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混凝/砂滤/超滤组合工艺对水中颗粒物质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研究了混凝/砂滤/超滤组合工艺对水中颗粒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有效去除水中浊度及颗粒物,膜出水浊度低于0.2NTU,水中粒径大于2μm的颗粒数量少于20个/mL.  相似文献   

2.
结合水厂水处理工艺及活性炭深度处理装置,探讨了生物活性炭滤池出水中颗粒物数量的变化及粒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过滤周期内活性炭滤池出水颗粒物数量与浊度会出现相似的变化规律,二者之间相关性较好,但活性炭滤池出水浊度的变化滞后于颗粒物数量的变化。生物活性炭滤池过滤初期,滤后水中大于2μm的颗粒物数量可达到111个/mL,50min后数量降至50个/mL以下。生物活性炭滤池出水中大于2μm的颗粒物主要由粒径为2~7μm的颗粒物组成。  相似文献   

3.
陶粒生物滤池与无烟煤滤池强化过滤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某自来水厂处理密云水库蓄水的出水(混凝沉后水)为试验用水,通过中试对比研究了陶粒生物滤池与无烟煤滤池的过滤效果。结果表明,陶粒生物滤池与无烟煤滤池对水中颗粒物的去除效果接近;对于水中的浊度,无烟煤滤层对其去除效果较好,而陶粒滤层的过滤效果则较差,需要依靠石英砂的截污作用来降低浊度;陶粒对有机物的过滤效果优于无烟煤的,陶粒生物滤池对TOC的去除率为14.9%~30.2%,对CODMn的去除率为13.1%~38.5%;与无烟煤滤池相比,陶粒生物滤池具有水头损失增长快、周期较短、初滤水中颗粒物较多等缺点。  相似文献   

4.
人工介质去除源水中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考察了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对W市源水中多氯联苯(PCBs)和多环芳烃(PAHs)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源水中存在较高浓度的PAHs;当介质的填充密度(介质与水的体积比)从15.6%增加到38%时,对PCBs和PAHs的去除率均有所增加;当HRT从3d增加到7d时,对PCBs和PAHs的去除率均没有明显提高。可见增加介质填充量有利于对PCBs和PAHs的去除,通过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对源水中的PCBs和PAHs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出水PAHs浓度难以达到《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前经常采用的消毒副产物前质的评价方法有3种,即生成潜能(FP)试验、模拟管网(SDS)试验和标准生成势(UFC)试验。经比较发现FP试验所采用的培养条件与实际偏离较大;SDS试验的虽与实际最符,但不同时期、不同水源之间所得数据的可比性较差;UFC试验所采用的培养条件与实际生产的较为接近,无论在生成量还是在物种分布上,所得数据均与实际生产的较为符合。采用UFC方法评价了四种常用水处理工艺对THMs前质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工艺对THMs前质的去除效果较差,去除率仅为27%;在预臭氧投量为2.0mg/L的条件下,其对常规工艺去除THMs前质的效果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活性炭吸附能较为有效地去除水中的THMs前质,去除率可达47%;臭氧-生物活性炭对THMs前质的去除效果最好,能够使出水的THMs前质含量降到90μg/L以下,去除率达到了75%。  相似文献   

6.
方解石去除水中磷酸盐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试验研究了方解石去除水中磷酸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a^2+促进了方解石对磷酸盐的去除,并且Ca^2+浓度越高,对磷酸盐去除的促进作用越强;当碳酸钙饱和度(SICaCO3)〈0时,方解石的除磷效率随HCO3^-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当SICaCO3≥0时,HCO3^-浓度的增加反而会使方解石的除磷效率提高;温度越高、反应时间越长,方解石对磷的去除率越高;重复使用可以提高方解石去除磷酸盐的效率;当Ca^2+浓度较低时,随着pH值(5~9)的增加方解石的除磷效率明显下降,而当Ca^2+浓度较高时,pH值(5~9)对方解石除磷性能的影响则较小;方解石去除磷酸盐的性能受粒径和温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砷污染原水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常规净水工艺为基础,开展了水源突发性砷污染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原水中的As(Ⅴ)浓度超标10倍和50倍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混凝剂的投量,可将砂滤出水中的As(Ⅴ)浓度控制在10μg/L以下;但在原水As(Ⅴ)浓度超标100倍的极端情况下,则需在取水口处投加膨润土,采用吸附与增加混凝剂投量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将砂滤出水中的As(Ⅴ)浓度控制在10μg/L以下。混凝沉淀无法有效去除以分子形态存在的As(Ⅲ),需要预先将其氧化为As(Ⅴ)。当采用液氯作氧化剂时,其投加点对去除效果的影响不明显,但需确保有效氯(以Cl2计)与As(Ⅲ)的质量比〉2。混凝沉淀出水的浊度与残余的As(Ⅴ)浓度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在时问较为紧迫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监测混凝沉淀出水浊度来问接反映对As(Ⅴ)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引黄水库水颗粒物含量高的水质特点,利用在线颗粒计数仪对浮滤池工艺原水(引黄水库水)和出水进行跟踪监测,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了引黄水库水的颗粒物粒径构成、浮滤池对颗粒物的去除效果及各粒径颗粒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引黄水库水中颗粒物以2、3、5μm的颗粒物为主,各粒径颗粒物所占比例与粒径成负相关;过滤过程中各粒径颗粒物含量变化规律不同,但粒径相近的颗粒物含量变化趋势相似;浮滤池对颗粒物去除效果显著,去除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
对比了采用颗粒计数与浊度来表征水中颗粒物的区别,介绍了颗粒计数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通过实验对颗粒计数检测技术在评价水中颗粒物的去除效果、检测的影响因素及识别膜破损的灵敏程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颗粒计数检测技术应用于膜法水处理工程时,应考虑系统中泵和复杂管路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颗粒计数检测可以补充浊度指标,及时识别和发现膜缺陷导致的水质的细微变化,降低饮用水中致病微生物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以尼龙网为膜材料构建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并处理生活污水,分析了曝气量(0、10、23.3 L/min)、膜孔径(200、300、400、500目)、出水水头(3、5、8、10 cm)对动态膜形成的影响,以及出水中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结果表明,曝气量过大则动态膜不易形成,而在不曝气的条件下,动态膜形成时间短,系统稳定运行时间长;400目的膜孔径既能保持较高的稳定出水通量,又浊度较低,强度高,耐久性好;随着水头的增加,初始通量增大,动态膜也更易形成;通过颗粒物粒径分析,在动态膜形成的过程中,各粒径的颗粒物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去除。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Brücke Wolken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