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膜分离技术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用水水源的污染对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并且对净水工艺提出了挑战。膜分离技术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对膜分离技术中的微滤与超滤、纳滤、反渗透等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介绍,指出其优点及缺陷之处。  相似文献   

2.
膜分离技术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饮用水水源的污染对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并且对净水工艺提出了挑战.膜分离技术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对膜分离技术中的微滤与超滤、纳滤、反渗透等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介绍 ,指出其优点及缺陷之处.  相似文献   

3.
混凝-微滤处理微污染原水工艺优化及膜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混凝-微滤联用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并对工艺运行的关键参数及膜污染的控制方法进行了优化分析.首先在考察混凝最佳工况参数的基础上,确定联用工艺中的关键参数为混合溶液的pH值及混凝剂的投加量,而混凝时间对工艺运行影响不大.混凝-微滤联用的试验表明:二者组合能有效延缓膜污染:在过滤方式上,直接过滤混凝原液在膜污染的控制上效果优于过滤混凝上清液:通过对两种混凝剂在联用工艺中的处理效果和减缓膜污染能力的比较发现,氯化铁对微污染原水的净化效果要远远优于聚合氯化铝(PAC),而聚合氯化铝延缓膜污染能力较强.通过评价清洗后通量恢复水平对膜面污染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膜污染中70%~80%由泥饼层引起,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的比例约占20%~25%,无机污染物仅占5%~8%,因此使用混凝-微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时,适时地采用物理清洗即可达到较理想的膜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4.
PAC-SMBR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解决低温低浊微污染原水难于处理的问题.方法以松花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粉末活性炭-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PAC-SMBR)组合工艺对低温低浊微污染原水的浊度、有机物处理效果及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水处理工艺滤后出水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在90%以上,出水浊度在0.2~0.5NTU,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50%~65%和33%~65%,组合工艺中膜过滤周期较长,可达60~70h.结论PAC-SMBR出水水质优于常规工艺滤后水质,在低温低浊时,PAC-SMBR组合工艺可取代滤池运行.  相似文献   

5.
KMnO4和MnSO4联用处理微污染原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单纯使用KMnO4在高投量时残余量产生的色度问题和低投量时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KMnO4和MnSO4联合使用能有效的去除水中有机物和浊度,并对KMnO4投量,KMnO4/MnSO4的最佳投量摩尔比,KMnO4预氧化时间,混合药剂反应时间以及投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等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硅藻土作为基材开发了一种新型给水处理技术——生物硅藻土-动态膜反应器,并对该工艺系统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去除性能进行了小试研究.结果表明,在通量为40 L/(m2.h)的条件下,系统对浊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出水浊度均在1 NTU以下.本工艺对CODMn和UV254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58.14%和45.8%,这主要是由于硅藻土吸附、微生物降解和动态膜的分离作用;同时,反应器对氨氮的去除率也较好,达到90%以上,这主要基于反应器内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生物砂滤柱对微污染水源水浊度的去除效果,分析了水温、进水浊度和有机物指标等对出水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生物砂滤柱对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76%~84%和58%~79%;相同温度条件下,进水浊度与出水浊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为0.548;原水浊度高,则浊度去除率较高,原水浊度低,浊度去除率则较低.通过对进水CODMn、UV254与出水浊度的研究表明,有机物指标越高,则出水浊度越高.采用生物砂滤柱处理微污染原水,能够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浊度,对提高饮用水水质,保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昆山傀儡湖微污染原水进行了粉末活性炭-混凝-超滤联用工艺的中试研究,研究表明混凝剂PAC投加量在30 mg/L的情况下,对浊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是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较低.通过膜前在线再混凝,对CODMn的去除率有所提高,但对UV254没有明显影响;本中试对水中颗粒数也有较大的去除,去除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安徽六安市淠河水作为试验原水,研究了采用轻质滤料滤池对主要污染物浊度、化学需氧量(COD Mn)、氨氮(NH4+-N)等的处理效果、反冲洗对COD Mn和NH4+-N的影响效果等.结果表明,轻质滤料生物滤池对浊度、COD M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5%、20%和64%.反冲洗对于轻质生物滤料滤池去除COD Mn、NH4+-N都有一定的影响,COD Mn的影响大于NH4+-N,当反冲洗1 h后,COD Mn去除率不到10%,而对于NH4+-N,反冲洗2 h后,去除率能达到60%,7 h后基本达到冲洗前水平.  相似文献   

10.
Fenton试剂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去除微污染原水中的THMFP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卤甲烷等消毒副产物是致癌物质,饮用水中的三卤甲烷含量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的三卤甲烷的浓度,笔者从改变水处理工艺入手,采用强氧化剂和粉末活性炭联用技术去除三卤甲烷前体物(THMFP).按一定顺序在原水中投加少量Fenton试剂和粉末活性炭,可在保证常规出水水质指标的情况下,有效去除三卤甲烷前体物(THMFP),从而大大降低饮用水中三卤甲烷的浓度.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氯处理南方微污染源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南方某水库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氧化氯和氯的混合液以及二氧化氯溶液进行试验,探讨了二氧化氯的静态衰减规律和副产物亚氯酸盐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二氧化氯的消耗主要发生在与水接触的初期,随后,衰减较好地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亚氯酸盐的生成量分别约为二氧化氯消耗量的39.7%~57.9%和48.0%~70.0%,二氧化氯与氯混合液处理微污染源水时亚氯酸盐生成量较低.  相似文献   

12.
以南方某水库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氧化氯和氯的混合液以及二氧化氯溶液进行试验,探讨了二氧化氯的静态衰减规律和副产物亚氯酸盐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二氧化氯的消耗主要发生在与水接触的初期,随后,衰减较好地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亚氯酸盐的生成量分别约为二氧化氯消耗量的39.7%~57.9%和48.0%~70.0%,二氧化氯与氯混合液处理微污染源水时亚氯酸盐生成量较低。  相似文献   

13.
以硅藻土和纤维素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新型硅藻土/纤维素复合助滤剂,探究了各种制备条件对助滤剂的影响,并在高岭土悬浊液中对硅藻土、纤维素和硅藻土/纤维素的助滤性能进行了比较,同时研究了硅藻土/纤维素助滤剂对实际微污染水过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助滤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纤硅比0.67,氨水浓度5.0×10-4mol/L,蒸馏水/纤维素40 mL/g,EtOH/硅藻土20 mL/g,60℃恒温水浴;硅藻土/纤维素复合助滤剂的助滤性能要明显优于硅藻土和纤维素助滤剂;在微污染原水直接过滤过程中,投加硅藻土/纤维素助滤剂可提高各微污染物的去除率,结合微滤膜深度处理工艺,最终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农村饮水水源出现微污染的现状,采用多腔压力式一体化净水器进行了连续流微污染水净化试验.该净水器净化工艺采用投加混凝剂后经纤维球助凝+中石英砂+细石英砂2级过滤方式,水处理规模为10m3/h,选择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试验结果证明,采用此工艺,净水器对微污染水中的浊度及CODMn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浊度及CODMn达到国家农村饮水安全的要求.净水器的连续运行时间与常规自来水厂相似,可以达到18h左右.净水器经过反冲洗后,其截留过滤能力恢复较好.净水器出水在使用次氯酸钠消毒后,出水细菌总数也可达到国家农村饮水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05年为例,从水量、水质及工、农业用水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巢湖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工、农业节水以及水污染治理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根据弯道水流的特性 ,总结了弯道水力学在国内外研究发展的现状并进行了分析评论 ,同时提出了一些新的实验研究成果 .  相似文献   

17.
淠史杭灌区水量分配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淠史杭灌区水量分配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级氧化组合工艺协同净化微污染水的示范生产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考察催化氧化-UV/H_2O_2-生物活性炭(BAC)高级氧化组合联用工艺在实际生产中对微污染水源水的的处理效能,在淮南某水厂示范工程对微污染淮河水进行了生产实验.结果表明,催化臭氧氧化-BAC组合联用工艺对水中的UV_(254)、DOC、氨氮、CODMn及THMFP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不会带来溴酸盐的问题.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对UV_(254)、DOC、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1.8%、8.1%、10.8%.BAC对氨氮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最高去除率可达61%;对DOC和COD_(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0.4%和15.3%.催化臭氧氧化接触池对THMFP的平均去除率为34.9%,最高去除率可达53.2%.UV/H_2O_2在示范性生产实验中,对进一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有限;在实际生产设计中,考虑UV分解剩余臭氧的效用建议采用:催化臭氧氧化-UV-BAC-砂滤是确保饮用水出水安全可靠的高级氧化工艺必要的组合工艺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各自来水厂处理低温低浊水、提高出厂水水质以及自来水厂整体工艺的提升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pretreating the micro-polluted Yellow River raw water by constructed wetland,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a 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with composite plant bed. The contamination removal efficiency and their trends in the wetland treatment system were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hydraulic loading rates(HLR). The contamination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compared according to the seasonal change under optimum HLR.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 the same season, under different hydraulic loadings ranging from 2 to 6 m^3/( m^2 · d) at the same period, the best HLR is 4 m^3/( m^2 ·d) in the experimental system.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s of COD, TN, ammoniacal nitrogen (NH4^+-N), and TP in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are 38.37%, 45.97% , 39. 86% and 41.69%,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China Standard for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GB3838 -2002) , mean effluent of COD, TN, NH4^+ -N and TP can nearly reach Grade Ⅲ, Grade Ⅴ, Grade Ⅰ and Grade Ⅰ ,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in summer is obvious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seasons. The expenditure of constructing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with the average treating capacity of 176 m^3/d and lifetime of 20 years is 17075.00 RMB. The average disposal cost is summed up to 0. 17 RMB/m^3 , which shows that the pretreatment of the micro-polluted Yellow River raw water by constructed wetland is feasible.  相似文献   

20.
高效混凝处理浑江微污染水的中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受到工业废水污染的吉林省浑江水源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混凝沉淀净水技术在低温低浊期进行生产性中试试验。通过药剂筛选试验确定的最佳药剂配合条件为:聚合氯化铝铁30 mg/L与聚丙烯酰胺0.2 mg/L。设备生产性试验表明,在2.0~3.0 m3/h负荷范围内,保证处理出水满足工业用水水质标准。玻璃柱絮凝试验结果显示原水温度的上升对混凝效果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