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采用氧压碱浸工艺处理氨浸钼渣,在浸出温度180℃、时间2 h、氧分压200 kPa、液固比2∶1、纯碱量为化学反应理论量的2.5倍时钼的浸出率可达96%以上。本工艺具有钼浸出率高、对环境友好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以铜冶炼烟灰碱浸渣为原料,研究氨-硫酸铵体系的 pH 值、总氨浓度、氨铵摩尔比、液固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铜冶炼烟灰碱浸渣中铜锌浸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总氨浓度为 5 mol/L、pH 值为 10、氨铵摩尔比为 2:1、液固质量比为 5:1,浸出温度为 70 ℃,浸出时间为 60 min.此条件下铜和锌浸出率分别为 90.6 %和 92.4 %.   相似文献   

3.
氰化浸金过程中过氧化物的助浸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过氧化物在氰化浸金工艺中的应用、作用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过氧化物在适宜条件下可以提高氰化浸金的速率,降低氰化物的耗量。  相似文献   

4.
混合铜矿的常压氨浸与高压氨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伟 《湿法冶金》2001,20(2):76-78
对新疆某地的混合铜矿进行了常压氨浸和高氧压氨浸工艺研究,详细考察了NH3*H2O浓度、铵盐用量、氧化剂用量、氧压、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浸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压、有氧化剂存在条件下,铜浸出率仅达到74.56%,而在高氧压条件下,铜的浸出率可达到98%。  相似文献   

5.
莫伟  马少健  乔红光 《有色矿冶》2005,21(Z1):37-38
根据广西含砷难浸金精矿的性质特点,研究了碱浸预处理氰化浸出工艺,主要探讨碱浸预处理对浸金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碱浸是该难浸金精矿较有效的预处理方法;金的浸出率与砷脱除率相关;且氰化过程中添加氧化剂可获得较高的浸金率。  相似文献   

6.
强化生物浸金剂的浸金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英  柏全金  杨红霞  郑存江 《黄金》2002,23(1):38-41
以汞碾后的尾矿 (金品位为 2 7.0g/t)为试验样 ,在已研究成功的生物浸金制剂基础上 ,进行化学配合剂强化生物浸金剂的浸金性能研究。加入WH2 配合剂后使生物制剂用量从单独作用时的 70 %降为 1% (v/v) ;浸出时间由 72h缩短为 18h大大提高了浸金速度。在所选定的浸出条件下 ,该金矿样金的浸出率达到 93% ,而药剂总成本则降低了 80 %左右  相似文献   

7.
8.
细菌氧化—炭浸法处理含砷难浸金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崇阳金矿因金呈细粒或微细粒包裹在硫化物中,原矿直接氰化金浸出率仅为7~8%;经浮选富集除去大部分碳酸盐、石英和粘土矿物后,碳、硫混合精矿直接氰化,金浸出率也很低,仅为20%;而经细菌氧化预处理后再氰化,金浸出率则明显提高。细菌氧化过程中,随氧化时间延长,金浸出率升高,氧化至5d时,砷已基本氧化完全。细菌氧化过程中,砷黄铁矿的氧化程度直接影响金的浸出:砷氧化率越高,越有利于金的浸出。炭浸可有效解决矿物对已溶金的吸附。细菌氧化炭浸法可使崇阳金矿金浸出率从细菌氧化氰化时的70%提高到90%。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柱浸试验,对含砷难浸金精矿进行了生物氧化试验。样品经过制粒,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在15~28℃条件下分别进行了60 d1、32 d3、02 d的生物浸出,金的氰化浸出率最高达到88.66%,比常规氰化浸出率提高了50个百分点。结果显示,金的浸出率与砷的氧化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浸出液中Fe3+/Fe2+的氧化还原电位是该体系中的主控电位;细菌浸出液中全铁浓度增量和砷浓度增量呈现出了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反应了菌种活性的周期性变化,是氧化亚铁硫杆菌不断受到抑制、不断适应的表现。试验证明,用生物堆浸工艺处理含砷难浸金精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如何缩短生物氧化时间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鹿儿坝含砷难浸金矿石细菌氧化柱浸试验研究结果。对5min粒度的试验样品,采用T1101细菌氧化68d,砷的氧化率达到59.32%,金的浸出率为72.99%,比直接氰化柱浸金浸出率提高60%以上,有效地解决了试验矿石的难浸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氨浸过程浅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新生 《有色矿冶》1993,9(1):34-38
本文分析了碱性氨浸过程处理低品位含铜、锌、镍、钴等有价金属物料及复杂矿的优越性,氨浸法适应范围,氨配离子的性质,从氨浸出液中提取金属的方法,氨浸过程的实验规律;有助于恰当选择氨浸工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直接酸浸与焙烧酸浸钒萃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某石煤矿采用直接酸浸和焙烧酸浸处理,并考察不同浸出过程中氟化物加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石煤适宜采用含氟化物作用的直接酸浸-萃取工艺,钒浸出率可达92.39%,预处理钒损失率为1.12%,每吨V2O5的CaO耗量为6.38t,钒萃取过程正常且三级萃取率达到98.05%。不同浸出工艺及是否加入氟化物对钒萃取过程有较大的影响:无氟化物加入的直接酸浸使石煤原矿中的有机物引入酸浸液,形成界面膜而导致乳化现象产生;空白焙烧可消除有机物的影响,但由于酸浸溶液中的杂质元素含量显著增加而可能导致乳化现象;氟在溶液中以[AlF5]2-和[SiF6]2-形式存在,可阻止含硅胶体和细微颗粒以及界面膜的生成,有利于萃取正常进行,但当溶液中杂质元素含量过高时,仍可能产生乳化。  相似文献   

13.
积极推广和应用就地破碎浸矿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就地破碎浸矿法产生的技术背景和最新动态,工艺流程和特点,应用该法的技术判据和关键技术以及矿山开拓和浸准系统。  相似文献   

14.
某含砷难浸金精矿常温常压强化碱浸预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物理与化学综合分离方法,利用边磨边浸工艺及其主体设备-塔式磨浸机,对含砷难浸金精矿进行超细磨,然后在常温常压下,利用强化预处理搅拌槽进行强化碱浸预处理,从而脱砷脱硫或使金与硫化物充分解离,再进行氰化,可达到高效提金的目的。这一新工艺用于预处理产于杨树地区的含砷难浸金精矿,在97.38%~35.56μm的磨矿细度,矿浆浓度40%和环境温度13~15℃条件下,强化碱浸12h后,砷转化率92.1%,S氧化率70.2%,金的氰化浸出率从预处理前的17.5%提高到98.0%,金的炭吸附率99.3%,锌粉置换率99.5%,排放尾液含蚌0.43mg/L,如按30t/d规律核算,预处理成本为310元,预处理设备投资为180万元。该试验结果表明,这一新工艺可以高效地回收难浸金精矿中的金,且工艺简单、流程短,投资小,对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5.
在泡沫浮选期间铜活化对易浸金和难浸金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金和含金矿石的氨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采矿工业部门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从难选冶矿石中经济地提取金。虽然对于处理金矿石来说,氰化浸出仍是一种首选方案,主要因为它比较经济而且工艺也很简单,但它却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点,例如,氰化物有着很高的毒性,浸出速度很慢,以及在处理难浸金矿石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7.
柱浸试验是选择确定新矿床溶浸开采工艺的重要环节。采用某拟开发砂岩铀矿床的矿石,在实验室进行酸、碱法柱浸试验,并进行氧化浸出对比。酸法溶浸剂为6 g/L的硫酸溶液,碱法为3 g/L的碳酸氢铵溶液,氧化剂为300 mg/L的过氧化氢。结果表明,酸法浸出效果优于碱法浸出,氧化浸出优于无氧化浸出;酸度6 g/L+300 mg/L过氧化氢浸出效果相对最好,浸出54 d液计浸出率为87.42%,浸出率达到75%时液固比为2.29,酸耗9.0 kg/t。结合矿石碳酸盐含量较低的特点,建议采用6 g/L酸度的酸法工艺开展现场浸出条件试验,可考虑适量添加氧化剂。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最有希望取代氰化法浸金的硫脲法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酸性硫脲法存在硫脲过多消耗、设备严重腐蚀、溶金没有选择性、以及溶液的再生和净化工序复杂等一系列问题。为克服这些缺点,笔者从硫脲本身的微观结构出发,根据“构效关系”找到了一种能使硫脲在碱性介质中稳定的稳定剂,并对碱性硫脲浸金工艺及其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此工艺在含金废料的回收及金矿的浸取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是一条经济合理、简单可行的提金新途径。文中最后指出了碱性硫脲法浸金尚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介绍了用氯酸钠浸出银电解阳极泥中金的试验情况,讨论了影响金浸出率的因素,提出了氯酸钠浸金的最佳技术条件以及在生产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对氯气和氯酸钠浸金经济技术指标作了对比,认为用氯酸钠代替氯气,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