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随着水力加砂压裂和试井解释理论的发展,运用压力资料来分析压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评价压力效果,越来越们所重视。本文主要运用现场压裂施工中的压力资料及压裂后试井资料,作有关压力分析,进而说明压力分析对压裂施工设计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变裂缝导流能力下水力压裂整体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就油田开发过程中水力裂缝导流能力不断降低这一特点,提出了注水开发的低渗透油田变裂缝导流能力下水力压裂整体优化设计的新方法。该方法以注采井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新的经济模型。考虑了压、注、采的费用或收益,并应用模拟退火算法优化缝长和裂缝导流能力。计算结果表明,提高裂缝妆始导流能力民是低渗透油田压裂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水力喷射压裂技术在特殊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力喷射压裂技术是利用水射流的独特性质进行储层改造的新技术,适用于低渗透油藏直井和水平井.其具有不使用任何机械密封装置即可实现一段或多段分层压裂的特点.解决了套变、小套管、管外窜槽、油水层隔层条件差以及地层应力异常等特殊井无法分层改造问题,为水平井改造提供了安全简便的压裂技术.该技术工艺简单,改造针对性强. 相似文献
7.
运用压力恢复典型曲线对压裂后气井进行测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avenspurnSouth气田曾对压裂后的井进行测试。用含有非达西效应和真实气体性质的特征压力恢复典型曲线对裂缝传导性和裂缝长度进行了最佳评价。 相似文献
8.
根据DST非自喷数学模型解与常产量试井数学模型解之间的关系,导出了DST压裂井恢复压力分析关系式,根据这些关系式可以计算地层及裂缝性质参数。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水力压裂的改造增产效果, 解决连续油管环空水力压裂作业中高泵压的难题, 提出了一种新的水力压力波动注入压裂增产工艺。基于水力压裂原理, 解释了水力压力波动注入条件下井筒压力系统变化规律; 根据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及波动力学理论, 建立了水力压力波动注入压裂增产工艺的基础力学原理。分析结果表明, 水力压力波动注入条件下, 井筒内流动流体发生了能量转换, 在井底附近产生了不稳定的压力波动, 这种由于不稳定注入排量产生的不稳定的压力波动在储层裂缝内以压力波的形式传播; 水力压力振动波沿缝长方向传播时并不是以恒定压力振幅传播, 而是呈现压力振幅衰减的规律; 水力裂缝的长度和宽度随着压裂泵工作转速的增大而增加。研究结果表明, 水力压力波动注入压裂增产工艺可以提高水力压裂的改造效果和油气井的产量, 建议将该工艺方法应用到现场水力压裂作业中。 相似文献
10.
11.
12.
水力压裂过程中支撑剂在裂缝中铺置情况对增产效果的影响很大。研究低密度支撑剂在清水、0.08% HPG基液、0.3% HPG基液3种不同黏度的流体介质在不同排量(分别为1、2、4、6 m3/h)、不同砂比(5%、10%、15%、20%)条件下的砂堤铺置形态。通过线性拟合计算发现,随着排量增大,支撑剂的水平运移速度增大,垂直运移速度减小,支撑剂在沉降过程中出现“波动”状态;当缝口流速较小时(不大于0.5 m/s),支撑剂水平运移速度增长量较快;缝口流速较大时(大于0.5 m/s),支撑剂水平运移速度增长量减缓。目前已完成3口井低密度支撑剂现场应用试验,平均无阻流量为28.015×104 m3/d,是常规井的1.91倍,对现场施工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石油机械》2016,(9):98-103
连续管水力喷射压裂技术结合了水力喷射射孔定点压裂的优越性与连续管的拖动灵活性,极大地提高了水力喷射压裂作业的工作效率。为解决该技术存在的连续管作业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以大庆油田2种水力喷射环空加砂压裂工艺管柱为例,对管柱进行了全作业过程受力分析及伸长量分析,主要包括:(1)分析管柱全作业过程受力及变形,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型;(2)分析K344和Y211 2种常用封隔器压裂作业工况,给出了不同封隔器坐封时压裂管柱底部边界条件处理方法;(3)实例计算分析古龙南P井连续管压裂作业时管柱受力变形,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力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偏差较小。研究成果能够为连续管水力喷射压裂作业设计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在煤层气水力压裂主压前进行的阶梯排量测试,主要用来确定地层闭合压力。常规方法是根据地面压力和排量之间曲线的斜率变化进行确定,存在的问题是斜率变化不明显,确定的地层闭合压力不够准确。为此,根据不稳定渗流和试井理论,推导出排量阶梯变化时的压降方程。根据该方法所作的曲线斜率变化比较明显,所确定的地层闭合压力较准确。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可以成功应用到实际现场。 相似文献
17.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31(7-8):1145-1157
Abstract Insoluble residues left in fractures by fracturing fluids have been the object of study by many authors, since these residues cause damage in reservoir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he development of a novel surfactant-based fracturing gel with the purpose of minimizing or eliminating the damage in the fractur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roperties of a surfactant-based gel and a crosslinked hydroxypropylguar (HPG) fluid was made. Through rheological tests, fluid loss and setting rate, one can conclude that the obtained gel presents compatible characteristic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HPG gel. 相似文献
18.
T. N. Castro Dantas V. C. Santanna A. A. Dantas Neto E. L. Barros Neto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21(7):1145-1157
Insoluble residues left in fractures by fracturing fluids have been the object of study by many authors, since these residues cause damage in reservoir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he development of a novel surfactant-based fracturing gel with the purpose of minimizing or eliminating the damage in the fractur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roperties of a surfactant-based gel and a crosslinked hydroxypropylguar (HPG) fluid was made. Through rheological tests, fluid loss and setting rate, one can conclude that the obtained gel presents compatible characteristic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HPG ge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