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主体教育是以尊重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特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人格己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新兴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三方辩论”作为主体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创新之处在于允许中立方存在,其价值在于培养并建立起学生自我学习的动力机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2.
微博内容具有信息混杂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传统可信度判别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微博可信度评估的辩论有向图模型,从辩论的角度出发,以图模型直观、形象化地描述了辩论推演过程。通过话题语料构成争议节点,利用争议间的主题情感和潜在逻辑关系定义规则可信度,并设置图中边的权值来代表争议间的防卫和攻击强度。根据相关算法得出结论的可信度,递归进行辩论图演化,得到需判别信息的可信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比传统方法综合指标值平均提升6%。  相似文献   

3.
论演讲、辩论之教育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演讲与辩论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资源,这种资源在多方面都有助于德育目的的实现。对演讲与辩论活动中蕴藏的教育资源及如何开发这些资源进行了详实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以刑事诉讼的存在为前提条件,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直接物质损失,有权通过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获得的赔偿,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公有制单位未提起的,检察院有权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附带民事诉讼中负有赔偿责任的人不限于刑事被告人,具体包括五种情况,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时间应限定在一审阶段法院受理案件到法庭辩论终结前。  相似文献   

5.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以刑事诉讼的存在为前提条件,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直接物质损失,有权通过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获得赔偿.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公有制单位未提起的,检察院有权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附带民事诉讼中负有赔偿责任的人不限于刑事被告人,具体包括五种情况.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时间应限定在一审阶段法院受理案件到法庭辩论终结前.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事诉讼立法虽规定法院组织机构设置应按“审执分立”的原则设立,但仅仅只是机构上的分立,在执行过程中,当第三人提出异议时,执行机构往往对实体问题进行审查,从而“审执合一”,这是造成我国“执行乱”、“执行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通过对我国执行审查制度在立法上所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借鉴国外关于异议审查制度的相关规定,从而提出完善我国民事执行中案外人异议审查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诉讼立法虽规定法院组织机构设置应按“审执分立”的原则设立,但仅仅只是机构上的分立,在执行过程中,当第三人提出异议时,执行机构往往对实体问题进行审查,从而“审执合一”,这是造成我国“执行乱”、“执行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通过对我国执行审查制度在立法上所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借鉴国外关于异议审查制度的相关规定,从而提出完善我国民事执行中案外人异议审查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8.
直接言词原则是司法审判过程中要求法官亲自参与证据审查、亲自聆听法庭辩论,要求诉讼参加人在法庭上用言词形式开展质证辩论的原则。目前,直接言词原则在我国立法上具有一定的法律地位,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法律空间,但基于法官与诉讼参加人在司法审判中的实际表现,使得直接言词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存在诸多现实阻碍。因此,在立法和司法方面对直接言词原则进行改革,是完善我国司法审判制度,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探讨孟荀对辩论的态度、内容、方法等问题,指出孟子的“不得已之辩”和荀子的“君子必辩”,对孔子“君子无所争”的主张有所超越。盂荀辩论观是儒家在表达形式上的对外响应,包含着儒家思想的深化发展。盂荀辩论观的差异在于,孟子虽然使用辩论方法,却没有把辩论作为探讨对象。荀子则不但使用辩论方法,还探讨辩论自身的相关问题。通过盂荀辩论观的比较,指出儒家思想若要继续发展,应通过辩论厘清内部理论纠葛,因应外在哲学理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此原则的规定与大陆法系德、日等国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体现在我国民事诉讼立法没有明确规定此原则,民事诉讼法第111条(五)之规定在范围上也显单薄。为了解决民事司法实践中"重复起诉"和"重复受理"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研究"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内涵、外延,指导司法实践活动,弥补法律漏洞。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事诉讼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举证不能,就可能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2.
<正> 撤诉制度是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它主要由撤诉的要件、程序及效力组成,是起诉制度的相应制度。撤诉权是和起诉权相对应的权利。申请撤诉是原告的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权利。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民事诉讼立法对撤诉制度规定得相当具体完善。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其规定得非常原则、笼统,不便于实际操作,引起了司法实践部门的混乱。因此,借鉴外国经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撤诉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赋予涉诉当事人对简易程序的选择权,符合法主体性原则、私权自治原则、程序主体原则和人权保护原则.在我国,民事简易程序选择权的行使还面临许多问题,有关立法也有待进一步完善.针对立法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民事简易程序选择权的重构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语气隐喻是人际语法隐喻的一部分,频繁出现在各种文体当中。所以研究语气隐喻是分析文体的必要手段。文章选取2008年Obama与McCain的总统辩论赛第一场作为语料,对其进行分析,以期发现语气隐喻在总统竞选辩论语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协作意识,促进学生从认识到能力的转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德才素质,在过程与结果之间更着眼于探究的过程。辩论就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视为大学语文优化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6.
辩论框架用于本体映射协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并多个本体匹配器产生的映射结果,提出一个用于本体映射协商的辩论框架. 以各个匹配器的映射结果构建辩元和辩元之间的支援、反驳、联合和攻击关系,并通过判断辨元之间的攻击是否成功计算辩元的偏好扩展,获得可接受的辩元,即最终的映射结果,以此完成本体映射协商任务. 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改进了映射协商的效果,为多本体匹配器的合作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17.
探讨孟荀对辩论的态度、内容、方法等问题,指出孟子的"不得已之辩"和荀子的"君子必辩",对孔子"君子无所争"的主张有所超越.孟荀辩论观是儒家在表达形式上的对外响应,包含着儒家思想的深化发展.孟荀辩论观的差异在于,孟子虽然使用辩论方法,却没有把辩论作为探讨对象.荀子则不但使用辩论方法,还探讨辩论自身的相关问题.通过孟荀辩论观的比较,指出儒家思想若要继续发展,应通过辩论厘清内部理论纠葛,因应外在哲学理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界曾爆发了有关儒家"亲亲相隐"话题的论战,相关学者的分歧点主要在于:"亲亲相隐"是否孕育了现代社会腐败的(至少是一部分)根源;儒家特殊主义原则是否凌驾于社会普遍性原则之上;现代学者应该如何看待我国容隐制和西方容隐制以及我国社会法律制度是否有必要恢复容隐制度等等。儒家美德派认为"亲亲相隐"不必然导致现代社会的腐败现象,二者无因果联系,中西容隐制是相通的,我国的法律制度需要恢复并维护容隐制;反对者则认为儒家血亲伦理是培育现代社会腐败的温床,而且这与西方的容隐制有根本的区别,中国法律制度需要严格抵制加入容隐制度。  相似文献   

19.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事诉讼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自然也应成为民事诉讼调解的原则.调解实践中存在法官、当事人诚信缺失现象,强制调解、恶意调解行为时有发生.法律没有对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科以明确的惩罚、制裁.应将诚实信用原则明确规定为诉讼调解原则,并出台有关司法解释,明确诚实信用原则对法官和当事人的要求,明确不诚信行为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保障权利受损者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对民事诉讼法修改的讨论正处于热潮之中,很多学提出了增设“小额诉讼程序”的设想。本拟从国外小额诉讼制度的特点、我国学主张设置的理由及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和实践中操作效果这几个方面的探讨,来论证“小额诉讼制度”在我国设置的不必要性,并提出简易程序完善的设想,以期对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