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马世斌 《现代家电》2009,(15):16-17
苏泊尔作为电磁炉“家电下乡”的中标企业,从最初的投标到组织生产.苏泊尔的领导都非常重视这个工作,直都非常积极地努力参与“家电下乡“的各项行业讨论等工作,并希望家电下乡确实能够给市场带来增长,给消费者带来实惠,给企业带来利润。  相似文献   

2.
连小卫 《现代家电》2011,(30):12-12
2004年~2007年这四年期间二三级市场的本土家电零售企业实现了连锁化发展.2008年~2010年三年间不仅是国家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利好政策,加之二三级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区域家电零售企业的发展。当然与之相伴的还有来自家电制造企业的渠道变革.同样也给二三级市场的家电零售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国家启动“家电下乡”活动以来,越来越引起家电行业的重视。随着2009年经济危机的来临.这块新兴的市场已经成为各厂商增量的源泉。在这如火如荼的大潮中,对于零售商而言如何应对家电下乡之局.如何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在三四级市场中快速扩张和渗透是众多零售商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零售商如何做好家电下乡,  相似文献   

4.
高玉林 《现代家电》2009,(16):16-18
家电下乡政策的出台和逐步推进.既“惠农”又“惠企”。农民消费者购买家电可以享受消费补贴,提高生活质量;而企业可以借机拓展农村市场获得利润.抵御“经济寒冬”。但是,在家电下乡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阻力,遇到一些问题。只有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家电下乡之路才会越走越顺,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吴锦枝 《现代家电》2009,(15):17-17
燃气热水器和储水式电热水器产品实行家电下乡以来,对我公司销售量的放大和销售市场的深化以及品牌竞争力的提升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与其他“家电下乡”产品相比,热水器产品“家电下乡”的拉动效应远不能相比。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产品出口下降以及国内房产下滑给企业带来的硬伤.仅靠“家电下乡”的途径来弥补是远远不够的。热水器产品“家电下乡”的表现不尽人意.不仅需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不懈努力,更需要政策的完善。对此个人提出如下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家电下乡政策的推出.使得众多的家电厂商开始厉兵秣马,将目光集中到了广阔的农村家电市场。而中标厂家更是在欢欣鼓舞后,在一纸中标文书后付诸了营销策划,市场调研、政策制定等等一系列市场运作体系。但是把乡镇家电渠道做深做透绝非一蹴而就,就目前的农村市场反馈来看.面对国家13%的补贴政策.农民朋友的热情似乎并没有达到厂商预想的市场效果,理性消费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那如何能在农村市场的广袤土地上有所收获,根据营销管理学中的4P理论我们不妨进行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春利 《现代家电》2009,(14):23-25
很多企业想借现在家电下乡的东风,实现家电渠道的真正下沉。虽然家电厂商的区域平台大都已经建立,但要想再进一步向三四级市场下沉面临如下的难点。  相似文献   

8.
进入2009年,家电下乡被很多家电企业和渠道商所关注。我认为,商务部组织的“家电下乡”只是锁定了一批适合乡镇市场消费者的产品,带动农村市场的消费能力.从而促进内需。无论是针对厂家.还是零售企业.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实,真正的家电下乡,是将适销对路的产品送到县乡级市场.方式也应该更加灵活多变。而熟悉乡镇消费的.无疑是当地的专业卖场。因此作为地方卖场.可以根据自身对当地市场的熟悉程度,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到小区.深入到县城,深入到乡镇,把家电产品“下乡”到乡镇消费者身边。  相似文献   

9.
陈万友 《现代家电》2010,(11):51-52
面对2008年出现的金融危机,国家为了拉动内需,应对危机,从2009年开始出台了一些拉动内需的政策和措施,比如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其中家电下乡是拉动市场非常快速的方法,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冰洗产品在去年的家电下乡推进过程中.也获益颇多,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冰洗企业参与到家电下乡的竞争大军中.把目光放在了三四级市场。象吉德这样的品牌,面临的市场情况也是比较复杂的,上面有很多的一线品牌与合资品牌都很强势,市场认知度很高,下面还有一些非主流的品牌,  相似文献   

10.
邱麦平 《现代家电》2009,(16):23-23
当前中国城市的消费市场或多或少已呈现饱和趋势。因此,国内消费的潜在增长应该来自农村。目前家电连锁渠道虽然牢牢占据了重点城市的主导地位,但在三四级市场,特别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市场,仍没有大范围介入,家电下乡给予了连锁渠道以及更多品牌一次抢占农村市场的机会,给大小品牌都带来了新的发展和竞争空间。对于较为发达的乡镇,家电是更新换代,而不是购买的问题,对他们的补贴是锦上添花。但对于部分偏远的乡村,家电是有无问题,他们收入低下,急需资金支持,对他们的补贴是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11.
霍克 《现代家电》2005,(17):34-36
2004年7月。《现代家电》参与了富士宝公司的经销商会议,并与经销商一起交流了一些市场操作的先进的经验,探讨了市场中比较热点的话题。2005年7月,《现代家电》记者再次亲临佛山。又一次亲身参与了这次主题为“品牌与渠道技术与潮流”的厂商现场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2.
随着苏宁,永乐等家电连锁企业,百安居,金海马等建材家居连锁企业,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综合性连锁由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乃至三、四级市场扩张,家电连锁销售商“下乡”的序幕拉开了。这些大卖场代表着一股”革命力量”,使以百货,家电市场以及由五金交化转变而来的家电传统渠道正在被层层瓦解。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二、三级市场上,家电连锁企业往往是接踵而至,恰是“不是冤家不碰头”。  相似文献   

13.
而今,中国家电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行业增速放缓,竞争压力加剧,这对家电厂商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中国家电代理商在新常态下,应该如何生存和发展.是每一位代理商正在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家电制造企业最为关心的渠道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赵志伟 《现代家电》2009,(15):14-15
依托于成功的试点实践,“家电下乡”在短短的年半时间里迅速在全国范围推广并逐步升级。越来越多的家电产品以国家补贴消费的方式大批量进入农村市场,这也将给中标的家电制造企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从销售情况看,“家电下乡”实现了销量的稳步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录入“家电下乡”系统销售总量达961万件,销售总额达1623亿元。  相似文献   

15.
叶浓 《现代家电》2011,(16):39-40
县级市场是一个承县城启村镇的市场,随着各大品牌耕耘三四级市场号角的吹响以及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推动,县乡市场受到更高度的关注,各品牌的大代理商也抓紧夯实县级市场,加强掌控能力,通过县代对乡镇市场强力渗透。终端大战,战得厂商疲惫不堪,从“终端为王”时代或将向“县代为王”时代过渡成为共识,各品牌一场争夺县代的大战正在悄悄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6.
贾昌荣 《现代家电》2005,(13):52-53
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家电行业的渠道变革脉搏一是生产厂商为增强渠道的可控性.正逐步放弃渠道的全面外包,着手自建网络,尤其一,二线城市渠道建设:二是渠道扁平化趋势日益凸显.渠道重心向终端下沉,生产厂商的决策重心也向终端倾斜;三是一些富有先见的生产厂商不再被动地“支援”经销商或终端商.重视整合资源并输出给下游渠道商.协销正在主动化,经常化;四是生产厂商所在本地市场增长开始放缓甚至停滞,  相似文献   

17.
崔自三 《现代家电》2006,(19):46-47
随着现代企业营销重心的下沉以及渠道的扁平化,很多原本在一二三级市场做的促销活动,现在都轰轰烈烈地“下乡”到了四五级市场。但这些活动“嫁接”到县乡级市场后,却有“水土不服”的嫌疑,他们要么华而不实,叫好却不叫座,要么就是哗众取宠,结果却是“曲终和寡”。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实施四五级市场的促销活动,让活动既有形式也有效果,便是很多厂商不得不关注和研究、探讨的问题。那么,作为厂商,如何才能让促销活动叫好又叫座呢?  相似文献   

18.
“家电下乡”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而“向更为广阔的三四级市场要利润”似乎也越来越成为家电生产厂家和代理商获取利润空间的不二法门。在家电各行业品牌纷纷下沉市场的大潮中.烟机企业一线品牌是否能够从“高高在上”,实现在“民间落脚”?下沉之后是否会被“束之高阁“?  相似文献   

19.
《现代家电》2009,(15):26-27
A品牌为国内大型家电集团,产品线涵盖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等涉及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产品。从公开的“家电下乡”数据中,第一轮“家电下乡”A品牌共销售产品119.8万台,有112万户农民通过购买A品牌产品取得补贴.占全国“家电下乡”整体销售份额的42%;“家电下乡”全面铺开后,截至目前A品牌的整体份额仍在40%左右,这是近乎垄断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20.
韩德鹏 《现代家电》2007,(11):26-26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的现状是厂商的利润都比较低.大家都没有赚到钱.这种局面可以说是恶性竞争造成的.恶性竞争对整体产业链来讲没有任何好处。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家电消费环境也在日趋完善。渠道商和制造商必将会有新型关系的出现。例如国美电器在2007年就提出了“关注渠道、优化供应链、共创品质生活”。因此.在2007年,大家可以看到我国的家电零售渠道会有很多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