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洋淀沿湖农田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中硝态氮累积的影响.[方法]选择2块具有代表性的农田进行田问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该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适宜施氮量可显著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及氮肥利用率.土壤硝态氮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其含量随施氯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移,0~90 cm土体中硝态氮累积量呈下降趋势.成熟期,当施氮量分别高于其适宜施氮量时,土体中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从而增加了硝态氮下移的风险.[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和环境效益,在该试验条件下,马堡和张六试验点冬小麦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225、90 kg/hm2.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地下水中硝态氮的自然衰减.[方法]以黄土、粉质粘土、细砂和粉砂为模拟含水层介质,通过密封浸泡实验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地下水中硝态氮的自然衰减过程.[结果]化学还原和生物反硝化作用是硝态氮总童减少的重要途径,其中以化学还原为主,生物反硝化为辅;在原生态环境(不加化学试剂)条件下,硝态氮总量减少率为25.70%~39.90%,即地下水的自净能力较差,造成了硝态氮的积累;在强化化学还原作用条件下,地下水中硝态氮总量的减少率是原生态环境下的2倍以上.[结论]该研究为地下水氮污染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四川安宁河流域玉米新品种提供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方法]以玉米新品种西试1号为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对西试1号产量的作用效应,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素的作用规律.[结果]磷肥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N与P、N与密度、K与密度及P与K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作效应.[结论]产量≥9 450 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施氮量481.8~937.5 kg/hm2,施磷量551.1~897.9 kg/hm2,施钾量128.4~214.8 kg/hm2,栽培密度54 855~63 945株/hm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土壤系统磷锌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制定合理的玉米高产施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磷锌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各处理玉米干物质和磷锌积累量均呈"S"型变化;不同施肥模式中,各生育时期高产田的土壤速效磷较常规田和低产田分别提高6.2%~15.2%和41.6%~87.0%;成熟期植株干物重分别提高8.3%和25.4%,植株磷累积量分别增加14.6%和43.5%,植株锌累积量分别增加40.2%和74.0%.[结论]高产田中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玉米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达12 286.7 kg/hm2.  相似文献   

5.
Ithasbeenmorethan 2 0yearssincerareearths (RE)areappliedinagriculture .Duringlastyears ,theaccumulationofREinsoilswasacceleratedbecauseRE NH4HCO3 complexfertilizerswereextensivelyappliedanddirectlyusedinsoils[1] ,sothereisagrowingconcernabouttheadverseeffectof…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泰莱盆地富硒土壤调查取样和测试资料的分析,讨论了其形成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富硒土壤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二维和三维地震断裂构造样式解释、深浅层断裂生长指数和活动速率计算及声发射各主要构造运动期最大主应力值测试.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等研究成果,研究了盆地腹部地区断裂系统的形成演化、基本特征及其控油模式,并转化为实验模型,模拟了单一相(油相)连续、稳态流体运动条件下,深、浅两套断裂输导体系中石油的运移和聚集过程.结果表明盆地腹部地区受周缘板块的相互碰撞产生的挤压和走滑构造作用及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断裂发育,纵向上明显存在深、浅层两套不同性质的断裂系统,深层为基底卷入式压扭性逆冲断裂系统,浅层为盖层滑脱型张扭性正断层系统,其分别形成于海西运动中晚期和燕山运动早中期等强烈构造活动时期;高渗透性断裂带的确是油气快速运移的优势通道,盆地腹部地区深、浅层断层均是石油向上运移的主要输导体,断裂带渗透率大小决定着石油运移的方向和路径,在断层带顶部存在盖层封闭的条件下,石油在断层带中的运移呈不均匀地向上运动,断层带中含油饱和度自上而下增加,在向下增加的过程,石油倾向于在区域性盖层之下储层物性好的砂层中运移,而且是优先进入断裂上盘渗透率较大的砂层中,随着断裂带含油饱和度的不断地增加和断裂上盘储层物性好的砂层中进油量不断增多,进行侧向运移,最终聚集成藏,尔后再进入断裂下盘相应的砂层中,进油量较少;而物性较差的砂层中很少有石油进入.该实验结果得到了盆地腹部地区断裂两侧储层流体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数据的佐证,对深化断裂输导体系下石油运移聚集成藏的理论认识与指导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钢中氮的控制及其对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周德光  罗伯钢  曾立  王坚  许晓东  傅杰 《炼钢》2005,21(1):43-46,57
研究了钢水脱氧与不脱氧状况下的吸氮特性、钢中氮和钛形成氮化钛夹杂的条件及其对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的氮化钛夹杂是在凝固过程中析出的,当N、Ti较高时,氮化钛在固液两相区析出,其尺寸较大,对钢的性能特别有害;将钢中的w(Ti)降到30×10-6,w(N)降到50×10-6以下,其氮化钛的析出温度将降到固相线以下,析出的夹杂尺寸细小,对钢性能的不利影响较小。随着N、Ti增加,钢的性能降低。钢水氧活度在200×10-6以上时钢水基本不吸氮,但脱氧良好的钢水裸露吸氮严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实验,运用常规方法和速效方法来测定土壤中的有效氮、磷、钾等元素含量,并将两种测定方法结果对比分析,通过作图法来得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溅渣护炉中氮气射流的实测结果表明,低滞止压力(0.53MPa)所产生的过膨胀超音速射流速度衰减快、偏移量大、冲击面积小、射流能量损失大。根据实测结果和射流对熔池的冲击能量分析,提出了溅渣护炉喷吹氮气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超低碳搪瓷钢RH减泵增氮的规律以及搪瓷钢中氮含量对夹杂物的影响。结果表明,RH减泵增氮25 min以内,减泵时间与钢中氮含量的关系符合二次项公式γ=-0.226x2+9.429x+31.21。搪瓷钢中夹杂物主要是含Ti的第二相析出物及少量单独的Al2O3颗粒。小尺寸夹杂物成分以TixS为主,大尺寸夹杂物成分以TiN为主。常规工艺搪瓷钢中氮含量为0.0038%,两个增氮的搪瓷钢中氮含量分别为0.010 8%、0.0127%,对应的钢中夹杂物总量分别是355.61、545.74、558.77 μm2/mm2。常规工艺搪瓷钢中各个尺寸区间的夹杂物数量都是最少的。考虑搪瓷钢储氢性能和RH增氮时间,钢中氮含量宜控制在0.01%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