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自公元二、三世纪中原蚕桑丝绸生产技术传入新疆之后,新疆丝绸业走过了一个吸收中原技术、结合民族特色、重视贸易交流的发展过程。南北朝时期就开始生产织锦,在唐代成为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和生产重镇。到清末仍大力发展养蚕、缫丝和丝织业,成为我国丝绸生产的重要产区之一,为丝绸宝库中增添许多“国宝”。  相似文献   

2.
中国丝绸历史悠久,不论是栽桑养蚕还是缫丝、织绸、印染等生产技术,都是我国创造的。据文献记载,我国古代丝织品具有丰富、端庄、富丽、多变的高超艺术与技术,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众所周知的“丝绸之路”,就是将我国大量丝绸从长安运往中亚、西亚等国家的贸易通道。丝绸的外传,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江苏丝绸》2012,(3):16-16
2012年5月28日上午,由江苏华佳控股集团投资筹建的“丝绸文化博览园”正式开园。作为目前国内首家大型丝绸主题旅游体验园,华佳“丝博园”通过再现种桑、养蚕、缫丝、织造、成衣等完整丝绸产业链,让游客体验“一根丝”带来的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4.
丝绸是我国漫长历史中富国裕民的“国宝”,又被世界各国人民尊誉为“纤维皇后”。丝绸从栽桑养蚕做起、经缫丝、织绸、精练、染色、印花、整理到服装加工以至国内外贸易,是一个茧丝绸的产、供、销、农、工、  相似文献   

5.
2002年12月16日,江苏省丝绸协会借南京中心大酒店之地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江苏是中国丝绸最重要的主产区之一,茧丝绸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和骄人的业绩,在全国的丝绸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蚕桑生产遍及全省13个省辖市、62个县,基本上形成了从栽桑、蚕种、养蚕、缫丝到绢纺、丝织、印染、服装成品、出口贸易等的完整产业链,在地域布局上,基本形成了苏北、苏中以栽桑、养蚕、缫丝为主,苏南以丝织、印染、服装等制成品加工为主的丝绸生产格局。全省上一定规模的丝绸企业有350余家,年产桑蚕丝1.2万t。2001年工业总产值达1…  相似文献   

6.
扬州丝绸有悠久的历史,夏代就出产“织贝”,到汉朝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唐代有“番客袍锦”为贡品,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带去了不少丝绸制品。明代栽桑、养蚕、缫丝、织绸遍及扬州府所属各州、县,是地方官府的重要田赋收入。  相似文献   

7.
从公元584年隋文帝时期起,盐亭人就把栽桑养蚕、治丝织绢作为发展经济.推动文化,促进教育发展的富县裕民治县之策。盐亭人民在长期的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生产斗争中,不仅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而且还创造出了大量以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为内容的民谣、民歌。民歌是民间文学的一种。由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而成,它的产生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经过集体加工,使其更加完美。盐亭的丝绸民歌内容丰富多彩,有优美抒情的山歌。有节奏强烈  相似文献   

8.
正(续上期第五章第六节民间丝织业突飞猛进)第七节丝绸生产技术大为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丝绸生产发展,促进了丝绸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明清时期的丝绸生产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一、缫丝技术的提高我国的缫丝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较好水  相似文献   

9.
素有“丝绸之乡”之称的南充,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缫丝织绸胜誉遐迩,有“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之美誉。南充的丝绸以其原料资源丰富、加工能力强、技术力量雄厚、出口创汇多四大优势引以自豪。1991年全区共发蚕种137.2万张,产量27402.76吨,比1990年增长3.9%,实现工业  相似文献   

10.
海安发展丝绸工业创出新路NewApproachesDevelop.SilkProductbyHai’anCo.¥//据悉,江苏省海安县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丝绸工业,目前已形成栽桑、养蚕、收烘、缫丝、织绸、印染、服装加工“一条龙”配套生产体系。全县年收蚕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丝绸,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丝绸起源于我国,我国人民在很早以前就已经知道栽桑、养蚕、梁丝、织调了。但其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在商代我国丝绸生产就有一定的规模和较高的水平。到了汉朝,中国开拓了“丝绸之路”,使丝绸做为媒介,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蚕丝技术向东北亚的传播,也为增进同朝鲜、日本的友好往来写下了不朽的一页。一、蚕丝技术向朝鲜的传播蚕丝技术何时传入朝鲜,中国大百科全书写到,约在公元前12世纪,养蚕技术由中国东北部传入朝鲜。但也有人根据{汉书.地理志…  相似文献   

12.
陈贝贝 《中国纤检》2010,(14):30-32
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绸生产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丝绸是中国的"瑰宝",曾以其多彩的图案、精湛的工艺和优质的品位成为传播东方文明的使者,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四川丝绸》2004,(2):2-2
为激发我省缫丝职工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情,提高职工技能和整体素质,推动全行业群众性岗位培训、操作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的蓬勃发展,推广缫丝操作的先进方法和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同时也为“2004年全国丝绸工业缫丝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选拔人才,四川省纺织工程学会丝绸分会、四川省财贸轻化纺工会、四川省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四川省丝绸工业研究所将共同举办“2004年四川省丝绸工业缫丝工职业技能比赛”活动。此次参赛的条件是四川省内获得2004年全国缫丝生产准产证的缫丝企业的自动缫挡车工和车头工;比赛内容包括理论(应知)…  相似文献   

14.
江涌 《江苏丝绸》2006,(6):46-47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和世界丝绸大国,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和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是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浙江湖州钱山漾和河南荥阳青台村两处出土的丝织品来看,中国丝绸至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考古发现证实,早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中国人就成功驯化了野生桑蚕,使其成为可以饲养的家蚕,并以蚕丝为原料织造丝绸织物。在古代中国出口商品中,丝绸占重要地位。古代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的海上和陆上贸易通道向外传播,向东传播至朝鲜、日本,向西传播至中亚、西亚直至欧洲,向南传至东南亚、南亚及非洲。  相似文献   

15.
《丝绸》2004,(4):37-37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缫丝职工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情,提高职工技能和整体素质,推动丝绸行业群众性岗位培训、操作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的蓬勃发展,总结和推广缫丝操作的先进方法和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同时也为操作工人实现自身价值提供机会,2004年3月31日,中国丝绸协会、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四家联合发文,决定共同举办“全国丝绸工业缫丝工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大赛由中国丝绸协会和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承办,由江苏省丝绸协会、江苏省财贸轻纺工会、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中…  相似文献   

16.
嘉兴地处美丽富饶的古运河畔,勤劳智慧的嘉兴人素有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传统。早在唐宋时期,嘉兴的绸缎已作为皇帝的贡品名噪天下。到了近代,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堪称江南一绝的嘉兴丝绸已远涉重洋,销往世界各国。近年来,古老的丝绸之花在改革开放的雨露中更加生机盎然。伴着国门的开放,嘉兴的丝绸业凭藉本地充沛的原料优势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以产茧、缫丝、绢纺、丝织、针织到印染、成衣配套成龙的丝绸行业体系为依托,满怀信心地向国际市场迈进。嘉兴白厂丝著称于世,闻名遐迩的“浙江优质白厂丝”其出口量的百分之六十产自嘉兴。浙江制丝一厂的梅花牌、梧桐丝厂的花神牌与嘉兴制丝针织联合厂的银柳牌简装丝等高品质的桑蚕厂丝,早已成为  相似文献   

17.
一、世界蚕丝业的历史和现状 根据现存的记录和考古学家发掘出来的古代丝织品,表明中国是至少有5000年历史的丝绸工业的发源地。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只有中国生产丝绸,这是因为在养蚕技术的传播方面受到了种种限制。传说在公元前12世纪,丝绸第一次被带出中国,带到朝鲜。此外,丝绸奥秘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使得一些国家建立起了蚕丝业。没有任何一种织物能与丝绸的华贵、雅致和美丽相媲美,因此,丝绸被誉为“纤维皇后”。  相似文献   

18.
文摘天地     
《丝绸》1995,(5)
文摘天地95078论缫丝“固定给茧”的给茧系统/潘国元等/丝绸技术,1994,No.3,34~37主要阐述缫丝“固定给茧”系统的技术路线、作用和特点。认为该给茧系统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并且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能提高生丝的质量和产量,因此,是当前自动缫丝...  相似文献   

19.
四川丝绸贸易历程与特点(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诗《蚕妇吟》中,“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描写了蚕农的心声与血泪,发泄了著者内心的不平和令人心酸的同情,但从另一个侧面观察,却不尽然,有所偏颇。丝绸是一种取之于自然,深受人们喜爱的精美纺织品,“千粒粮一滴酒,千颗茧一尺绢”,从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经历过一套复杂工序和艰辛劳动,丝绸是价值昂贵的经济产品。在传统产业的产品中,丝绸的商品率极高,流通性强,为其他养殖业所不及,如粮、棉、油、麻、茶等的自产自享的比率较丝绸高得多,因此,从古至今,丝绸的流通与贸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当代,丝绸…  相似文献   

20.
丝绸工业“六五”、“七五”技术进步概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通过科技攻关、新技术开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老企业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等技术进步项目的实施,特别是“六五”期间对老企业采取“挖革改”的方针,“七五”期间采取轻纺工业“三为主”和轻纺“出口专项”的倾斜政策,使丝绸企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和装备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丝绸工业开始进入了蚕茧、缫丝、织绸、印染及服装协调发展的新时期。“六五”、“七五”期间,是建国以来丝绸工业技术进步最兴旺的时期。十年间国家对丝绸行业科学研究、科技攻关、新技术开发、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