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主城和渝东南地区是重庆市的两个重要区域,且旅游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有利于旅游文化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文章以重庆主城和渝东南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指出重庆主城和渝东南地区旅游产业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建立重庆主城与渝东南地区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进入城市建设新发展时期,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城市更新的重要任务。城中村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和城乡二元体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产物,其与城市在物质空间形态和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巨大差距和矛盾也制约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因此,笔者基于对苏州城中村现状与更新改造存在问题的研判,引入共生理论并研究该理论应用于城中村更新改造的适用性,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层面梳理城中村更新改造的思路并提出具体的更新改造策略,希望有助于推动苏州城中村的更新改造进程并实现城中村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关注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关注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关注高校教学生态系统中教师主体间"多元共存、互动共生"教学关系的构建.在高校积极推动一流本科教育、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行动中,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构建面临着共生单元中互动主体意识的淡化、共生关系中互动协同模式的固化、共生环境中互动价值信念的弱化、共生发...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演绎法和实证研究等方法, 以上海某大学为例对大学体育专项体育课 程思政路径进行探索研究。通过实践反推验证理论及理论指导实践得出: 共生理论与大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较为 契合, 可以作为大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视角; 以共生理论为视角, 将课程思政、民族传统体育、各专项体育、体 育相关选修课程和体育相关校园活动等体育共生单元依托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 拓宽体育课的授课时空, 在不改 变传统体育课程的模式下实现单课程课程思政的最大融入, 进一步实现不同体育类课程的课程思政的体育共生, 最 终实现大体育课程作为一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共生, 在大力发展课程思政的大的共生环境下, 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效 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6.
论述了民间金融与实体经济、官方金融、农户,以及其他共生单元形成的利益共享、风险互通的共生关系,分析了民间金融的共生特性及其共生风险成因,有利于优化共生模式,降低共生风险,促进共生正能量的形成。从共生视角提出了民间金融风险监控的单元-模式-环境的铁三角模型。  相似文献   

7.
在对城乡一体化、乡村旅游及其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旅游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如何保留"城市"和"乡村"的特色,尤其是作为乡村旅游核心吸引因素的"乡村性";如何让优秀的乡村文化不受城市文化的侵蚀而得到传承和保护;如何维护乡村旅游产品的"原真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背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态势下,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日前我国区域旅游合作也呈现迅猛发展态势,标志着我国旅游业已从由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进入区域竞争阶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也被提上日程。自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已有三十多年的实践,2018年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共同签署的《推进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2018年行动计划》表明,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长三角地区空间集聚态势明显,从目前的旅游一体化发展状况看,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的核心仍是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是长三角旅游城市群的次核心城市。高铁的发展对长三角旅游一体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新常态下,长三角旅游一体化面临的新问题主要表现为配套支持力度不够、公共服务标准未完全统一。江苏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应分区域、分阶段地推进一体化进程,完善硬件交通网络和软件配套设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建立统一、标准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润扬区域旅游一体化问题及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是地区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显著趋势,本文依据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基础理论,客观分析扬州、镇江两地旅游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两地区域旅游一体化既是促进苏中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承担着推进江苏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扩大长三角区域经济影响力的重要历史使命,进而提出推进两地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高河北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水平,以河北省太行革命老区为例,采用文献研究以及实地调研的方法,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界面和共生环境四个维度分析其共生条件以及现实困境,并构建了具有河北省太行革命老区特色的振兴发展模式。同时,就推进河北省太行革命老区特色共生模式的实现提出提高共生单元利用度、创新现代化共生界面、提高共生模式关联度和营造优良共生环境的路径建议,为促进河北省太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实施文档一体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高校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电子文件的出现要求档案工作向文件管理延伸,从而在文件生成之日起就得到质量控制,结合长期从事档案管理与文件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论证了在高校实施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区域一体化本质是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从要素流动和配置角度看,区域一体化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就过程而言,主要包括旨在消除各地区之间要素流动的物理障碍和制度障碍,即交通一体化和制度一体化;就状态而言,在集聚和分散两种作用力下,促使要素优化配置,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内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评价。主要结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以上海为中心,向周边逐渐衰减,呈现南高北低,沿海高于内陆的区域布局。从省域角度,上海具有绝对优势、浙江省区域一体化略高于江苏省,安徽省区域一体化还有较大潜力。从五大维度看,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与区域一体化格局相对一致,交通一体化推动区域一体化作用明显,制度一体化尚处于起步阶段,而生态环境成为部分头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同时,从案例分析中发现,区域一体化不是追求区域一样化,在空间上呈现异质性特征,形成以多个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其辐射范围受地理临近性和城市规模大小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以往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结合共生理论,提出城市企业社会责任理念,通过分析城市企业社会责任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探索建立城市企业社会责任共生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框架体系,最后提出城市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建议,推进城市企业社会责任生态系统的多方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15.
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两种基本形式。阐述了这两种基本形式的特点和相互关系,论述了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就中国如何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和趋势,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实务、历史3个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国际旅游公共关系学基本理论框架的构建问题,指出国际旅游公共关系学作为公共关系学的分支学科,构建其学科基本理论框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与理论分析框架。结论认为,区域旅游产业竞争优势取决于该区域旅游经济活动开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水平、旅游消费的市场需求状况、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支撑水平以及该区域内旅游企业的战略发展、旅游产业内部企业结构以及同业竞争状况等四大关键要素变量及其相互作用;而可能出现的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机会或机会事件、区域地方政府的相关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则通过作用于上述四大关键要素的变化,从而影响区域旅游产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高校旅游师资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旅游教育质量的提升。传统的高校旅游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由外部系统主导,即由行业需要和上级部分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走向。而现代的旅游教师发展则是由高校旅游教师的内部系统主导,也就是教师专业发展应顺应教师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习特点。这个内部系统即教师本人作为一名成人,具有成人学习的特殊规律,文章通过揭示其规律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有40多年的实践,上海作为区域内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应当有效引领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采取定量研究方法,爬取携程网、去哪儿网游记数据绘制旅游网络图,从网络规模与密度、中心性、关联度与效率、特征路径长度、核心-边缘分析等角度,揭示以上海为中心目的地的长三角旅游网络结构,并据此提出开发...  相似文献   

20.
城乡一体发展的生态化互补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须转变城乡二元对立的思维,树立生态系统共生的城乡共同主体理念,从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统一来统筹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发展,要实行环境、空间、资源和市场等多方面的互补共生,优化城乡一体发展,须实施以下对策:第一,促进乡镇的城镇化,改革现有的土地制度和规定;第二,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第三,建立城乡之间可携带的社会福利;第四,依照生态与人文结合的理念规划城乡居住环境;第五,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