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佛山世纪莲体育场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坚荣  张玲 《施工技术》2005,34(7):21-23
佛山世纪莲体育场工程,设计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环向楼面、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大斜柱、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大承台和预应力抗拔锚杆多项预应力技术,介绍了技术难点与采取的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2.
佛山世纪莲体育场工程.设计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环向楼面、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大斜柱、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大承台和预应力抗拔锚杆多项预应力技术,介绍了技术难点与采取的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3.
留后浇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短暂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工期间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时变体系。通过预应力等效荷载分析和梁板柱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阶段受力分析,计算作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上的荷载。将留后浇带预应力混凝土梁模拟为弹性支座梁,研究了留后浇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预应力等效荷载和施工荷载直接影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4.
以西宁高铁站房内的独立斜向预应力柱为例,通过探索预应力斜柱的安装、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预应力施工等施工技术,解决了斜向柱体支撑及混凝土浇筑的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李东生 《山西建筑》2005,31(12):64-65
介绍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柱具有的诸多优点,阐述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柱在澳门地区的应用,以及在施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柱中所用的设备和施工工艺,并提出了具体的工程质量控制手段和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工程屋盖支撑柱采用预应力斜柱,且施工质量要求高。通过运用预应力斜柱施工工艺解决异形变截面斜柱的施工难题,形成完整的仿清水混凝土异形预应力斜柱施工技术,总结采用BIM技术放样、钢筋及预应力筋施工、模板与支撑施工、柱顶埋件施工、混凝土施工以及预应力张拉与封锚施工等技术措施,在应用过程中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姜金富  高峰  尼莺莺 《工程质量》2013,(Z1):306-312
介绍的超高层为蝶形平面结构,立体多边形空间结构,筒中筒的结构形式。外框筒由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组成,核心筒为剪力墙结构,水平结构为大跨度。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可显著减小柱子的界面尺寸,提高承载力,提高抗震性能,越来越多的利用在高层建筑中。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楼板可以做到空心、无梁、无柱帽,从而实现了自重轻、跨度大的技术要求,特别适用于超高层、大跨度、大荷载结构以及有中央空调的建筑。本文针对东北传媒文化广场工程中钢管混凝土组合柱以及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楼板的施工,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法。进而保证施工质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结合了预制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优势,具有构件自重小、结构整体性好、变形恢复能力强等优点,在大开间住宅、公共建筑与工业建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装配整体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该体系由预制柱、预应力叠合梁和现浇节点核心区组成,并采用后张、连续、曲线预应力筋;阐述了体系深化设计要点、难点及相应的构造措施;研究提出了钢筋精准定位、多层柱交叉安装施工、预制构件中后张预应力实施等成套建造技术,解决了大跨度预制结构施工中的重难点问题,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在某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
详细介绍上海裕年国际商务大厦工程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叠层桁架转换结构的施工工艺流程、预应力筋制作和定位、预应力筋分批张拉等施工技术.对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叠层转换桁架弦杆及与其相连柱的柱端各控制截面钢筋应力、弦杆和斜腹杆混凝土应变、下弦杆所在楼板混凝土应变以及转换桁架竖向变形等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钢管混凝土柱无粘结预应力框架梁结构体系 ,系指建筑物竖向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柱 ,水平结构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框架梁的新型结构。1 特点( 1 )竖向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柱 ,减小了柱截面 ,提高了柱的承载力。水平结构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 ,减小了梁截面 ,提高了梁的承载力。两者有机地结合 ,均发挥了结构优势。( 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较简单、操作方便、技术先进 ,张拉机具简单轻巧、移动方便 ,可在高空和小空间内工作 ,张拉时间不占用工期。( 3)钢管混凝土柱施工不需模板 ,施工简单。2 适用范围适用于单层、多层、高层、…  相似文献   

11.
1986年北京工人体育场经第一次改造后,经过长期使用以及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部分斜梁在梁、柱节点附近存在裂缝,因此采用了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对其再次改造,以增加斜梁的抗裂能力和强度。对北京工人体育场看台斜梁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的结构体系,确定施加预应力大小的计算原则,转向块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和施工工艺进行介绍,表明了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体外预应力钢束在汽车活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栋  刘超 《土木工程学报》2004,37(12):50-54
利用研发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弹性阶段非线性分析专用程序 ,对几种典型跨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体外预应力钢束在汽车活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幅进行分析。研究了简支梁中结构跨高比、体外预应力钢束与结构的粘结关系、转向块间距等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以及连续梁中施工方案、体内钢束和体外钢束的配束比例、连续跨个数和钢束布置形式等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同时也与相同条件下的传统体内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钢束的应力变化幅度进行比较。这项研究是体外预应力钢束体系疲劳评价研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对预应力扁梁-密肋楼盖体系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楼板的变形、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变形和应变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分析,运用有限元程序对结构的预应力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讨论了预应力扁梁-密肋楼盖体系的预应力效应的建立,指出预应力效应的建立受到楼板平面内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显彬  莫忧  恩文海 《建筑技术》2009,40(8):693-69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受力和截面刚度比钢筋混凝土合理,以其承受荷载较大及施工技术日臻完善,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公路和铁路桥梁工程。先张法预应力可用于公路桥梁13m、16m、20m等跨径小于25m的空心梁板。重点对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梁板的钢绞线伸长量、钢绞线张拉、混凝土浇筑等关键过程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并对如何处理混凝土中断浇筑及混凝土凝结时间检测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弯曲性能分析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结构工程及对既有结构进行加固中。本文通过十片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建立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条件下全过程非线性分析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机程序。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此类梁在受弯条件下的规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提供了理论分析的依据。同时,采用体外预应力技术对一座铁路桥进行了加固。  相似文献   

16.
广州新客站主站房结构体系复杂,下部为铁路桥梁结构,中间为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顶为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屋盖。为满足工期要求,采用逆作法施工方案,即先施工屋顶钢结构,然后再施工下部轨道梁、落客平台及高架层结构,此方案最终为钢结构安装、V构梁和21 m高架候车层等重要节点工程节约工期45~60 d。为了考察逆作法施工和后期预应力混凝土张拉对屋顶预应力钢结构的影响,建立整体模型,按照实际逆作法施工顺序进行了施工模拟计算,并与一次加载模型结果进行对比,为屋顶预应力钢结构拉索张拉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理论依据,为工程顺利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多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侧向约束对梁轴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多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侧向约束对梁轴压力的影响规律时 ,重点考虑了施工方法、跨数和梁柱线刚度比等对预应力框架梁轴压力的影响。采用通用有限元法分析结果表明 ,当采用“全部浇筑 ,一次张拉”的施工方法时 ,可只考虑第一层梁中的次轴力影响 ,对上部各层梁中的次轴力影响可忽略。当采用“逐层浇筑 ,逐层张拉”的施工方法时 ,最大次轴力发生在顶层 ,其次为底层 ,其它各层次轴力可忽略  相似文献   

18.
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总结了预应力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抗裂能力强,挠度小,耐久性好;预应力桁架式转换层可避免内力集中于一根梁上造成强梁弱柱,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预应力厚板式转换层抗裂、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介绍了预应力配置原则并列举了相应的工程实例,供设计者参考。本文对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已有预应力砼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预弯双预应力复合梁、预弯预应力钢筋砼、预弯无粘结预应力砼、横张预应力砼技术的构思。其中,横张预应力砼技术集良好的使用性、用材的经济和施工的简易性于一体,具有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二次预应力梁的徐变和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中小跨径的预应力梁式桥中,经常出现张拉过程中直梁反拱过大,弯梁横移,刚构桥立柱开裂等问题,这些都是由于预应力附加内力过大引起的。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二次预应力新型桥梁结构的概念。通过对这种结构与常规预应力结构的比较分析和10 m跨径的二次预应力梁和常规预应力梁的对比试验,证明二次预应力技术在低高度梁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改善低高度梁在施工和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受力和变形性能。同时推导了二次预应力结构任意时刻的徐变内力计算公式,并验证了二次预应力结构的承载能力。指出二次预应力技术在中小跨径预应力梁式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