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合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中最大的沉井施工项目SB泵站沉井工程 ,采用数码相机近景摄影对沉井下沉过程中各方向平移、偏斜及扭转的时间历程进行数字化监测。并运用现代控制理论对沉井的下沉量、下沉速度、井体偏斜量作出预估并结合实测结果对沉井的下沉过程进行动态优化 ,按期望目标进行在线控制 ,并对抗井的终沉进社分析与预报以便达到稳步下沉。  相似文献   

2.
以唐家塬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拱顶下沉、围岩收敛、围岩压力、初衬与二衬接触压力和二衬混凝土应变,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得出结论:超大断面黄土隧道围岩变形大致经历了急剧变形、持续增长、缓慢增长3个阶段;初次衬砌的拱顶下沉量要远远大于围岩水平收敛量,围岩变形主要表现为整体下沉(建议施工单位采用双侧壁导坑预留核心土方法来控制隧道整体下沉);隧道断面围岩压力分布不均匀,存在明显的偏压现象;初衬与二衬的接触压力有拱顶向拱脚传递的趋势;二衬承受较大的荷载。  相似文献   

3.
对大断面小净距浅埋隧道围岩净空收敛、拱顶下沉、地表沉降、衬砌内力、接触压力(围岩与初衬,初衬与二衬间)、围岩内部位移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分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地表沉降是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引起的主要变形。各种监控量测手段已经普遍应用到隧道施工管理过程中,如何很好地利用测得的变形数据去反馈施工和设计,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之一。文章根据南京地铁2号线隧道浅埋暗挖区间段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得出最大地表下沉速率和最大下沉速率时的地表下沉量与变形稳定时的沉降量和隧道施工的主要纵向影响范围均具有线性关系的结论,线性系数与影响沉降变形的诸多因素有关,可通过具体工程实测数据回归得到。  相似文献   

5.
双侧壁导坑法在大跨度浅埋暗挖公路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朋辉 《四川建筑》2009,39(4):198-199,201
基于厦门海底隧道的监测数据,对双侧壁导坑法各施工部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左(右)导坑的拱顶下沉量主要是其自身开挖引起的,其中左导坑引起的本部拱顶下沉量是其总沉降量的70%~90%,其中右导坑引起的本部拱顶下沉量是其总沉降量的70%~80%,中导坑的开挖对它们的最终拱顶下沉量有一定的影响。这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奥法施工的核心思想是把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作为一个完整的支护体系,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要素。作者以亚婆髻隧道为例,主要论述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及锚杆轴力等监控量测项目。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围岩变形量的大小与围岩质量及开挖方式密切有关;对于分台阶开挖方式,在下台阶开挖时,围岩变形较大;软岩中,锚杆轴力沿杆长的最大值出现在靠中间点的位置。根据围岩稳定状态来确定二衬施作时机,保障了施工安全,同时也可为分析研究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全尾砂固结排放工艺是一种处理尾矿的高效安全新型排放工艺,尾砂沉降性能综合反映了尾砂物理特性、离析等特点,是影响过滤机对尾矿浓缩脱水效率的重要因素,对全尾砂固结干排工艺的应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采用全尾砂料浆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浓度下料浆沉降性能,建立了不同浓度全尾砂料浆沉降速度的数学模型。根据沉降速度数学模型可知较低浓度料浆沉降速度快,沉降周期长且极限下沉量大,而较高浓度料浆则相反;全尾砂料浆沉降速度曲线大致符合单峰右拖尾类型:初期沉降速度不断增大直至最大下沉速度,以最大沉速下沉一定时间后速度减缓,最后停止沉降。采用均匀设计法,建立不同浓度及不同粒级组成的5因素6水平均匀试验,对配级尾砂沉降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极限下沉量与浓度、-210~+120 μm尾砂含量、-120~+75 μm尾砂含量呈负相关,与+210 μm尾砂含量、-75 μm尾砂含量呈正相关;浓度对尾砂料浆的极限下沉量影响最大,粗颗粒(+210 μm)次之,细颗粒(-75 μm)对极限下沉量影响排在粗颗粒和浓度之后,中粒径(-210~+75 μm)的影响最小。在浓度较低时,配级尾砂沉降速度比全尾砂缓慢,尾砂级配占主导因素;在浓度较高时,配级尾砂和全尾砂沉降速度相差不大,此时主导因素为料浆浓度。  相似文献   

8.
傍山公路隧道棚洞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良 《四川建筑》2008,28(1):123-125
通过对棚洞建成后的有限元分析可知:棚洞建成后,在竖向位移上总体呈现下沉的趋势;水平位移总体呈现出向斜腿柱方向偏移的趋势,但位移量均不大.在受力方面,棚洞建成后,围岩的拉、抗压应力均较小,远小于岩体的抗拉、抗压强度,围岩将处于稳定状态;结构受力也均小于设计材料的容许应力值,结构建成后也将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9.
郭天城 《四川建材》2009,35(6):141-142
基于某公路隧道的施工情况,对采用交叉中隔壁法的施工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采用交叉中隔壁工法施工时,各施工部的拱顶下沉量主要是由其自身开挖引起的。Ⅰ部开挖引起的本部拱顶下沉量占其总沉降量的40%-50%,Ⅲ部的开挖对本部拱顶下沉的也较大,其量值大约为最终预测拱顶下沉值的50%~60%左右,其它施工部的开挖也对Ⅰ、Ⅲ部的拱顶下沉的影响相对较小。论文总结的经验对今后类似的工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隧道监控量测中拱顶下沉是重要的必测项目之一。根据隧址区不同围岩性质及围岩级别确定参数预计算出围岩最终变形十分重要,对隧道动态设计预留变形量具有指导意义。依托老鹰山隧道为案例,对隧道拱顶下沉项目通过有限元正分析软件进行建模分析,计算围岩受力及最终位移。通过对应实际监控量测的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法验证,并比对有限元正分析计算最终位移与通过实际监测数据得出的最终位移,得出结论,为今后类似隧道拱顶下沉项目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岳锁生 《山西建筑》2007,33(3):99-100
结合太原市新兰路地下雨水泵站沉井的工程实例,对其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介绍,并对沉井结构设计要点和设计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下沉纠偏及封底施工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梁严俊  王杰 《城市建筑》2013,(10):68-68,85
本文以台州市滨海污水2#泵站工程为例,介绍了在高地下水位、高压缩性、重度液化地质条件下,较大型沉井的设计及施工情况。综合分析了工程特点及难点,对各种沉井下沉方案进行了比较。从施工的难易程度、安全可靠性及运行管理方面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并确定了最终的设计及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3.
沉管技术在给水工程穿越运河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明 《山西建筑》2009,35(28):175-176,191
结合宿迁市中心城市饮水安全保障工程中过河钢管采用沉管施工技术穿越京杭大运河的工程实例,阐述了过河管道沉管施工中的施工工艺和应注意的问题,以推广水下沉管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孙凡  陈光烈 《福建建筑》2014,(3):24-25,23
铁路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条件,铁路车站是铁路的最重要部分之一,也是城市与铁路沟通联系的唯一窗口,因此,铁路车站建设关系城市发展、铁路与城市融合等重要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回顾温福铁路宁德火车站的建设和探索历程,分析宁德火车站的特点,提出构筑宁德中心城市地标性建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城市立体化扩展趋势的愈加明显,结合城市地铁站点立体开发利用以及站点综合开发将是今后城市空间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对香港、日本地铁上盖案例简要分析,结合闵行区莘庄地铁上盖规划研究项目,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立体空间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李涛  赖泽金  徐支松 《山西建筑》2012,38(10):35-36
分析和评价了适用于一般深度立井施工的普通凿井吊盘结构和适用于超深立井施工的新型凿井工作盘的结构,探讨了超深立井施工凿井吊盘结构设计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安全、优质、快速、高效地进行超深立井施工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汽车客运站总平面的研究,探讨了影响总平面设计的若干因素以及总平面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再结合几个具体的实例进一步分析城市交通、基地性质等因素对总平面设计的影响,进而展望未来总平面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朱子朋 《山西建筑》2010,36(2):196-197
通过超声波测流仪对广州市露空管进行测量,这些测量数据结合广州市分布的遥测点、加压站、水厂的流量和压力数据,绘制广州市管网流量流速流向分布图,以了解水在市政管网中的流速、流向,查找容易出现水质问题的流速较慢管段和滞留管段,然后再解决问题,从而改善水质和优化调度。  相似文献   

19.
沉井的施工工艺及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陈海蓉 《山西建筑》2007,33(13):153-154
通过在代县地道桥引道工程中泵站内沉井施工的实践,介绍了沉井的组成、施工工艺,提出了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阐述了沉井下沉法的特点,以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地表微沉降沉井的信息化施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玉生 《结构工程师》2001,(4):30-35,24
本文简述了成都路排水泵站地表微沉降沉井的施工工艺,原理,监测的原则,内容和主要结果,信息处理和反馈所用到的流变有限元的基本公式及其在指导沉井下沉过程的作用。以及对周围建筑物的保护效果,最后提出有待进一步完善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