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Planning》2016,(4)
不同部门长期以来多次对三江平原进行地下水资源量的分析与评价工作,由于所处的视角不同,评价结果不同。对不同视角的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量进行分析与评价既可丰富以往的评价结果,又可为相关机构在今后进行评价时提供借鉴。在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将评价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量的主要部门识别为水利系统、地质系统和科研机构等;通过比较分析确定基础数据、计算范围、计算分区、计算方案、计算参数共5个评价要素;通过综合分析对不同部门关于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量的5个评价要素和评价结果进行优选,并为今后相关的评价工作提供参考;提出从"黑龙江中下游中俄跨国界含水层中的一部分"这一视角来分析这一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唐哲  刘新社  尚金淼 《矿产勘查》2010,1(6):536-540
文章通过对蒙古国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南部水源地水文、气象、地质构造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分析与研究,利用勘探成果和抽水试验资料,圈定了洼地一带作为成井区段,以袭夺潜水蒸发量为地下水开采量。通过数值模拟法评价水源地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找到了满足矿山生产用水的理想水源地。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0)
广西地下水水量丰富,其中地下水中的岩溶水所占比重较大。数值模拟方法是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模拟自然界一些水文地质过程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结合地下水数值模拟,将其在广西岩溶地区的应用加以说明,及其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信息     
我国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调查显示,我国地下水资源分布呈现南多北少基本特征,且自然分配极不平衡,资源量最少和最多的地区分布量相差50倍,这也是我国部分地区极度缺水的主要原因。记者从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上获悉,自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围绕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地下水环境保护,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评价。调查显示,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每年28000亿立方米,其中三分之一是地下水。我国地下水资源分布呈现南多北少基本特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的32.2%,而在长江以南的南方…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阐述龙岩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地下水长观资料,在对龙岩盆地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认为允许开采量约为26.2万m3/d;并且局部区域还有总量约8万m3/d的开采潜力。  相似文献   

6.
GMS在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南)深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已引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严重制约了该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 ,其基础和前提是对该区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调查和评价。由于长江三角洲面积大 ,含水层系统结构复杂 ,所以准确评价该区的地下水资源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本文采用GMS ,实现了对该区长江以南深层地下水的三维数值模拟。应用过程及模拟结果表明GMS具有操作简便、三维可视效果好、前后处理能力强等突出优点 ,即便用于长江三角洲如此大范围、条件复杂、实际工作量非常大地区的地下水数值模拟 ,仍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5)
为了解盘锦市水资源现状及其特征,本文对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对策,为科学利用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同盆地地下水数值模拟及水资源优化配置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同盆地由于水资源缺乏且分布不均匀,以及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建立了大同盆地地下水的三维流动数学模型,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评价了大同盆地地下水资源量。模拟结果表明大同盆地地下水已经超采且开采非常不平衡;在降雨保证率为50%的情况下,大同盆地年水资源补给量为7.1×10~8m~3,降雨保证率为95%的情况下,年水资源补给量为6.3×10~8m~3,而总排泄量达7.7×10~8m~3(2004年),其中蒸发排泄达总排泄量的35%左右(约2.64×10~8m~3)。根据地下水的开采情况及引黄入晋工程北干线的进度,应用模型设计方案对大同盆地地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做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保德县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可采量以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和面临问题的分析,从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健全水资源动态监测系统等方面,提出了今后应采取的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4):642-646
曾家山地处地下水补给区,水资源短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对岩溶发育程度分区模糊综合评判法发现,地下水富水性差异大、垂直分带明显。原因在地层岩性差异、构造部位和地表水文网差异的影响。川北地区碳酸盐岩岩溶水分布最广,以溶洞暗河强烈发育的岩溶溶隙溶洞水为主。通过降水径流频率相应法和降雨入渗法计算,工作地区地表水资源量26767.00万m3/a,地下水资源量8627.97万m3/a,地下水资源量8627.97万m3/a,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为主,水质较好,水资源利用前景良好,可采取修筑地表、地下联合水库,拦蓄地表水明流、扩泉储水、凿井开采地下水的方式综合利用地表、地下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阐述龙岩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地下水长观资料,对龙岩盆地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认为允许开采量约为27.9万m3/d,扣除岩溶地下热水允许开采量1.73万m3/d,实为26.2万m3/d;因此,在局部区域尚有8万m3/d的开采潜力。但根据全市近期和中长期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结果,到2010年时,岩溶地下水资源将不能满足全市的用水要求,必须另找出路。  相似文献   

12.
结合孝义市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分析了煤矿开采对孝义市水资源的影响,并根据该市目前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及开采状况,提出了几点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策略,以解决该地区地下水资源量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郭俊君 《山西建筑》2009,35(11):363-364
以坪上应急引水工程为例,通过对比分析采用排泄法对坪上泉岩溶水天然资源量进行计算,并用补给量法对其校核,经过计算与系统分析,对坪上泉岩溶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用排泄法计算结果作为坪上泉的岩溶水资源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黄河滩地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滩地和河床下蕴藏着较丰富的浅层淡水资源 ,这个淡水资源来源于黄河渗透水 ,经过试验研究 ,初步探明了黄河滩地及河床浅层地下淡水资源的分布规律 ,揭示了这一淡水资源主要接受黄河渗透激发补给 ,评价分析了地下水资源量 ,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的取水方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涵宇  尚瑞 《矿产勘查》2020,11(2):321-327
通过分析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的油气富集特点等基本地质条件、勘探现状以及资源评价过程中的难易程度,应用地质类比法估算该区的石油资源量。根据“勘探程度高,地质认识程度高,资源探明程度高”的三高原则分析,优选了4个刻度区。对刻度区解剖相关的地质评价参数以及资源量计算方法进行详述,建立苏北盆地刻度区评价参数库,计算了所选评价区的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结果表明:高邮凹陷的油气地质资源量在整个概率区间为1.99亿~16.97亿t,可采资源量为840.3万~39525.1万t,仍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6.
影响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适宜性的主要因素为水文地质条件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文章阐述了武汉市区岩土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采用多种方法对武汉市区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两个主要因素,将武汉市区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划分为适宜区、基本适宜区、适宜性差和不适宜区4个区,并进行了分区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随机模型与确定性模型相耦合的方法,确定了公主岭市黄龙工业园水源地的合理开采量。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和补给能力;应用VisualMODFLOW 3.1对研究区的地下水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预报了新水源地投产后地下水水位及流场的时空响应变化;模型预报过程中采用Monte-Carlo随机方法模拟预报了研究区的降水量。模型预报结果表明,在区内和邻区不再增建承压水水源地的情况下,承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15800m3/d。为研究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内陆干旱地区是生态环境对地下水最为敏感的地区.由于对地下水可开采量的估计偏高,我国西北内陆部分干旱区地下水超采,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导致土地沙化、生态退化等问题.总结以往研究成果,自然植被正常生长需要的地下水埋深以3~5 m为宜,年耗水量为300~500mm,地下水矿化度<5g/L.根据对地下水位的观测,分析了严重超采地下水的准噶尔盆地奇台县地下水资源量及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利用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模拟了塔里木盆地麦盖提县不同灌溉面积、不同地下水开采量下的水资源转化消耗,分析了保证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分析表明,在以转化补给为主的干旱地区,实现可持续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地下水可开采系数不宜太高,以0.25~0.40为宜.  相似文献   

19.
针对干旱地区"一河一绿洲"的特点,本文以新疆最大灌区叶尔羌河流域为例,通过对流域60组同位素检测数据的分析,指出区内水资源的转化关系;借助不同土质的潜水蒸发实验数据分析,研究流域潜水蒸发规律,从而研究了干旱地区水资源主要的消耗途径,提高了水资源评价精度;并通过计算预测区域转化资源量,为干旱的确水资源评价及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地下水循环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热电厂事故时泄露污染物污染地下水过程的系统分析,构建以观测井作为评价对象对地下水污染进行评价的方法。确定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因子,建立污染物基于过程模拟法的迁移转化模型。分别以高锰酸钾指数、石油类污染物及液氨作为水污染风险评价因子对热电厂地下水进行了水污染风险评价。利用建立的热电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对葫芦岛大唐国际热电厂进行了地下水风险评价。污染源与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地下水污染范围和程度。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的构建,为热电厂发生事故泄漏时污染物对地下水污染范围和程度的判别提供了有效的监管方法和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