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意城市与大学在城市中的作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通过对美国创意城市和大学对城市的作用的理论与案例研究,指出创意城市必须具备“3T”,即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宽容(Tolerance),特别是提供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和多样性的环境对创意阶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从而可以促进城市的繁荣。大学通过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技术、才能和宽容的环境。这为中国发展创意城市和大学城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创意产业与北京城市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焕章 《规划师》2008,24(1):15-17
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北京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增强了城市经济实力;活跃了文化市场,提升了城市文化素质.为实现创意产业较好的发展,北京市加强规划和政策支持,引导创意产业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创意产业的兴起及其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技发展步伐的加快,在全球,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一种新的产业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创意产业;与此相应,一种新的名词也开始出现——创意阶层。本文通过分析创意产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兴起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来探讨创意产业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探讨了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创意产业在城市再生中的四个作用:提高城市竞争力、增加城市就业、延续城市文脉、塑造城市景观特色,并指出创意产业园区是城市再生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创意产业、知识经济和创意城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对创意产业的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综述评析,指出知识经济是创意产业的价值根本,创意城市是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然后在创意城市的类型、要素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创意城市的形成策略。  相似文献   

6.
指出创意产业和RBD的产生和发展都是随着产业结构演进的必然结果,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角度,分析了RBD与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点,就如何形成产业导向的RBD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创意产业区与城市发展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巧  邱灿红 《山西建筑》2008,34(13):227-229
通过对创意产业区发展的动力和创意产业区对于城市发展促进作用的分析,揭示了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并提出促进创意产业区和城市良性互动的措施,对于丰富创意产业区研究的理论以及正确引导创意产业区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厉无畏 《规划师》2008,24(1):18-20
创意产业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重在创造观念价值,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广泛的融合性,能与各行各业相互融合,因此成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方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的是要努力实现文化创意的产业化,构建以价值创新为核心的,把文化创意、技术、产品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的完善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9.
我国创意城市发展理念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关注我国构建创意城市过程中片面的概念理解、空洞趋同的目标定位和单一的建设模式三方面的问题,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城市创意氛围、创意特质为视角重新诠释创意城市的本质,并将其在创新活动的不同阶段——创意理念的产生直至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渗入到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政策法规层面,以此指导创意城市的合理定位和多样化模式的建设,从而使其拥有更健康美好且可持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当代社会,知识与创意正在替代传统自然资源和有形劳动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而创意型人才则自然而然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创意阶层作为工人阶层、服务阶层之外兴起的又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是培育基于学习、革新和时尚生活方式的新城市经济动力.从地理上看,创意阶层具有独特的区位偏好,创意阶层往往集中在那些能够提供宽松的社会氛围和各种就业机会的多样化城市和区域,创意阶层的密集度与地方多样性呈正相关.从城市发展来看,创意阶层的相对密度与地方经济增长呈正相关,一个城市和地区对于移民、艺术家、同性恋、波希米亚风以及社会经济和种族融合的开放程度与其经济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创意阶层的集中程度与地方创新和高科技产业生长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创意阶层集中的城市往往也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发达的创意中心.  相似文献   

11.
与创意产业结合的珠三角地区旧工业区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航  祝侃 《华中建筑》2010,28(12):49-52
该文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现有的与旧工业厂房改造相结合的创意产业的研究,结合国内外的实际经验,对珠三角地区与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旧工业区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旧工业区建筑与创意产业结合的条件,提出适合珠三角地区与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规划布局与建筑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2.
首先,简述了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发展模式、发展阶段和发展特征.其次,介绍了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并分析了区域协调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在总结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经验的基础上,详细阐释了上海在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总体方向.  相似文献   

13.
1980年代以来长三角区域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人口、产业、用地三个角度入手,以1980年代以来的统计数据和遥感卫片解译为技术方法,分析长三角区域的发展态势,揭示其演替规律.意在理清其发展历史,有利于新的宏观发展环境中制定积极的区域空间调整优化策略,构建和区域一体的空间发展框架,来顺应区域发展趋势,提升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分析和聚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 《规划师》2006,22(9):52-55
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是当代区域发展的主要特征,也是区域研究的重要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和城镇密集区,在全球化作用加深、产业集聚与扩散、交通体系建设与优化提升、城市化与工业化交互推进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以上海市区与浦东新区为一级中心,以南京市区与杭州市区为二级中心,以无锡市区、宁波市区、苏州市区、绍兴市区、宝山区和闵行区为三级中心,以常州市区、扬州市区、常熟市、淳安县、舟山市区、镇江市区、江阴市、昆山市、嘉兴市区、靖江市和湖州市区为四级中心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开发区群的空间结构及产业分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长三角工业产业的主要载体,长三角开发区群的属性主要体现在其空间用地和产业构成两方面.从空间结构和产业发展两方面对长三角开发区群的总体宏观特征进行梳理,得出基本结论为:从空间结构上看,长三角开发区群呈现出明显的点一轴体系:五心三轴+网络化基底;从产业特征上看,长三角开发区群在宏观产业结构存在同构现象的同时,存在产品间分工和产业链分工.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时空演化格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的城市和区域发展越来越纳入全球经济网络,长三角区域已经成为出口导向的世界级制造业基地.笔者以资本、产品、人员和信息的全球流通为表征,考察和分析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时空演化格局.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具有不同的阶段特征.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空间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既呈现出空间扩散的趋势,又显示出与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与大都市圈圈层重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内部差异、迁移人口、体系特征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选取9个变量,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分析长三角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因子分析结果显示,9个变量最后形成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和中心城市集聚水平因子.各市距上海的距离与其城市化水平呈反比,各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城市化水平呈正比,而各市中心城市的人口与经济的集聚程度对其城市化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最后依据区域经济发展联系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三层三圈"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布局设想、长三角大都市圈内部空间格局优化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与区域发展模式及空间结构的变化。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城市的高级形态,是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及城市形态,智慧城市战略也在国内许多城市纷纷展开。长江三角洲地区具备建设智慧区域的优越条件,有潜力建设成为国家首个智慧区域。在智慧区域的建设和发展中,应重点考虑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知识与创新网络的建设;通过流动空间加速区域一体化建设;科学规划、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在城市化迅速推进和城镇空间快速扩展过程中 ,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统一的空间发展框架的意义与内容 ,以及上海在城市空间进一步发展、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和调整的过程中 ,如何关注长江三角洲这个区域大背景 ,衔接、促进并建立起更大范围的整体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20.
胡琦 《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149-153
廉洁教育是积极构建腐败惩防体系、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长江三角洲地区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研究这一地区学生的廉洁教育对全国也有借鉴作用。高校应因地制宜地把廉洁教育纳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全方位整合学校资源,将廉政意识、廉洁观念的培养与日常的教育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完善教育体系,使学生始终处在校园廉政文化的沐浴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