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乳化液膜法处理有机萘磺酸类废水的应用及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陆晓华 《湖北化工》2002,19(3):28-30
介绍了乳化液膜法处理含有机萘磺酸类工业废水的分离技术,分析了萃取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内相浓度、外相pH等因素对膜稳定性的影响,论述了增强液膜稳定性的措施,并提出了该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磷酸三丁酯-Span80-液体石蜡-煤油液膜体系去除废水中的铅离子。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液膜配比和工艺条件:液膜体系中磷酸三丁酯的含量为10%,Span80为4%,液体石蜡为4%,外水相pH为4,内水相硫酸溶液的浓度为1.0 mol/L,油内比为1∶1,乳水比为1∶4。在此条件下,铅离子的去除率可达95.3%。乳化液膜法与氢氧化镁沉淀、沸石离子交换、活性炭吸附相比,具有更好的去除铅离子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乳化液膜法脱除废水中硫化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含流动载体的乳化液膜对废水中H2S的脱除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综合考察了进料浓度,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操作温度,内相试剂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得到了液膜的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乳状液膜法可心得到令人满意的脱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乳化液膜法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pan-80-煤油-NaOH液膜体系对含Cr(VI)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不同操作条件对Cr(VI)去除率的影响,得出了提取Cr(VI)的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含Cr(VI)废水经液膜处理后,Cr(VI)的去除率可达98%。  相似文献   

5.
超滤法处理切削乳化液废水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利用自制小型超滤设备对上海拖拉机内燃机公司油嘴油泵厂的切削乳化液废水进行实验室试验,并将试验取得的参数应用于生产设备的设计与运行。切削乳化液废水经超滤法处理,出水可以回用。  相似文献   

6.
乳化液膜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煤油为膜溶剂,采用PNS-89414等表面活性剂,按液膜提取方法,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多重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如乳化剂、渗透压、粘度、内相试剂的浓度和搅拌工艺等。结果表明,它们对多重乳状液稳定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震动膜处理2种不同乳化液废水的效果和处理过程中膜通量变化,结果表明,2种乳化液废水经震动膜处理后COD和油去除率分别为95.4%、99.0%和93.5%、99.0%,震动膜出水回收率分别为82.0%和84.3%,出水可生化性较好,适合进一步生化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震动膜装置的膜通量在一定时间内不降反升,说明震动膜...  相似文献   

8.
乳化液膜法处理含Cr(Ⅲ)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余晓皎  姚秉华  周孝德 《化工学报》2004,55(10):1736-1739
引 言液膜分离技术具有选择性好、分离速度快、设备简单、节能等优点 ,目前在石油化工、湿法冶金、医药、农业及废水处理等方面均有研究[1~ 3] ,有工业化应用报道[4 ] .铬在废水中有三价铬和六价铬两种存在形式 ,三价铬由于不易被消化道吸收 ,在皮肤表层和蛋白质结合可形成稳定络合物 ,故不像六价铬那样易引起呼吸道癌及皮炎和铬疮 ,但是 ,三价铬在肺内易蓄积 ,引起肺癌 .因此 ,研究环境系统中三价铬的分离及回收技术 ,很有意义 .含铬废水的处理主要有化学法、离子交换法和电解法 ,这 3种方法虽然比较成熟 ,但不能单独回收金属 ,而且费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22,(5):1231-1235
介绍了乳化液膜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包括影响乳化液膜稳定性的各项因素,乳化时间和速度、表面活性剂浓度、载体浓度和内水相浓度等,并分析了各项因素的影响机理。同时介绍了一些提高乳化液膜稳定性的途径,如优化乳化液膜制备工艺、优化乳化液膜料相组成与配比、提高乳化液膜稳定性及对吸附离子的选择性、利用离子液体强化液膜稳定性等,是一项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新型环境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辛醇为载体的乳化液膜体系进行了苯酚和邻甲酚废水的脱酚试验,研究了乳化液中的载体、表面活性剂、内相试剂浓度和油水比对脱酚效果的影响。在传质条件方面,考察了传质搅拌速率、传质时间、乳水比和初始酚含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乳化液中正辛醇体积分数0.4%、油水比1∶1、液体石蜡体积分数5%、表面活性剂T154体积分数6%、内相NaOH溶液浓度为0.6mol/L、乳水比1∶6的实验条件下,经过一级乳化液膜分离过程,可快速脱除苯酚和邻甲酚,脱除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1.
乳状液膜用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液膜用表面活性剂筛选、研制及其性能研究进展,进一步强调了研制性能优良的液膜专用表面活性剂对液膜技术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液膜技术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液膜分离的原理及该技术在有机废水处理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液膜法处理H酸废水的多级萃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pan-80、FSN-100为复合表面活性剂、三辛胺为流动载体,研究了三级逆流萃取时不同乳水比(Rcw)对废水COD去除率指标的影响,同时对逆流萃取后萃取相的破乳情况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液膜法处理H酸废水的多级萃取工艺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一种新的非离子型乳化液膜体系OP-4/D2EHPA/液体石蜡/煤油/盐酸,通过测定乳液电导率、破损率、溶胀率、乳滴粒径大小等,研究了乳化剂浓度、油内比、D2EHPA皂化度、内相盐酸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与以液膜传统专用乳化剂Span80、ENJ-3029、兰-113A所制得的W/O型乳液进行了加热破乳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乳液体系表现出两个异常的稳定特性:(1)随着OP-4浓度的增加,乳液稳定性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现象,OP-4在油相中的浓度为3%~5%(wt)时,乳液的稳定性较好。(2)当温度低于45℃时乳液表现出相当好的稳定性,温度超过50℃后乳液稳定性急剧下降。加热破乳对比实验表明,该乳液在60℃加热破乳10min,破乳率达100%,而分别以专用乳化剂Span80、ENJ-3029、兰-113A制备的乳液在60℃下加热60min仍不能破乳。通过控制适当条件,可以制备常温稳定性好而加热条件下容易破乳的乳化液膜体系。  相似文献   

15.
乳状液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乳状液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低成本的分离手段,近年来在环境保护是到广泛应用,本文较详细的介绍了这一新型手段在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陈樱玉  潘雪峰 《广东化工》2012,39(6):124-124
液膜分离是一种高效、快速、节能的新型分离技术。文章综述了液膜分离技术处理化工废水的基本原理、技术进展及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盖恒军  王祥远  吴文颖 《煤化工》2011,39(4):54-56,60
采用乳状液膜法处理鲁奇炉煤气化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用量、制乳转速、NaOH浓度、乳水比对乳状液膜法处理废水效果的影响。实验还比较了乳状液膜法与二异丙醚、甲基异丁基甲酮两种溶剂萃取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用量、制乳转速、NaOH质量分数、乳水比的最优条件分别是4%、5 000r/min、4%、1:1.5。乳状液膜法在脱酚效率上高于以二异丙醚和甲基异丁基甲酮为溶剂的液液萃取,但处理后废水COD较高。  相似文献   

18.
石油醚W/O乳状液及其液膜稳定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破乳率为衡量标准,借助显微镜直接观察,探讨了乳状液含水量、表面活性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强度等因素对石油醚W/O型乳状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在实验范围内,乳状液含水量的提高及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存在较优的乳化时间20min和乳化强度4000rmin-1。选取脂肪烃、芳香烃、混合烃共6种不同油相制备乳状液,对比其稳定性的差异。此外,还初步考察了石油醚W/O/W液膜溶胀和泄漏问题,结果表明该乳状液膜泄漏率低于3.5%,表观溶胀率约为20%。  相似文献   

19.
乳状液膜法具有高效、快速、节能及选择性强的优点,是废水处理与回收的有效手段之一,已经被应用于许多领域。介绍了几种含铜废水的处理技术与方法;阐述了乳状液膜法处理含铜废水的原理;综述了采用乳状液膜分离技术处理含铜废水时,膜溶剂、表面活性剂、载体及内水相的选择,外水相p H、乳水体积比、提取转速及载体用量等工艺条件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乳状液膜技术在处理含铜电镀废水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采用毛细显微摄像技术,对乳状液膜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微观研究并分析了稳定性对液膜分离效率的影响. 实验中将含重金属离子Cr(VI)的工业废水作为外水相,采用TBP-Span80-煤油体系作为油膜相,NaOH溶液作为内水相,制备了单个W1/O/W2型双重乳液颗粒系统,通过显微镜直观、实时地观察不同组成的双重乳液系统的稳定性,同时采用此乳状液膜体系对废水中的Cr(VI)进行了去除实验,将实验与机理研究相结合,通过研究pH值、表面活性剂、载体及内水相组成等对乳状液膜稳定性和Cr(VI)提取率的影响,阐明了液膜稳定性与液膜法去除Cr(VI)的分离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实验结果表明,在选择条件下,经过一次性处理10 min后,Cr(VI)的提取率可达99.3%以上,残余质量浓度降至0.5 mg/L,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