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是有轻重之分的。通常我们喝的普通饮用水基本上就是轻水。但是自然界中还存在着重水,每5万kg的普通水中大约有7·5kg的重水,轻水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一些矿物中寻觅到踪影。从反表上看,轻水和重水都是无色透明液体,区别在于它们分子结构不同,20℃时,1毫升轻水是0.9982克,而重水则是1.056克,这是由于重水是由两个氘(H1^2)原子和一个氧原子(O)结合而成,轻水则含有两个氕(H1^1)原子和一个氧原子(O),氕原子比氘原子少一个中子,所以质量比氘原子小。另外重水比轻水怕冷,在3.8℃时重水就结冰了,而轻水的结冰点是0℃。  相似文献   

2.
堤防工程只能防御一定标准的洪水,对于较大洪水,也就是超过堤防防御能力的洪水,尚不能完全控制。因此,只有适应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利用湖泊洼地和历来洪水滞蓄的场所辟为蓄滞洪区,有计划地蓄滞洪水。  相似文献   

3.
唐加文 《水利天地》2012,(11):28-28
实际上,我们所讲的文化,既不是大到像词典定义的那么大,也不是小到我们生活中误会的那么小!盲人摸象,都有偏颇。请让我先为大家讲个故事吧!就是改革开放35年以来,  相似文献   

4.
流域水系统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变化环境的水循环与水安全问题,对水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意义进行了介绍,指出了以多学科视角,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融合以研究变化环境下的水问题是当前国际地球系统水科学发展前沿。分析了水系统研究的难点与水-社会-生态关联性研究的发展趋势,强调了水系统的耦合与解耦、水系统模型的敏感性、水系统的监测等方面研究的重要性,探讨了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间的协同演变及其集合响应机制研究于构建水系统耦合模型的必要性。以淮河、鄱阳湖、汉江为例,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水系统理论在我国水问题研究中的实践与指导意义,并认为水系统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应加强内在机理及概化准确性等方面的研究,构建水系统模拟平台,增强水系统模型对气候及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加强在变化环境下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与决策管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针对熔融石英砂与混合油、溴化钙及蔗糖等孔隙液体制配成的3种透明土试样,开展渗流液体与孔隙液体一致或者不一致两种情况下的常水头渗透试验,测得透明土材料在不同孔隙液体、粒径及相对密实度等情况下的渗透率,以及水在3种透明土试样中的渗透过程;并与福建标准砂相关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开展透明土试样电渗可视化模型试验,初步探讨孔隙液体、渗透率等因素对电渗过程与机理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透明土试样渗透特性不仅与粒径分布、相对密实度等因素相关,而且与孔隙液体种类相关;混合油、溴化钙溶液制配成的透明土渗透率与天然砂土渗透率最为相近。  相似文献   

6.
从钻木取火,到今天的核能、水能、电能、太阳能的运用,人类每一次对能源利用里程碑式的发展,都伴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  相似文献   

7.
柏寒 《中华建设》2010,(5):86-86
20世纪末的西方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拥挤稠密的现代大都市如何变成了后城市甚或是后郊区的城市景观?什么是边缘城市和远郊区?战后城市的社会构成是如何变化的?关于社会分裂和有门的社区又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呢?现代城市里的公共空间正在日渐私人化和军事化吗?城市自身如何在这些过程中界定?城市里的消费美学将会扮演何种角色?  相似文献   

8.
柏寒 《长江建设》2010,(5):86-86
20世纪末的西方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拥挤稠密的现代大都市如何变成了后城市甚或是后郊区的城市景观?什么是边缘城市和远郊区?战后城市的社会构成是如何变化的?关于社会分裂和有门的社区又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呢?现代城市里的公共空间正在日渐私人化和军事化吗?城市自身如何在这些过程中界定?城市里的消费美学将会扮演何种角色?  相似文献   

9.
当发生暴雨或连续降雨时,要加强泥石流防范意识。泥石流发生前将有以下征兆: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内传来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溶液作为制配透明土材料的可行性与稳定性,并为相关模型试验选用提供参考依据,针对二水溴化钙、焦磷酸钾、磷酸钾、六水氯化镁4种水溶型无机溶液和一种油溶型有机溶液(15号白油与正12烷混合物),系统测定折射率、黏度系数与溶液质量比之间的关系;采用目前模型试验中常用的溴化钙溶液、15号白油与正12烷混合物两种典型孔隙液体进行了孔隙液体对橡皮膜变形和抗拉强度、孔隙液体对透明土中固体颗粒材料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机溶液折射率随质量比的增大呈线性增长,而黏度系数随着质量比的增大呈非线性增长;相同条件下溴化钙溶液和15号白油与正12烷混合物浸泡后橡皮膜长度变化率约分别为0.47%和37.81%,宽度变化率约分别为-1.09%和40.50%,抗拉强度分别降低约14.0%和89.4%;孔隙液体对熔融石英砂的影响较对无定形二氧化硅的影响要小,15号白油与正12烷混合物对固体颗粒的影响与溴化钙溶液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从人类学会利用火的时候,人类已经开始主动利用能源,自那时起,能源的使用已经变成人类进步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和人类文明程度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2.
最近环保部叫停了金沙江中游正在施工的鲁地拉和龙开口两座水电站,两座电站总装机容量396万kW。形势告诉我们“十二五”水电投产必然走向低谷。水电开发不应在“运动”中发展,不应放慢步伐,应该均衡进行,应努力避免大起大落,应努力避免片面性,应主动研究水电开发运营政策。  相似文献   

13.
《山西水利》2012,(8):23-23
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于世。在我国古籍中常以“黄水一石,含泥六斗”,“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据统计,黄河下游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t,平均含沙量约为35kg/m^3。其沙量之多、含沙量之高,在世界江河中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把16亿t泥沙堆成高、宽各1m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利》2008,(10):29
堰塞湖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降低和排出堰塞湖内拦蓄的大量河水,保证堰塞湖的稳定与安全,保证抗震救灾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为下一步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大清河流域水循环影响因素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河流域的重要支流大清河流域为研究区,从气象因素和土地利用的角度对该流域水循环影响因素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小波分析法,分别对气象要素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大清河流域四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70—2011年,大清河流域年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减—增—减—增"的变化趋势,年均气温则变现为显著增加的态势;年潜在蒸散量在近54年来变化也较显著,呈"减—增"的变化;(2)流域年降水量几乎未发生突变,年均气温和年潜在蒸散量分别在1991年和1973年发生突变;(3)年降水量、年均气温以及年潜在蒸散量的演变周期分别以22年、28年和28年为主;(4)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则处于耕地与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林地与草地之间。通过对大清河流域水循环影响因素演变规律的分析,可为进一步在该流域开展基于水循环理论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6.
17.
气象干旱是水文干旱发生的前兆,探究影响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的主要因素对建立有效的基于气象干旱的水文干旱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以抚河流域为例,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径流指数分别评估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并构建基于流域分布式二元水循环模型的干旱传播评估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影响贡献量分解法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干旱传播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建立的抚河流域分布式二元水循环模型模拟流域出口断面流量的纳什效率系数大于0.85,相对误差在5%之内;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关系变化的时间是1980s—1990s。相对于1956—1990年,1991—2019年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的传播率降低了8.3%;在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的影响中,气候变化的减缓作用占主导地位,贡献量为-9.9%;其次是人类活动的加剧作用,贡献量为1.6%;降水作为干旱的主要致灾因子,变化期增加了144.3 mm,这对于减弱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的敏感性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山西水利》2010,(11):53-53
江河等水域季节性、周期性的涨水时期叫汛期。黄河在一年内的四个季节里都有汛期,分别叫桃汛、伏汛、秋汛、凌汛。在3月底、4月初,因内蒙古河段解冻开河,河槽的蓄水量下泄,但因宁蒙河段的冰凌洪水传播到下游,正值桃花盛开季节,故称“桃汛”;在夏季7月、8月形成的暴雨洪水,因正值伏天,称“伏汛”;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末至2011年初,澳大利亚发生了大洪水。洪水之后,重灾区昆士兰州成立了洪水调查委员会,邀请了多国专家,从科学和工程等多方位进行探讨分析,编写了“认识洪水——问题与解答”,对问题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解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文章共提出8个问题:(1)什么是洪水?(2)洪水产生的原因;(3)洪涝灾害的后果;(4)怎样预测洪水?(5)如何发布防洪预警信息?(6)怎样估算洪水的重现期?(7)怎样管理洪水风险?(8)防洪展望。为了使读者可以了解一些国际上的治水理念与防洪方面的表述方式,我刊将在今后的每期编译刊登一个问答,供读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山西水利》2011,27(10)
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为了我国远古文化发展的中心。中石器时代的特征是:社会经济生活以渔猎和采集为主,属于自然经济,还没有出现农业。在中石器时代,细石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狩猎和采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