在一定量的石油有机污染物、致突活性和致畸性;(2)石油污染地下水中AOC水平达400~700μg乙酸-C/L,且随季节有较大波动;经深度处理(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后饮用水的AOC水平仍高于100μg乙酸-C/L,表现出生物不稳定性;饮用水的AOC水平与工艺运行、配水管网情况有关。(3)生物预处理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COD)20~30%和无机营养物(NH_3-N)80~90%及石油污染物40%,降低水中AOC40%,同时有效控制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和水的致突活性,提高水的生物稳定性。结合生物预处理的传统工艺在控制水中有机污染物和致突活性方面明显优于其它组合工艺,保证饮水水质,是净化石油污染水源的最佳工艺组合。(4)凡使水中有机物小分子化,含羰基基团有机物比例增加的水处理技术将导致水的高度生物不稳定。对于臭氧氧化技术,必须与能有效减少水中有机物的生物技术或活性炭技术连接,以提高水的生物稳定性。(5)易降解有机物质对石油的生物降解无明显的增强;对于石油中难降解的芳香烃类物质,有可能因易降解底物的竞争而  相似文献   

19.
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是一个无量纲值,它表示有机化合物在两种等体积混合溶剂正辛醇─水中的分配程度。它是有毒有机物在环境迁移转化规律研究中一个非常有用的参数。许多研究都发现,有毒有机物在辛醇─水体系中的分配,与其在土壤或沉积物有机质─水中,以及在生物脂肪层─水中分配系数极为相似。通过获得有毒有机物的KOW值,便可以推测出其在土壤或沉积物一水中的分配系数(KOC或KOM)及生物富集系数(BCF)。利用这些环境参数,人们可以定量地描述有毒有机物在环境各要素中的分布,以便对进入环境中的有毒有机物进行有效的监…  相似文献   

20.
海绵城市生物滞留设施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绵城市生物滞留设施是适用于分散式雨水处理与利用的代表性生态技术,但目前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其运行效率及寿命。综述了海绵城市建设中生物滞留设施关键技术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高效净化能力填料的研制、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的建立及设计参数的优化、有机微污染物累积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的构建等将成为海绵城市生物滞留设施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