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西瓜联拾趣     
正西瓜,果肉艳红,瓤沙汁甜,清凉爽口,是夏季里人们消暑止渴的佳品。古往今来,文人骚客既有赞美西瓜的诗词歌赋,也有涉及西瓜的佳联妙对。"宋四家"之一的苏东坡,有个门生独坐书房,见春雨洒在窗纸上,即得一上联"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半年后他请教苏东坡,东坡这时正有客人,并不急于告诉他下联,只顾拿刀切西瓜待客。门生不断"请恩师赐对",苏东坡说已经告诉了他下联:"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关于这副对联的来历,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2.
在闽南,茶在生活中具有重 要地位。当地食谚曰:“宁可一日 无米,不可一日无茶”。又习称茶 叶为“茶米”,并且形成一种大家 共同遵守的茶礼。例如: 客来敬杂 当地不论您 走进富豪之家或贫困之户,茶对 于来客是必不可少的。“请喝茶”、 “喝两杯再说”,是当地人的口头 禅。这显示了当地人对来客的尊 敬,也显示了当地人淳朴、谦和的  相似文献   

3.
正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载体,历经数千年而不衰。那些张贴在餐馆、酒楼的对联,更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撷取数则流传下来的古代餐饮妙联,以飨读者。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这是清朝时京城一家酒馆的对联,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看  相似文献   

4.
饮酒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其中酒联则是酒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借酒联取乐,又大多是逗人酒兴的。如:刘伶借问何家好?李白还言此处香。有的酒联看来谐谑,玩味无穷:东不管西不管酒馆;兴也罢衰也罢喝罢。有趣的是有人集唐宋诗句,妙连成联,又极工切:  相似文献   

5.
茶联三副     
为《红楼茶韵》题联石破天惊传妙记诗香茶韵绘红楼 注:《红楼茶韵》是李茂荣先生创作的工笔重彩系列组画书赠湖畔居联茶香鸟语增人寿  相似文献   

6.
浅谈茶联     
浅谈茶联炉火编辑先生约我谈谈“茶联”,盛情难却,勉力应之。茶联是我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群众性茶文化活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茶联不比茶诗,以题咏功用者为多,除供雅赏外,不少还具有广告的效果,其实用意义似胜茶诗一筹。下面试举一些联例,与大家一...  相似文献   

7.
茶联是我国楹联宝库中一枝奇葩,它字数多少不限,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是诗词形式的演变。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室、茶叶店、茶座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艺、茶礼表演的厅堂墙壁上,甚至在茶人的起居室内,常可见到悬挂有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不但使人有古朴高雅、“公德正气”之感,还可以给人带来联想,增加品茗情趣。自唐至宋,饮茶兴盛,又受文人墨客所推崇,因此,茶联的出现,至迟应在宋代。据史乘记载,茶联数量多且有志趣的,乃是在清代,尤以郑板桥为最。 这位“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怀治国安邦的雄心,当过十二年七品官。他为官清廉刚正,对老百姓情真性挚;然目睹官场的污浊,他深深感到“老作风尘俗吏,总折腰为米,竟何曾小补民生国计”,他向往的是“黄泥小灶茶烹陆,白雨幽窗字学颜”(《赌博也上人》),那样一种恬淡自然的生活,在《题画》中说:“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翰墨、香茗、友情才是最令他欢乐和陶醉的,“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  相似文献   

8.
1981年参加省作协举办的作家读书班,地点设在苏州东山镇,东山原是太湖中的一个小岛,后来人工填土筑路,变成半岛,这是块绿荫婆娑的风水宝地,出产一种举世闻名的茶叶——碧螺春。与碧螺春齐名的是一位上海大亨用一千多两黄金建成的雕花楼。  相似文献   

9.
品茗赏茶联     
我国是茶的故乡,历代骚人墨客,在品茗之余,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而又妙趣横生的茶联。  相似文献   

10.
茶联撷趣     
# 清代江西省的曹秀芝(字芝田,一字冰持,号地山),官至礼部尚书正一品加三级,曾参与修撰《清实录》、《四库全书》,诗文敏捷,才华出众,有《赐书堂稿》、《依光集》、《地山初稿》等书传世。有一次,他在品茗时,联兴大作,吟了一副茶联:“烟中茶语窗前月;瓶里梅花谷外莺。”这副茶联对仗工整,联语玑珠,堪称佳作。它把烟、茶、窗、月、瓶、梅、谷、等景巧妙自然地融为一体,描述了文人雅士的恬淡清高和生活追求,给人以不尽的暇想和无穷的韵味。在这里,联以茶生辉,茶因联更醇。此茶联是在江西省武宁县1983年文物普查中,从澧溪乡上菁村村民家中征集到的。  相似文献   

11.
西湖茶联漫话戴盟过去的杭州藕香居茶室,曾有人集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诗句为一联: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 似佳人。前句赞扬西湖的秀美,后句歌颂茶味的芬芳,巧妙地把西子湖的美与龙井茶的美融为一体,茶韵诗情沁人心脾。集句为联,很不容易。在西湖龙井,曾有一“秀萃堂...  相似文献   

12.
广东茶联极为丰富,它是广东茶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为了弘扬广东茶文化,笔者曾于1998年辑成《广东茶联佳作鉴赏》一稿在《茶叶机械杂志》第2期上刊出。此后又作了一番调查、搜寻和整理,辑成《广东茶联拾遗》一稿,作为姐妹篇一并提供给刊友,愿与刊友茶余饭后共赏之。 岸花飞送客,檐燕语留人。仁化丹霞山景区茶亭联。此联源自杜甫《发潭州》“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句,是有人根据景区内姐妹峰与茶壶山的传说移植于此的。相传此地有一渔夫以“在家不会待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来启发两个女儿要热情待客;两个女儿遵照父训,…  相似文献   

13.
广东茶联佳作鉴赏陈杖洲(广东省英德市茶叶局513000)也许与广东气候炎热有关,广东境内茶亭、茶寮、茶馆、茶楼、茶店、茶庄、茶社格外的多;在这些场所总少不了要制上一二副茶联,因而广东茶联也格外的多。在诸多茶联中,有不少是佳联名作,情景交融,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文人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茶诗,而且还留下不少趣味盎然的吟茶联。 茶联,短短两句,洗炼精巧,幽默风趣,给人带来思想和艺术美的享受。茶联在异彩纷呈的茶文化中,可谓是芳香四溢的一朵奇葩!旧时茶馆“金鸡未唱水先沸;旭日初升茶溢香。”又有“煮沸三江水”之技,使客人有“同饮五岳茶”之乐。由于“身健都缘餐肉少,诗情却为饮茶多”,文人雅士更有“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已共谈心”。慢品细研时,“熏香只觉浓于酒,入口方知气胜兰。”读着这一副副情趣无穷的茶联,的确是一件十分惬  相似文献   

15.
正茶是中国人的"国饮",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茶助文思之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联妙对。这些茶联或咏茶以言理,饱含生活哲理;或饮茶以遣兴,富有诗情画意;或借茶以喻讽,充满幽默机趣。堪称中华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奇葩,让人品茗之余,别有一番情趣。在中国,哪个地方流行喝茶,那个地方就有茶联,并且衍生不少茶联趣闻。谈起茶联趣闻,几乎都要谈起那副著  相似文献   

16.
茶一向为佛门所珍视,这不仅因为僧众坐禅需要茶的“破睡”功夫,还因为茶所具有的和淡净明品格恰与佛家的理念相一致。正因为禅与茶早就有了不解之缘,况佛门又是雅仕名儒常至之场所,品茗、叙旧、吟诗、题柱也就成了寻常之举,于是便有了佛文化与茶文化的相互融合和积淀...  相似文献   

17.
几千年的茶文化,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文明,有诸多动人的传说,有无数轶闻趣事,耐人寻味,给人启迪。古时候,文人们品茗畅吟,留下了不少佳句,而茶联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技夺目奇葩,流传甚广。品香茗,吟佳联,别有一番情趣。“独携天上小四月一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南京雨花台茶社的一副茶联。“小团月”为茶名,名茶名泉,相得益彰,趣味盎然。杭州西湖龙井处有一名叫“秀翠堂”的茶室,门上有一副茶联:“泉从石出情宜冽,条自峰生味更圆”。此联把龙井所特有的茶、泉、情、味都点厂出来,引茶客们驻足品茗,无疑起到了…  相似文献   

18.
浅谈茶联(二)炉火名山、名水、名茶、名人的熔合,逐渐形成了浩瀚的中华茶文化。茶联乃中华茶文化之瑰宝,因其兼具雅赏和实用的双重特性,因而更贴近生活,更容易为人民大众所接受。下面再续举一些联例佳作,与读者一起鉴赏。联16:桃花潭水汪伦宅;芳草斜阳孙楚楼。...  相似文献   

19.
厚王  刘刘 《美食》2006,(4):46-46
茶又称“茗”,属山茶科常绿灌木。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非酒精饮料,其中饮茶的历史最悠久,风行的地区最广。我国是茶的发源地,是世界上种茶、采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也是饮茶人数最多的国家。一些地区的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晨起一杯茶,振精神开思路;饭后一杯茶,清口腔助消化;忙中一杯茶,止干渴去烦躁;工余一杯茶,舒筋骨消疲劳。”艺术地概括了饮茶的四大好处。  相似文献   

20.
钱时霖 《茶苑》2004,(4):38-40
对联也叫“楹联”,通常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楹即柱子。楹联是一种相对偶的文句,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它是诗词形式的演变。对联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至宋代推广用在楹柱上,后又遍作装饰、交际与庆吊之用。清代梁章钜撰有《楹联丛话》,当代福建学者炉火编有《中华茶联选》。今之新楹联也有不受对偶、平仄制约的,反映的多系新思想、新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