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冯秋玲  肖键 《广西纺织科技》2006,35(2):22-23,28
本文创新地提出了双变密度透气隐格产品的开发,主要论述双变密度透气隐格产品的设计方法和产品设计技术方案;介绍了双变密度透气隐格产品的特点,并通过细旦涤纶双变密度透气隐格产品的设计实例加以说明。本项技术已获得国家技术专利。  相似文献   

2.
蒋秀翔 《江苏纺织》2010,(10):59-60
通过隐条格与明条格织物不同的外观效应,主要探讨了条格织物的外观特点与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条格织物不同的外观风格及加工方式,对两大类条格织物的几种主要设计手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孙文虎 《丝绸》1994,(1):34-35
逆向思维在产品设计与开发中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 它可以拓宽设计思路, 开发创新产品。文章论述了织造及工艺中的病疵,如何在涤纶隐条麻纱的设计中得以利用的实例,说明了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纯棉隐条布属宽幅厚重织物,在染整加工中存有较大难度。本文就该品种在染整加工中所遇到的前处理和磨毛整理进行了有关探讨,并将筛选出来的冷轧堆工艺、磨毛工艺用于该品种的批量生产,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谢光银 《棉纺织技术》1998,26(12):33-34
1前言条格组织织物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目前,条格织物密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规范的设计方法,在不同组织部分的密度设计方面还停留在工厂的经验设计法上。经验法设计时,由于组织间平均浮长的差异,织造时会造成松经停车、布面起绉、条格歪斜等织疵。针对上...  相似文献   

7.
8.
还原染料隐色酸对未改性丙纶织物染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飞  侯丛 《印染》1999,25(12):8-9
用还用染料隐色酸对未改性丙纶织物进行染色,对染溶PH值,染色温度,染料浓度及盐对染色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理论分析了从丝线捻向配置、交织密度配置、组织配置三方面对地纹与花纹之间视觉分辨效果的影响,并据此设计开发了一款生丝提花隐纹绸。分析和试样结果:配置经纬相反捻向长丝线、较小交织密度、降低纹地组织之间的经纬面反差,可以使提花织物的花纹隐约含蓄,地部与花部难以区分。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表里接结组织和表里换层组织的基础组织的确定、经纬纱排列比及原料的选择过程。举例说明了表里接结条格织物和表里换层条格织物的设计方法。指出表里接结条格织物的设计要点在于表层条格纹样的配色及表里层接结点的配置,表里换层条格织物的设计要点在于纹样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嵌条纱线及其组织的变化,在色织物表面形成由经纬浮长构成的提花条格,是色织物中比较典型而且常用的一类产品,这类织物归纳命名为条格起花色织物.结合织物实例对该类型色织物的外观与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了该类型色织物的设计方法技巧与生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张华  蔡永东 《上海纺织科技》2012,40(7):48-49,60
利用全消光和半消光2.22 tex锦纶长丝分别按不同比例搭配作为经纬纱原料,成功开发出一种细特高密隐格尼丝纺织物。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隐格尼丝纺织物的产品设计思路,对有关产品的主要生产技术,如整浆并、织造、染整等工序的上机工艺作了重点分析与研讨,并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从而保证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纤维纱线交织条格绉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叙述了不同纤维纱线交织条格绉的开发过程,其中重点按络筒、浆纱,穿筘,织造工序介绍了主要工艺参数,质量效果和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约有90%~95%的人群存在隐斜,但大部分能被融合反射控制在正位并保持双眼单视。只要人为消除融合反射,如用交替遮盖法,就可判断被检查者有无隐斜及其性质。隐斜视是一种能被双眼融合机能控制的潜在的眼位偏斜。隐斜视的定性和定量测量方法有多种,如交替遮盖法、遮盖及去遮盖法、三棱镜遮盖法、Von Graefe法、Maddox杆法、同视机测量、全自动隐斜仪检测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少年长期佩戴远用近视镜视近产生的棱镜效应对其近距隐斜量的影响。方法:被检者100例(外隐斜86例,内隐斜14例),应用综合验光仪(NIDEKModel RT-2100),采用Vongraefe法测量其配镜时和佩戴一年后40cm处的隐斜量,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次隐斜量的变化。结果:佩戴一年后外隐斜变大者75例,外隐斜变小者2例;内隐斜变小者12例;内隐斜视变大者1例;隐斜无变化者10例(外隐斜9例,内隐斜1例)。经统计学分析,外隐斜的青少年配戴远用近视镜视近一年其外隐斜量平均增加1.38棱镜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隐斜的青少年佩戴远用近视镜视近一年其外隐斜量平均减小2.2棱镜度(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青少年长期佩戴远用近视镜视近会引起外隐斜量增大,内隐斜量减小。  相似文献   

16.
轻度内隐斜和外隐斜在人群中非常普遍,其眼球虽有偏斜趋势,但能被融合机能所控制,不出现复视。由于这种偏斜是潜伏性的,故称隐斜视。在验光配镜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近视眼、远视眼等屈光不正患者,因其调节、辐辏的不平衡,可引起眼位的偏斜。配镜时应注意到根据不同性质的屈光异常和眼位偏斜进行配镜矫正,促使调节、辐辏关系获得好转,从而使其斜位度值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验光配镜过程中,如遇到经过准确的验光和配镜(或试戴镜)后患者仍感不适,且找不出适当原因,此时应考虑进行必要的视功能测定(如隐斜视、比较性调节、比较性集合)。通过对隐斜视定性定量分析后确认戴镜不适原因由隐斜视引起且隐斜视度不很大时,用三棱镜对隐斜视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18.
《江苏纺织》2003,(2):25-25
一种将金属材料融入纺织品制成隐纺热能布的新技术,日前在湖南长沙研制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 隐防热能布由发热纱和普通纱共同作为织物的组成纱织造而成,发热纱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常用的几种食品添加剂对隐黄素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隐黄素的耐热性、耐光性和耐氧化性、耐还原性。结果表明,隐黄素具有较强的耐氧化性和耐还原性,可与各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共同使用,但其耐热、耐光性较差。  相似文献   

20.
隐杆藻对盐业生产的危害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了盐生隐杆藻在中、高级卤乐中繁殖生长的危害性。通过海南省东方盐场两年多的治理经验,分析了盐生隐杆藻对海盐生产的影响,并且提出了对隐杆藻的防治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