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杜思洁 《四川建材》2020,(2):65-66,68
在探讨建构文化时,其价值评判标准是极为关键的,对于何为建构,弗兰姆普敦在《建构文化研究》中用“本体”与“再现”来进行阐述。本文探讨建构文化中“本体”与“再现”之间深刻而复杂的关系,并以此分析密斯在其作品中表达的对于结构表现,建造技术与“诗意”,深入探讨建构视角下的结构真实表达及诗意建造的内涵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饰面的建筑表现和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凝土不仅仅只是一种结构材料,也是一种内涵及表现力相当丰富的装饰材料。本文简要阐述了混凝土饰面的独特性和表现方式,同时也着重介绍了混凝土饰面的施工技术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利用长江粉细砂可玻化高级饰面材料,粉细砂用量高,玻璃性能好。本文介绍了粉细砂玻璃的破化工艺和试验结果,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6)
当下,"中国梦"正成为社会与媒体的关键热词。大众传媒关于"中国梦"的积极建构,影响着受众对其认知、认同与践行。本文旨在通过内容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刍议"中国梦"的大众传媒建构现状,并透过"认同理论"的视角,提出建构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复合矿渣黑色玻璃饰面材料的研制梁忠友国内外利用单一矿渣研制黑色玻璃有过报道,但利用复合矿渣制备黑色玻璃未见介绍。考虑几种废渣一起搭配使用,取长补短,可能对提高废渣利用量、提高玻璃质量有利,故进行了利用复合矿渣制备黑色玻璃饰面材料的研究。1实验(1)...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文化符号理论的视角,以 安康城市色彩形象规划为例,通过研究城市 文化与城市色彩的关联,指出安康城市色彩是 在传统文化文本作用下形成的文化符号,论 述了作为文化符号的城市色彩的文化表达作 用,并结合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实例,论证了城 市色彩符号对于安康城市文化的再现和转译 功能,探索了文化内涵通过色彩转译表达的 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7.
饰面的原则     
19和20世纪之交,维也纳建筑界为模仿之风所主导,饰面的原初目的与意义已然不在。针对这一状况.阿道夫·路斯基于森佩尔的"饰面的原则"进一步提出"饰面的律令",强调饰面的材料不能模仿被覆盖在其底下的材料以使建筑获得似乎高级的材料地位,而应该在材料和形式上都忠实于自己的特性。路斯还认为,真正的建筑师,其首要任务在于空间或者说"效果"的创造。正是因为这一原因,饰面成为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后面起支撑作用的结构部分反倒退居其次。"律令"则成为这一"原则"在特定条件下的具体应用规范,也帮助人们重新回到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粉煤灰是火力电厂所排放的工业废渣。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粉煤灰的排放量逐年增加。近些年来国内虽开展了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如用粉煤灰为原料制砖、生产水泥等,但利用的总量仍不大,仍有相当数量的粉煤灰未得到及时利用。如何开辟粉煤灰利用的新途径,使之变为价值交高的有用财富,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而且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此,我们开展了利用粉煤灰研制黑色玻璃饰面材料的研究。二、实验1.原料实验所用原料为:山东黄白电厂粉煤灰,济南化工厂铝矿渣,山东技县石英砂,工业纯碱,萤石,锰渣,碳粉,石膏…  相似文献   

9.
首先是外饰面施工时砂浆不饱满,花岗岩饰面板材及釉面砖未能很好地和基面结合。粘贴时水泥浆过稀,造成“空鼓”,尤其是立面外贴,由于砂浆(素水泥浆)过稀下淌,加之嵌缝不饱满、严实,水一旦进入就难以挥发,久而久之,白色碳酸钙汁就会从缝中析出形成“鸟屎”,污染墙面?  相似文献   

10.
利用长江粉细砂可玻化为高级饰面材料,粉细砂用量高,玻璃性能好。本文介绍了粉细砂玻璃的玻化工艺和试验结果,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国内城市色彩塑造中自然环境色彩缺位的问题,解析典型自然景观色彩的价值与魅力,并结合近年来的城市色彩规划实践,阐述自然环境色彩在城市色彩形象塑造中的表现策略。  相似文献   

12.
"建构"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欧洲的19世纪中叶。所谓"建构"就是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对建造逻辑的表现,也是将人的情感倾注于建造过程的诗意的建造。在如今消费主义盛行的奇观社会,人们对建筑形式的追求走向了极端,可以用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等词来形容现在的建筑形式。现在建构被认为是使人重新获得真实建筑体验的重要方式。"建构"理论成为中国建筑师越来越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建构"文化的传统、"建构"理论引进国内的背景以及"建构"理论研究的现状,通过三个实例指出现在业内对"建构"理解的一些误区,探讨了"建构"理论研究的意义及在中国建筑道路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对后工业时代现代主义建筑作简要分析,选择美国建筑师迈耶进行介绍,引入建构句法概念分析他作品中的建构哲学,进而发现结构和解构思想共生的哲学思维形态,构成了其建筑风格的内在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4.
物质是如何被赞美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永高 《建筑师》2008,(1):5-21
材料是建筑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着重于探索新材料以其结构性能所带来的空间和形式潜力.材料的知觉属性则被有意压抑.当代建筑则呈现了依稀可辨的向着材料知觉性的回归.材料再次被显现与赞美。本文通过对于路斯、风格派、密斯、康、卒姆托等现当代建筑师及其作品的分析解读.呈现了材料显现的多重方式及其在概念和实践上的复杂性.以及材料主题的变更及其内涵的转换。通过对于这些历史片段的考察.作者认为.当代实践应该在材料的表面与结构之间.在材料与空间之间.在知觉与理性之间.寻求一种微妙而诗意的平衡。唯有如此.方能实现对于材料真正的赞美。  相似文献   

15.
史永高 《建筑师》2005,(6):51-64
作为德国19世纪继辛克尔以后最伟大的建筑师 和建筑理论家之一,戈特弗里德·森佩尔对于后世产生 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只是这些影响长久以来被严重低估, 也未得到充分认识。本文以森佩尔的两个相互影响的理 论焦点——材料与面饰——为线索,考察了他的理论著 述中与当代建筑学有着密切关联的三个主题,即彩饰理 论,建筑四要素理论,以及他后期才明确提出的面饰理 论。此外,文章也指出了森佩尔的理论核心以及他的论 述中独特的人类学视角,并在最后阐述了他的理论遗产 和后续影响,以及他与现代建筑的暧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建构--对建筑本体的还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胡莹 《华中建筑》2003,21(1):33-35
针对我国现存的建筑设计脱离建筑本体而随意拼凑的现象,结合国外tectonic的理念和我国古代的“营造”思想,试图对建筑的材料、结构与构造这三个要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从建筑的本体出发,用建造的逻辑去理解建筑和设计建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建构的视野     
本文以建构的视野重新剖析建筑中的核心元素场所、空间、形式,并进行关联性研究,试图构建满足人类生活方式的建筑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8.
技术的进步已成为建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数字建构作为一种新的设计和建造方式已经被许多知名建筑师所采用,然而对数字技术的滥用或者假借"数计建构"的名义,粗制滥造一些所谓的"数字建筑"。却背离了建筑对建造的义理和建构思想,本文旨在分析数字建构和建构思想,探讨数字技术跟建构思想所引起建造和设计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从实地考察长汀古城客家民居入手,运用建构的视角对其材料、结构与构造方式等要素进行分析,并揭示形式是地点、类型与建构间持续交互作用而得到的结果;呼吁建造的逻辑才是地域建筑再创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分析色彩对居住建筑意象的营造作用入手探讨居住建筑色彩的设计要素,并扼要介绍了我国居住建筑色彩的发展状况,指出居住建筑色彩意象的营造应从观察者主体与一动不动环境客体两方面进行考虑,意象创新是居住区色彩设计最根本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