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以秦巴地区人居环境生态安全为目标,文章在探讨乡村聚落生态单元基本内涵、特征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着手构建以秦巴山区地理空间系统为基底的乡村聚落生态单元科学理论模型,提出构成乡村聚落生态单元模型的三个系统,以期对乡村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翟静 《城市建筑》2014,(12):32-32
本文首先界定了聚落空间和聚落形态的概念,对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特定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北京川底下古村为例,从聚落选址环境、聚落整体空间环境和单体建筑空间形态三个层面,探讨了沟谷型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海岛聚落面对着与大陆隔绝的海洋环境,是特殊环境下体现人与土地关系的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代表性场所。从人地关系视野研究海岛聚落,有利于揭示海岛环境中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关联性问题。文章以福建平潭地区海岛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地关系理论,分析海岛聚落的类型与空间特征,并从其多元化的发展中总结聚落演变的趋势,探讨海岛聚落在规划和建筑学层面的本质特征,为建立海岛聚落的评价体系及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是乡村的转型发展过程,是在多因素综合作用下,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出现的阶段性转变.以黑龙江省富锦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和空间三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引入重构指数定量化测度各乡镇单元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状态,并对测度结果进行评价,以期为下一步探求空间重构的内在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舟山群岛人居环境营建体系主要包括单元内聚落空间构成和民居等微观层面的设计建造,是落实人的居住对海岛环境的应对的最终环节。这个层面的最小落脚点是单体建筑,最大的研究范围是聚落住区。本文从舟山群岛传统聚落建筑的几种典型出发,分析海岛人居聚落建筑发展的困境与机遇,提出群岛人居环境营建体系的分层多元形态模型。  相似文献   

6.
潘莹  方逸真  施瑛 《风景园林》2020,27(1):83-89
粤北古驿道沿线传统聚落是古驿道"文化线路"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些学者已开展沿线传统聚落的研究,但未从景观视角确立聚落中的观测指征。结合Google earth和ArcGis软件以及实地调研,对粤北古驿道中的连州丰阳-东陂古道、西京古道、梅岭古道沿线的传统聚落进行定点采样和定量分析。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其宏观层面的聚落高程、聚落规模,中观层面的聚落景观格局、居住地内部肌理、坑塘布局特点以及微观层面的民居平面形制。结合移民史和地方志等史料进行环境作用机制分析,得出不同层面的聚落景观差异分别受不同的主导因子影响,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影响其宏观层面,民族民系与移民文化主要作用于中观、微观层面。通过对比研究,明确粤北不同古驿道沿线聚落景观资源的差异,以期为各条古驿道保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薇  温泉 《室内设计》2016,(6):97-100
本文通过运用跨学科多角度方法 与定性方法相结合,从传统文化、建筑学、 城乡规划学、深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角 度对中国传统聚落人居环境考察研究,深 入剖析以上各领域在传统聚落人居环境结 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宏观层面上,中国传统 文化在意识观念层面占主导作用,在审美、 选址、规划布局诸等多方面影响人们对传统 聚落人居环境的选择与营造;中观层面上, 环境心理学和深层生态学则注重中国传统 聚落人居环境中对人与其所栖身环境的交 互影响;微观层面上,建筑与村落作为人们 聚居的容器,是传统文化观念在人们面对 具体自然实践中的体现,这些学科结构作用 不同但互相注释,形成一个有机系统。通过 对这个系统进行全方面立体化认知和探讨, 以期能够对转型中的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寻 求一种更为全面的理解,为中国传统聚落人 居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微观层面对藏区乡村聚落空间组织模式进行研究,以牧业村尕秀村、半农半牧村俄河村、农业村梁家坝村三个典型的甘南藏区村庄为例,分析论述藏区乡村聚落中不同生产方式与内部空间组织的耦合关系,讨论地域因素语境下的生产方式及其他因素如何影响聚落空间的构建行为,试图解析不同生产方式导向下的藏区乡村聚落空间的内生秩序与组织规律,以期同类村庄建设规划中更好地引导空间资源的秩序化和空间组织的模式化。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园人居环境是人类社会中某类广义的聚落环境。本文从聚落环境综合层面分析大学校园多元群构的空间模式、资源协调的综合发展模式、互动共生的经济文化发展模式这三种校园集约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潘莹  苏蕴蕾  施瑛 《室内设计》2023,38(2):143-150
岭南低地水网密布的环境中,沥滘水 乡是一个以宗族主导的沙田开发为背景,以地 缘、血缘关系为连接,以集体力量改造周边环境 构建出的有多样化形态类型的水乡聚落群。通 过文献阅读、实地访谈调研、地图分析等方式, 探讨水网环境影响下沥滘水乡聚落群的形态类 型构成,归纳网型水乡聚落、块型水乡聚落、线 性水乡聚落的基本形态特征,分析聚落空间的 结构层次和营建逻辑;并在共时性研究的基础 上,探讨其历时性演化的机制和路径。对这一案 例的研究是对聚落群空间层面的岭南水乡聚落 研究的补充和拓展,对于该历史地区的保护更 新建构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将聚落视角下的大学聚落理论,引入到大学校园规划中.以四川职业艺术学院新校区规划为例,以大学聚落的新特点为指导,论述了校园规划中,如何尊重历史文脉、营造氛围良好的交往空间的新思路,并以此提升大学校园的气质与风貌.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徽州人居环境的空间特征表现,分析了徽州人居环境空间特征的形成机制,探讨了研究人居环境空间特征的意义,以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空间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从人居环境的历史发展与现代特点论述了人居环境开放性生态系统建设的必然趋势。从现代人居环境存在的生态危机到现代人居生活的改变,城市人需求的变化以及现代人居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特点,都说明了人居环境开放性生态系统的建设在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是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现代住区到城市空间的建设,现代人居环境无不体现着开放性生态系统的观念,因此,本文主张用生态学的观点与方法进行现代人居环境的建设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人居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模型,研究西安人居环境与城市化的协调度和协调类型,结果显示:西安人居环境与城市化系统现已进入良好发展阶段,但连续五年人居环境滞后于城市化,最后提出促进西安人居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传统聚落文化与现代人居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国军  彭刚 《山西建筑》2005,31(13):15-16
从聚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界域性与中心性等方面,阐述了传统聚落文化为自然的人文精神,并对现代人居环境作了分析,探讨了传统聚落的文化精神最终仍会回到现代人居环境中来。  相似文献   

16.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中国当前城市建设面临许多非人性化的人居环境忧患。对20世纪下半叶美国的边缘城市主义和其后的新城市主义思想从理论上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表明了城市设计理念从科技理性向自然和人性的转变,阐述了新城市主义本质内涵是人居环境思想。启迪人们应从人本主义角度探讨城市建设,用人本思想来提升城市人居环境,保持人、自然和人居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城市环境才能走上真正健康之路,对城市开发区建设具有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都市人居环境评价和优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探讨了人居环境的概念,指标体系,并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人居环境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尽管90年代以来上海人居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改善速度仍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为此,本文提出了大都市人居环境的宏观优化原则和微观优化原则,进一步提出人居环境优化的5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释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概念及内涵,阐述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人居环境的意义,指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提出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人居环境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居与人文     
高向华 《山西建筑》2009,35(16):43-44
针对目前我国的人居环境在物质层面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核心的入文精神普遍缺失,导致人们对人居的满意程度不高这一问题,从人居所包含的城市、小区和住宅三个层次出发,分别探讨了人居与人文的关系,提出了加强人文设计的具体方法,从而为真正改善人居环境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