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感应加热在我厂热处理中的地位,采用工具钢中频感应加热淬火代替低碳钢渗碳淬火;开发同时感应加热技术代替炉子整体加热解决大型或复杂件的淬火技术关键;开发大功率可变频率中频淬火工艺,解决大型轴套淬火技术关键及开发双频淬火技术提高大型冷轧辊淬火质量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感应热处理技术在我厂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我厂东风340翻斗车制动凸轮及十字头等零件需中频淬火,零件形状、尺寸及热处理技术要求,材料为40Cr。原中频感应加热淬火时喷水冷却,但常有开裂现象,有时废品率高达16%。十字头裂于轴头处,凸轮裂于凸轮头尖角处。另外,对于其他低合金结构钢(如40MnB、40CrNl、35CrMo)零件,感应加热喷水冷却也常有裂纹产生。为解决此问题,我们采用了聚乙烯醇合成  相似文献   

3.
我厂生产的圆环如图1所示。技术要求:材料为35钢,批量2000件;淬火区域表面硬度(38±3)HRC,离表面3.2mm处最小硬度(32.5±3)HRC。图11.存在问题表面淬火需采用中频感应或火焰加热淬火。因35钢属于亚共析钢,含碳量较低,钢的淬硬性及淬透性都较差,采用中频感应加热设备,难以达到要求的硬度,且热处理成本较高。再者我厂也没有中频感应加热设备。而火焰加热采用手工操作,又存在着加热不均匀,且难以实现批量生产的问题。2.解决方案采用火焰表面淬火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能实现自动控制;保证工件表面加热的均匀性。经过多次的试验和改进,我们制作简…  相似文献   

4.
大家知道,滚珠丝杠副属于精密传动部件,由于具有传动效率高、寿命长、进线均匀平稳、低速无爬行、定位精度和重复精度高等一系列优点,所以不仅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上,而且在普通机床和其他机械上也已逐渐推广应用。 滚珠丝杠副的上述诸多优点除了它的优良结构保证外,还同丝杠的严格选材、加工和热处理等有着密切关系。本文结合我厂的经验,主要谈谈滚珠丝杠副丝杠的热处理。 我厂对不同要求的滚珠丝杠采用整体加热淬火,气体渗碳淬火,中频感应加热淬火,离子氮化,沉淀硬化处理等多种热处理工艺。但主要为中频感应加热淬火,它比整体加热淬火具有…  相似文献   

5.
我单位中频感应淬火机床电源系统发生故障,需要中频感应淬火的长又轴、短又轴和摆销外委热处理加工费用很高,且生产周期无法得到保证。故想到在高频感应淬火机床上调试。用一次连续加热淬火的方法来试制,硬度达到了技术要求,但淬硬层深度不够;如果继续放慢加热速度,易造成零件表面加热温度过高,加之两种零件的材料都是42CrMo钢,淬火时容易在零件表面产生淬火裂纹,易导致成批报废。为此,采用先预热后加热的淬火法,对该类零件的淬火工艺进行了研究与改进。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轧辊的质量往往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重型机械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提高冷轧辊的耐磨性与接触疲劳等使用性能,冷轧工作辊的热处理一直是重型机械行业不断研究和亟待解决的技术关键。为了满足愈益提高的质量要求,各国材料科学工作者近年来从各种途径进行试验探索:有的从以铸代锻的概念出发,以耐磨合金铸铁制作冷轧辊;有采用镍铬耐磨铸铁粉和高铬铸铁粉、通过热等静压粉末冶金工艺成型;有从改善冷轧辊用钢的冶金质量和研制新的轧辊用钢方面进行开拓;有从改革热处理工艺与创立新工艺方面作出尝试,其中包括:整体中频感应加热淬火、工频感应加热淬火、双频(50 Hz 和250 Hz)加热喷水淬火等感应加热新工艺,苏联学者发展了冷轧辊的高温形变淬火和等离子体加热淬火。我们最近发展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热处理、  相似文献   

7.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通过感应器来实现的 ,表面淬火的质量及设备的效率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感应器的结构设计与制造。1 感应器的结构中频感应器由感应导体、汇流排 (包括汇流板和汇流管 )、连结机构和冷却装置组成 ,如图 1所示。1-感应导体 ;2 -汇流管 (冷却装置 ) ;3 -汇流板 ;4-连接机构图 1 感应器的基本结构2 中频感应淬火现状我厂生产大型转盘轴承所需的淬火机床是自己改制的 ,使用的中频淬火变压器可以前后移动和圆周方向旋转 ,可以在轴承套圈的外侧淬火 (如图 2 ) ,也可移至套圈内使用 (如图 3) ,因受变压器外形尺寸的影响 ,轴承…  相似文献   

8.
一、工艺流程及PC控制原理曲轴是柴油机的一个重要零件。我厂的曲轴热处理工艺过程是通过中频感应器,通以8000Hz、600V电压、120A中频电流,使曲轴感应加热,然后喷水冷却。工艺员必须制订出最佳工艺参数,如加热功率、淬火液喷流量等参数。该曲轴热处理有三档加热、三档冷却  相似文献   

9.
余波  李海军  莫毅 《装备制造技术》2007,(11):20-21,121
通过对中频淬火的实例分析,确定了轧钢机轧辊中频淬火的优势。并对轧辊中频感应加热淬火的各种参数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新的中频淬火技术可以更好的解决轧辊中频淬火中的质量问题,获得质量更佳、性能更好、表面状态更优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车辆用侧架磨耗板的耐磨性 ,应用中频感应加热淬火技术较好地解决因全淬工艺和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出现的质量问题 ,经试验对比 ,其工艺合理、技术可靠、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车辆用侧架磨耗板的耐磨性,应用中频感应加热淬火技术较好地解决因全淬工艺和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出现的质量问题,经试验对比,其工艺合理、技术可靠、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淬火冷却介质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淬火冷却介质是保证金属材料制品热处理质量的关键之一。尤其是在高、中频感应淬火过程中,因为高、中频感应淬火的产品已经是接近成品了,这个阶段产品如果报废将意味着前功尽弃,成本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13.
大型回转支撑圈中频感应淬火的变形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型支承圈中频感应淬火变形原因做了简略分析,提出了采用合适的感应器调整工艺参数,减少热影响区,有效控制加热带,从而减少支承圈热处理变形,保证零件尺寸精度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单体支柱液压缸(φ115mm×10mm×1044mm)、活柱(φ105mm×10mm×1040mm)的热处理属管子的热处理,以下简称管子的热处理,厂家一般都采取中频淬火+专用校直机校直(全套设备投资约50万元)。该项技术成熟,效果较好。而我们厂既没有中频感应加热设备又没有专用校直  相似文献   

15.
《轴承》1973,(4)
我厂革命职工在厂党委正确领导下,以路线为纲,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在学习浙江大学“可控硅中频熔炼炉”和其它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造成功100瓩、1000周可控硅中频电源,于去年8月下旬投入运行,用作308自动线外圈感应加热淬火的电源,代替了原来的100瓩、2500周中频发电机.使用至今,性能稳定可靠,现作如下简  相似文献   

16.
产经资讯     
正荣泰为大型锻件企业设计制作6条感应加热生产线近期,山东荣泰感应科技有限公司为国内大型锻件企业设计制作6条感应加热生产线:用于合金棒材热处理调质生产线一条,设备功率为1000kW,主要用于处理直径50~120mm矿山磨棒材调质处理;全自动棒料(长度6m)中频感应加热生产线两条,功率为1600kW,采用楔横轧制坯工艺;锻造中频感应加热线3条,装机功率1500kW,在该客户现场仅  相似文献   

17.
正1.感应淬火工艺分析感应淬火提供了一种快速在线的热处理加工方法,其热效率高,加热时间短,工件变形小,无氧化脱碳,易于进行局部热处理,实现清洁生产,与冷加工共线,实现"一个流"生产。表面加热淬火,必须以快速加热为前提,即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工件表层加热到临界点以上并完成奥氏体化,而感应过渡区以里的心部则处于低温状态,继而冷却淬火,从而使表面硬化。处理的工件具有更高的表面硬度和残余压应力,因而在扭转载荷下表现出更优异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由于感应淬火可以选择的频率段较多,工频、中频、超音频、高频、超高频,硬化层的范围比较  相似文献   

18.
热处理篇     
正本期热处理篇安排了曲轴热处理、淬火工装及感应热处理方案。曲轴热处理主要以汽车发动机曲轴断裂失效分析为主,并分享了曲轴气体软氮化技术;淬火工装栏目主要以突出工装在淬火工艺中的作用;感应热处理栏目以推广感应热处理技术,并以解决实际问题来反应当前应用企业的工艺现状等。  相似文献   

19.
滚珠丝杠一般采用钢材是GCr15,硬度要求达Rc58~62。我厂以前采用井式炉整体淬火,弯曲变形大,校直时容易断裂,废品率高达10%左右。从1975年起,我们采取中频或感应加热淬火,淬火后弯曲变形小;由于心部未淬火,也容易校直,目前废品率为1%左右,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都有较大提高。 一、中频电源与淬火机床 1.中频发电机组 我厂采用功率为100千瓦的中频立式发电。机组,频率2500赫。它由变频机、启动器、发电机控制柜、外控制柜、电客器、淬火变压器等六部分组成。变频机、电容器、淬火变压器均需水冷却、室外建有18立方米循环水池。 2.中频淬火机…  相似文献   

20.
型轮是H56MQ—45型煤球成型机用于制造化肥原料的工作主体,是一种大型成品工件。对于需要提高表面硬度的成品大件,国内外通常采用中频或工频表面淬火。我厂因热处理设备所限,不得不用整体加热淬火。因此,型轮的淬火变形,成为现实生产上突出的质量问题。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就如何减少和控制型轮变形问题,曾协助我厂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