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成果建立在对产于晚太古代绿岩带中的55个中温热液金矿床的137个大样的约70种元素的分析基础上。尽管这些矿床在成矿省和单个矿床的元素共生组合和富集上有明显差别,但总体来看,Au、Te、S、As、W、Bi、Ag和Se依然是金矿勘探中最重要的元素。Te、As、Bi和Se的富集一般大于玄武岩平均丰度的1000—100倍,而W、S和Ag的富集系数则为100—10。Sb、B、Mo、Cu、U、Hg、Pb、Sn、Cr和Co只在局部显得重要。在大量数据中,只有Te、Bi和Ag示出与Au有密切的关系,表明它们大概同时沉淀,因此是最适于详勘的元素。其他元素可能局部与Au有关,但它们的大量沉淀不是在Au之前,就是在Au之后。这些元素可在Au矿周围形成大范围的晕圈,因此最适用于区域勘查。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多元素矿床层间氧化带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层间氧化带与潜水氧化带和地表氧化带的主要区别;层间氧化岩石与原生红色沉积岩石的区别;古层间氧化带、古地表氧化带的识别标志以及次生还原岩石和这类岩石的层间氧化带的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介绍了运用地球微生物学方法寻找多金属矿化,尤其是金矿化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在墨西哥境内选择了6种不同的矿化类型。土壤中蜡样芽孢杆菌与异常金属富集的空间分布使我们发现蜡样芽孢杆菌含量与某些矿化相关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与地下矿化中亲铜元素的总含量成正比。在矿藏丰富的土壤中观察到,高蜡样芽孢杆菌含量与高金属含量之间存在着空间间隔或称“水平偏移”。对这一空间间隔的可能解释是局部中毒效应,它超出了土壤微植物群的适应能力,或者是一种是由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中亲铜元素占优势连同其他原因一道而引起的生物速效性的降低。如果同一天进行多次测试,该方法的重现性是令人满意的。一般地说所观察到的蜡样芽孢杆菌计数随研究时期样品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尽管蜡样芽孢杆菌分布不足以替代地球化学分析,这些有效的定性数据充分地说明应该更进一步地研究此方法。目前,蜡样芽孢杆菌方法可作为一种有益的勘查补充技术。某些结果说明蜡样芽孢杆菌方法在寻找隐伏多金属矿化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5.
Misima 岛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 Moresby 港南东东625km 处。在该岛的东部进行了详细的航空磁法和放射性测量,测区内分布着 Umuna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测量的目的是想了解地表及地下的地质情况,援助该区的区域矿产勘查。为了确定各种古新世—中新世变质沉积序列和中新世斑状长英质侵入岩的磁性,在测区内进行了现场磁化率测量。使用磁化率测量、磁场模式及区域地质填图对航磁资料进行了解释。计算机处理包括采用归极换算法及假重力异常变换。岛上地面不同密度及各类植被的覆盖,给以前的航空放射性测量资料的解释带来了困难。使用钾道和总计数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对有关数据重新进行了处理,将这些解释结果结合该区地质背景的分析,圈定了浅成低温热液矿化远景区。  相似文献   

6.
在大营铀矿床内进行系统取样,根据各地球化学分带砂岩的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和全岩C-O同位素分析结果,对各类砂岩的地球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厘定与铀伴生的元素的种类及其与铀含量的关系,建立含矿砂岩特有的地球化学标志,并查明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类型。分析结果显示:含矿砂岩中CaO、有机C和全岩S的含量较古氧化砂岩和还原带砂岩高,Fe在还原带砂岩中含量最高,与黄铁矿关系密切;各地球化学分带砂岩的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未出现Eu的异常;微量元素Li、 Ba在含矿砂岩中含量较古氧化砂岩和还原带砂岩低,W、 Mo、 V、 Ce、 La在含矿砂岩中强烈富集,且Mo、 V、 Ce、 La与U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C-O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碳酸盐胶结物中的碳为大气降水中的碳和有机碳的混合产物,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与有机质的脱羧作用关系密切。通过研究对含矿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其他伴生元素矿产的勘查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
1982年荷兰阿姆斯特丹Elsevier科学出版公司出版了一本英文新书,书名是:《铀钍矿床的地球化学勘探》(Geochemical Prospecting for Thorium and Uranium Deposits)。主编是加拿大地质调查局的R.W.Boyle,全书共498页。  相似文献   

8.
火山岩中热液铀矿床与火山活动有着密切的成生联系,它是火山岩区热液活动在特定的地质构造条件下的产物。相山铀矿田就是热液成矿作用演化的一个相当典型的范例。矿田产于华东地区晚侏罗世塌陷式中酸性火山盆地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有三次大的热液活动和两次成矿作用,形成了两大类型的铀矿化,其热液的性质、成分,成矿的温度、深度、硫、氧同位素的特点以及成矿时间和空间都表现了规律性的演化,显示出塌陷式火山盆地中热液演化的阶段性和顺序。因此,阐明相山铀矿田热液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演化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点和主要伴生元素;确定了这些伴生元素在金矿化形成中的作用;查明了地壳一些地段物质(元素)的某些部分在迁移过程中由分散状态转变为工业富集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地评述了前苏联文献中关于隐伏矿床勘查新方法的更详细报道,以便引起人们对新方法的注意。新方法以基岩和土壤中金活动形式存在的痕量元素的选择性提取为基础,即:(1)基于元素有机存在形式(MPF)的区域勘查;(2)使用次生铁和锰氧化物吸附的元素(TMGM);(3)元素的地电化学(部分)提取(CHIM)。在前苏联几个地区应用这些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结果。结果表明,在不同景观和气候环境中使用这些方法可探测到深度为500m或更深的隐伏矿体。MPF和TMGM方法在区域勘查中用于确定靶区,而CHIM方法用于详查。  相似文献   

11.
晚元古代火山沉积岩Jilove带的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土壤和重矿物含量),发现了金异常和贱金属富集区.在最有希望找到金(包括Celina-Mokrsko金矿区在内)的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土壤取样.这次测量是在目前未知的含金矿带上进行的。在Celina矿床,根据痕量元素的分布和将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可将有关元素分为三组: 1.与金矿化有关的元素:Au、As、Bi、Mo、W; 2.与岩性有关的元素:Co、Cu、Ni、Zn、有时有W; 3.与金后构造有关的元素;B、Sb,有时有As. 金及其指示元素的富集系数明显降低.这表明在Jilove带的深部,金矿化的产出似乎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地球化学工程学在放射性废物处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应用地球化学工程学治理环境的基本依据,常用的放射性废物处置工程模式和工程屏障的功能,并以某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地球化学工程屏障物料研究为例,说明地球化学工程学在放射性废物处置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地球化学工程学方法来改良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址的天然缺陷,可大大提高放射性废物处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在模拟研究井中瞬变电磁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井中瞬变电磁纯异常提取方法 ,并将其应用于诸广热液型铀成矿区ZK71-2钻孔井中瞬变电磁实测数据处理,识别了井旁盲赤铁矿(化)一处,精确定位了赤铁矿(化)中心的位置。同时,针对γ测井揭露的放射性异常,通过对异常段的纯异常提取,推测了钻孔中铀矿化可能的延伸方向。  相似文献   

14.
日益增长的地球化学调查速度要求有一种能在最短时间内取得结果,並最大限度地发现金属矿化的快速分析方法。目前所用的分析金的方法满足不了上述要求。例如,生产效率很高的发射弧光光谱分析法没有足够的灵敏度(10g/t),具有0.2g/t左右灵敏度的试金法极为复杂、费力和昂贵。  相似文献   

15.
Youngdong地区的Samhwanghak侏罗纪(166±2Ma)脉状金矿床是韩国中温热液金矿床的一个实例。矿床由含金的、但相对贫硫的块状石英脉组成,产出在前寒武纪的含石墨副片麻岩的剪切带中。 通过对先于金、硫化物沉淀的脉石英流体包裹体研究,划分出三种流体包裹体类型:(1)CO_2-CH_4流体;(2)低盐度的H_2O-CO_2—CH_4流体;(3)含少量CO_2的水溶液流体。第二类包裹体主要为原生包裹体,并代表了由大量流体分离形成的早期不混溶流体,其形成温度为480~220℃,压力大于2×10~8Pa,初始热液流体在温度410~480℃时接近临界状态,成分上是均匀的,其X_(co_2)+CH_4=0.45,(Xco_2:=0.14),盐度=9wt%当量NaCl。第三类包裹体明显是次生的,代表了在温度降低(低于 370℃),压力下降(=1xl0~8,Pa),第二类流体大量分离形成的流体,但也包含深循环大气降水。 热力学计算表明热液流体演化是:在接近黄铁矿一磁黄铁矿硫化物曲线处,硫逸度随温度降低而 逐渐降低;氧逸度主要受石墨一流体相互作用的控制;pH值接近中性;温度和氧逸度关系表明热液流 体最初来自附近S型岩浆——中侏罗世的Kimcheon花岗岩。金在340一240℃时从后来的水溶液中 沉淀,是热液体系冷却和硫活度减小所致。 热液硫的护4S接近2%。表明热液硫主要来自钦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矿体大小分布的统计规律,在此基础上划分出矿床内的主要矿体。这些矿体虽总数不多,但却占矿床储量的大部。特别注意揭示铀在陡倾矿床中的垂直统计分布规律;这种规律以正态分布曲线表示,曲线略有偏离;根据这种曲线可将矿床划分成三个数量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应用地震勘探、重力测量、磁法和电法勘探等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构造区划和成矿区划,并根据其某些标志划分铀矿省、铀矿田和铀矿床。  相似文献   

18.
问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近10~15年来,人们对金-银矿床近矿交代岩中碱性元素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开发新的非正统的稀有金属原料来源(锂、铯等)及制定金矿普查新方法的需要有关。在金矿普查的新方法中,遥测区段的放射性地球化学方法——地面和航空伽玛能谱测量(АГСМ)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中除铀(镭)、钍外,钾具育决定性意义。钾与其它放射性元素正异常的存在,被看作是  相似文献   

19.
某些巨型矿床的同位素特征和研究20个矿床(其中10个是巨型矿床)所得到的新成果表明,它们都有壳幔相互作用的痕迹。业已查明,这种相互作用在许多场合下都发生在地幔中,详细讨论了巨型矿床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理论。按照这个理论,这些矿床是一种特殊现象,无论成矿元素的多样性如何,它们都有地幔中的壳幔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地幔交代这样一个共同的因素。可以把作为不相容元素巨量堆积的花岗岩看成是巨型矿床的类似物;按照统计的结果,它们有可能在大约2Ga前的某个发展阶段系统富集,在这个阶段,物质的再循环伴随有显著的、产生地幔中所缺少的挥发分的壳幔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相山铀矿田居隆庵矿床探索性地试验了土壤气态水微量元素测量方法在热液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土壤气态水微量元素测量的铀钍含量普遍较低,其平均含量分别为0.83μg/L、 0.33μg/L,而对于深部铀矿体的指示效果后者则明显优于前者;土壤气态水微量元素测量对于赋矿断裂和无矿断裂均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其测量结果受断裂构造的影响较大。该方法野外操作简单、分析测试便捷,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此方法对热液型铀矿勘查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