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筑师一方面要融入全球文化发展的潮流之中.积极汲取各个国家和地区优秀建筑文化的经验,另一方面要致力于保护中国优秀建筑文化遗产.发掘地方文化特色.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的精华.创造出中国人认同的情感空间.所以.在充分认识和了解地方建筑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地域环境进行设计.是新背景.新形势下地域建筑创作应该遵循的原则。现据此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2.
厦门地域建筑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历史、人文、经济和气候等因素,厦门形成多种地域建筑形态,是厦门地域建筑文化的发展之源。本文对厦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特色地域建筑形态,进行了系统区分归纳,分析了各自的特色、背景以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李敏 《重庆建筑》2014,(5):10-12
在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同时,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也逐渐纳入到法定保护的范畴。如何保护和利用优秀近现代建筑,是重庆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一大重要课题。该文旨在探讨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的历史背景及重大意义,提出"保护、发展、创造"等理念,弘扬重庆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4.
叶玉香 《华中建筑》2007,25(11):I0027-I0030
2007年11月1日至3日,在美丽的苏州金鸡湖畔--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主办的"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规划及成果博览会暨民族建筑、园林装饰材料与用品博览会"和"中国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隆重开幕,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5.
建筑创作与地域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创造有中国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化建筑方向指引下,传承祖国优秀建筑文化是重要的和必要的途径之一。文章从建筑文化传承的目的、来源、标准、内容,以及地域文化的形成、特点、表现、作用及其传承进行了充分的论述,文章最后论述了建筑创作中地域文化传承的地位、作用、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垒翠园"是在传统文化复兴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营建的文旅项目,项目独具白族特色,建筑精美,彰显地域特征,凸显民族个性,是对白族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索.本文将营建过程中的研究、探索、设计和营造的点滴作了总结,详细介绍营造核心技术和白族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垒翠园"是在传统文化复兴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营建的文旅项目,项目独具白族特色,建筑精美,彰显地域特征,凸显民族个性,是对白族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索.本文将营建过程中的研究、探索、设计和营造的点滴作了总结,详细介绍营造核心技术和白族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刘景樑 《建筑创作》2006,(9):166-167
翻开《圣殿记》.一座气势磅礴、恢弘神圣、古朴沉稳的黄帝陵轩辕庙祭祀大殿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座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建造起来的、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纪念性建筑。它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浓郁的时代气息.极具震撼力。它体现了民族精神与地域风貌.彰显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品质.也是华夏建筑文化尤其是汉唐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语境下高校建筑历史地域性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一方面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传承优秀的地域文化;另一方面为了避免随着中国建筑院校数量的迅速增长而带来的教育同质化问题,在建筑历史课程中结合地域特色开展教学应该成为一种趋势。文章在对建筑历史教学的地域性特色简要释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地域性特色体现的必要性和基础条件,分析了目前中国高校建筑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体现建筑历史教学地域性特色的若干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该文是《西南大区时期重庆市院主要建筑作品回顾》的续篇,对那一时期重庆城市建筑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进行了系统梳理与研究,进一步论述了解放初期(大区时期)重庆主要领导者与建筑设计师为建设新重庆作出的贡献.大区时期,主政者建造了一系列继承历史建筑遗产,吸取巴渝山地建筑精华的"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优秀建筑."人民至上"体现在对当地历史、地貌、风俗与欣赏习惯的尊重,有老一辈革命家的胆识与支持,有大批优秀建设者的努力,那一时期留下的优秀建筑已经成为重庆城市建筑的标志,同时"人民至上"也是那一时期建筑设计的主题,对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继承优秀传统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建筑和城市的特色正在逐渐消失,人们也已经意识到文化单一模式所带来的危害性。如今,旧城更新等问题的出现,无疑为改变目前国内"千城一面"的局面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通过分析、归纳泉州地域建筑的特征,以及泉州当代建筑的创作与发展,希望在未来的城市更新浪潮中,为创造具有地域特色或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提供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武汉的优秀历史建筑融西方建筑的古典浪漫和民族建筑含蓄典雅为一身,汇金融、商业、居住、宗教、外交、工业建筑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建筑艺术和武汉市近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的演变,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和艺术瑰宝.保护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建设历史风貌区是"文化强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作为当代文化的强势语境,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建筑领域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最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同时,也带来了先锋的设计理念和时髦样式,对全球各地的地域建筑文化产生了冲击.  相似文献   

14.
苏州现代建筑创作中需要对地域文化和地域环境的充分考虑,运用现代建筑的处理手法对传统建筑元素和构件进行提取和象征性处理,形成一定的形式法则和认知。在建筑创作中将这些符号和元素进行简单的几何处理,形成新建筑各个构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新建筑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域建筑文化是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开放性、可塑性、复杂性和包容性的基本特点。本文在对东北地域建筑文化背景进行简述的基础上,提出应从历史建筑文化保护与利用、乡土建筑、中外寒地建筑文化比较等方面加强对东北地域建筑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域性建筑理论,选择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文化与石材文化为2个切入点,对厦门近代"嘉庚建筑"1919—1962年间的本土化历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首先追溯其本土化历程的缘起,进而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红砖文化融入南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红砖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最后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石文化融入南洋与西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石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为当代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主流建筑文化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曙光 《新建筑》2005,(1):52-54
通过比较建设部历届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作品,总结当代中国主流建筑文化的五个新趋向:传统主题的深层挖掘、地域特色的自觉追求、生态思想的实践探索、技术手段的得体运用和本体取向的理性创新。  相似文献   

18.
UED:请就"地域建筑"谈谈山东建筑的特色。顾发全:建筑受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山东建筑的地域特色比较明显,既有共性,也有各地自身的特色。建筑反映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齐鲁文化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山东  相似文献   

19.
明清陕西的蒙学教育位居全国较发达水平,蒙学也代表了当时陕西教育的最高成就.蒙学建筑在选址和空间布局上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征.蒙学建筑受关学、农耕文化、隐逸文化等影响,表现出质朴实用、适宜简淡的鲜明文化特色.蒙学建筑一方面以关学为灵魂,内敛、实用、质朴,建筑的形体材料与人的生活生产和谐相伴;另一方面又受隐逸文化影响,以适意简淡的风格与关学互为表里.深挖以关学为灵魂、以隐逸文化为表征的蒙学建筑文化内涵对于彰显关学的时代精神,传承陕西地域建筑文化的优秀内核,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建筑文化中反映的象征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羊恂 《华中建筑》2003,21(2):10-12
当活跃的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精神。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分析建筑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入手.总结了中国近年来优秀的建筑作品中的象征性表现的不同类型和手法,试图从中舔入理解建筑刮作的本质,以期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