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前言在温度测量中,热电偶是一种使用最广泛的测温元件。由于热电偶冷端一般就在测温热源附近,温度波动较大。为了避免热电偶冷端温度变化对测量带来的影响,通常采用补偿导线作为热电偶与测温仪表之间的连接线,将热电偶冷端延伸到远离热源、温度又比较稳定的地方。其连接情况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数字温度传感器在热电偶冷端补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热电偶冷端补偿的原理和方法以及DS18B20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提出了用DS18B20实现热电偶冷端补偿的方法,解决了传统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型号匹配,提高了测量准确度,简化了补偿电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热电偶信号处理中的非线性校正和冷端补偿等突出问题,利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构造双输入单输出的网络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网络结构和参数进行优化训练,同时完成了热电偶测温中的非线性校正和冷端补偿。经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的测量误差减小至0.095%,在较大范围内提高了热电偶温度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热电偶测温仪表的设计方案,详细分析了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方法,程控放大器实现过程,该变送器具有电压,电流,输出,就地显示及远程通讯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微机控制系统中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对提高测量精度很重要,介绍了利用微机实现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对提高测量精度很重要,本文主要介绍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尤其是用智能化的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DSP的数字化热电偶温度计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高精度的温度采集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提出了基于DSP的数字式热电偶的非线性处理方法及冷端温度补偿方法,提高了测量精度,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8.
用AD590温度-电流传感器进行冷端补偿,同时考虑了热电偶的非线性补偿,设计出较实用的温度变送器。  相似文献   

9.
利用单片机消除热电偶测量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如何利用单片机对热电偶测温装置中运算放大器的零漂、热电偶的非线性及冷端温度进行补偿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热电偶的冷端补偿是热电偶使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对此介绍用LM92数字温度传感器采集E型热电偶的冷端温度,在C8051F040单片机中用查表法进行软件补偿,从而得到热电偶工作端的实际温度.该系统最终测量温度精度为0.5℃以内,同时系统结构清晰,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热电偶测温中的若干问题,设计了基于虚拟仪器和USB技术的测温系统;热电偶和AD590测量热端和冷端温度,USB采集卡实现信号的转换和传输;上位机软件利用LabVIEW编制,实现数字滤波、非线性和冷端补偿、生成统计直方图等功能;在0~200℃范围进行了实验,系统非线性误差为0.8%,对于同一温度点,顺测和回测的最大误差为0.6℃;这表明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度实时补偿、重复性较好、结构简单、界面良好,可以满足工业测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热电偶温度测量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一种基于PROFIBUS-DP现场总线协议的热电偶温度采集装置的设计。采用了一种新型热电偶温度信号测量采样芯片MAX6675,成功地解决了K型热电偶温度测量本身的非线性与冷端补偿问题,提高了测量精度。由于使用DP专用协议集成芯片SPC3,装置除具有信号采样、处理、分析、调节功能外,还具有数字通信、自校正、自诊断、自动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MAX6675的烘炉温度追踪仪的研究及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烘炉温度检测技术水平,对烘炉温度追踪仪进行了研究。系统采用了高精度热电偶数字转换器芯片MAX6675。该芯片具有热电偶冷端补偿、非线性校正、断线检测等多种功能,并能对热电偶测温信号进行A/D转换,使系统的硬件结构大为简化。测温精度得到了提高。烘炉温度测量采用89C55单片机进行控制,通过RS-232接口进行数据传送。实践表明:该装置的研制对改造和优化追踪仪的工艺流程等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复杂装备测试时多通道热电偶传感器的高精度高稳定性温度测试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LXI总线的热电偶采集系统,单台设备具有48个测量通道,通过LXI总线可以实现多设备间同步测量,大幅提高了测量效率与测量精度。本系统采用高精度24位模数信号采集与调理技术,电压采集分辨率最小可达到0.032uV、温度采集分辨率达到0.04℃,电压测量精度达到0.05%;设计了一种高精度快速冷端温度补偿模块,可以有效补偿环境温度变化所带来的测量误差,T型热电偶温度测量精度达到0.25℃;集成了多种热电偶传感器电压-温度信号转换与补偿算法,支持J、K、T、E、S、R、B、N型8种热电偶;为有效解决数百通道温度采集面临的多设备同步采集问题,采用了LXI总线架构,多设备间均通过LAN进行数据通讯。为进一步验证所设计系统的性能,通过某计量实验室进行了温度准确度与电压准确度测试,R型热电偶温度测量误差在0.45℃内、S型热电偶温度测量误差在0.6℃内;最后,在某发动机综合测试试验台上进行了K型热电偶实测验证,并通过与NI公司的PXIe-4353模块进行对比测试,验证了所设计的热电偶采集系统具备较高的测量精度,K型热电偶准确度达到了0.5℃。  相似文献   

15.
采用J型热电偶,设计了一种用于热荧光分析仪加热板温度测量的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的设计主要通过对热电偶分度表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搭建热电偶测量电路,实现了±0.4℃的温度测量精度。同时,采用PN结法对热电偶的冷端温度变化进行补偿,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对补偿电路的输入一输出特性进行近似化处理,将温度补偿精度由±0.5℃提升到了±0.2℃。设计结果表明,该温度传感器精度高,线性度好,能够满足热荧光分析仪的测温要求。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热电偶测温滞后的动态补偿方法,利用神经网络良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建立传感器的动态逆模型,实现对传感器的动态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检测信号经过动态补偿后,能够克服传感器的测量滞后,达到稳态的时间从补偿前的26 s缩短到大约5 s,传感器的动态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测量了感应钎焊时强磁场干扰下的热电偶信号,并设计了相应的冷端补偿电路、信号放大和滤波电路。采用LabW indows/CVI开发了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钎焊金刚石工具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温控系统能实现预定的工艺曲线,控温精度高、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X6675的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探讨了温度采集系统是由MAX6675将热电偶测温应用时复杂的线性化、冷端补偿及数字化输出等问题集中在一个芯片上解决,简化了将热电偶测温方案应用于嵌入式系统领域时复杂的软硬件设计,克服了用传统手工方法和测量手段测量温度精度低,速度慢,可靠性差的缺点,因而该器件是将热电偶测温方案应用于温度采集系统领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工业现场影响热电偶测温精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热电偶本身误差外,主要是输入通道误差、冷端补偿误差和分度表非线性校正误差;围绕以上3个主要因素,设计了一种可应用于复杂工业环境的高精度热电偶温度测量电路,结合设计方案针对于前两种因素在深入分析误差内在机理基础上给出误差计算公式;针对非线性校正误差提出一种等精度最小二乘拟合校正算法,使用该算法可根据校正精度要求,将测温范围自动划分等精度区间与传统插值法相比,在不增加计算量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校正精度;提出的误差计算公式和非线性校正方法,对于高精度热电偶测温电路的设计具有适用性和重要的指导性,经实际应用验证设计方法满足了复杂工业环境下高精度的测温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